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卡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合并尘肺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的初治涂阳肺结核合并尘肺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2H3R3Z3E3/4H3R3方案治疗,采用数字随机对照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予以微卡治疗,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作安慰剂,记录两组病灶吸收有效率、涂片阴转率及1年后复阳率,观察两组治疗6个月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灶吸收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5.5%,1年后复阳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_4~+、CD_4~+/CD_8~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卡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合并尘肺,能够促使病灶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微卡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伴尘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初治涂阳肺结核伴尘肺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2H3R3Z3E3/4H3R3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微卡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0.9%氯化钠溶液作为安慰剂。比较两组患者病灶吸收情况、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痰菌转阴率及随访1年痰菌复阳率,记录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灶吸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及CD+4/CD+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4细胞分数及CD+4/CD+8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CD+8细胞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痰菌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痰菌复阳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4例出现极轻微不良反应。结论微卡有助于促进初治肺结核伴尘肺患者病灶吸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痰菌复阳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评价微卡(母牛分枝杆菌)在复治涂阳肺结核免疫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64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分为微卡加化疗治疗组与单纯化疗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2S3H3R3Z3E3/6 H3R3E3化疗方案。观察治疗结束后肺部病灶吸收、痰菌阴转、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32例取得痰菌阴转率和病灶吸收率分别为90.62%、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32例的71.87%、62.5%。结论微卡可提高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率,有助于病灶吸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微卡菌苗辅助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98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为49例,两组均用2H3R3E323/4H3R3方案抗结核治疗,试验组加用微卡菌苗。结果治疗2、5、6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1.84%、95.91%、97.96%,与对照组75.51%、85.71%、87,78%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X线吸收好转率与空洞闭合率试验组分别为97.96%、84%,与对照组85.71%、54.17%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卡菌苗与化学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董全勇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2):2296-2297
目的评价利福平注射液治疗初治重症肺结核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初治重症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舒兰新,后者口服利福平胶囊,其余治疗方案相同,评价治疗1、2月后痰菌阴转率、X线和不良反应等。结果试验组发热等临床症状改善和改善时间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2个月后时试验组病灶吸收显效率和空洞关闭率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强化期使用利福平注射液治疗初治重症肺结核病,疗效优于口服利福平胶囊。  相似文献   

6.
微卡辅助治疗复治老年肺结核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微卡辅助治疗复治老年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60例复治老年肺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相同抗结核治疗,试验组加用微卡。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痰菌阴转率96.7%,X线病灶吸收好转率为93.3%,空洞闭合率86.3%;与对照组73.7%,73.3和65%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副作用两组结果相似。结论微卡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复治老年肺结核的疗效,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王强  蔡克文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8):1519-1520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辅助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2HRZES/6H3R3E3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强化期肌注胸腺五肽,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痰查抗酸杆菌阴转率1月末为50%、40%,强化期结束为100%、74%;化疗1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肺部病灶明显吸收9例、5例,强化期结束观察组与对照组肺部病灶明显吸收11例、6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胸腺五肽辅助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可明显缩短痰菌阴转时间,加速肺部病灶吸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肺结核治疗方案中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的临床增效作用.方法 对144例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在肺结核治疗方案的强化期试验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观察用药后第0、6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胸部平片吸收情况、血清肺纤维化指标及血清结核分枝杆菌DNA载量等的变化.结果 用药后第6个月试验组临床症状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胸部平片的吸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和结核分枝杆菌DNA载量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结核治疗方案中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可能促进肺部病灶吸收,提高临床疗效,今后须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微卡(Vaccae)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169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即分为两组,A组(85例)、B组(84例),均采用2HRZS(E)/4HR方案治疗,A组加用微卡治疗。观察治疗后肺部病灶吸收,痰菌阴转情况。结果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A、B组分别为80%和65.5%,疗程结束时A、B两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7.6%和84.5%。疗程结束时胸部病灶显著吸收率:A、B两组分别为90.6%和75%,空洞闭合:A、B两组分别为85.9%和64.3%。