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沙吉兰(Rasagiline)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雷沙吉兰(Rasagiline)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PC12细胞损伤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Aβ25-35(1μmol/L,10μmol/L,20μmol/L)作用于PC12细胞48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选用使细胞存活率降低到64%的Aβ浓度20μmol/L。用不同浓度的雷沙吉兰(0.1μmol/L,1μmol/L,10μmol/L)预孵育PC12细胞1h,再加入20μmol/L的Aβ共孵育48h,再测MTT活性,并用荧光染料丫啶橙和溴化乙啶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凋亡细胞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结果Aβ在20μmol/L时使PC12细胞存活率降低至64%,与对照组差异显著,1μmol/L的雷沙吉兰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至85%。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2%,20μmol/L Aβ作用48h后,PC12细胞凋亡率达13%,1μmol/L的雷沙吉兰使20μmol/L Aβ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率下降到5%。结论雷沙吉兰对Aβ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β诱导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14—3—3蛋白过表达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PC12细胞死亡的影响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构建pcDNA3.1(+)-14—3—3真核表达质粒,用脂质体2000转染PCI2细胞;Westernn blot技术检测PC12细胞中14—3—3蛋白、Bcl-2蛋白,和BAD蛋白的表达;然后分别用MTT法、酶标仪及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细胞的活力、caspase的活性及PC12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1)将pcDNA3.1(+)-14—3—3质粒转染PCI2细胞3周后,14—3—3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2)MPP^+诱导PC12细胞存活率的下降是剂量依赖性的,当MPP^+的浓度达100μmol/L时,PC12细胞的存活率丧失约50%;(3)caspase的活性随着MPP^+浓度的增加而增高,当MPP^+浓度到达100μmol/L时caspase的活性也到达最大值,而当MPP^+浓度超过100μmol/L时,caspase的活性急剧下降;(4)用100μmol/L的MPP^+处理PC12细胞24h后,PC12细胞的凋亡率为26.5%,14—3—3蛋白的过表达使PC12细胞的凋亡率下降到8.6%;(5)用100μmol/LMPP^+处理PC12细胞后,Bcl-2蛋白的表达趋于下调而BAD蛋白的表达上调,14—3-3蛋白的过表达能显著的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而使BAD蛋白的表达下调。结论 14—3—3蛋白过表达通过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并下调BAD蛋白的表达,减少了MPP^+诱导的PC12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这些结果可能为PD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 protein,Aβ)对胚胎鼠神经干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7d的胚胎鼠神经干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根据Aβ1-40作用终浓度的不同,又分为0.1,1.0,5.0.10.0和20.0μmol/L等5个亚组,分别培养12h、24h、48h及72h。然后经四唑盐实验筛选Aβ1-40致神经干细胞发生凋亡的最佳浓度,再与神经干细胞共同培养。通过Annexin-V磷脂酰丝氨酸荧光标记染色法规察神经干细胞早期凋亡情况;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进行染色,观察神经干细胞中晚期凋亡情况。结果(1)经四唑盐筛选实验确定,以终浓度为5.0μmol/L的Aβ1-40。作为β-淀粉样蛋白致神经干细胞发生凋亡的最佳诱导剂量。(2)神经干细胞与Aβ1-40(5.0μmol/L)共同培养至6h时,神经下细胞发生早期凋亡,细胞内出现大量绿色荧光标记物,而对照组则未见绿色荧光标记物。(3)神经干细胞与Aβ1-40(5.0μmol/L)共同培养24h时,神经于细胞发生中晚期凋亡,细胞内可见绿色荧光标记物。结论β-淀粉样蛋白可导致胚胎鼠大脑神经干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尼古丁对β-淀粉样蛋白(Aβ)细胞毒性的拮抗作用及与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的尼古丁分别单独或与Aβ25~35同时作用于PC12细胞24h,然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Blot法检测PC12细胞上清液中的可溶性β-淀粉样前体蛋白α片段(sAPPα)和细胞内胰岛素降解酶的表达水平。结果(1)尼古丁浓度于0.10~500μmol/L时,对PC12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均P〉0.05),当浓度升至1000μmol/L时则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P≤0.05);Aβ25~35浓度于1~100μmol/L时对PC12细胞具有明显毒性作用(均P≤0.01),Aβ25~35浓度降至0.10μmol/L时则失去其毒性作用(P〉0.05)。(2)尼古丁浓度于0.10~1000μmol/L时,对Aβ25~35诱导的细胞毒性呈现不同的作用:尼古丁浓度于0.10~100μmol/L时可部分拮抗Aβ25~35诱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均P〈0.01),但不能使PC12细胞活力恢复至正常细胞水平(均P〈0.01);而当尼古丁浓度于500μmol/L和1000μmol/L时则不产生拮抗Aβ25~35诱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均P〉0.05)。(3)Aβ25~35(20μmol/L)和尼古丁(100μmol/L,1000μmol/L)单独或联合作用均可引起PC12细胞可溶性β-淀粉样前体蛋白α片段分泌水平升高(均P〈0.01),其中以尼古丁浓度为100μmol/L时可溶性β-淀粉样前体蛋白α片段的分泌水平最高。(4)浓度为20μmol/L的Aβ25~35可导致胰岛素降解酶表达水平降低(P〈0.01),而浓度为100μmol/L的尼古丁可明显拮抗这种作用(P〈0.01),1000μmol/L的尼古丁则无明显拮抗作用(P〉0.05);将浓度为100μmol/L和1000μmol/L的尼古丁分别单独作用于PC12细胞时,胰岛素降解酶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尼古丁对Aβ25~35诱导的细胞毒性的拮抗作用与可溶性β-淀粉样前体蛋白α片段的分泌水平并无直接关系,而可能与胰岛素降解酶的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MKP1在Aβ所致MAPK激活、神经炎症和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β42(0μmol/L,0.1μmol/L,1μmol/L,10μmol/L和100 v),处理24 h后CCK-8检测细胞活性。