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活素防治新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活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防治作用的机理。方法;选用7日龄Wistar大鼠,在制成HIE模型前后给予腹腔注射脑活素各一次,在HIE后48h处死测定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一氧化氮合酶活性,NOS免疫组化及细胞凋亡,并与正常对照组HIE组的测定结果比较。结果:HIE组NO含量,NOS活性及凋亡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测定值,NOS阳性神经元的阳性强度及数量也较正常对照组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活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防治作用的机理。方法:选用7日龄Wistar大鼠,在制成HIE模型前后给予腹腔注射脑活素各一次,在HIE后48h处死测定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NOS免疫组化及细胞凋亡,并与正常对照组及HIE组的测定结果比较。结果:HIE组NO含量、NOS活性及凋亡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测定值,NOS阳性神经元的阳性强度及数量也较正常对照组高。而脑活素干预组的测定值均明显低于HIE组的测定值。结论:脑活素对HIE具有防治作用,其机理与阻断NO异常代谢、降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硫酸镁和神经节苷脂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硫酸镁与神经节苷脂 (GM 1)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的影响。方法 :用SD大鼠 (7日龄 )制备HIBD模型 ,以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去氧鸟苷转移酶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检测大鼠脑皮质凋亡细胞数 ;观察硫酸镁或GM 1对大鼠体重、脑重量变化和脑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硫酸镁与GM 1干预组的体重增加值和左右脑重量差值与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两干预组皮质凋亡细胞数与HIE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 (P <0 0 1)。提示硫酸镁和GM 1有促进大鼠体重增长、改善脑水肿、减轻脑细胞凋亡发生的作用。结论 :硫酸镁和GM 1早期干预对HIBD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乌司他丁对缺氧缺血性新生鼠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作用。方法选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70只制备HIBD模型。乌司他丁治疗组大鼠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8h、16h腹腔注射乌司他丁1次,术后24h处死。取脑组织迅速称重,固定,切片行HE和TUNEL染色,测定凋亡细胞数,对皮层脑细胞变性坏死和胶质细胞增生行病理量化评分。结果治疗组在脑重增加值及左、右脑重差值、凋亡细胞数和病理量化评分明显低于缺氧缺血组和丹参组(P<0.01或P<0.05);各治疗组之间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缺氧缺血后脑细胞水肿、脑细胞变性、坏死及凋亡,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灯盏乙素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及对p38 MAPK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5只健康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缺氧组、灯盏乙素组(25 mg/kg)。分别于用药后第24小时、3天、7天每组处死大鼠各5只,取脑组织切片。采用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38 MAPK的表达高峰、表达变化趋势。结果缺氧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p38 MAPK表达增加;灯盏乙素组神经细胞凋亡及p38 MAPK表达均减少(与同一时间点缺氧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乙素可能是通过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啡肽A1-13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d新生鼠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并在低氧环境下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务模型,伤后即刻向小及延髓池注射强啡肽A1-13抗血清或阿片κ受体拮抗剂nor-BNI,给药后不同时间比较其对幼鼠一般状况,脑含水量,乳酸含量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给予强啡肽A-13抗血清或nor-BNI均可改善幼鼠伤后的一般状况,降低伤后48h左侧脑含水量和乳酸含量,而以前者作为更为明显;强啡肽抗A1-13血清可显著减轻皮层,海马细胞凋亡,nor-BNI此作用较弱。结论:强啡肽A1-13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除通过阿片途径外,尚可能通过其它非阿片途径共同作用而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啡肽A1-13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d龄新生鼠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并在低氧环境下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伤后即刻向小脑延髓池注射强啡肽A1-13抗血清或阿片κ受体拮抗剂nor-BNI,给药后不同时间比较其对幼鼠一般状况、脑含水量、乳酸含量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给予强啡肽A1-13抗血清或nor-BM均可改善幼鼠伤后的一般状况,降低伤后48h左侧脑含水量和乳酸含量,而以前者作用更为明显;强啡肽A1-13抗血清可显著减轻皮层,海纪细胞凋亡,nor-BMI此作用较弱。结论:强啡肽A1-13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的影响,除通过阿片途径外,尚可能通过其它非阿片途径共同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胡伟  巩守平  李文妍  王岗  黄绍平 《医学争鸣》2007,28(16):1485-1487
