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是存在于胃幽门等部位的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其形态特点是短杆状、两端微弯,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癌的发生有关。目前,对幽门螺杆菌的染色多选用Warthin-starry银染法[1],但该法存在着配制染液的方法较烦琐,染色过程中需在水浴箱中孵育,导致染色时间较长等缺点。改良三重染色法[2](苯酚品红/阿辛蓝/苏木素伊红)有着价格低廉,试剂配制简单,操作简便,诊断迅速等特点。它可以在自动染色机上完成染色的全过程,并且在一张染色切片中既可看到HE的染色效果,又能观察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程度以及肠上皮化生等病理改变。而且,该种染色方法在一般实验室即可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种尿沉渣染色法的最佳染色条件及效果.方法:180例尿沉渣异常标本,分别采用尿沉渣Sternheimer染色法(S染色法)、尿沉渣Sternheimer-Malbin改良染色法(S-M染色法)、Berhe-Muhlberg染色法(B-M染色法)、阿利新兰-中性红染色法(阿-中染色法)及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法(瑞-姬染色法)进行染色,观察5种染色方法最佳效果时的染液与尿液比例及染色时间.结果:尿沉渣S和S-M染色法染液与尿液比例2∶1和1∶1染2~5 min时背景清晰,S染色法有形成分结构清晰易辨别,S-M染色法有形成分结构着色略差,两者比较差别不大(P>0.05);B-M染色法、阿-中染色法及瑞-姬染色法染色法有形成分的着色与背景相似,结构模糊,细菌不着色,杂质较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S、S-M染色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沉渣S和S-M染色法染色效果佳,尤以S染色法最佳.  相似文献   

3.
美兰染色法在马拉色菌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美兰染色和派克墨水染色在马拉色菌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美兰染液、派克墨水染液对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头皮屑三种疾病临床标本进行检测 ,比较两种方法的染色效果、检出阳性率。并应用上述两种染色法对马拉色菌和念珠菌染色 ,比较它们对马拉色菌染色的特异性。结果 美兰染液将孢子或菌丝染为深蓝色 ,派克墨水染液将孢子或菌丝染为浅蓝色 ,两种染色法与背景区分均较明显。美兰染色和派克墨水染色对三种疾病中马拉色菌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 96 %和 94 % ,两种方法对马拉色菌的检出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美兰对马拉色菌和念珠菌均能染色 ,派克墨水对马拉色菌能染色 ,对念珠菌不能染色 ,具有一定特异性。结论 两种染色方法均可用于马拉色菌的临床检测 ,但派克墨水染色法更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丝虫微丝蝎的检查,仍沿用吉氏或美兰染液染色,此法往往有微丝蚴的流失或漏检现象.为了寻找新的更为有效的染色法,我们后应用荧光素吖啶橙染液及吉氏染液对249张血片进行了染色,并对微丝蚴的检查结果作了比较.荧光素吖啶橙染液的配制及染色方法同疟原虫染色法.吉氏染液是用4%的染液,染色20分钟,然后用清水漂洗晾干后镜检.给果:两种染色方法微丝蚴的检出率分别为10.04%(25/249)及8.8%(22/249),经t值测验(p>0.05)无显著差异.检出微丝蚴分别为131及89条.后者微丝蚴条数的减少,主要是由于荧光素染色后又应用吉氏染液染色和用清水漂洗使部分微丝蚴流失所致.  相似文献   

5.
<正> 异染颗粒是白喉杆菌形态上一大特征,在该菌的鉴定上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常用的白喉杆菌异染颗粒染色法有:奈瑟染色法、阿勃托染包法,史氏染色法及美兰染色法。用前两种方法染色的结果,异染颗粒与菌体对比清晰,后两种方法虽然比较简便但异染颗粒与菌体对比度差。上述诸法中除美兰染色外染液均需临时配置、不便于一般实验室  相似文献   

