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亚北地区0~6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探讨佝偻病发病相关影响因素,为佝偻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临床表现,血生化及左腕关节X线摄片结果将北京市亚北地区210例0~6岁儿童分为无佝偻病组(健康组)157例和佝偻病组53例。对佝偻病发病相关因素做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佝偻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佝偻病组与健康组儿童25-(OH)D及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NB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佝偻病与母孕期腿部抽筋史、每天户外活动时间、钙剂摄入情况及维生素D补充情况、儿童每天户外活动时间、钙剂摄入情况及维生素D补充情况、患有慢性腹泻等因素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孕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每天钙摄入<1 000 mg、补充维生素D<400 u、儿童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钙摄入<400 mg、补充维生素D<400 u与佝偻病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北京市亚北地区佝偻病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明显降低,对疑似佝偻病患儿尽可能行血清25-(OH)D检测,避免过度诊断。母孕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每天钙摄入<1 000 mg、补充维生素D<400 u、儿童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钙摄入<400 mg、补充维生素D<400 u是佝偻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在本地区儿童营养性佝偻病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431例0~3岁婴幼儿应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试剂盒进行BALP测定。[结果]BALP异常检出率为74.3%;用简易诊断法诊断佝偻病患病率为53.0%。[结论]BALP是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也是判断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佳木斯地区0~2岁婴幼儿佝偻病的影响因素,为佝偻病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0~2岁临床上有活动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症状和体征的婴幼儿159例,同时随机抽取78例0~2岁正常婴幼儿作为对照组.在填写家庭、社会和营养因素调查表的同时进行相应的体格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佝偻病的发生与母孕期每天日照时间、婴幼儿年龄、每天乳制品的摄入量、每天日照时间、是否患有慢性腹泻等疾病、体重、身高等7个变量显著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母孕期每天日照时间、婴幼儿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后至调查时是否补充维生素D、每天乳制品摄入量及每天日照时间,与佝偻病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 母孕期每天日照时间短、婴幼儿年龄小、出生体重重、出生身长短、出生后未及时补充维生素D、每天乳制品摄入量过少及每天日照时间短,是佝偻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对婴幼儿佝偻病诊断价值。[方法]对婴幼儿佝偻病246例及健康儿童80例进行NBAP(①法)、血清25-OHD3(②法)、碱性磷酸酶(ALP,③法)、尿羟脯氨酸与肌酐比值(THP/Cr,④法)检测及腕部X光摄影(⑤法)诊断。[结果]婴幼儿佝偻病初期:①法检出率明显比③、④、⑤法检出率高;①法检出率比②法检出率略低,但未达显著性水平;而婴幼儿佝偻病激期、恢复期各指标间检出率无明显差异;①法灵敏度、特异度比③、④、⑤法高;①法灵敏度、特异度比②法略低,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是反映成骨细胞活力和骨形成的敏感指标,是婴幼儿佝偻病灵敏而特异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泰兴镇0~3岁儿童佝偻病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80名门诊体检幼儿检测其血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并对其母亲做佝偻病发病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680名儿童中佝偻病发生率为22.05%,其发病与孕期缺钙、早产、低体重、双胎、喂养及辅食添加不当等因素有关(P<0.05);居住地区、男女发病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佝偻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给予母亲营养并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幼儿喂养方式,促进儿童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长沙市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订干预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长沙市18所幼儿园共3 604名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采用WHO身高标准体重值的标准进行评价,以筛出肥胖和超重儿童.并对肥胖儿童和按照1:2配对的正常体重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①在3 604名儿童中,肥胖检出率为3.9%,超重检出率为13.0%;男、女生发生率无差异;随年龄增长,肥胖和超重发生率增高;②多因素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孕期增加体重(RR=1.287)、儿童目前的食欲(RR:0.190)、儿童目前吃饭的速度(RR=0.256)JL童晚上睡眠时间(RR=5.709)、儿童经常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零食(RR=0.425)等5个因素是可能引起学龄前儿童肥胖的高危因素. [结论] ①学龄前儿童应作为长沙市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重点干预人群.②母孕期增加体重过快和儿童不良的生活方式可增加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泰兴镇0~3岁儿童佝偻病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测680名门诊体检儿童外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活性,并对其母亲作佝偻病发病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680名儿童中佝偻病发生率22.1%,其发病与孕期缺钙、早产、低体重、双胎、喂养及辅食添加不当等因素有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居住地区、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佝偻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母亲给予营养及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儿童喂养方式,促进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吉林省保健体检儿童血浆25(OH)D的水平,探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法)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HPLC-MS/MS法检测并分析了427例体检儿童血浆25(OH)D的水平。结果:①血浆25(OH)D属于正常参考值范围的检出率为41.69%(178/427);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的检出率为58.31%(249/427),其中血浆25(OH)D处于缺乏水平的检出率为28.34%(121/427),处于不足水平的检出率为29.98%(128/427);高于正常参考值的检出率为0.00%(0/427)。②255例0~3岁研究对象中,1岁以内婴儿25(OH)D缺乏的发病率为39.34%(24/61),13个月~3岁幼儿25(OH)D缺乏的发病率为15.46%(30/194),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χ2=15.854 9,P=6.84E-5)。③临床诊断为佝偻病的121例儿童血浆25(OH)D检测结果占全部低于正常参考值儿童的48.59%(121/249),而血浆25(OH)D检测值低于正常参考值但临床尚未诊断佝偻病的儿童占全部低于正常参考值儿童的51.41%(128/249)。结论:①维生素D不足在吉林省的发病率高(58.31%),尤其1岁内婴儿更容易罹患维生素D缺乏,必须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吉林省佝偻病的防治工作。②目前临床诊断佝偻病与经HPLC-MS/MS法检测25(OH)D诊断佝偻病符合率约50%,应尽快广泛普及此法,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佝偻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索降低儿童佝偻病的有效措施。方法按照江苏省小儿佝偻病防治技术指导组的要求,随机抽取沿海地区乡镇5岁以下儿童进行询问、体检、取手指末梢血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和X线检查。结果5岁以下儿童佝偻病检出率21.74%,性别间无显著差异,年龄越小,患病率越高。BALP与临床表现的一致性达79.53%。结论佝偻病仍是儿童的常见病,正常开展BALP检测可早期发现佝偻病。  相似文献   

10.
分析2~6岁儿童超重肥胖与生命早期因素的关系,为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在广州市抽取1个社区的所有托幼园所922名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与生命早期因素的关系.结果 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3.4%,男童超重肥胖检出率(16.1%)高于女童(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9,P<0.05).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在大于胎龄儿、剖宫产、出生后6月内人工喂养、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BMI)超重或肥胖、母亲孕期体重增重过多组内较高(P值均<0.01).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于胎龄儿(OR=2.62,95%CI=1.42~4.82)、剖宫产(OR=1.59,95%CI=1.08~2.36)、出生后6月内人工喂养(OR=2.00,95%CI=1.19~3.37);母亲孕前超重或肥胖(OR=1.97,95%CI=1.08~3.58)和母亲孕期增重过多(OR=2.07,95%CI=1.26~3.39)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呈正相关(P值均<0.05);母亲孕前消瘦(OR=0.51,95%CI=0.29~0.88)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呈负相关(P<0.05).结论 该社区2~6岁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与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出生后6月内喂养方式、母亲孕前BMI和母亲孕期增重等生命早期因素相关,积极有效的早期干预可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