目的:应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对海马区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IBD组和NGF治疗组. 应用改良RICE法制作大鼠HIBD模型,TUNEL法检测各组动物海马区细胞凋亡数,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cl-2, Bax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新生大鼠HIBD后海马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Bcl-2表达轻度升高,Bax表达明显升高. 与HIBD组比较,NGF治疗后,凋亡细胞减少(P<0.01),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1),Bax表达下降(P<0.01). 结论:HIBD后,新生大鼠海马区细胞存在细胞凋亡,NGF治疗增强Bcl-2表达,减少损伤基因Bax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内移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7d龄新生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低氧吸入法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损伤后即刻行左侧皮层内植入构建的稳定表达和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大鼠面肌细胞,观察植入6w后大鼠记忆功能的变化。结果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载体细胞脑内移植6w后移植组动物主动回避反应习得和维持能力、一次被动回避反应的保持能力均显著提高。结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载体细胞脑内移植可显著增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记忆能力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内移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载体细胞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7d龄新生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低氧吸入法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损伤后即刻行左侧皮层内植入构建的稳定表达和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大鼠成肌细胞,观察植入6w后大鼠记忆功能的变化.结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载体细胞脑内移植6w后移植组动物主动回避反应习得和维持能力、一次被动回避反应的保持能力均显著提高.结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载体细胞脑内移植可显著增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记忆能力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缺氧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缺氧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2)、假手术组(n=12)、缺氧缺血组(HIBD组,n=15)和缺氧预处理后缺氧缺血组(HPC组,n=21),缺氧预处理组在行HIBD模型前24h吸8%浓度氧3h。各组大鼠均于14日龄处死。观察大鼠脑组织神经病理学变化;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介导的X-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测定神经元凋亡的情况;采用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大鼠脑组织HIF-1αmRNA的表达。结果:HPC组脑皮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较HIBD组减轻,HPC组大鼠脑组织HIF-1α基因的表达较HIBD组下降,HPC组脑细胞凋亡数目较HIBD组减少。结论:缺氧预处理可保护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减弱HIF-1α mRNA的表达,减少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疗程胞二磷胆碱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确定最佳疗程。方法按照 Rice 方法制备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腹腔注射胞二磷胆碱500mg/kg·d,疗程分别为10天、20天、30天,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另设一组延迟10始开始治疗。30天后同时处死,取脑,HE 染色及 TUNEL 染色后光镜观察。结果胞二磷胆碱即时治疗组大鼠较生理盐水组,其 HE 染色可见脑皮质细胞排列较整齐规则,无明显坏死灶,无明显凋亡细胞改变。TUNEL 染色其脑皮质凋亡细胞率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0天与治疗20天、30天组间差异明显(P<0.01,P<0.01),而治疗20天与30天两组间凋亡细胞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延迟治疗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效,一定时间(20天)内随疗程延长疗效增强,但过度延长疗程无意义。同时强调治疗有一定时间窗,应尽可能早的开始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苯巴比妥、甘露醇及脑活素联合防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对2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生后6h内即开始应用苯巴比妥静脉滴注预防缺氧后脑损伤,如出现缺氧缺血性脑病症状再予小剂量甘露醇及脑活素治疗。结果 观察组在减少缺氧缺血性脑的发生率,减轻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等项临床指标上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苯巴比妥、甘露醇、脑活素联合防治新生儿缺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hypoxia-ischemia,HI)脑损伤后脑细胞凋亡的情况,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single four hexose ganglioside sialic acid,GM1)对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生7 d龄SpragueDawley大鼠108只,随机分为3组,缺氧缺血组(H1组,36只),对照组(Control组,36只).缺氧缺血+神经节苷脂组(GM1组,36只).