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对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单发孤立性肺结节患者60例,均给予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对动态扫描增强后CT值改变情况、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与病理学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恶性结节增强扫描后其CT值增高明显,显著高于良性结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增强扫描后CT值改变≥20HU诊断为恶性结节,<20HU诊断为良性结节,对CT增强扫描和病理学诊断在孤立性结节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χ2=1.40,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孤立性肺结节CT征象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对照情况。方法选我院收治的78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78例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并记录孤立性肺结节直径以及胸膜凹陷、分叶、毛刺、棘突、空泡以及毛玻璃样变化。CT增强扫描时需绘制孤立性肺结节时间与密度曲线,并记录出现CT值峰值的具体时期以及净增值,之后切除患者孤立性肺结节,并进行病理检验,将病理结果与CT征象进行对比,观察各CT征象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中出现的频数、CT灌注成像定量分析以及增强扫描时孤立性肺结节CT值变化。结果术后病理与CT诊断结果比对(P0.05);而恶性结节的血管集束征、毛刺、空泡等征象出现频数高于良性结节,恶性结节的CT灌注参数和良性结节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增强扫描时恶性结节CT值大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恶性与良性结节的CT灌注参数以及征象,能准确鉴别疾病性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SPN)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7例SPN行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检查,测定SPN的灌注参数,如血容量(BV)、血流量(BF)、渗透性(P)等,以及时间-密度曲线(TDC)。并在TDC基础上测量SPN的强化值(HU)、结节和动脉强化值比(S/A)及达峰时间(s)。结果良性结节BV、P值明显低于恶性结节和炎性结节(P0.05),各类型结节BF值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恶性结节和炎性结节的HU及S/A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5),而s明显快于良性结节(P0.05)。结论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良、恶性及炎性SPN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分辨螺旋CT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高分辨螺旋CT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在常规螺旋CT扫描基础上进行高分辨螺旋CT扫描及静脉注药高分辨螺旋CT扫描。结果高分辨螺旋CT扫描能充分显示肺孤立性结节内的细微结构。结论高分辨螺旋CT扫描显示肺孤立性结节内部结构、形态等方面优于常规螺旋CT扫描,是区分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内科》2020,(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甲状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在鉴别诊断结节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研究患者共67例,病理诊断良性病变42例,恶性病变25例。64层螺旋CT平扫图像显示,恶性甲状腺结节中形态不规则、钙化、边界模糊所占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甲状腺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图像显示,恶性甲状腺结节呈完整环形强化、均匀强化的比例明显低于甲状腺良性结节,而呈半岛样强化、瘤周强化残圈的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甲状腺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64层螺旋CT扫描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90.5%、准确度为91.0%、阳性预测值为85.2%、阴性预测值为95.0%。结论 64层螺旋CT扫描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图像比较差异显著,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靶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 Brightspeed 16层螺旋CT对49例孤立肺结节进行靶扫描,观察其形态特征、内部特征、边缘特征及周边特征。结果周围性肺癌25例,转移瘤10例,结核瘤8例,炎性包块6例,错构瘤5例,腺瘤2例。结论螺旋CT靶扫描显示孤立性肺结节内部结构、形态等方面优于常规螺旋CT扫描,是区分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鉴别良恶性肺孤立性磨玻璃结节(sp GGO)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间经MSCT检查有肺孤立性磨玻璃结节的44例患者的MSCT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所有病例分为良性、恶性两组,其中良性结节有13例,包括9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4例慢性炎症;恶性结节有31例,均为腺癌。观察肺孤立性磨玻璃结节的CT征象特点,包括病灶形态、大小、边缘、实性成分、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瘤肺界面、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对照病理结果,统计分析CT征象与肺磨玻璃结节良恶性的相关性。结果肺孤立性磨玻璃结节的病灶形态、大小、边缘、实性成分、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与sp GGO的良恶性有相关性,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sp GGO的空气支气管征、瘤肺界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CT对肺孤立性磨玻璃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评估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中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多层螺旋CT扫描并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SPN 40例,应用计算机辅助检查或诊断(CAD)分析软件的多平面重建(MPR)、表面投影显示(SSD)、感兴趣体积(VOI)法等三维重建技术对SPN的基本征象进行分析,鉴别其良恶性,胸部CT常规扫描与CAD在SPN影像征象显示率。结果 1 CAD较胸部CT常规扫描,在显示SPN形态特征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 40例SPN中,恶性结节28例,良性结节12例。胸部CT常规扫描对SPN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5%、53.6%、66.7%、78.9%、38.1%;CAD相应值分别为80.0%、82.1%、75.0%、88.5%、64.3%,均高于胸部CT常规扫描。结论较胸部CT常规扫描,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对评估SPN良恶性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志亮  高宇  侯殿臣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8):1405-1413
