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背静脉穿刺输液后两种拔针及按压方法对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回血、出血及皮下淤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手背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输液结束后拔针和按压时,对照组采取手持针柄拔针及按压棉签杆法,观察组采取折叠头皮针软管拔针及指压棉签头法。比较两组患者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结束后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折叠头皮针软管拔针法及指压棉签头按压法是静脉输液后理想的拔针及按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周晓婵 《妇幼护理》2024,4(4):869-871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穿刺拔针后对其出血率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022 年 7 月 1 日至 2023 年 4 月 1 日间收治的小儿静脉穿刺患者 20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 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静脉穿刺拔针后出血率、拔针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拔针后总 出血率、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能降低小儿静脉穿刺 拔针后红肿、青紫、疼痛剧烈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总出血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静脉穿刺疼痛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1~12月接受静脉穿刺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穿刺;观察组在静脉穿刺中实施心理护理并且改进进针、拔针方法.结果 观察组进针VAS评分2.96,±0.34、拔针1.72±0.23低于对照组的3.39±0.45、2.22±0.24;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78%高于对照组的84.4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78%高于对照组82.22% (P <0.05).结论 对静脉穿刺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减轻静脉穿刺、拔针时给患者带来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田立玉 《妇幼护理》2024,4(7):1586-1588
目的 探讨轻疼痛静脉穿刺及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在我院接受静脉穿刺的 100 例患儿 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静脉穿刺 及护理,观察组采取减轻疼痛静脉穿刺及循证护理。分析比较两组家长满意度、患儿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VAS 评分及不 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的家长满意度、患儿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时、拔针 时 VAS(视觉疼痛评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血肿或淤血、穿刺点出血、意外拔管、皮下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减轻疼痛静脉穿刺及循证护理能够减轻疼痛程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5.
山莨菪碱凝胶防治静脉滴注甘露醇局部疼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凝胶对防治静脉滴注甘露醇引起局部疼痛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静脉滴注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静脉滴注甘露醇前5~10 min将山莨菪碱凝胶沿静脉走向均匀地涂擦于输液穿刺点上方的皮肤,对照组先不作任何处理,对在滴注甘露醇过程中出现局部疼痛者均予2%山莨菪碱凝胶外涂给予治疗.结果 观察组出现局部疼痛者8例(8%),对照组70例(70%),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出现局部疼痛的78例患者均予山莨菪碱凝胶外涂给予治疗后,显效66例,中效12例.结论 2%山莨菪碱凝胶能有效防治静脉滴注甘露醇所致的局部疼痛,减轻静脉损伤.  相似文献   

6.
关于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观察新拔针方法与旧拔针方法在临床上引起的疼痛反应及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普外科100例住院患者进行手背双侧同部位静脉穿刺后拔针方法对比观察研究。左侧采用快速旧式拔针法(对照组: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常规快速拔出针头);右侧采用新式拔针法(观察组:常规快速拔出针头,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结果:新式拔针方法的疼痛、针眼出血及皮下淤血发生率显著低于旧式拔针方法(P〈0.01)。结论:新式拔针方法可减轻患者对肌肉的刺激,使疼痛、针眼出血及皮下淤血减轻,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水凝胶冷敷敷料预防和减轻静脉留置针滴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10月需要输注甘露醇的骨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均选用24号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实验组在静脉输液时使用水凝胶冷敷敷料沿向心性方向外敷静脉留置针穿刺上方皮肤,对照组不使用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严重程度、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级别、静脉炎的发生率、静脉炎分级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对甘露醇所致的静脉炎,采用水凝胶冷敷敷料预防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膏贴热敷缓解静脉输注20%甘露醇所致局部反应的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选择需静脉输注20%甘露醇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58例,按简单随机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在静脉输注20%甘露醇过程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膏贴沿血管走向距穿刺针眼2 cm处局部热敷,持续至甘露醇滴注结束后30 min;对照组患者采用浓度为330 g/L(即33%)硫酸镁局部湿热敷,持续至甘露醇滴注结束后30 min。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输注20%甘露醇过程发生局部肢体疼痛程度及静脉炎级别。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静脉炎级别情况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及静脉炎级别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膏贴热敷法能有效缓解或减轻静脉输注20%甘露醇所致局部疼痛及静脉炎严重程度,效果优于采用硫酸镁局部湿热敷法。  相似文献   

