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喉罩人工呼吸支持对急诊科心肺复苏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复苏后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病例资料,按照患者接受不同呼吸支持,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面罩吸氧+气管插管,观察组患者实施喉罩人工呼吸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后的临床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复苏后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SpO_2上升时间、插管所需时间、气道有效开放时间、瞳孔由大变小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复苏成功率、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复苏前比较,观察组复苏成功后2h、6h的SpO_2、PaO_2值均明显升高,且较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的SpO_2、PaO_2值高,组内不同时间点及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后2h、6h的MAP、CVP值均较复苏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段的MAP、CVP值,组内不同时间点及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苏综合征发生率、死亡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人工呼吸支持能有效改善心肺复苏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复苏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可作为理想的心肺复苏人工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SLIPA)喉罩和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 方法 拟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年龄60~7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气管插管组,SLIPA组和PLMA组.麻醉诱导后置入气管导管或喉罩,行间歇正压通气.记录麻醉诱导前(T0)、管(罩)置入成功即刻(T1)、气腹后10min(Ta)、拔除时(T3)、拔除后10 min(T4)平均动脉压及心率.记录管(罩)置入情况、置入时间、测定气道密封压.记录拔除管(罩)时呛咳、返流、误吸及喉痉挛的发生情况;管(罩)拔除后粘血及胃胀气的发生情况;术后2d内咽痛的置入发生情况. 结果 气管插管组、SLIPA组、PLMA组1次置入成功率分别为92.5%、92.5%、95.0%(x2=0.268,P>0.05),2次置入成功率均为100.0%.气管插管组在麻醉诱导后和SLIPA组、PLMA组比较,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明显差异(t=4.076,P<0.05).SLAPA组喉罩置入时间较气管插管组和PLMA组短,喉罩置入容易(t=43.561,P<0.05).PLMA组喉罩气道密封压较SLIPA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63,P>0.05).3组患者反流、误吸、喉痉挛和胃胀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1,P>0.05);SLIPA组和PLMA组呛咳和咽痛的发生率低于气管插管组(分别为x2=26.674,10.568,均P<0.05). 结论 SLIPA和PLMA喉罩均可保证有效通气,不良反应少.SLAPA喉罩置入更简单,而PLMA喉罩气道密封效果较好,更适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upreme喉罩在老年患者置入学习曲线和插入效果。方法选择5名无气管插管和Supreme喉罩使用经验的麻醉科研究生,通过喉罩使用技能培训,在人体模型上操作,直至熟练掌握。择期全麻手术患者75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Ⅰ级,年龄65Ⅲ级,年龄6577岁,体重指数<30 kg/m2。嘱病人取仰卧位实施麻醉诱导。根据病人体重选择喉罩型号,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行机械通气。观察病人入室平稳后(T0)、置入喉罩前即刻(T1)、置入喉罩后即刻(T2)、拔出喉罩前即刻(T3)、拔出喉罩后即刻(T4),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记录喉罩置入所需时间、置入次数、调整次数和首次置入成功率。记录喉罩拔出过程中恶心呕吐、呛咳、反流误吸、低氧血症(SpO2<93%)、喉罩四周血迹沾染程度、咽痛、声音嘶哑等情况。结果当插入喉罩例数超过10例时学习曲线明显改善,首次置入成功率为92%。与拔出喉罩前时间点比较,拔出后的SBP、DBP、HR均有所升高(P<0.05)。各时间点SpO2值均>98%。其他时间点的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拔出过程中病人无呛咳、恶心呕吐、咽喉痛以及反流误吸等并发症。结论 Supreme喉罩使用方法可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可以安全用于多数手术的气道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喉罩通气在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手多汗症行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喉罩组)与B组(双腔气管插管组),每组30例。A组在手术者打开左右胸腔前暂停呼吸机,打开喉罩管接头,使喉罩导管与大气相通,手术中采用低潮气量(3~4 mL/kg)通气完成手术操作。B组分次行左右侧单肺通气下完成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记录2组患者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并观察2组患者有无反流误吸情况及术后咽喉部并发症等。结果:喉罩置入一次成功率100%,喉罩置入较气管插管成功所需时间明显缩短,2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均未发生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蓄积,SPO2、PetCO2均在正常范围,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插气管双腔管和拔除气管双腔管时,血压增高、HR加快明显高于A组(P<0.05)。