随着多层螺旋CT的不断普及,肺内孤立性结节的检出率逐渐上升,这些结节大多是良性病变或早期肺癌,所以预后一般较好,但是肺内孤立性结节的影像学诊断评估比较困难.因此,对于肺孤立结节良恶性评估的目的在于提高良恶性病变的早期诊断率,使恶性肿瘤患者能及时接受手术而良性病变患者能避免不必要的开胸探查.本文就评估肺孤立结节良恶性倾向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结合靶区高分辨率CT (HRCT)及多种重建技术对新发现的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直径<3 cm的新发现SPN患者110例,均先行常规胸部CT扫描,然后以结节为中心对靶区行HRCT扫描,再对靶区进行MPR、SSD等技术重建.根据CT所显示的结节大小、内部结构、边缘征、周围征、强化程度及临床资料作出诊断.结果 影像诊断良性结节22例(其中结核球12例、错构瘤6例、肺囊肿3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倾向良性结节36例,倾向恶性结节26例,恶性结节(周围型肺癌)26例.经病理及临床确诊恶性结节51例,影像诊断为周围型肺癌及倾向恶性结节49例,符合率96.1%;良性结节59例,影像诊断为良性及倾向良性结节56例,符合率94.9%.结论 多层螺旋CT结合靶区HRCT及多种重建技术能够对新发现的SPN良恶性作出客观有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部CT图像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快速分类方法及实践应用.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CT检查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50例,所有患者行CT三维重建检查和横断平扫检查,比较两者检查结果差异.结果 CT三维重建与横断平扫短毛刺征及棘突征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膜凹陷征、细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分叶征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三维重建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6.0%(48/50),高于横断平扫检查的76.0%(38/50)(P<0.01).结论 胸部CT三维重建检查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以作为临床上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快速分类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T血管征对肺微小结节良恶性判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我院95例肺微小结节患者CT影象学资料,依据病理诊断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恶性病变,对照组良性病变。对比两组CT血管征诊断的敏感性差异、病变类型与CT血管征分型间的关系、不同时点动态增强CT值、PH、SPH/PPH间差异。结果研究组血管征阳性者CT平扫、动态增强30s、90s、180s、300s、480s CT值与对照组CT平扫、各时点动态增强CT值相较,均呈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血管征阳性者动态增强CT特征性参数中,PH、SPH/PPH与对照组相较,均呈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微小结节CT血管征有辅助诊断意义,可以指导临床判定肺微小结节的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提高CT血管征对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活体评价周围型肺癌血管生成状况的可行性。方法对7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灌注扫描,测定肺内病灶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r)、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周围型肺癌的MVD。结果灌注指标BF、BV与MVD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MSCT灌注扫描可以反映周围型肺癌的微血管特点,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the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PURPOSE OF REVIEW: The challenge of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is among the most common yet most important areas of pulmonary medicine. Ideally, the goal of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is to promptly bring to surgery all patients with operable malignant nodules while avoiding unnecessary thoracotomy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disease. RECENT FINDINGS: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depends upon an understanding of decision analysis principles so that diverse technologies can be integrated into a systematic approach. SUMMARY: In almost all patients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s the best first step. Three key questions can then help guide the workup of the SPN. These are what is the pretest probability of cancer, what is the risk of surgical complications, and does the appearance of the nodule on CT scan suggest a benign or malignant etiology. In patients with average surgical risk,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scan is warranted when there is discordance between pretest probability of cancer and the appearance of the nodule on CT scan. Thus, when either the patient has a low risk of cancer and the CT suggests a malignant origin, or when there is high risk of cancer and the CT appears benign, PET scan will be cost effective. In most other situations, PET scanning is only marginally more effective than CT an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strategies but costs much more.  相似文献   

15.