9.
龙珠软膏外敷预防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龙珠软膏外敷预防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静脉滴注20%甘露醇过程中采用龙珠软膏沿静脉走向在距离穿刺点2 cm处外敷,对照组给予50%硫酸镁湿敷.结果 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静脉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龙珠软膏能有效减轻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所致局部刺激症状,且预防静脉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寻找静脉滴注含钾溶液时所致疼痛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住院静脉滴注含钾溶液患者96例,采用自身对照比较的方法.将患者的左右手随机分组,连续两天在患者左、右手手背静脉对称部位各穿刺1次,第一天采用常规固定法固定针柄为对照组,第二天采用针尖斜面向下固定法为实验组.采用口述描述评分法来衡量疼痛程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静脉滴注含钾溶液时引起疼痛的发生率及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针尖斜面向下固定法明显优于常规固定针柄法,该方法能减轻静脉滴注含钾溶液时所致的局部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减轻静脉滴注药物所致疼痛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患者98例,连续2天在患者的左、右手手背静脉对称部位各穿刺1次,第1天采用常规固定针柄法为对照组,第2天采用针头斜面调整后固定法为实验组.应用口述描述评分法测评患者静脉滴注过程中的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疼痛发生率及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头斜面调整后固定法是减轻静脉滴注药物所致疼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静脉穿刺拔针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13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在患儿静脉穿刺拔针后实施常规性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患儿静脉穿刺拔针后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对出血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总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儿静脉穿刺拔针后实施循证护理干预,降低了其红肿、出血及疼痛症状的出现,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比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外周浅静脉穿刺拔针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外周浅静脉穿刺拔针方法,保护患者静脉、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采用顺进针角度中速拔针,拔针后采用左手大拇指顺血管方向以干棉球按压2个穿刺点法,与传统拔针法进行观察对比。分手背静脉、肘静脉、头皮静脉3组分别对2种穿刺拔针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拔针后疼痛和出血情况(组内比较):手背静脉组“值分别为4.93和6.43,P〈0.01;肘静脉组“值分别为3.09和2.76,P〈0.01;头皮静脉组值分别为3.93和3.91,P〈0.01。不同静脉穿刺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采用顺进针角度中速拔针法有利于保护静脉,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4.
张素梅 《护理研究》2011,25(19):1726-1727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输液器在内科住院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病人在2 d内分别应用5.5号和7号头皮针输液器输液,选择病人双侧手背对称部位,由同一操作者完成,观察穿刺时及输液过程中疼痛情况及拔针后针眼出血、局部淤血情况。[结果]采用两种型号的输液器在静脉穿刺及输液过程中疼痛、输液完毕拔针后针眼出血及淤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科住院老年病人采用小儿静脉输液器,能减轻静脉穿刺及输液过程中的疼痛,拔针后减少局部出血和淤血,减轻静脉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输液器在内科住院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病人在2 d内分别应用5.5号和7号头皮针输液器输液,选择病人双侧手背对称部位,由同一操作者完成,观察穿刺时及输液过程中疼痛情况及拔针后针眼出血、局部淤血情况。[结果]采用两种型号的输液器在静脉穿刺及输液过程中疼痛、输液完毕拔针后针眼出血及淤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科住院老年病人采用小儿静脉输液器,能减轻静脉穿刺及输液过程中的疼痛,拔针后减少局部出血和淤血,减轻静脉损伤。  相似文献   

16.
杨恩英 《当代护士》2007,(11):64-66
目的 通过改进儿童手背静脉穿刺方法的实践,论证循证护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方法 将180例通过手背静脉穿刺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90例).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在穿刺时的手势、进针角度、穿刺方法上对传统的穿刺方法加以改进;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穿刺方法.观察2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时的疼痛情况及穿刺所用时间,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实验组93%,观察组74%,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无痛穿刺率实验组47%,观察组4.4%,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患儿静脉穿刺所用时间,实验组平均每例用时间2.93min,观察组平均每例用时间4.04min,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改进后的儿童手背静脉穿刺方法优于传统的儿童手背静脉穿刺方法.循证护理是一种可使护理实践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可以持续提高护理质量的新型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的最佳方法.方法:将在门诊连续静脉输液两天以上的7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0人.观察组拔针时不关闭输液器开关、顺毛发生长的方向向下撕敷贴、由患者自己按压(下称新式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拔针时关闭输液器开关、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及由护士交还给患者按压的方法(下称传统法).对比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针眼出血、皮下淤血及针头回血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对拔针时的疼痛反应、针眼出血、皮下淤血及针头回血情况出现明显的差异.结论:静脉输液拔针打开输液器开关、顺毛发生长的方向向下撕敷贴、由患者自己按压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局部出血机率,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新生儿双侧腋静脉留置套管交替滴注多巴胺延长留置针平均静脉输液的时间。方法将需多巴胺静脉滴注的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四肢静脉持续滴注多巴胺,试验组采用双侧腋静脉交替输入药液。发现穿刺部位皮肤苍白或暗红即拔针。结果试验组腋静脉留置针平均静脉输液时间≥5d,四肢静脉留置针平均静脉输液时间〈5d,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双侧腋静脉交替滴注多巴胺能减轻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静脉输液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使用普通头皮针,对照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结果:观察组血管穿刺、固定、拔针用时及血管弹性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输液并发症、疼痛程度及每天输液费、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输液时使用普通头皮针可缩短血管穿刺、固定、拔针用时和静脉弹性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和疼痛,降低输液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贴跌打膏治疗静脉穿刺拔针后局部瘀血的疗效.方法 对我科2005年1月~2007年1月住院期间208例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瘀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07例和对照组101例,试验组实施护理干预,于拔针后瘀血部位外贴跌打膏;对照组采用传统热敷拔针后瘀血部位.观察皮下瘀血消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结果 两组皮下瘀血消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外贴跌打膏能明显促进静脉穿刺拔针后所致皮下瘀血的吸收,缩短疼痛的时间,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跌打膏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效果好,患者活动不受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