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忠凤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582-3583
贲门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病人有临床症状而就诊时,已为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疗效差,应用CT术前检查,不仅能了解贲门癌的大小、范围,还能观察其外侵、转移等,这对选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排与单排螺旋CT在颅脑外伤患者病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7月我院诊治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分别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以及单排螺旋CT平扫,比较分析单排及多排螺旋CT检查的检出率。结果单排及多排螺旋CT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等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单排螺旋CT比较,多排螺旋CT检出率更高,误诊率更少,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贲门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和(或)内窥镜活检证实的贲门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贲门癌CT表现为贲门区胃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34例,软组织肿块14例,临近组织浸润11例,淋巴结转移23例。远处转移2例。结论:CT不但可以显示贲门癌的形态、大小、范围,而且能够判定临近组织有无浸润及淋巴结和远处脏器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贲门癌的X线表现.方法 对300例经病理学证实的贲门癌患者X线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0例中晚期贲门癌中,蕈伞型123例,溃疡型106例,混合型48例,浸润型23例.显示病变最佳体位是半立左前斜位,俯卧左后斜位和直立右前斜位.结论 X线检查对贲门癌的诊断、显示浸润范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在影像学上提高对胃底贲门癌的诊断率,故对其在螺旋CT和钡餐造影的影像表现进行比较。方法 将42例术间病理确定为胃底贲门癌,并术前都接受了螺旋CT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CT报告作为CT组,钡餐检查结果作为钡餐组,两者综合作为CT+钡餐组。将三组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CT的检出率为92.86%,钡餐的检出率73.81%,CT+钡餐检出率100.00%。结论 CT+钡餐能大大提高对胃底贲门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在食管癌的高发区,贲门癌的发病率也高。国内李凌等对于早期贲门癌病理形态已作了报道。日本采用双重造影和内镜结合法已报道了一些早期贲门癌。我国邵令芳等报道的210例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其中贲门癌14例如按食管癌,贲门癌3∶1之比计,则早期贲门癌的检出率远远低于食管癌。为此,贲门癌的早期诊断急待解决。材料和方法1983年12月~1984年3月,在河北涉县两次拉网1876人,检出食管贲门癌55例,其中腺癌20例。对于年龄、体质适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118例贲门癌患者,术前应用超声显像法估计手术切除可能性,手术组100例,其中肿块〈5 cm,无明显外侵声像图表现者72例,为手术绝对适应证,手术切除率88.9%(64/72);肿块5~7 cm,或伴有周围淋巴结转移,数目〈3枚,0/≤1 cm者28例,为手术相对适应证,手术切除率50%(14/28);肿块大于8 cm,或伴有淋巴结,肝脏和胰腺转移者18例,为非手术适应证,免于手术探查,术中所见肿瘤大小及外侵情况与超声检查对照符合率为83%。作者认为:超声显像法术前估计贲门癌切除可能性有重要价值,可作为选择手术适应症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9,(23):234-236
目的对CT影像诊断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入选本研究的150例直肠癌患者收治时间均为2016年2月~2019年2月,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均经CT影像进行分期,并将其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病理结果 T1~2期、T3期、T4期分别为70例、59例、21例,CT影像诊断直肠癌临床术前T1~2期、T3期、T4期诊断率分别为95.7%、88.1%、80.9%,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T影像诊断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CT影像可对其进行分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9.
B型超声对贲门癌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贲门癌延误诊断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程惠民  唐振良 《河北医药》2001,23(2):116-117
目的:通过对660例被延误诊断的贲门癌患者诊断过程分析,探讨贲门癌延误诊断原因。方法:收集660例延误诊断的贲门癌病例,从年龄、性别、职业、首发症状及发病后在医疗机构中被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主观延误诊断416例。年龄因素:50岁以下较50以上年龄组误诊率高;职业因素:文化程度较低者较文化程度较高者误诊率高。客观延误诊断244例。主要是因医务人员对贲门癌症状多变性认识不足,草率诊断所致。结论:加强防癌宣传,提高全民认识。同时,提高医务人员对贲门癌症状多变性的认识,加强责任心,对降低贲门癌误诊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与分析胆囊癌的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3年期间42例胆囊癌患者的CT表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胆囊癌患者经CT扫描检查显示,浸润型16例、肿块型21例、结节型5例。结论采用CT检查对胆囊癌的大小、边界、密度、形态、周围组织及周围器官侵犯情况都能清晰显示,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脊柱外伤的CT与MRI影像诊断价值,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从某院收治的脊柱外伤患者中随机抽取86例展开探究,抽取时间2015年7月~2017年4月,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和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比较,比较CT和MRI诊断价值。结果:两种检查方式在椎体骨折线的检出率上比较,CT检出率比MRI检出率明显更高(P0.05);在脊髓损伤、软组织损伤、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及神经根损伤等部位的损伤检出率上,MRI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出率(P0.05)。结论:CT在椎弓骨折、骨折线上显示清晰,而MRI能更为准确地对脊柱外伤空间定位,且能够使外伤导致的脊髓病变和损伤较好地显示,两种诊断方式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能互补不足。  相似文献   