6.
不同染色法对精子顶体染色效果及适用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瑞氏-吉姆萨染色法、改良巴氏染色法、Diff-Quik法及吉-姆萨染色法对精子顶体染色的效果,寻找有效、更易于判读精子顶体的染色方法.方法:100份精液标本同时采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改良巴氏染色法、Diff-Quik法及吉-姆萨染色法对精液涂片进行染色,分析四种染色方法的结果.结果:四种染色方法对Ⅰ型、Ⅳ型精子顶体的评估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巴氏染色法相对其他三种染色法对精子顶体染色效果稳定.结论:改良巴氏染色法相对其他三种染色法在精子顶体完整率的判读上具有染色效果稳定的优势,且染液价格经济,适于精子顶体完整率的判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3种不同染色方法对检出抗酸杆菌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2-2015年存档的结核和麻风病例6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染色方法进行抗酸染色:第1种方法为传统的Ziehl-Neelsen染色法;第2种方法是将脱蜡液由二甲苯改为松节油和汽油的混合液,且染色后不脱水,不透明,直接烘干、盖片;第3种方法是在第2种方法的基础上使用了添加表面活性剂Triton-100的染液.比较3种不同染色方法的染色效果及抗酸杆菌的检出率. 结果3种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第1种方法20%、第2种方法31.7%、第3种方法41.7%,其中第3种方法与另外2种方法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1vs3<0.001,P2vs3=0.031). 结论 添加表面活性剂Triton-100的染液,染色效果及抗酸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肥大细胞与其它结缔组织细胞在光镜下同时显示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尚无一种适于在石蜡切片上同时明确地显示肥大细胞与其它结缔组织细胞的染色方法。本研究创造一种以甲基绿、天青Ⅱ、亚甲基蓝,曙红Y配制成的染液,可同时明确地显示肥大细胞与其它结缔组织细胞。本研究探讨了不同pH的本染液对结缔组织肥大细胞与粘膜肥大细胞染色效果的影响,求得最佳染色效果的染液pH值及宜用固定液的种类。并对过去的各种常用肥大细胞染色法与本法作了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9.
Mayer和伊红染色液的改良及改良后染色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组织切片染色最传统最常用的方法是石蜡包埋、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染色是制片中关键步骤。苏木精一伊红是组织切片制作常用细胞核和细胞质染料,而Mayer苏木精染液、Harris苏木精染液是最为常用的细胞核染液。但Mayer、Harris苏木精染液使用一段时间后,染色能力均逐渐减弱,造成细胞核着色困难,染色时间延长,虽能着色,但依然着色浅淡;普通伊红染液染成的细胞质色较淡,染色时间长。为此,作者经过长期实验摸索,将Mayer苏木精染液及伊红染液中各成分在用量和配制方法、染色条件上作了调整和改良,得到较满意染色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异染颗粒是白喉杆菌染色性一大特征,在鉴别该菌上有重要价值。目前所用的白喉杆菌异染颗粒染色法有:奈瑟法、阿勃脱(Alben)法、史氏法及美兰染色法等。前两种方法染色结果,异染颗粒与菌体对比清晰;后两种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异染颗粒与菌体对比度差。上述诸方法中除美兰染色外,染色时染液需临时配制,给实验室工作常带来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采用实验室常备的革兰氏染液来显示白喉杆菌异染颗粒,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顾蔚  孙娴 《医学争鸣》2004,25(19):1816-1818
目的:改进检测人类性染色质的方法.方法:以人类口腔黏膜细胞为材料,改进离心滴片法操作流程,改变三种染液硫堇、吉姆萨、冰醋酸龙胆紫的浓度,用扣染法进行染色.结果:改进后的检测效果好,三种染液硫堇、吉姆萨、冰醋酸龙胆紫所染出的性染色质出现率均等,分别为(20.3±1.4)%,(19.5±1.5)%,(20.0±1.0)%.结论:应用改进的人类性染色质检测方法,可以准确检出性染色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改良Schiff染液热配方与3种常见Schiff液配方对肾穿刺活检组织切片糖原染色(periodic Acid Schiff,PAS)染色的影响,以确定自制改良配方的应用效果。方法笔者经历了5843例肾穿刺组织染色的摸索,改良了Schiff染液的热配方。将该配方与传统热配法、Lyon’s欧洲标准冷配法、渡边恒彦冷配法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别将上述4种配方应用于50例肾穿刺病理常规的PAS染色法和微波快速PAS染色法中,使用IPP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光密度分析。结果 Schiff染液改良热配方对肾脏组织阳性部位的着色鲜艳程度、清晰程度和重复使用率均优于其他3种配法(P<0.05)。结论改良的Schiff染液热配方,比传统热配法、Lyon’s欧洲标准冷配法、渡边恒彦冷配法更适合肾穿刺活检组织切片的PAS染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用瞬间转化剂配制瑞氏染液的效果和配制方法.方法取瑞氏粉1 g加入10 ml瞬间转化剂摇10 s,然后加入100 ml甲醇,即配即用,并与传统方法配制的瑞氏染色液染色法比较.结果该法血涂片染色效果佳、着色鲜艳、亮丽、透光度好,细胞浆、质、核,胞浆颗粒及细胞轮廓清晰易辨认.结论加入瞬间转化剂配制的染液即配即用效果优于传统瑞氏染色法.  相似文献   