A组躁动、呛咳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用于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可确保气道通畅,低潮气量通气时不仅术野暴露清楚,也可保证基本的通气量,与双腔支气管插管比较,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时具有操作容易、管理简单、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开放气道是心肺复苏(CPR)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复苏的第一步,快速建立有效的人工通气道十分重要。喉罩通气管(LMA)起初应用于麻醉期问维持气道通畅,近年来开始应用于心肺复苏中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我科近年来也开始在心肺复苏中使用喉罩通气管,2003—2005年来,共对42例心肺复苏患者使用喉罩通气管,收到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LIPA喉罩应用于行甲状腺手术的高血压患者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可行性。方法将40例需行甲状腺手术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SLIPA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各20例。观察并记录麻醉前(T0)、置入喉罩或插管即时(T1)、插管(罩)后5min(T2)、拔管(罩)前5min(T3),拔管(罩)时(T4)、拔管(罩)后15min(T5)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人工气道建立时(P1)、成功后30min(P2)、手术结束时(P3)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T0和T3时点,两组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T1、T2、T4、T5时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人工气道建立成功时P1、P2、P3各时点Ppeak、PetCO2、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术后咽部不适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气管插管组术后咽部不适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IPA喉罩应用于行甲状腺手术的高血压患者,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可以避免血压、心率的剧烈波动,能达到与气管插管一样的通气效果,且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通气装置。  相似文献   

7.
聂秀娟 《山东医药》2014,(14):80-81
目的:观察新生儿窒息复苏中喉罩通气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90例窒息新生儿行复苏治疗,其中40例采用喉罩通气(喉罩组),50例采用面罩加压通气(面罩组)。比较两组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SpO2、呼吸频率以及复苏后48 h NACS评分、通气建立时间和插管次数。结果喉罩组喉罩组建立通气时间和插管次数均少于面罩组,P均<0.05;出生后1 min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SpO2、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生后5 min喉罩组新生儿Apgar评分、SpO2、呼吸频率均高于面罩组,P均<0.05。复苏后48 h喉罩组NACS评分高于面罩组,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复苏中使用喉罩通气效果优于面罩加压通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gel喉罩于术前经鼻置入胃管对胆囊微创手术患者气道管理效果.方法:将87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n=29)经喉罩引流管置入胃管;Ⅱ组(n=29)术前经鼻置入胃管且术中保留,放置I-gel喉罩后不经引流管置入胃管;Ⅲ组(n=29)术前经鼻置入胃管且术中保留,放置I-ge l后经引流管置入胃管.术中记录麻醉与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胃管引流情况、喉罩置入与拔除情况,以及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喉罩置入成功后测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评分、气道密封压,以及喉罩尖端、罩体腹侧、背侧的pH值.结果:3组置入时间、置入刻度、首次置入成功率、气道密封压、拔除时间、气道峰压、喉罩漏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25.3 cmH2O±4.7 cmH2O vs28.1 cmH2O±5.6 cmH2O)、Ⅱ组(24.6 cmH2O±3.8 cmH2O vs 29.2 cmH2O±5.8 cmH2O)、Ⅲ组(24.3 cmH2O±3.1 cmH2O vs 30.4 cmH2O±6.2 cmH2O)的气道峰压均低于气道密封压(P0.05).3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其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术后喉罩尖端、罩体的背侧与腹侧的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微创手术患者于术前经鼻置入胃管时,I-gel喉罩置入较易,其气道密封性可靠,通气效果良好,气道管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喉罩通气用于全麻儿童支气管镜诊疗术的效果。方法对30例患儿行全麻支气管镜诊疗术。根据麻醉中通气方式分为观察组(喉罩通气全麻组)16例和对照组(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组)14例,观察组在喉罩通气全麻下行支气管镜诊疗,对照组在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下行支气管镜诊疗,观察两组麻醉前后、支气管镜入声门后、诊疗中和退镜后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并记录诊疗时间、苏醒时间及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观察不良反应(呛咳、肢动、呼吸抑制及喉、支气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后、支气管镜入声门后、诊疗中Sp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诊疗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及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呛咳、肢动、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用于全麻儿童支气管镜诊疗术安全,其保障通气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采用静脉全身麻醉方式减轻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所致栓塞后综合征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80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选用的麻醉方法不同分为静脉全麻联合喉罩机械通气组(联合喉罩组)、静脉全麻联合气管导管机械通气组(联合导管组)和静脉全麻自主通气组及局部麻醉组.