采用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并吸入低氧混合气体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采用镀铜镉还原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通过HE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结果 Control组、H1组和GM1组新生大鼠血浆NO2/NO-1含量分别为(41.6±8.9)、(60.9±14.7)和(43.8±10.6)μmol/L,H1组与对照组比较,GM1组与H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细胞数分别为(8.41±1.27)、(39.25±2.02)和(11.10±1.79)n/mm2.H1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Control组和GM1组,GM1组低于IH组(P均<0.05);GM1组与Control组比较,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M1能抑制新生大鼠H1脑损伤后NO生成以及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对HI新生大鼠的脑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31℃、34℃亚低温对缺血大鼠脑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害(HIBD)新生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用HE染色、电镜、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观察不同程度亚低温干预HIBD新生大鼠后不同脑区脑组织凋亡细胞数。结果:HIBD常温组HIBD后24h为凋亡高峰,31℃亚低温组HIBD后24h凋亡细胞数目减少,比34℃组作用显著,31℃组凋亡高峰延迟出现,34℃组无明显的凋亡高峰。结论:HIBD后亚低温干预可明显抑制细胞凋亡,保护肪组织,温度越低,保护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040081 caspase一3持续激活时程与新生大鼠缺叔缺血性脑损伤/王菊莉…//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一20()3,6(5)一298一301 探讨C冶sPase一3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期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在损伤后不同时间(2、3和4周)随机分为3组,每组每个时间点各5只鼠。用半定量RT一PCR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期Caspase一3 mRNA表达及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asPase一3蛋白表达情况;用TUNEL方法检测不同时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缺氧缺血后3周时Caspase一3 mRNA水平为(0.771土0.074),仍高于对…  相似文献   

17.
细胞凋亡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作用。方法:结扎新生7d龄大鼠左颈总动脉后吸8%浓度氧2h制成HIBD模型,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DNA电泳分析综合研究新生大鼠HIBD后脑细胞的死亡形式。结果:缺氧缺血(HI)后0hHE染色即发现左侧纹状体有一些神经元呈凋亡早期的改变;HI后18hTUNEL染色在左脑皮质及纹状体见到阳性凋亡细胞;HI后2dDNA电泳见到DNA梯形带;HI后2~3d凋亡达高峰;持续至少21d。结论:3种方法均表明细胞凋亡为HIBD后神经元的主要死亡形式,也是加重脑损伤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8.
神经生长因子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与凋亡之间的关系,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HIBD的保护作用,为用NGF治疗新生儿HIB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生后7天SD大鼠40只制成HIBD动物模型,随机分成两组:HIBD模型对照组20只,HIBD模型NGF治疗组20只,观察NGF对HIBD模型新生大鼠体重增长情况、死亡率、左右脑重量的影响,并用原位缺口末梢标记(TUNEL)法检测NGF对缺氧缺血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HIBD模型NGF治疗组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实验过程中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IBD模型NGF治疗组与对照组健侧(右侧)脑重量相近,但治疗组患侧(左侧)脑重量明显重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左右脑重量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左右脑重量差异显著(P<0.01);TUNEL染色所见阳性凋亡细胞,其凋亡特征为胞体缩小、核固缩、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NGF治疗组阳性细胞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NGF治疗减轻了缺氧缺血后脑萎缩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胡岚  邹继珍 《北京医学》2004,26(2):116-118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的疗效.方法将28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其中葛根素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HIBD模型组各8只,均结扎右颈总动脉后吸入8%O22h,制成HIBD模型;假手术组4只.治疗组用葛根素1g/kg体重腹腔注射7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7d,HIBD模型组为空白对照.7d后处死,均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细胞凋亡和SP染色BCL-2.结果假手术组可见少量凋亡细胞;HIBD模型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细胞凋亡数显著多于葛根素治疗组,P<0.01;BCL-2的免疫强度低于葛根素治疗组,P<0.05.结论葛根素对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对BCL-2蛋白的免疫强度有增强作用,证实其可治疗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20.
新生鼠脑缺氧缺血性损伤后海马区细胞增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区细胞增殖的情况,探讨脑组织内源性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分假手术组、单纯缺氧组、缺氧缺血组。于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取脑,分别行HE染色和BrdU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缺氧缺血组于缺氧缺血后3d BrdU阳性细胞有表达,7-14d达到高峰,21d时减少,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HIBD后海马区存在细胞增殖,推论新生大鼠在出生后早期能显著抵抗HIBD,可能产生对海马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