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理论对中医病因病机语言中的战争隐喻进行研究。主要以中医经典为研究语料进行举例,通过整理与分析,认为中医病因病机语言中普遍运用了战争隐喻来认识、理解和表达疾病过程,构成了"疾病是战争"这一基本的概念隐喻,其认知基础为疾病和战争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其哲学基础与古人的社会生存体验密切相关。战争隐喻成为中医约定俗成、习以为常的语言表达,是理解和表达中医病因病机语言不可缺少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明确中医语言性质。方法:应用隐喻认知语言学方位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等相关概念对中医语言进行分析。结果:隐喻于中医药语言中可谓无处不在。结论:研究评判中医学的前提是必须清楚中医学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体验哲学是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认为人类对世界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语言的结构和意义,研究语言应从人类的经验和认知角度入手。中医语言是基于一种隐喻认知的语言,隐喻于中医药语言中可谓无处不在。从体验哲学的角度来看,中医概念隐喻的运用并不是任意的,而是与古人对身体空间、农业生产、自然气候、政治战争等各种熟悉环境或事物的体验性密切相关。通过隐喻认知的交叉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语言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基于五行学说、具身认知研究领域现状提出研究五行学说的策略与方案。在具身心智——认知科学的背景下研究五行学说这一理论建构型隐喻,探索五行学说为中医药理论提供认知框架与建构概念基底的作用,揭示五行学说具有的“归纳开放性”及其“可拓展性”,即其暗示的进一步研究策略与运用创造性推理来生成新奇的富含有价值信息的可能。应用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认知逻辑学的方法,考察木、火、土、金、水概念隐喻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建立;以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构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轴心展开多方位的探求,探讨五行学说视域下的中医藏象、病机、治法、五色、五味、五时、五方等概念的隐喻特征。本研究以中医经典或名著原文为语料,应用概念隐喻理论、概念原型理论、概念整合理论、隐喻逻辑探求中医藏象、病机、治法等概念隐喻的形成;分析其工作机制;探讨中医藏象、病机、治法等概念隐喻逻辑特征;昭示五行学说影响下中医概念隐喻的心理、语言、逻辑基础;明辨这些概念隐喻从哪里来,它又将引导我们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5.
中医作为祖国传统医学和中国文化典型,其医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利用和传承引发各界的关注,中医语言中弥漫的隐喻思维吸引了来自中医学、语言学、哲学等多学科专家和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本文试图对前人的中医隐喻研究成果做一个梳理和分析,探讨中医隐喻的研究价值以及中医语言和中医理论新的诠释方式。目前中医隐喻研究有宏观上从语言修辞学和认知语言学视角进行的研究,有中观上针对中医基本理论、中医病机病因和中医治病方略的研究,还有微观上的中医典籍语言和中医常用术语的研究。基于语料库的多学科系统化研究是今后中医隐喻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取象比类作为传统中医理论主要的建构工具,在中医概念形成、理论系统构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运用现代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隐喻,对取象比类的结构、机制等诸要素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取象比类的实质就是"中国式隐喻"的结论。从隐喻视角揭示传统中医理论的构建机制和认知过程,有利于解读中医语言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中医理论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论,它为什么这样说以及蕴含了什么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中隐喻语言的类型及功能,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挖掘中医语言的特点。方法:从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角度进行研究。结果:《黄帝内经》中隐喻语言的类型可分为:自然型、社会型、哲学型;其功能主要有:直接描述和解释人体正常的生命功能;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指导治疗原则;构建中医的基础范畴、核心概念和隐喻模型。结论: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中蕴含着大量的隐喻语言。古代中医学家在认知生命现象、构建中国医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大量运用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哲学思想中各种已知的范畴或概念进行隐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医隐喻语言,对中医学的概念及范畴化、中医理论术语和模型的创建、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取象比类作为传统中医理论主要的建构工具,在中医概念形成、理论系统构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运用现代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隐喻,对取象比类的结构、机制等诸要素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取象比类的实质就是“中国式隐喻”的结论.从隐喻视角揭示传统中医理论的构建机制和认知过程,有利于解读中医语言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中医理论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论,它为什么这样说以及蕴含了什么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概念隐喻为中医隐喻语言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中医藏象学说中包括了容器隐喻,社会隐喻,自然隐喻等大量的隐喻现象;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不同的译者采用了相应的翻译方法。本文分析了容器隐喻、社会隐喻、自然隐喻的翻译方法。译者应该以保持中医语言特色为己任,尽量保持源文的隐喻特点,在保持中医语言特色的同时,也应尽量兼顾读者的理解,不应一味直译。  相似文献   

