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吕志  丁俊  付士红  高晓艳  梁国栋 《疾病监测》2011,26(3):179-181,192
目的 调查辽宁省部分地区虫媒病毒的种类.方法 2009年8月,在辽宁省鞍山市、朝阳市、葫芦岛市和锦州北镇市采集蚊虫标本.蚊虫经分组研磨后接种C6/36和BHK-21细胞,连续3代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对细胞病变阳性的分离物,进行抗原性检测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在辽宁省上述4个城市共采集蚊虫3600只,主要为中华按蚊(47...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甘肃省部分地区虫媒病毒分布状况,为虫媒病毒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7-8月在甘肃省嘉峪关、张掖、酒泉、白银和平凉市采集蚊虫标本,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毒分离物进行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新分离病毒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采集到3属280批共13839只蚊虫标本,从中分离到6株病毒,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6株病毒(GSBY0801、GSBY0804、GSBY0810、GSBY0816、GSBY0827、GSBY0861)均为基因Ⅰ型乙脑病毒。新分离株与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相比,E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87.5%~87.9%,氨基酸同源性为96.8%~97.2%。结论甘肃省东部地区存在基因Ⅰ型乙脑病毒的流行,流行病毒株与中国四川省乙脑病毒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3.
龚震宇 《疾病监测》2000,15(8):319-321
虫媒病毒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循环不息 ,主要通过蚊、蜱携带传播 ,受害者包括鸟类、哺乳动物和人。该病毒感染可引起发热、头痛、脑膜炎、脑炎以及有时可致死亡等。 1996~ 1997年间 ,美国 19个州卫生局报告给CDC的人虫媒病毒性脑炎 ,总计包括证实或可疑病例 2 86例 (8例死亡 ) (1996年 132例 ,1997年 154例 )。有 18个州的监测计划中在蚊子或哨点或野鸟群体中检出动物地方性虫媒病毒活动 ,而且 ,在 2 4个州的马或鸸鹋 (emus)中已被确认虫媒病毒性病例。本文为有关 1996~ 1997年美国中枢神经系统的虫媒病毒性感染情报的摘要。路易斯…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开始,已经证实有10种蚊传虫媒病毒在欧洲存在并流行,这些病毒在欧洲广泛分布,可以引起人类和牲畜的疾病,给欧洲各流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疾病负担和经济损失。我国与欧洲大陆毗邻,有利于媒介昆虫的输入,有可能增加欧洲虫媒病毒传入我国的机会。本综述对欧洲流行的蚊传虫媒病毒及相关疾病进行概述,旨在为我国虫媒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节肢动物传播病毒(即虫媒病毒)主要通过感染的蚊虫和蜱叮咬传播给人类,西尼罗河病毒(WNV)是美国本土虫媒病毒性疾病的最主要原因。有些其他虫媒病毒也可引起神经系统侵袭性疾病(即脑膜炎,脑炎,或急性弛缓性麻痹)季节性暴发和散发病例。  相似文献   

6.
中国虫媒病毒与虫媒病毒病的监测与防控任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国栋 《疾病监测》2010,25(2):85-87
虫媒病毒(Arbovirus)是指由吸血昆虫传播的病毒,昆虫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畜而引起疾病.1992年在国际虫媒病毒中心登记的虫媒病毒已经达到535种,新的虫媒病毒仍在不断发现.目前已发现100余种虫媒病毒可引起人畜共患病.在人类历史上虫媒病毒病曾经是世界范围的公共卫生问题,使成千上万人患病或死亡,牲畜的患病或死亡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2].  相似文献   

7.
目前,虫媒病毒引起的严重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有关虫媒病毒与媒介蚊虫间相互作用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随着microRNA在动物、植物,甚至是病毒中的发现,使得虫媒病毒与蚊媒之间复杂的分子作用关系有了新的研究视野.本文主要综述虫媒病毒与其媒介蚊虫在microRNA水平上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2006/2007年南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102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102例临床确诊的乙脑住院病例发病特点、临床特点,不典型表现及治疗措施等,结合相关文献报道,作了临床分析。结果:该病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为多,发病季节以8、9月份为高峰,在诊断上注意与乙脑及其他相似疾病的鉴别,避免误诊。结论:总结临床工作经验,提高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疆目前流行的麻疹病毒的基因型别和特征。方法 采用 Vero/SLAM 细胞分离培养麻疹病毒,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麻疹病毒 N 基因羧基末端456 bp片段,并对 PCR 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 2013-2014年新疆分离到7株麻疹病毒均为H1a基因亚型,与Shanghai-191同源性为89.5%~87.3%;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于鉴定基因型别的6株H1基因型同源性为91.0%~99.3%,与目前3株流行H1a亚型同源性为97.3%~100.0%。结论 H1a基因亚型仍为新疆本土流行病毒株的优势亚型,近年来引起新疆麻疹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序列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可能来自于不同的传播链,麻疹病毒株H1a亚型的持续传播与易感人群的累积和人口流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06-2015年山西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特征,为开展布病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山西省10年间报告的布病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0年间山西省共报告布病54 679例,呈逐年增加趋势,由2006年的3452例增至2015年的6997例,平均增幅为10.27%;病例波及全省11市119个县(市、区),2011-2015年扩散至山西省所有县(市、区),报告发病率介于10.26/10万~23.53/10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15.51/10万;2014年发病数、发病率均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大同市、朔州市、晋中市和忻州市共报告布病37 619例,占全省报告病例总数的68.80%。布病监测点共采集职业人群血清25 190份,阳性2068人,阳性率为8.21%。全省共分离到布鲁氏菌226株,羊种布鲁氏菌225株,布鲁氏菌非典型菌株1株,羊种3型布鲁氏菌225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99.56%。结论 山西省近年来布病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大同市、朔州市和晋中市布病流行水平较高,运城市和临汾市疫情增长较快,呈明显的季节性高发特征。布鲁氏菌流行优势菌种是羊种3型,应进一步加强布病防治,控制布病疫情。  相似文献   