向细胞培养基中加入10μmol/L的Aβ42,在不同时间点(0 h、6 h、12 h、18 h和24 h)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KP1表达。将野生型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Aβ42组,敲除MKP1的细胞为MKP1 KD+Aβ42组,过表达MKP1细胞为MKP1+Aβ组,后3组加入10μmol/L Aβ42,置于培养箱中24 h,通过线粒体膜电位、DCFH-D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检测评价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通过qRT-PCR检测TNF-α和IL-1β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JNK水平。结果发现经Aβ刺激后,PC12细胞活性受到抑制,MAPK的重要调节因子MKP1表达下调,并呈时间依赖性。过表达MKP1后,Aβ诱导的PC12细胞中p-JNK水平降低,细胞内活性氧类水平下降,TNF-α和IL-1β表达减少。而敲除MKP1可加重Aβ诱导的PC12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结论 Aβ通过下调MKP1表达激活MAPK信号途径,过表达MKP1可通过抑制JNK信号途径减轻Aβ所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凋亡后磷酸化蛋白酪氨酸激酶2(P-JAK2)、磷酸化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P-STAT3)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发生凋亡,实验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500μmol/L谷氨酸作用5、10、20、30、60min组,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PC12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定量观测PC12细胞P-JAK2与P-STAT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PC12细胞的凋亡率为(2.71±0.32)%;经500μmol/L谷氨酸作用PC12细胞20min,凋亡率增加到(61.20±4.6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Westem blot检测结果表明P-JAK 25 min在胞浆中开始表达,20min达最高峰,是5min组(3.52±0.20)倍(P=0.002);P-STAT35min表达增强,30min达高峰,为5min组的(4.76±0.17)倍(P=0.000)。结论细胞损伤激活了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该通路参与了神经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应用不同浓度Aβ_(1-42)诱导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建立稳定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方法分离并培养新生24 h内SD大鼠原代海马神经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Aβ_(1-42)诱导,诱导后采用MTT法观察细胞活力,选取理想Aβ_(1-42)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技术(IF)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海马神经元细胞的表达。结果 Aβ_(1-42)诱导后的海马神经细胞存活率下降,可导致海马神经元细胞胞体变形、收缩和细胞膜完整性破坏,胞间网络结构消失或断裂,细胞外基质乱不清,神经元大量凋亡;Aβ_(1-42)诱导后的海马神经细胞存活率下降与Aβ_(1-42)浓度成线性关系;加入不同浓度Aβ_(1-42)(0μmol/L、10μmol/L、20μmol/L、30μmol/L、40μmol/L和50μmol/L)后实验各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0±0.00)%、(98.55±1.42)%、(90.37±3.25)%,(66.34±2.76)%、(53.23±3.41)%和(41.55±2.37)%,其中20μmol/L组与0μmol/L组相比P<0.05,30μmol/L、40μmol/L和50μ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 Aβ_(1-42)可导致海马神经元大量凋亡;Aβ_(1-42)浓度为20μmol/L诱导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可作为理想的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Aβ损伤的PC12细胞可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PC12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未加任何处理药物)、Aβ诱导组(20 μmol/L Aβ处理组)和预处理组(分别加入浓度为5 ml/L、10 ml/L、20 ml/L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孵育24 h后加20 μmol/L Aβ),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PC12细胞核的改变,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LDH、SOD、GSH及caspase-3活性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细胞色素C(Cyt-C)蛋白释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10、20 ml/L)预处理对Aβ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它能增加Aβ损伤的PC12细胞增殖活力,减少Aβ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降低细胞核凝聚现象,抑制Aβ损伤的PC12细胞LDH释放,增强SOD和GSH活性,促进Cyt-C在细胞内表达,降低caspase-3活性,促进Bcl-2的表达。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Aβ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与线粒体通路相关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它抑制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维持线粒体正常功能、抑制caspase-3的激活、促进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左旋多巴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L-dopa)治疗帕金森病(PD)疗效减退的机制。方法以PC12(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为多巴胺(DA)神经元的细胞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FCM)、DNA琼脂糖凝胶电泳、透射电镜、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HO33342双染色法观察L-dopa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每组样本数为7。结果对20μmol/LL-dopa处理组的凋亡率2.5%与对照组2.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50、100、150μmol/L的L-dopa作用24小时所致的凋亡率分别为12.4%、24.4%、37.