14.
冯红  张东琰  吴艳如  薛辉 《河北医药》2007,29(4):352-352
关于贲门癌的概念及归属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有的学者将其划入胃癌范畴,有的则列入食管癌内.  相似文献   

15.
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0例贲门癌术前 CT 所见。39例做了根治性手术,11例为探查手术。所有病例在 CT 上均见造影剂充盈缺损及突向腔内或腔外的软组织块影。CT 所显示的肿瘤范围均较 X 线片广泛,而与病理标本的测量较一致。CT 上24例见到有增大淋巴结,经病理证实21例为转移,3例为炎症。另有3例手术及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但 CT 未能检出。故 CT 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8.5%。CT 能检出的最小淋巴结为0.5cm 直径。本组经 CT 提示13例肿瘤已侵犯胰腺,手术证实其中10例有侵犯,3例局限脂肪界面消失者并无侵犯。手术证明5例有腹主动脉或/和腹腔动脉干侵犯,CT 仅提示其中4例。另有2例 CT 呈假阳性。2例 CT 见肿瘤似已波及肝脏,但术中发现仅为粘连,肿瘤能顺利切除。1例肝内有2×3cm 及1×0.7cm 囊性低衰区,不能肯定为转移。病理证实共有4个转移区,另2个较小的转移灶(0.7cm 直径)在 CT 上未能显出。2例大网膜上弥漫粟粒状转移灶,CT 上亦未能检出。在39例根治性手术例中,CT 仅提示其中2例不能手术,而在11例探查者中,CT 预测到其中10例已无法切除。作者认为,贲门癌术前 CT 检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它可比较可靠地预测手术的可能性,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探查术。  相似文献   

16.
邬莺莺 《江西医药》2020,55(9):1329-1332
  相似文献   

17.
贲门癌的胃钡餐造影和螺旋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贲门是胃癌的好发部位.由于位置在肋弓内.不易扪诊,且胃底粘膜变化复杂.显示病变有一定困难。上胃肠道造影(GI)和纤维内镜(FG)检查对贲门癌的诊断敏感性较高。近年来.由于螺旋CT(SCT)的广泛应用,其诊断价值也越来越重要。我们收集50例贲门癌的GI和SCT检查资料旨在探讨两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胃贲门区是癌肿好发部位,由于贲门局部解剖毗邻关系较复杂、结构特殊等原因,早期贲门癌(T1期)诊断较难.对于中晚期贲门癌(癌浸润深达肌层及肌层以下,即进展期癌,T2~4期),虽然发现病灶不难,但是临床在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探查方面,则要求准确的术前分期诊断.X线双对比造影结合CT扫描,对此有较大价值.本文收集我院1997~2005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晚期贲门癌150例的X线双对比造影(简称双对比造影)和CT扫描的相关资料,评价各自在本病诊断中的意义,分析可能造成误诊的原因,并探讨避免误诊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有趋于年轻化特点,尤以白领办公室人员长时期伏案,长时间电脑操作等人群、诊断主要以临床症状、体征和X线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