11.
1992-2006年山西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麟  于颖洁  聂晓勇  罗小飞 《疾病监测》2008,23(11):711-713
目的 分析山西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现况分析方法。结果 1992-2006年山西省乙脑总发病2974例,其中男性1677例,女性1297例,年均发病率0.63/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 乙脑发病基本呈下降趋势;发病呈现明显的夏季(8月)高峰;发病年龄明显后移。  相似文献   

12.
赵新郁  樊凯  岳海滨 《疾病监测》2009,24(8):597-598
目的分析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2007年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VCT)人群的相关资料。方法将2007年1-12月首次到VCT门诊求询者的《检测咨询个案登记表》分项统计分析。结果876名求询者年龄集中在15~45岁,83.07%为高中以下学历,36.30%有高危行为史;检出HIV抗体阳性9例,检出率为1.03%。结论求询原因以非婚异性性行为史和既往不规范采供血史为主。 调整VCT工作策略,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加强宣传倡导,提高高危人群求询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山西省霍乱样粪便中分离到拟态弧菌,并检测其是否携带霍乱毒素基因。方法采集患者粪便、患者家用自来水、金鱼和鱼缸水标本,按照WS289-2008和《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方法 ,对标本进行增菌和选择性培养基的分离培养,疑似菌落以霍乱弧菌血清凝集试验检测,并用API20E系统鉴定菌种。同时,疑似菌落用PCR检测O1、O139群特异性和是否携带霍乱毒素基因。结果粪便标本经增菌后接种选择性培养基,在庆大琼脂和碱性琼脂上均有霍乱弧菌疑似菌落,但在TCBS琼脂上为绿色、透明、中等大小、光滑、湿润的菌落;血平板上可见灰白色、湿润菌落,有透明溶血环;染色镜检湿片暗视野下未见流星状运动细菌。氧化酶和粘丝实验阳性,霍乱弧菌O1、O139群血清凝集试验阴性。菌株经API20E鉴定为拟态弧菌(93.5%可能性)。环境标本中未分离和检测到拟态弧菌。PCR检测该拟态弧菌中携带霍乱毒素基因,而O1、O139群特异性为阴性。结论从急性霍乱样腹泻粪便中分离到1株拟态弧菌,对于临床类似霍乱样症状的病例标本,当病原的霍乱弧菌血清凝集为阴性时,应进一步做霍乱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15.
了解山西省太谷县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苗在学龄前集居儿童中的免疫情况。 对所有监测儿童采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 3153名儿童中,抗-HBs阳性的1614人,阳性率51.19%;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肝疫苗初次全程免疫后再次加强过乙肝疫苗的儿童,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加强乙肝疫苗的儿童。监测抗-HBs乙肝表面抗体,适时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可以提高儿童对乙肝病毒的免疫水平,减少乙肝病毒的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四川省2006-2016年猪链球菌血清2型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10年间分离株之间的关联,为四川省人感染猪链球菌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猪链球菌基因组上的7个管家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对2006-2016年四川省猪链球菌病例样本中分离的27株猪链球菌血清2型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结果 27株猪链球菌血清2型菌株分为2个ST型,其中19株为ST7型,其余为ST1型;2006-2007年以ST7型为主,2007年后主要为ST1型。结论 近年四川省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均为散发,未出现暴发疫情,可能与流行菌株的ST型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8年广东省东莞市疫情中分离到的1株麻疹病毒的核蛋白基因序列,了解毒株基因型别及其核蛋白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采集麻疹疫情中病例的尿液标本,用VERO-SLAM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病毒株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与麻疹各基因型代表株及沪191疫苗株进行序列比对和构建进化树分析。结果分离到的麻疹病毒株属于H1基因型H1a亚型。与China93-2毒株同源性最高,为99.1%,与China94-7毒株同源性为97.1%,与其他几株H1亚型的同源性则在97.6%~98.0%之间。与沪191疫苗株同源性为92.9%。结论此次疫情中的毒株属于H1基因型H1a亚型,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流行情况一致。与其同亚型的毒株相比变异较小。  相似文献   

18.
2005-2007年山西省太原市学校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005-2007年山西省太原市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太原市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太原市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共发生12起,其中以小学最为常见,占事件的75%;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以4-6月为多,占全部暴发疫情的75%;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乙类、丙类和非法定传染病,各占33.3%,主要病种为水痘,占33.3%;在12起传染病暴发疫情中,经呼吸道传播的占75%,其次为经肠道传播占25%。发病人数672人,波及人数65 949人,罹患率为1.02%。结论2005-2007年太原市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乙类、丙类和非法定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其次为经肠道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