14.
肥大细胞三种染色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对肥大细胞的三种染色方法比较,筛选出最佳显示方法。资料与方法,选用手术切除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标本94例,应用硫堇、甲苯胺蓝和甲基绿一派洛宁三种染色法显示肥大细胞,进行同一组织切片分组染色,镜下观察比较分析。结果甲基绿一派洛宁染色法显示肥大细胞效果最佳,此方法除可分别显示出幼稚的肥大细胞和成熟的肥大细胞外,还能清晰地显示出肿瘤细胞及其间质组织等其它的组织成分。结论甲基绿一派洛宁染色法其组织结构清晰,色彩鲜艳,对比度强。适用于组织形态学研究和临床外检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5.
<正> 血细胞染色,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罗氏(Romanowsky)染色为标准染色法,但限于天青B染料难得及价格昂贵,尚未在国内外普及。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瑞氏(Wright)染色法、姬氏(Giemsa)染色法及瑞-姬混合染色法。单独使用瑞氏、姬氏染色,由于试剂质量不同,天青B含量各异,常影响染色效果,同时染色的时间稍长,对急症及门诊血常规检验有一定影响。Mc Donald提出,通过染液加磷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用瞬间转化剂配制瑞氏染液的效果和配制方法。方法:取瑞氏粉1g加入10ml瞬间转化剂摇10s,然后加入100ml甲醇,即配即用,并与传统方法配制的瑞氏染色液染色法比较。结果:该法血涂片染色效果佳,着色鲜艳,亮丽,透光度好,细胞浆,质,核、胞浆颗粒及细胞轮廓清晰易辨认。结论:加入瞬间转化剂配制的染液即配即用效果优于传统瑞氏染色法。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芽胞染色多为染液复盖标本后加温,采用此种方式费时,染液用量多,并容易流到玻片外,沾污手或实验台。且芽胞不易全部着色。笔者比较了多种芽胞染色法,发现均存在上述问题,经试验找出一种较理想的芽胞染色法,现述于后:  相似文献   

18.
丑莉莉 《当代医学》2010,16(34):136-136,88
目的探讨已退色疟原虫血片复染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五种染色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染液,不同的缓冲液及染色时间,进行对比实验。结果疟原虫血片标本用传统的单一染色法复染,效果均不佳。瑞氏与吉氏复合染色法,虫体结构清晰着色均匀。结论瑞氏与吉氏复合染色法复染退色疟原虫血片可满足教学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19.
1986年,作者曾报道了一种改良的Pereira的碘化钾(KI)髓过氧化物酶(MH))染色法,但染色原理不明。通过长期应用.发现更换新配置的瑞氏染液可影响染色结果:为此.作者就瑞氏染液对染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对配置好的瑞氏染液逐日进行KIMPO染色观察及其他的有关试验,表明瑞氏染液经过存放具有过氧化物特性.同时使KIMPO的染色原理得到较好地阐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院病理科在幽门螺杆菌 (HP)检验实践中 ,借鉴文献〔1~ 2〕配制了硼砂美兰 (BRMB)染液 ,并与传统的硝酸银 (W -S)染液进行染色比较。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选自我院各种胃炎的胃粘膜蜡块标本 30 0个。2 .方法 :将各个蜡块标本制成厚为 4μm的切片 2张 ,经二甲苯、酒精脱蜡后 ,再分别进行BRMB和W -S染色。BRMB染色法 :染色液的配制 ,取美兰 1g加蒸馏水 10 0ml和硼砂 0 .8g ,搅拌均匀直至溶解。将脱蜡洁净的切片浸入染液 30秒 ,取出 ,流水快速冲洗约 1分钟 ,切片风干、树胶封片。W -S染色法先配制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