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心率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心率作为一项重要的生命体征,是评估患者状态最直接、有效的指标之一。在全身状态如血容量、能量代谢等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心率的改变直接反映了心脏的功能状态和交感神经张力。作为内科医生尤其是心血管病医生,应充分理解心率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意义,对心血管病临床实践颇有指导意义。所谓充分,包括明确心率对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影响;正确认识心率的正常范围;以及正确理解药物治疗后心率改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运动试验中变时性功能不良的检测与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已证实心脏病患者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与心源性死亡密切相关.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如:心率变异、压力反射敏感性及心率震荡等,近年发现亦可用运动时心率改变情况,即心脏的变时性功能来评价植物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心率是指心脏跳动的频率,也是心电图中最易解读的指标。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如超出此范围即为心率异常。心率是机体功能状态的一个窗口,为临床提供重要的信息。现就心率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餐后状态血压及心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 (EH)和 2型糖尿病 (DM)患者餐后状态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特点。 方法  187例患者 ,分 3组 :高血压病组 (EH,71例 ) ,2型糖尿病组 (DM,49例 )和 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 (DM EH,6 7例 )。观察各组 2 4h动态血压和心率 ,进标准定量饮食 ,分析进餐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 (DBP)和心率的变化。 结果  EH组和 DM EH组 2 4h平均收缩压 (2 4h ABPS)和2 4h平均舒张压 (2 4h ABPD)较 DM组明显增高 (P<0 .0 1) ,而 DM组和 DM EH组 2 4h平均心率较 EH组快 (P<0 .0 1) ;EH组在餐后 30 m in至 6 0 min的 SBP、DBP和心率较餐前对应时间点升高(P<0 .0 1) ,餐后 90 m in SBP、DBP和心率恢复至餐前水平。 DM组和 DM EH组在餐后 30 m in至90 min SBP、DBP和心率下降 (P<0 .0 1) ,餐后 12 0 min SBP、DBP和心率恢复至餐前水平。 结论 高血压病和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状态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有不同的特点 ,表现为高血压病患者餐后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 ,而 2型糖尿病或伴高血压病的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压和心率下降 ,且其血压和心率恢复至餐前水平较单纯高血压病患者慢。  相似文献   

5.
静息心率是最近才获得重视的一个指标,是指人处于静息状态10分钟以上后测量到的心率。虽然我们对静息心率与心脏病患者预后的关系仍没有充分的  相似文献   

6.
运动试验中变时陛功能不良的检测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已证实心脏病患者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与心源性死亡密切相关。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如:心率变异、压力反射敏感性及心率震荡等,近年发现亦可用运动时心率改变情况,即心脏的变时性功能来评价植物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的改变及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对比观察美托洛尔治疗后的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的改变,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震荡斜率值、震荡初始值、SDNN、SDANN及SDNNinde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MSSD和PNN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震荡斜率值、震荡初始值、SDNN、SDANN及SDNNindex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存在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异常,美托洛尔可改善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编辑部医生: 请问心率慢(心动过缓)可以喝酒吗?如果可以,那么每天多少量是合适的呢?酒对心率会有影响吗? 王先生: 你好。 你提出的问题很好,很有代表性。心动过缓,一般是指人在静息状态下心率在每分钟60次以下的稳定而缓慢的心跳。然而,对于运动员来说,可能还有更慢的基础心率。  相似文献   