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的L-dopa可以诱导PC12细胞凋亡,提示凋亡可能参与了L-dopa治疗PD疗效减退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Aβ25-35诱导AD细胞模型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EPO预处理组。细胞培养24h后,EPO预处理组加入终浓度为25U/ml的EPO预处理8h,再与模型组同时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 Aβ的25-35,继续培养48h,收集细胞进行检测。采用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存活率,PI(碘化丙啶)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HE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免疫印记检测细胞色素C表达。结果MTT显示EPO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并且中剂量存活率最高;凋亡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HE染色显示EPO组细胞数量多,结构完整。Western blot显示:模型组胞浆Cyt-C表达最强,而EPO处理组有较弱的Cyt-C表达(P<0.05)。结论EPO可以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对Aβ25-35诱导神经细胞毒性起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细胞色素C从胞浆释放,进一步阻止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对Aβ25-35引起的褐家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PC12细胞毒性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10、25、50、75、100μmol/L五味子乙素作用于PC12细胞,MTT法筛选低毒性的五味子乙素浓度,Aβ25-35诱导PC12细胞毒性损伤建立阿尔茨海默病体外模型,加入低毒性的五味子乙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活性,RT-PCR法检测PC12细胞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β-protein precursor,APP)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0、25μmol/L五味子乙素单纯处理可促进PC12细胞增殖,以10μmol/L增长作用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75、100μmol/L五味子乙素对细胞有抑制作用,抑制率10%;给予Aβ25-35诱导后PC12细胞存活率降低为(46.4±4.9)%,APP基因表达上调(105±9.3)%;给予10μmol/L的五味子乙素处理后的Aβ25-35组,细胞存活率升高至(107±5.5)%,APP基因表达减少(66.9±7.2)%。结论 10、25μmol/L五味子乙素均可以促进PC12细胞增长,但不具有浓度依赖性;10μmol/L五味子乙素可拮抗Aβ25-35对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APP表达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灯盏细辛对缺氧复氧(HR)损伤的PC12细胞保护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NC)组、HR组、灯盏细辛10μmol/L(E1)组、20μmol/L(E2)组、30μmol/L(E3)组。将HR组及E1~E3组细胞经HR处理后,测定各组细胞的存活率;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各组细胞Bcl-2和Bax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1)与NC组比较,HR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与HR组比较,E1-E3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均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P〈0.01)。(2)与NC组比较,HR组PC12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均P〈0.01);与HR组比较,E1-E3组PC12细胞Bcl-2表达明显增加,Bax表达明显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均P〈0.01)。结论 灯盏细辛对HR损伤的PC12细胞保护作用是通过增加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的抗凋亡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凝聚态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断(Aβ25-35)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PC1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培养的细胞随机分为20 μmol/L Aβ25-35处理不同时间组(0、30 min以及1、3、6、12、48 h)、20 μmol/L Aβ25-35+不同浓度的BDNF(20、50、100 ng/mL)处理组、单独Trk B受体抑制剂K252α(200 nmol/L)处理组、20 μmol/L Aβ25-35+50 ng/mL BDNF处理组、K252α(200 nmol/L)+20 μmol/L Aβ25-35+50 ng/mL BDNF处理组.采用MTT法观察不同处理组PC12细胞的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处理组PC12细胞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 20 μmol/L的Aβ25-35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活力均明显下降,且呈一定的时间依赖趋势(P<0.05);不同浓度的BDNF(20、50、100 ng/mL)预处理后均可明显抑制 20 μmol/L的Aβ25-35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P<0.05); 20 μmol/L的Aβ25-35可诱导PC12细胞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高(P<0.05),50 ng/mL的BDNF可明显抑制20 μmol/L的Aβ25-35诱导的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增高(P<0.05),Trk B受体抑制剂K252α(200 nmol/L)预处理后,50 ng/mL的BDNF对20 μmol/L的Aβ25-35诱导的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高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P<0.05).