结论微卡联合化学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能提高痰菌阴转率,促进肺部病灶吸收,提高免疫细胞活性,是一种较好的免疫剂,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3VHZALP/9VHZL化疗方案联合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并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并支气管结核患者68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3VHZALP/9VHZL化疗方案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给予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均连续治疗1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痰菌转阴率,治疗后空洞闭合效果、浸润病灶吸收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痰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空洞闭合效果和浸润病灶吸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轻微,且经对症治疗或短暂停药后症状消失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 3VHZALP/9VHZL化疗方案联合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并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及浸润病灶吸收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微卡辅助治疗复治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微卡辅助治疗复治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112例复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化疗方案均采用3HRZE/6HRE,治疗组加用微卡辅助治疗。结果治疗3、6、9个月后治疗组痰菌阴转率分别是78.6%、85.7%及92.9%,对照组为60.7%、68.3%及73.2%,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强于对照组。结论微卡能提高复治肺结核痰菌阴转率,促进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扬州市初治失败肺结核的耐药情况,寻求治疗初治失败肺结核的合理有效的方法。方法 60例初治失败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3AHPZVTh/9PaVTh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标准复治涂阳2H3R3Z3E3/4H3R3方案治疗,并对所有60例患者作结核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扬州市初治失败肺结核耐药率81.7%,耐多药率23.3%,两组方案满疗程后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6.2%、63.3%,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部影像学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93.1%、80.0%,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3AHPZVTh/9PaVTh方案治疗初治失败肺结核,疗效肯定,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微卡配合治疗复难治结核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周毅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0):1057-1058
目的观察微卡配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复难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方法将43例复难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微卡+PaVZTH1321SM/15微卡+PaVZTH132122例(Z用药9月取消),对照组:3PaVZTH1321SM/15PaVZTH132121例(z用药9月取消)。结果治疗3、6、9、15个月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为50%,72.7%、81.8%、86.4%,对照组为38.1%、57.1%、61.9%、66.7%(P〈0.05);治疗3月末胸片上治疗组与对照组病灶吸收率分别为31.8%、14.3%(P〈0.05);空洞闭合率为50%、33.3%(P〈0.05);治疗组在治疗3月末临床咳嗽、低热、乏力、盗汗消失率为94.4%、90%、100%、80%,对照组为81.3%、71.4%、80%、60%(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微卡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复难治结核病较单用抗结核药治疗痰菌阴转、胸片病灶吸收和临床症状改善效果要好,是理想的结核病免疫治疗制剂。  相似文献   

14.
母牛分支杆菌预防尘肺并发结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母牛分支杆菌预防尘肺并发结核的作用。方法大鼠染尘2周后用母牛分支杆菌免疫,免疫1个月后自大鼠尾静脉注射H37Rv结核分支杆菌感染,3个月后处死动物。评价指标为结核病变指数;肺脏结核分支杆菌定量培养;肺泡巨噬细胞中结核分支杆菌计数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尘肺结核+母牛分支杆菌组其病变指数、肺脏结核分支杆菌定量培养和肺泡巨噬细胞中结核分支杆菌计数分别为2.6±0.5、(4.40±4.00)×104CFU、7.2±3.2。而对照组分别为3.1±0.3、(18.9±18.2)×104CFU、12.5±6.3。P值分别为<0.05、<0.01、<0.05。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尘肺结核+母牛分支杆菌组结核病变以增殖结节、淋巴样结节为主,而对照组以坏死结节为主。结论母牛分支杆菌对大鼠实验性尘肺有较好预防并发结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剂(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T细胞亚群及痰菌阴转率的影响。方法初治菌阳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200例,均给予抗结核及降血糖治疗,观察组108例加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照组92例未使用免疫调节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末T细胞亚群变化及痰菌转阴率。结果治疗2个月末观察组和对照组的T细胞亚群及痰菌转阴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免疫调节剂(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T细胞亚群及痰菌阴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初治肺结核患者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时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100例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住院治疗的不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10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与不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相比,初治肺结核患者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时,结核病灶范围广,痰菌阳性率高,疗效差,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结论 蛋白质营养不良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有不良影响,在肺结核防治工作中应重视加强蛋白质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7.
母牛分支杆菌菌苗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观察、评价母牛分支杆菌菌苗对肺结核患免疫功能的影响和疗效。方法将70例痰涂片阳性初治肺结核患随机分入Ⅰ组和Ⅱ组,分别采用2HRZS/4HR方案和2HRZS/4HR加母牛分支杆菌菌苗方案治疗;将31例耐多药肺结核患归入Ⅲ组,采用4-6种敏感药物加母牛分支杆菌菌苗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化疗对老年免疫功能低下的空洞型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64例老年免疫功能低下初治空洞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抗结核方案基础上,联合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结果治疗2月末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及空洞治疗有效率,血清白蛋白,CD4+T淋巴细胞数,CD4+/CD8+T细胞;治疗6月末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及空洞治疗有效率,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能明显改变老年CD4+T淋巴细胞低下的初治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加快病变的吸收和痰菌的阴转速度,对结核病的治疗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评价通过母牛分支杆菌(M.vaccae)菌苗的免疫治疗缩短初治肺结核化疗疗程及对难治肺结核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初治肺结核142例及难治肺结核46例,配对随机分为M.vaccae治疗组及单纯化疗对照组,观察加用免疫治疗后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初治肺结核经免疫治疗后化疗疗程缩短至4个月近期疗效令人满意;难治肺结核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vac-cae可使CD4T及CD4/CD8升高。结论M.vaccae菌苗免疫治疗肺结核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