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本颌位是相对稳定的,一般情况下基本颌位具有重复性,同时又是可变的。了解咬合改变与基本颌位变化,颌位变化与面部形态的关系,对认识牙He的生理功能及指导牙列的修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牙合)重建就是用牙齿(牙合)面的修复体或替代物恢复(牙合)面的解剖形态,恢复牙尖交错(牙合)和牙列生理功能的过程,关键在于确定最适颌位。最适颌位必须保证口颌系统能够发挥最大的咀嚼效能,使髁位具有可重复性,无颞下颌关节的不适和功能异常。但是,目前对口腔修复中所采用的最适颌位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标准,对髁突运动中心及基本颌位下髁位的稳定性及位置的研究存在争议。对髁位重建后的口腔功能还不能进行客观的评价。本文就建(牙合)中确定最适颌位存在争议的因素、有关髁突运动轴的研究、髁位的可重复性与髁位重建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无牙颌病人用总义齿作(牙合)重建(Occlusal rehabilitatior)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正确颌位的确定。下颌的运动和位置,由有关的颞颌关节、神经、肌肉、韧带和牙齿等的限制并决定。无论有牙颌或无牙颌,在一定的界限范围内,下颌可任意采取各种各样的位置,即存在着无数个颌位。从咬合功能角度来看,自然牙列存在时,下颌最基本的位置有:最广泛接触位、后退位和下颌姿势位三种位置。它们和无牙颌建(牙合)时颌位的确定均有密切的关系。颌位的确定,主要包括上下颌骨垂直和  相似文献   

4.
髁状突参考位与TMD患者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咬合重建是颞下颌关节病(TMD)永久性修复治疗的方法之一,关键在于重建时如何确定最适颌位。但是,由于对口腔修复中所采用的最适颌位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标准,对髁状突运动中心及基本颌位下,髁位的稳定性及位置的研究存在争议,对髁位重建后的口腔功能还不能进行客观的评价。本文就有关最适颌位的概念、髁状突参考位与重建的关系、TMD患者的重建等问题作一综述。提出尽管正中关系位(CR)是生理性的最适髁位,可以用于建,但TMD病人的最大牙尖交错位(MI)也可能是生理性的。有些情况下,应采用生理性的MI建。若MI不是生理性的,应首先调整肌肉的状态,然后再选在CR位或适应性正中位建。合牙合牙合牙合牙合牙  相似文献   

5.
学研究的进展,对总义齿修复时的颌位问题已引起学者广泛兴趣。目前,国内外某些教科书中仍强调正中关系位是总义齿建(牙合)的唯一生理颌位。本文根据哥德氏弓对总义齿颌位的验证结果,同一病人在不同颌位制作二副总义齿的效果比较,总义齿选磨和使用后对颌位的影响等资料分析,得出总义齿在建(牙合)时和自然牙列一样存在着恢复一位或二位的问题,正中关系位并非是每个病人的最适颌位,多数病人的最适颌位在其稍前方的肌肉闭合道终点。文章还对正中关系位在建(牙合)中的作用,如何获得正中关系稍前方位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下颌定位技术,观察颞颌关节绞锁应用于(牙合)垫治疗前后髁突运动轨迹的变化。方法对21例单侧颞颌关节绞锁患者使用下颌稳定性(牙合)垫治疗。运用三维超声下颌定位技术观察绞锁性颞颌关节在(牙合)垫治疗前后健患侧髁突运动轨迹在最大开口运动、最大前伸运动和侧方运动中运动范围的变化。结果通过三维超声下颌定位技术可观察到患者髁突运动轨迹表现为双侧的不对称性。患侧关节在(牙合)垫治疗前后运动范围的比较发现,在最大开口运动的矢状位、冠状位、轴位的髁突运动范围增大(P〈0.05);前伸和侧方运动的矢状位、冠状位的髁突运动范围增大(P〈0.05)。结论(牙合)垫治疗后绞锁性颞颌关节健患侧髁突的运动轨迹更加对称,患侧关节运动轨迹的范围增大。三维超声下颌定位技术可作为(牙合)垫治疗颞颌关节绞锁髁突运动轨迹改变有效的观测与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7.
义齿修复无论采用何种形式、何种材料,但是其最基本的目的是在符合正常生理要求的骀位上恢复咀嚼功能。牙齿的缺失会带来咬合支持能力的下降,关键部位的牙齿缺失或多数牙的缺失会造成颌位的变化和不稳定。义齿修复时颌位关系是否正确常常会影响到义齿修复的成功,在不正确的位置上建立义齿的咬合关系,可能会出现义齿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咬合重建是颞下颌关节病(TMD)永久性修复治疗的方法之一,关键在于(牙合)重建时如何确定最适颌种位.但是,由于对口腔修复中所采用的最适颌位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标准,对髁状突运动中心及基本颌位下,髁位的稳定性及位置的研究存在争议,对髁位重建后的口腔功能还不能进行客观的评价.本文就有关最适颌位的概念、髁状突参考位与(牙合)重建的关系、TMD患者的(牙合)重建等问题作一综述.提出尽管正中关系位(CR)是生理性的最适髁位,可以用于建(牙合),但TMD病人的最大牙尖交错位(MI)也可能是生理性的.有些情况下,应采用生理性的MI建(牙合).若MI不是生理性的,应首先调整肌肉的状态,然后再选在CR位或适应性正中位建(牙合).  相似文献   