10.
从隐喻认知角度解读《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进一步理解相关认知语言学基础研究与经典理论、临床运用的结合。对中医学语言生成和使用的分析、研究是实现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理解及重构的必然前提。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思维方式之一,作为认知和思维工具,是进行跨学科、跨语言探索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中医学理论是一种具有解释性的理论,中医学是一个隐喻的世界,中医语言是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中出现大量隐喻有着认知、心理和语言等方面的原因。认知需要是《黄帝内经》中隐喻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受当时科学水平和认知方法的局限,人们自然会通过隐喻来表达各种抽象概念,即“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从心理方面来看,当时的思维和语言并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医家们被迫选择隐喻的思维方式,借助熟悉的事物来认知和表达抽象的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和疾病规律,使得人们在心理上轻松自在。《黄帝内经》时代的语言有限,人们借助“以己度物”的隐喻思维和认知方式表达特定概念或者新概念,揭示隐喻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揭开中医语言的神秘面纱,了解中医学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思维方式,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中医学。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理论的角度,以"湿邪"概念为例探讨了中医"六淫"概念隐喻。将中医"湿邪"的特征和致病特点与自然界之"湿(气)"的特征进行类比,认为中医"湿邪"概念的形成来源于自然界之"湿(气)"概念的跨域映射;进一步说明了中医"六淫"病因概念并非实体或具体概念,而是古人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在身体体验的基础上根据人与自然界相似性的心理联想,不自觉地将自然界中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具体概念通过隐喻的认知手段跨域运用到病因领域而形成的抽象概念。中医"六淫"概念范畴经历了由真实病因向隐喻病因转变的历史过程,具有隐喻的认知特征。  相似文献   

13.
李湛  贾春华 《中医杂志》2022,(3):201-205
隐喻是中国古代医家认识人体的主要方式,建筑隐喻在其中承担了尤为重要的角色.古代医家基于人体结构与建筑相似的空间特性,将人体看作建筑,逐渐发展出"人体是建筑"的基本隐喻.从庭院外观与面部特征、建筑之门与人体之门、庭院内部与人体脏腑三个方面解析古人运用建筑建构人体的隐喻认知过程,发现人体面部和脏腑与庭院式组合建筑的布局相似...  相似文献   

14.
王晓辉 《中医教育》2004,23(3):41-43
中医基础理论是最重要的中医专业基础课之一。其教学既有与一般学科相同的教学规律及方法,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鉴于中医基础理论大多内容抽象、深奥、与中医经典文献联系密切,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巧举例证、师生互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使抽象的内容更形象、具体,深奥的内容更浅显易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再论按自身规律发展中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抽象概念演绎藏象、证候假说模型的唯象认知方式是学术的更高层次。由抽象思维推演的中医逻辑概念是驾驶实证技术的科学,具有广泛的临床指导意义而区别于西方医学,这是中医学的一大学术特色。然而,在现实中总有一种强行以西医辨病的实证技术方式来“改造中医”的说法和做法。有鉴于此,在1997年发表的《按自身规律发展中医》一文的基础上,再就上述观点作深入阐述,呼吁要确实注意中医不能丢。  相似文献   

16.
从"隐喻认知"的角度研究中医藏象学说。本文以"五行藏象"模型为例,认为五行藏象体系是一个基于人类经验体验构建的概念隐喻系统;是基于"可能世界"的类比;是一种"隐喻重描";是一个"信念系统"。本文提出中医藏象学说研究的重点不是寻找其客观物质基础,而是要对其特有的语言进行分析,要注重揭示中医脏腑概念在那些层面是可核实的,以及隐喻认知在中医藏象学说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庄享静  贾春华 《世界中医药》2014,9(11):1447-1450
中医理论是来自身体经验的理论,采用"近取譬"的隐喻语言解释概念,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本文借由探讨中医里存在的一个以"木"作为始源域的概念隐喻认知系统,来了解古人如何经由对木的认识,运用木的自然特性、对人类的贡献、出现偏态或死亡为隐喻,阐释所类比的木形人及藏象配属肝胆的生理特性、脏腑功能、病理现象、以及诊断治疗等中医概念,以双收鱼与渔之利。  相似文献   

18.
中医理论术语的逻辑语义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中医理论术语的自语语言特征,运用现代语言哲学和逻辑科学方法,探索解决其多义性,模糊性,隐喻性的途径。1现代语境定义方法是解决自然语言多义的主要途径。2强调以语言方法处理中医理论术的模糊性。3由于取象比类思维方式的主导地位,中医理论术语的隐喻性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