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骨髓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随着成体干细胞转分化现象的发现和深入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修复坏死心肌,防治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成为近年再生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内皮祖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等骨髓细胞群分别被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自体细胞移植治疗的动物模型及一期临床试验,结果发现移植入心脏的骨髓干细胞可转分化为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并能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改善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促进侧支血管形成和新生心肌组织。经心外膜、心内膜、冠状动脉及外周循环等不同的细胞移植途径被用于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最佳的移植途径与移植时机的选择密切相关。目前主要问题包括骨髓干细胞迁移和分化的信号途径,有效的干细胞分离和体外扩增技术,最佳的细胞亚群、数量、移植途径和时机,致心律失常和致肿瘤作用等。随着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深入研究,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梗死心肌的血运重建和药物治疗,可能成为将来防治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标准疗法。  相似文献   

2.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狭窄造成的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缺血症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它们能够改善心肌缺血症状。但是对于急慢性心肌梗死患者,上述治疗方法无法逆转已坏死的心肌,因而不能有效改善心脏功能,表现为患者反复发生心力衰竭。其病理生理机制是心肌细胞减少,坏死,凋亡,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瘢痕形成。如何促进缺血坏死区心肌细胞再生,防止心室重构,已成为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骨髓干细胞(marrowstemcell,MSC)研究的深入,人们试图通过移植技术将MSC移入受损的心肌组织中并使其增殖再生,以替代坏死心肌,改善心脏功能。本文对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肌损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干细胞移植为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因骨髓问充质干细胞不涉及伦理道德问题,且取材方便,在体内外均可分化为心肌细胞并与宿主细胞形成闰盘连接,形成正常的电机械藕合,因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骨髓问充质干细胞治疗损伤性心脏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骨髓间克质干细胞治疗损伤性心肌病的应用前景有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防治是全球首要卫生健康问题。尽管目前冠心病的介入(PCI)治疗及血管搭桥手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术后再狭窄仍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而缺乏手术适应证、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及疾病终末期合并心衰等原因又限制了这些方法的推广使用。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已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心肌细胞移植、血管生成和基因治疗是提高心功能新的治疗措施。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是多能干细胞,易于培养,增殖扩增能力强,易于基因转染,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在体内、外诱导能分化为心肌细胞,将其作为细胞移植的种子细胞应用于心肌组织工程已成为研究热点。MSCs心肌细胞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已有长足的进展。应用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被证明是有效和安全的,是提高心功能新的治疗措施。对于MSCs的表面特征标志、分化机制及提高心脏功能的机制、移植细胞的长期存活、转归及远期疗效等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心脏病因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不平衡而导致心肌细胞减少、坏死、凋亡,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瘢痕形成,是影响心脏功能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顽固性心力衰竭乃至死亡的病理基础。目前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上述治疗均不能逆转已坏死的心肌,而心脏移植因其存在供体难求和免疫排斥反应而难以在临床推广。国内外许多动物实验已经证实,骨髓干细胞可以在梗死区促进心肌细胞生成和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7.
骨髓间质干细胞与心肌细胞移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而言心肌细胞移植、血管生成和基因治疗是提高心功能新的治疗措施。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多能干细胞,易于培养,增殖扩增能力强,易于基因转染,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在体内、外诱导能分化为心肌细胞,将其作为细胞移植的种子细胞应用于心肌组织工程已成为研究热点。MSCs心肌细胞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已有长足的进展。应用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被证明是有效和安全的,是提高心功能新的治疗措施。对于MSCs的表面特征标志、分化机制及提高心脏功能的机制、移植细胞的长期存活、转归及远期疗效等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梗死所致的细胞丢失、瘢痕形成和心室重构是影响心脏功能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目前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冠脉旁路手术能够改善心肌缺血,但却不能逆转已经坏死的心肌,而心脏移植的供体少、费用高及慢性排异反应等缺点也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干细胞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移植供体,  相似文献   