监测手术前、中、后患者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情况;记录四组手术操作时间及通气管辅助通气并发症的情况;观察术后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术中DSA图像质量.结果 联合喉罩、联合导管、自主通气三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均较局部麻醉组平稳(P<0.05);联合喉罩、联合导管、自主通气三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均少于局部麻醉组(P<0.05);联合喉罩组置入通气管发生并发症的例数较联合导管组少(P<0.05).联合喉罩、联合导管、自主通气三组患者术后疼痛均较局部麻醉组减轻(P<0.01),四组患者术后48 h内均有不同程度恶心,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喉罩、联合导管、自主通气三组患者术后呕吐程度分别较局部麻醉组明显减轻(P<0.03).联合喉罩、联合导管组患者术中运动伪影及DSA图像总体质量优于自主通气、局部麻醉组(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应用静脉全身麻醉能够减少手术操作时间,减轻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所致的综合征,创造了一个舒适、安全的手术环境.其中应用静脉全身麻醉联合喉罩机械通气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较好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喉罩不同充气法与罩囊压力、术后咽痛的关系。方法 93例患者在喉罩全麻下行择期下肢手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n=31):最大充气量组(Z组)、手感充气量组(S组)和渐进充气量组(J组)。麻醉诱导后将Proseal双管喉罩置入,J组先连接麻醉机行机械正压通气(潮气量8~10 ml/kg,呼吸频率10次/min,吸呼比为1∶2),同时快速给喉罩罩囊充气,每次充气2 ml,直至气道不漏气后再充气2 ml;Z组喉罩罩囊充入推荐最大充其量30 ml,S组用拇指和食指捏压充气指示囊凭手感行气囊充气,Z组和S组喉罩充气后各连接麻醉机,呼吸参数同J组。观察喉罩放置情况;记录套囊充气容量及气囊测压表测量记录喉罩囊内压(ICP)值;记录拔除喉罩后咽喉部并发症及持续时间。结果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漏气及患者喉罩放置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J组比较,Z组和S组喉罩充气量增加(P0.05),罩囊充气压也明显升高(P0.05);咽喉部并发症总例数增多(P0.05),Z组咽喉痛和吞咽不适增多(P0.05),Z组咽喉部并发症持续时间延长(P0.05)。结论渐进充气法能达到有效密封所需要的最小充气容量和罩囊压力,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减少且持续时间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喉罩全身麻醉控制通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48例患儿,将入选者随机分为静脉全麻组(24例,C组)和喉罩全麻控制通气组(24例,L组),C组在常规静脉全麻下行纤支镜检查,经面罩辅助通气,保留自主呼吸,L组通过硬支气管镜置入评分后,T型密封接头与喉罩连接,保留自主呼吸,分别于纤支镜检查前、纤支镜检查开始后5min、10min、15min,分别为T1、T2、T3、T4d,记录患儿的MAP、HR及SpO2变化,观察相关时间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C组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和L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表现为MAP明显升高,HR加快,SpO2降低;L组检查时间及麻醉时间分别为(21.15±8.55)min、(32.74±8.84)min较C组明显要短(P<0.05);L组患儿无呼吸抑制、喉痉挛、体动等表现,1例患儿(4.17%)有轻度呛咳,不影响检查。C组5例SpO2<90%,通过相应处理后回升,3例(12.5%)体动,4例(16.7%)呼吸抑制,6例(25.0%)呛咳,C组低氧血症、呼吸抑制、呛咳、体动发生率均较L组明显要高(P<0.05)。结论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喉罩全身麻醉控制通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喉罩置入通气(LMA)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术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6例。全身麻醉诱导后,喉罩通气组(LMA组)置入普通喉罩, 插管组(ETT组)行气管内插管。两组均行控制呼吸。分别在麻醉前(T6)、气管插管(置入喉罩)前(T1),插管后1 (T)、3(T3)、5(T4)、10(T5)分钟及手术结束时(T6)监测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内峰值压力(Peak),手术前、后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ETT组在T2、T3、T4时点的Bp、HR比T0、T1时明显升高(P均<0.05),且明显高于同时点LMA组(P均<0.05),其他时点无显著差异。两组SpO2、PETCO2、Peak各时点无显著差异。结论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麻醉中行LMA,可减轻气管插管引起的插管反应,降低动脉瘤破裂危险性,且通气功能维持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84例作为分析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分析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人工徒手心肺复苏,分析组患者采取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复苏有效率与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分析组患者心肺复苏有效15例,有效率为35.71%,对照组心肺复苏有效7例,有效率为16.67%,分析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肺复苏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脏骤停的患者采取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具有较高的复苏成功率,可有效促进预后。  相似文献   

15.