9.
在腕部触摸脉搏次数,便可预测心脏健康状况的简便方法,正在国内外大众保健活动中开展。在休息状态下,心率与寿命呈负相关,即心率越快,寿命越短,乌龟心率6次,寿命177年,家鼠心率500次.寿命2年。可见,心率减缓的人比心率增快的人长寿。而在休息状态下,心率加快则是健康不佳的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航空航天医学专业学员在模拟飞行实践考试中的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探讨模拟飞行实践课程设置。 方法 对比分析2017级48名航空航天医学专业学员在考试前静息状态、初教六模拟飞行和台式模拟飞行的心率(平均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包括RMSSD、LF和HF),两种模拟飞行均包括起飞、巡航和降落三个阶段。 结果 ①初教六总体飞行和台式总体飞行的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均与静息状态存在明显差异(P<0.01),表明两种模拟飞行均具有一定的飞行负荷;②初教六模拟飞行的起飞、巡航和降落阶段的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均与静息状态存在明显差异(P<0.01),而台式模拟飞行仅巡航阶段的心率和心率变异性与静息状态存在明显差异(P<0.01),表明初教六模拟飞行的三个阶段都会给学员带来较大的负荷,而台式模拟飞行仅巡航阶段要求学员投入较大精力;③初教六模拟飞行在起飞和降落阶段的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明显异于台式模拟飞行(P<0.01),而两种模拟飞行在巡航阶段的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无明显差异,表明初教六模拟飞行在起飞和降落阶段的飞行负荷大于台式模拟飞行,而在巡航阶段的飞行负荷与台式模拟飞行相当。 结论 根据不同飞行负荷特点,建议强化初教六模拟飞行各阶段技术要点的讲解,增加初教六模拟飞行的实践时间,以利于学员更好掌握飞行技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大量研究证明心率增快作为心血管病预测因子及与多种心血管事件与死亡明显相关, 本研究观察了心率人群特征及其与危险因素联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成都市区有代表性人群进行调查.结果本组人群心率平均74.3次/分,高于以往认识的72次/分,女性高于男性,心率随年龄增加,人群65%心率低于80次,仅35%等于高于80次.大量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与心率增加有伴随关系,如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等,常是线性增加.多种疾病伴有更快心率.双变量与多变量相关分析表明心率与上述危险因素明显相关.结论本研究提示心率增快与大量危险因素水平及多种病理状态或疾病尤其高血压有伴随关系,尚缺乏心率合适范围的共识与证据,值得开展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生活节奏的变化,人们因 "三高症" (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而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心率所揭示出来的各种信息,既反映了人体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同时也反映出在疾病状态下这种不寻常功能所带来的危险信号.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率的管理与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静息心率是指安静或不活动时的心率。在全身状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心率的改变直接反映了心脏的功能状态和交感神经张力,所以静息心率增快不仅参与了中老年患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还和心血管事件及死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应用β受体阻滞剂适当减慢心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对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受限的老年患者,可使用单纯降低心率的药物伊伐布雷定,该药除降低心率以外,还可改善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心肌炎患儿的心率及心率变异(HRV)改变的特点和相关性.方法 对120例心肌炎患儿进行24h全程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率及HRV.结果 不同年龄心肌炎患儿心率范围不同,年龄越小心率越快;24h内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5分钟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全程相邻...  相似文献   

15.
心率变异(HRV)是心脏节律变化-心律不齐的新描述,通常是指窦性心律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改变的现象。作为一项无创性、定量检测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手段,近年取得了许多新进展。 1 HRV的生理学基础 心血管活动受神经体液因素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心率是副交感神经系统与交感神经系统在窦房结水平相互作用的反映。正常人静息状态下,迷走神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近似熵研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方法采用近似熵这种只要较短数据就能表现信号特点的非线性动力学参数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通过静卧-行走和静卧-心算两种实验方案下分别采集健康人(25例)和冠心病患者(26例)的RR间期信号进行方差分析以及近似熵分析。结果发现可以通过HRV的方差和近似熵的相对变化来评价受试者的心率调节机制,尤其在静息-行走应激实验中,行走状态时方差比静息状态时小,而近似熵比静息状态时大(P<0.05)。结论按节拍行走这样的有规律运动有利于冠心病病人心率调节机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几年来,心率变异性研究已日渐深入,在一些重要的心血管疾病状态中均能检测到心率变异性 (HRV)的异常,目前用于HRV的评价方法有时域法和频域法二种,但有关心率变异性散点图的报道文献较少,本文就我科去年检查的156例HRV散点图报道如下,并结合有关资料初步探讨它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与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HRV)改变及其异同,并观测疾病状态下HRV改变的昼夜节律性。方法 观察25例糖尿病患者、2例冠心病患者及48名健康人24h、白天段及夜间段心率变异长程时域。结果 糖尿病组与冠心病组HRV各指标SDNN、RMSSD、PNN50、SDANN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与冠心病组及2组内白天与夜间HRV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糖尿病、冠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HRV)改变,并观察疾病状态下HRV改变的昼夜节律性。方法 对26例冠心病、31例糖尿病患者及25例健康者24小时、白天段和夜间段HRV长程时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和糖尿病组HRV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冠心病组与糖尿病组及两组内白天与夜间HRV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两组患者HRV昼夜节律性丧失。  相似文献   

20.
刘战旗 《实用心电学杂志》2007,16(3):178-178,18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改变情况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对原发性高血压40例与正常心率变异组40例(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时域5项指标的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高血压组与正常组比较,HRV时域5项指标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尤以交感神经功能损害为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