9.
<正> 三、颌位关系的记录和转移(一)基本概念:颌位关系是指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此关系包括上下、前后、左右三个方向,即在张闭口运动中下颌可于不同的高度与上颌相对;在前伸,侧(牙合)运动中下颌又可于水平方向的不同位置与上颌相对,从而可构成若干个颌位关系。1.正中(牙合)位:正常人上下牙列在尖窝扣锁时的闭合状态叫正中(牙合),这时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叫正中(牙合)位。在正中(牙合)位时上下牙列间有最广泛的(牙合)面接触,髁状突位于关节窝内适中的位置,两侧提颌肌群均等收缩。  相似文献   

10.
提要:口腔矫形颌位通常是用来描述髁突位于舒适的、可重复的、重建牙尖交错牙合时必须依赖的颌位,是患者义齿修复或正畸等口腔治疗后,下颌的生理功能运动颌位。本文从临床操作的角度,及垂直向的关系和髁突位置确定,总结目前争论的几种口腔矫形颌位观点,并认为口腔矫形颌位不是某个单独的点,而是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只要能够形成和谐的颌位与牙尖交错牙合关系,牙合能在生理位行使功能,就可以认为矫形颌位的定位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咬合板在矫正下颌偏位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全身姿势的作用。方法:记录、分析、比较伴有下颌偏位的健康有牙颌者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者在戴用矫正颌位的咬合板前后,其正、侧面照片中头部、肩部、腰部的姿势变化。结果:下颌偏位的健康有牙颌者中,在颌位矫正前后头部、肩部、腰部姿势变化者约有50%;在侧面照片中矫正前后表现有80%的被测试者都有头部或脊柱弯曲的姿势变化。矫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者的下颌偏位,可使其临床症状得以改善。结论:下颌偏位与姿势异常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者的全身伴随症状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颌、、合     
颌、牙合、合是口腔科常用的 3个词 ,由于同音而常易混肴。颌 ,现代汉语词典 (1 982年 1月重庆第 3 3次印刷 )中解释为“构成口腔上部和下部的骨和肌肉组织”。口腔与颌字相关的词有颌骨、上颌、下颌、颌间距离、颌位、颌位关系、颌位关系记录、颌间固定、颌间牵引、颌骨正畸、颌面缺损、对颌等。牙合是口腔科专用名词 ,我国口腔医师根据英文Occlusion的含义创造的一个字 ,因此一般字典中没有收录 ,其定义也没有完全统一。 1 96 2年毛燮均、朱希涛主编的《口腔矫形学》中认为“牙合是在下颌功能运动中 ,上下牙齿在静止牙合位上的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牙颌面畸形患者行正颌外科手术术后硬组织位置变化与术前预测误差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15例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外科手术后 1个星期拍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 ,并和术前正畸后头颅定位侧位片模拟手术后所得预测值进行 15项硬组织测量指标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测量值和术前预测值在水平向量变化上存在着绝对值差异 ,但无显著性差异 ,而在一些垂直向量变化中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分析差异引起的原因 :术前头影测量和模型外科的差异 ,牙合板制作不准确的影响 ,颞颌关节的影响及术中因素的影响。结论 术前精确的头影测量和模型外科 ,牙合板的精确制作 ,术中选用合适的口外标记点并仔细行手术操作是取得完善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研究青年正常(牙合)者前伸(牙合)颌位和侧(牙合)颌位的(牙合)接触情况.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按纳入标准,从福建医科大学1350名本科生中筛选162名正常(牙合)志愿者,男55名,女107名,年龄18~23岁.用Bausch咬合膜拉出法检测前伸(牙合)及侧(牙合)颌位的(牙合)接触牙位,分别归纳、统计两种颌位的(牙合)接触情况分布.结果 前伸(牙合)颌位:前牙接触、后牙无接触者111人(68.52%),前、后牙均有接触者49人(30.25%),后牙接触、前牙无接触者2人(1.23%).侧(牙合)颌位:工作侧接触、非工作侧无接触241人(74.38%),工作侧、非工作侧均有接触75例(23.15%),非工作侧接触、工作侧无接触8人(2.47%),其中双侧一致者142人(87.65%),双侧不一致者20人(12.35%).结论 在正常(牙合)人群,前伸(牙合)颌位时,可能出现仅有前牙接触和前、后牙均有接触及仅有后牙接触的(牙合)接触情况,其中仅有前牙接触的(牙合)接触情况最常见;侧(牙合)颌位时,可能出现仅有工作侧接触和工作侧、非工作侧均有接触及仅有非工作侧接触的(牙合)接触情况,其中仅有工作侧接触最常见.在侧(牙合)颌位,大部分人为双侧一致.  相似文献   

