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玲  李绪贵 《内科》2008,3(4):536-537
目的研究糖尿病与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关系。方法对15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非糖尿病组(A组)90例及糖尿病组68例(B组),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A组治愈率和病死率分别为94.44%和5.56%;B组治愈率和病死率分别为76.47%和23.53%。两组治愈率和病死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糖尿病后患腔隙性脑梗死预后差,病死率高,临床应高度重视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丹红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4例,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畀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血栓通,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灯盏花家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5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被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对照组(69例),并进行对比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采用灯盏花家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第3、7、14天临床疗效的有效率分别为89.4%,91.8%和98.8%。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常规治疗,于治疗后第3、7、14天的有效率分别为79.7%,82.6%和82.6%。两组各时段的疗效均有显差异(P<o.05)。结论:灯盏花家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疗效肯定,比对照组优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就诊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46例,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医护人员给两组患者同时注射银杏叶注射液与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注射20%甘露醇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注射依达拉奉静脉滴。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以及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血液变学指标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91%,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占有优势。结论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依达拉奉治疗的疗效十分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疏血通配合前列地尔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9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86例。治疗组给予静滴疏血通和前列地尔,对照组给予静滴复方丹参液和胞磷胆碱钠氯化钠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4%,对照组为8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联用前列地尔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高血压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和脂质代谢情况.方法 100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脑血栓组)、腔隙性脑梗死(腔梗组)和脑出血组,分别测定3组急性期与恢复期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胰岛素(FIns)、血脂,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期脑血栓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IS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恢复期脑血栓组、腔隙性脑梗死组的IS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脑出血组ISI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存在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6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丹参川芎治疗,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并总结经病灶侧颈总动脉滴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27例。治疗组在脑梗死发病6h内经病灶侧颈总动脉给予尿激酶1-2万u/kg加入生理盐水250ml加压滴注1h,并给予减轻脑水肿、神经保护剂等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对照组在脑梗死发病6h内经静脉以尿激酶1-2万u/kg加入生理盐水250ml加压滴注1h,余治疗同治疗组,1周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积分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脑梗死超急性期病灶侧颈总动脉滴注尿激酶溶栓治疗,安全有效,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异常变化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监测静脉血脂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TC/HDL-C比值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在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TG,TC,LDL—C水平,TC/HDL-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而HDL-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TG,TC,LDL—C水平,TC/HDL.C比值升高,HDL-C水平降低与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故监测老年人血脂水平及积极进行调脂治疗,对预防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探讨颅内动脉钙化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头颅CT和(或)MRI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并进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患者125例,根据钙化评分分为无钙化组21例(0分)、轻度钙化组72例(1~2分)和重度钙化组32例(≥3分),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钙化发生及分布特点。同时将有MRI资料的60例患者分为:组Ⅰ24例(腔隙性脑梗死数1~4个),组Ⅱ36例(腔隙性脑梗死数>4个),分析钙化评分与腔隙性脑梗死数量的关系。结果 12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无钙化组患者为16.8%,轻度钙化组患者为57.6%,重度钙化组患者为25.6%,CTA显示钙化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是颈内动脉颅内段(67.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2.321,95%CI:1.050~5.129,P=0.037)和年龄(OR=1.052,95%CI:1.014~1.092,P=0.007)是颅内动脉钙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腔隙性脑梗死数量与钙化评分关系的分析显示,组Ⅱ钙化评分高于组Ⅰ[(2.3±1.5)分vs(1.2±1.1)分,P=0.004]。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钙化发生率高,糖尿病及年龄与颅内动脉钙化密切相关,钙化程度可为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及临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11):967-967
该文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腔隙性脑梗死的患病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111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组)和91例高血压非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非腔隙性脑梗死组),均行头颅CT或磁共振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血脂等指标。  相似文献   

12.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例急性腔隙性脑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连用14 d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降低(P<o.05),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64/70),对照组为71.74%(33/4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具有多靶点综合性治疗特点,能有效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叶酸、VitB1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叶酸、VitB1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8例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分为两个亚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组32例,腔隙性脑梗死组56例,并设对照组35例,入院后用罗氏公司Elecsys2010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叶酸、VitB12浓度。结果(1)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的血清叶酸、VitB12平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0.01、0.05);(2)脑梗死组的血清叶酸、VitB12平均水平显著低于腔隙性脑梗死组(P值均〈0.05)。结论血清叶酸、VitB12可作为急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比较特异重要的监测指标,对临床鉴别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有一定的帮助,并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腔隙性脑梗死的患病关系。方法选择住我院的111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组)和91例高血压非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非腔隙性脑梗死组),均行头颅CT或MRI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血脂等指标。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升高、载脂蛋白A(apoA)降低与高血压患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有关(P<0.05)。高血压病程越长的患者越易发生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阳性动脉数较非腔隙性脑梗死组高(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的颈动脉内径较非腔隙性脑梗死组窄(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颈动脉脉冲指数、阻力指数明显较非腔隙性脑梗死组高(P<0.05)。结论收缩压升高、apoA降低、高血压病程延长、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能与腔隙性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高血压病并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优于对照组的76%(P<0.05),对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高血压病并腔隙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纪蒙  胡文立 《山东医药》2010,50(4):24-2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浓度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243例行核磁共振检查,以弥散像所示新发血栓面积将患者分为腔隙性梗死组、脑梗死组、大面积脑梗死组。以同期住院经核磁共振检查证实无新发梗死97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血浆TM浓度进行检测。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组、脑梗死组、大面积脑梗死组TM均高于对照组(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脑梗死组、大面积脑梗死组间T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TM浓度升高,可以反映血管内皮损伤,但对于评估梗死面积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继发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脑CT和脑动脉造影检查资料。结果:剧烈头痛、呕吐9例,意识障碍9例,脑膜刺激症9例,眼外肌麻痹9例,单瘫或偏瘫6例;脑CT示:均为脑叶梗死;脑血管造影示:均为动脉瘤破裂。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继发大面积脑梗死以动脉瘤破裂为主,多见脑叶梗死,脑动脉造影是明确诊断的最佳检查方法,急性期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高血糖为老年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56例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设立非脑血管病对照组,测定两组的空腹血糖、血脂及空腹血胰岛素等生化指标。采用成组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空腹血胰岛素明显大于对照组,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脂质代谢紊乱特别是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是高胰岛素血症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症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大动脉闭塞性病变对小动脉的保护作用及其与LA的相关性。方法对108例脑梗死患者常规行头部CT、MRI、TCD和MRA检查,评估脑梗死患者LA的发生率、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大动脉闭塞性病变与LA的相关性。结果108例脑梗死患者中,LA的发病率为50.9%,伴有颅内外大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LA发生率为38%,无颅内外大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为65%,两者比较P=0.004,而伴有大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腔隙性梗死患者LA发病率为36%,单纯腔隙性梗死患者为73%,两者比较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LA的发生与高龄(P=0.0001)、腔隙性梗死(P=0.004)明显相关,是L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脑梗死患者LA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9384)。结论高龄是脑梗死患者LA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腔隙性梗死与脑梗死患者LA间的关系支持小血管病变是LA发生的最主要发病机制,而大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存在对于小血管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高血压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患侧脑血流速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4月资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胞磷胆碱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患侧脑血流速度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患侧基底动脉(B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患侧BA、MCA、AC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患侧脑血流速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