9.
虞桂平  王忠 《中国临床康复》2012,(14):2625-2628
背景:骨髓干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缺血下肢新生血管生成,形成新的侧支,改善局部血供。目的:总结骨髓干细胞在下肢缺血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及CNKI数据库2001-12/2011-12与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相关的文献,检索词"bone marrow stem cells,lower extremists ischemia"。结果与结论:骨髓干细胞可定向到达坏死组织参与组织再生,形成和分泌许多血管活性生长因子促进血管新生,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利于组织细胞再生。关于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方面的研究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种子细胞的保存,细胞体外培养中分化增殖的调控机制不十分清楚,产生骨骼肌细胞的生物力学性能不太满意,修复组织内细胞分子生物学特性不明确等。  相似文献   

10.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绞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绞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0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行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组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二维超声、单光子体层扫描和动态心电图检测;在术中、术后3,6个月观察2组是否有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运动时间及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灌注缺损明显减小(P<0.01).2组均无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是否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不仅受细胞自身基因调控,更取决于所处外环境中各种信号的影响。目的: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转基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理论依据以及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转基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理论依据以及相关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transplant,Gene therapy,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D)",中文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排除重复性研究及Meta分析,共保留25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改善神经功能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细胞基因工程治疗的良好载体,转基因培养后能高效地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为移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细胞源。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基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已在动物模型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临床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尤其是生物安全性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姚永钊  马翔 《中国临床康复》2011,(40):7577-7580
背景:基因技术联合干细胞植入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是继单纯干细胞治疗后的一大热点.目的:归纳总结基因修饰及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现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2000-01/2010-12期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 "genetic,stem cells,myocardial infarction".选择与基因修饰联合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密切相关的的29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不同功能的基因对干细胞和/或周围环境进行修饰,改善干细胞及相应的性状,以提高移植干细胞的存活能力、促进缺血心肌及周围的血管新生、改善血管顺应性、增加与宿主心肌细胞的耦联、增强干细胞趋化归巢作用等,提高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效果.随着基因技术与干细胞应用的不断发展,可能在缺血性心脏的临床治疗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基因技术联合干细胞植入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是继单纯干细胞治疗后的一大热点.目的:归纳总结基因修饰及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现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2000-01/2010-12期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 "genetic,stem cells,myocardial infarction".选择与基因修饰联合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密切相关的的29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不同功能的基因对干细胞和/或周围环境进行修饰,改善干细胞及相应的性状,以提高移植干细胞的存活能力、促进缺血心肌及周围的血管新生、改善血管顺应性、增加与宿主心肌细胞的耦联、增强干细胞趋化归巢作用等,提高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效果.随着基因技术与干细胞应用的不断发展,可能在缺血性心脏的临床治疗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94-01/2007-06期间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肾脏疾病防治相关的文献,检索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肾脏疾病",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文献所述内容应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难治性肾病、肾功能衰竭相关,且以近5年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重复性文章及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可塑性,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向肾病大鼠肾脏的肾小球及间质细胞转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对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②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IgA肾病患者后,清除了在系膜沉积的IgA分子。③在慢性马兜铃酸肾病中,骨髓造血干细胞特异标志物CD34~ 细胞减少,推测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发病机理可能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受损相关。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还可以重建损伤后的肾小球系膜,将骨髓移植后的小鼠制成肾小球肾炎模型,一周后观察发现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系膜细胞分化。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成为各种肾脏细胞,从而修复肾损伤,为未来解决肾小球损伤、肾小管坏死及其导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新近开展起来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术给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超声心动图能够直观、准确地评价MSCs移植术前后心脏形态及功能的变化.现对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MSCs移植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进展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学术背景:心肌梗死后,尽管现有的内外科治疗手段可以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挽救缺血心肌,但对已坏死的心肌或无功能心肌尚无良好治疗措施。细胞作为构成心脏结构、执行心脏功能的物质基础,尽管存在争议,但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干细胞移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目的:文章试图就目前成体干细胞在缺血,陛心脏病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客观评价成体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安全性、有效性,阐述成体干细胞改善心功能的可能机制,介绍当今临床研究方向。 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6/2007成体干细胞与缺血性心脏病方面的文献,检索词“adult stem cells,ischemial heart disease,cardiomyocyte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2007的相关文献,检索词“成年干细胞,心肌细胞,缺血性心脏病”,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1303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缺血性心脏病干细胞移植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分析。 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陛心脏病现状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汇总分析。1303篇文献中,动物实验和在体、离体、细胞学实验626篇,综述、述评、讲座类文献345篇,临床研究45篇,选用其中的46篇作为本文参考文献。 资料综合:①干细胞为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虽然研究表明胚胎干细胞较成体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和分化潜能,但由于其涉及伦理道德、来源困难等原因,限制了它的使用。②就目前已完成的包括不同类型的成体细胞(如骨髓单个核细胞、内皮祖细胞、CD133^+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肌细胞等)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早期临床试验来看,尽管存在样本小、缺乏随机对照等不足,但均显示一个公认的事实,即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移植成体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均是安全有效的。这对于正在进行的较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为其提供了更充分的临床资料。③多数研究认为干细胞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机制包括直接与间接效应,如移植细胞横向分化为再生心肌与血管、移植细胞的旁分泌作用促进血管再生、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及心室重构等。近来研究认为外源前体移植心肌可以刺激机体内源心肌存留的干细胞增殖,从而改善心功能。 结论:尽管目前成体干细胞改善心功能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但多数早期临床研究表明成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是安全有效的。当前的研究方向是需要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his meta-analysis aimed to assess whether bone marrow-derived mononuclear cells (BMMNCs) therapy may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al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HD) or ischemic heart failure (IHF).