15.
白丁  成都  )  韩向龙  成都  )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3,31(4):331-334
建立美观、健康、稳定、高效的咬合,是正畸医生的治疗目标之一。然而,目前正畸治疗的咬合标准大都局限于静态牙合,对于动态牙合即功能状态下的咬合状况研究较少。某些患者在治疗中即出现牙合位与颌位不一致,或者是治疗中与治疗前其颌位不尽相同。这无疑会影响正畸治疗结果的稳定性,乃至颞下颌关节以及整个口颌系统的健康。功能牙合理论认为髁突在关节窝内发生移位是导致患者牙合位与颌位不一致、治疗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功能理论中包含了如何评价患者牙合、颌关系的手段和方法。本文主要对功能牙合理论的内容和应用方法作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普遍应用(牙合)托来确定上下颌垂直颌位和水平颌位关系。如果(牙合)堤制作过宽或位置旋转不当,戴入口内往往会侵犯唇、颊、舌肌的活动空间,引起(牙合)托固位不良、干扰神经肌肉的反射活动,造成患者的紧张不适,使颌位关系记录变得困难并易导致(牙合)位记录发生误差。蜡(牙合)托刚性不足,尺寸稳定性差,在转移上(牙合)架步骤中,蜡(牙合)托复位到无牙颌模型上密合不良,也是导致颌位关系记录发生误差的原因之一。上下颌蜡堤(牙合)平面为平面接触关系,一旦发生接触便产生摩擦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双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后软组织的变化,以及软组织随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进行双颌手术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29例,通过对手术前及手术后摄取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头影测量分析,研究双颌手术后的软硬组织变化.结果:鼻下点无显著变化.上唇厚度和凸度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唇及颏部所有软组织...  相似文献   

18.
无牙颌再修复颌位记录的内容包括垂直颌位关系和水平颌位关系以及铰链轴关系.因无牙颌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旧义齿使用多年,其(牙合)关系多表现为牙位与肌位的不一致.如果在全口义齿再次修复时不及时调整这种颌位关系的不当,最终会诱导或加重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发生;因此,确定无牙颌全口义齿修复患者适宜的颌位关系是预防和治疗颞下颌关...  相似文献   

19.
在颌、口腔领域的疾患中,在查清与颌关节有关的疾患之后,弄清咬合与颌关节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解缺牙对颌关节之影响,作者进行动物实验造成缺牙引起的急剧的咬合变化,观察颌关节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取得了髁状突软骨层变化的有兴趣的资料,报告如下。实验动物及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联合前牵矫治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对颞颌关节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 appliance,TBA)联合前牵治疗15例安氏Ⅲ类轻、中度骨性前牙反牙合,测量分析治疗前后颞颌关节中位断层片变化情况。结果未发现1例患者出现颞颌关节病症状。治疗前后线性百分比分别为24.67%和11.62%,N/M值治疗前后分别为1.82和1.07,A值及P值的变化均较明显。关节前间隙增大、后间隙减少,髁突明显后移位,髁突位置基本居中。结论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BA联合前牵全天作用引起颞颌关节适应性改建,适当的持续矫治力不会对颞颌关节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