结论 BDNF对Aβ25-35诱导的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其保护作用是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Trk B结合而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神经毒素1μmol/L鱼藤酮处理PC12细胞24h,并在处理前30min加入500μmol/L的NAC进行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的凋亡率和活性氧水平,比色法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PC12细胞经1μmol/L鱼藤酮处理24h后,细胞凋亡率达41.9%,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而GSH水平显著下降(P〈0.05);NAC干预后,能够明显抑制鱼藤酮的细胞毒性作用,与鱼藤酮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和活性氧水平显著降低,GSH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帕金森病(PD)的细胞模型中,通过NAC的干预,能够明显保护PC12细胞,其保护机制与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尿酸减轻6.羟基多巴胺(6-OHDA)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应用PCI2细胞制作帕金森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尿酸组、6-OHDA组、尿酸+6-OHDA组。采用MTT测定各组PC12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PCI2细胞caspase-3激活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PC12细胞凋亡率。尿酸100~400μmol·L^-1不影响PCI2细胞生存率,尿酸100~400μmol·L-1可显著提高6-OHDA50gmol-L。作用6、12和24h造成的PCI2细胞生存率的下降(P〈0.01);尿酸能减少6-OHDA导致的PCI2细胞caspase-3激活,降低6-OHDA导致的凋亡率(P〈0.05)。结论:尿酸具有减轻6-OHDA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肽(25-35)(β-amyloid peptide 25-35,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及对前列腺凋亡反应蛋白-4(prostate apoptosis response-4,par-4)和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PI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凋亡的形态学改变,RT-PCR检测par-4和bcl-2基因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ar-4和Bcl-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随Aβ23-35浓度的增加,PC12细胞存活率降低,荧光染色可见细胞核固缩、核碎裂,par-4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bcl-2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在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过程中Par-4和Bcl-2蛋白分子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蛋白酶体抑制诱导的PC12细胞帕金森病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对PC12细胞的作用以及用该药物制作帕金森病(PD)模型的可能性。方法用不同浓度蛋白酶体抑制剂PSI作用于PC12细胞24、48、72 h后,以MTT法检测细胞活性,荧光染色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PSI作用于PC12细胞24 h时,细胞存活率无变化;作用48~72 h时,1~20μmol/L PSI使细胞存活率分别降至47.03%~58.98%和19.58%~34.72%;凋亡细胞由1.15%升至5.27%。HE染色显示经PSI处理的PC12细胞胞浆内有嗜酸性包涵体出现,透射电镜下细胞呈凋亡的超微结构特点。结论PC12细胞蛋白酶体受抑模拟了PD的两大病理特点,蛋白酶体功能异常可能是PD的发病因素之一,短期抑制PC12细胞的蛋白酶体功能可作为PD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8.
Celecoxib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elecoxib(塞来昔布)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吖啶橙、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方法。结果通过吖啶橙及电镜检查发现Celecoxib 50μmol/L组细胞凋亡明显多于12.5μmol/L组,FCM检测Celecoxib 50μmol/L组细胞凋亡为15.32%,12.5μmol/L组凋亡为5.83%,不同浓度的Celecoxib对C6胶质瘤细胞有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凋亡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升高。结论Celecoxib对C6胶质瘤细胞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对胶质瘤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蒿甲醚对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蒿甲醚(25、50、100、200、400、800μmol/L)作用U251胶质瘤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药物抑制率和半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蒿甲醚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P〈O.05),同时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P〈O.05)。药物作用24、48和72h,其IC50分别为849.28±25.89、518.93±32.83和172.99±6.06μmol/L,三者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经400μmol/L蒿甲醚作用48h,Hochest33258荧光染色可观察到凋亡小体。经400μmol/L蒿甲醚作用24、48、72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5±0.24)%、(12.82±1.88)%和(24.22±2.17)%,三者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随着蒿甲醚作用时间的延长,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O.05)。结论蒿甲醚能抑制U251细胞生长,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为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 (Procyanidins,PC) 对β-淀粉样肽(25-35)[βamyloid peptide -(25-35),Aβ25-35] 诱导去血清培养PC12细胞的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及细胞凋亡率;RT-PCR 检测 p53基因 mRNA 表达;Western blot检测 P53蛋白表达。 结果 30mg/L PC预处理 PC12 细胞 1 h ,可降低Aβ25-35引起的去血清培养PC12细胞凋亡率,逆转Aβ25-35引起的去血清培养PC12细胞的细胞周期S期阻滞,降低 p53 mRNA及P53蛋白表达。 结论 PC可对抗Aβ25-35 诱导的去血清培养 PC12 细胞的凋亡及细胞周期S期阻滞,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53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