喉罩是由英国医生Archie Brain在1981年根据成人咽喉部解剖结构研制的一种人工气道,让患者既可自主呼吸,也可正压通气。由于喉罩不进入气道,对气管黏膜无刺激且较少的咽喉部并发症,比气管导管更有利于降低气道反应性,经喉罩正压通气已经广泛应用于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过程中使用喉罩通气,可显著减轻气管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能够避免对气道的直接刺激和损伤作用,有效减少感染发生。本文拟对比观察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亚低温治疗在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第175医院2013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心搏骤停并行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即刻鼓膜温度、鼓膜温度达标时间及自主循环恢复即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出量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RVI)、左心室收缩力指数(d Pmax)],复苏后即刻及复苏后12、24 h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2周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即刻鼓膜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鼓膜温度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即刻MAP、CVP、GED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R、CI低于对照组,SVRI、d Pmax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复苏后即刻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12、24 h 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定向力评分、语言能力评分、延迟记忆能力评分、即刻记忆能力评分、注意力和计算力评分及MMSE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有利于减轻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脑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对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92例心脏骤停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肺复苏,观察组实施心肺复苏反馈技术。观察两组心肺复苏按压深度、频率、正确率、滞留率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成功率、复苏成功用时、24 h存活率。同时观察两组复苏后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吸频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液酸碱度(pH)]、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施救人员疲劳程度。结果:观察组按压深度、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滞留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按压频率、ROSC率、心肺复苏成功率、24 h存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率、MAP、PaO2、呼吸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无肌松全麻联合SLIPA喉罩置入对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主动脉夹层择期行介入下覆膜支架置入术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全麻使用肌松药并插入气管导管,观察组采用无肌松药全麻并置入SLIPA喉罩.对比手术中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P)、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两组拔管期呛咳、躁动等拔管反应,并记录从停药到拔管(喉罩)时间、麻醉药总量.结果 对照组麻醉诱导及拔管期血流动力学波动高于观察组;严重呛咳、躁动例数高于观察组;拔管时间长于观察组;麻醉药物总量高于观察组.结论 SLIPA喉罩联合无肌松全麻应用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手术安全可靠,比气管插管围术期应激反应低.  相似文献   

19.
快速建立人工气道是急症科抢救危重患者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气管黏膜的机械性刺激大;另外,其刺激迷走神经会出现反射性心搏骤停,加重患者的病情〔1〕。喉罩通气管(LMA)既能自主呼吸,又能实施正压通气,而且喉罩有操作简单、耗时少、初学者也很容易操作等优点,在临床麻醉及急救复苏中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LMA)在小儿短小腹腔镜手术中正压通气的可行性,并与气管内插管通气(TT)同类手术比较。方法选择小儿腹腔镜单纯阑尾炎手术8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喉罩组(LMA组)40例和气管插管组(TT组)40例,在相同药物诱导与维持麻醉下观察两组患儿在诱导前和LMA(TT′)置入前、后及拔除前及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数值,观察监测术中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并对苏醒情况及气道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LMA组在置入前后的HR、BP无明显差异(P0.05);TT组在插管前后的HR、BP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气道压力、SPO2、PETCO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苏醒时间、气道并发症方面比较,LMA组要优于TT组。结论 LMA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无明显影响,对气道损伤小,苏醒较快,在小儿麻醉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