Methods: Relevan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were searched from web databases. 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was calculated for changes in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and end-systolic volumes by using a random effects model.

Results: 13 RCTs met inclusion criteria. Compared with controls, BMMNCs therapy improved LVEF by 3.8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2.10 – 5.56%; p < 0.0001)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conditions. Notably, in patients with IHF, a more severe clinical condition when compared with IHD, BMMNCs therapy appeared more effective in LVEF improvement. While LVEF increased by 5.67% (95% CI: 3.65 – 7.69%; p < 0.00001) in IHF patients, it only increased by 2.19% (95% CI: 0.37 – 4.00%; p = 0.02) in patients with IHD.

Conclusions: BMMNCs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moderate but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ver regular therapy in LVEF in patients with IHD and IHF. This observation, therefore, supports further RCTs conducting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BMMNCs therapy with longer-term follow-up.  相似文献   

18.
赵全娣  陈鸿  张宇燕 《护理研究》2006,20(2):138-139
缺血性心脏病因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不平衡而导致心肌细胞减少、坏死、凋亡,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瘢痕形成,是影响心脏功能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顽固性心力衰竭乃至死亡的病理基础。目前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上述治疗均不能逆转已坏死的心肌,而心脏移植因其存在供体难求和免疫排斥反应而难以在临床推广。国内外许多动物实验已经证实,骨髓干细胞可以在梗死区促进心肌细胞生成和血管形成,并可使持久性的心功能改善[1]。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不存在免疫排斥和伦理问题,可以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2]。我院心内科在2003…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国外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发展现状出发,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行性和可能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2-01/2004-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arrow stromal cell,cerebral ischemia”,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筛,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研究相关。②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期刊杂志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08篇相关文献,4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66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42篇文献中,17篇涉及骨髓基质细胞的定义和生物学特性,12篇涉及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神经分化潜能,9篇涉及骨髓基质干细胞神经分化的可能机制,14篇涉及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移植途径,15篇涉及骨髓基质干细胞对于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资料综合:如何改善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再生和神经行为的恢复,一直是困扰神经科医生的一大难题。科学家们已经在基质细胞移植治疗动物脑缺血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证明该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成体动物的骨髓中存在一定数量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其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向神经干细胞分化。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工作已有一定突破,如何延长骨髓基质干细胞源性的神经元样细胞的寿命是极为重要的。另一方面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己取得一定的进展,如将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再行细胞移植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动物缺血性脑损伤研究己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