肾细胞癌CT表现及其病理亚型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对肾细胞癌(RCC)亚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CC患者的CT影像资料及病理资料。结果在皮髓期肾癌肿块显著强化,不同扫描时相CT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皮髓期,透明细胞癌CT值高于颗粒细胞癌(P〈0.05)。结论 RCC螺旋CT 3期增强扫描的特征与其病理类型有关,RCC的皮髓期强化特征对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的鉴别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靶成像技术诊断肺部磨玻璃结节(GGN)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于怀来县中医医院行64排螺旋CT检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GGN患者76例。其中良性GGN32例,恶性GGN44例。所有患者均行5 mm层厚常规螺旋CT扫描和1 mm薄层螺旋CT靶成像重建。比较良、恶性GGN影像学特征及形态特征,以及64排螺旋CT不同层厚显示效果。 结果良、恶性GGN的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及边缘欠清晰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GGN的形态不规则、形态规则呈圆或椭圆形、斑片状及多结节融合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 mm层厚常规螺旋CT扫描与1 mm薄层螺旋CT靶成像重建对GGN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边缘欠清晰、毛刺征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 mm薄层靶成像技术呈现的影像学特征明显优于5 mm层厚常规CT扫描。 结论64排螺旋CT薄层靶成像技术的应用对良、恶性GGN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明显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哲 《临床肺科杂志》2014,(7):1305-1307
目的探讨磁共振快速反转恢复-平面回波成像(STIR-EPI)序列在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就诊的肺结节患者中选取120例,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以及病理检测。测定肺结节信号强度评分、ADC值、SNR值。结果 120例肺结节患者中,良性结节41例,恶性结节79例。良性与恶性肺结节信号强度评分、ADC值、SNR值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STIR-EPI序列可作为肺结节定性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CT薄层影像特征制定的肺结节分级评估系统区分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确诊的122例SPN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T薄层影像特征制定的肺结节分级评估系统进行分级评定,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准确性、敏感度及特异度,并通过Kappa检验分析其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病理诊断证实良性SPN 56例,占45.9%(56/122),多为不典型增生及错构瘤,占28.6%(16/56),恶性SPN 66例,占54.1%(66/122),多为腺癌及鳞癌;肺结节分级标准分类2级31例、3级29例、4A级9例、4B级53例;肺恶性结节中,空泡征、宝石征、肿瘤血管征、毛刺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肺良性结节(均P<0.05),而病灶周围有卫星病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肺良性结节(P<0.05);将肺结节分级标准中3级及以下归为阴性结节,4级及以上归为阳性结节,诊断准确率为90.2%。肺结节分级标准诊断肺良性结节与病理结果表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03),以肺结节分级标准诊断肺良性结节的结果与“金标准”(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得到的敏感度87.9%(58/66)和特异度92.9%(52/56)。结论影像诊断时,合理利用基于CT薄层影像特征制定的肺结节分级评估系统能有效地分类CT筛查出的肺结节,较好区分SPN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CT薄层影像特征制定的肺结节分级评估系统区分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确诊的122例SPN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T薄层影像特征制定的肺结节分级评估系统进行分级评定,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准确性、敏感度及特异度,并通过Kappa检验分析其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病理诊断证实良性SPN 56例,占45.9%(56/122),多为不典型增生及错构瘤,占28.6%(16/56),恶性SPN 66例,占54.1%(66/122),多为腺癌及鳞癌;肺结节分级标准分类2级31例、3级29例、4A级9例、4B级53例;肺恶性结节中,空泡征、宝石征、肿瘤血管征、毛刺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肺良性结节(均P<0.05),而病灶周围有卫星病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肺良性结节(P<0.05);将肺结节分级标准中3级及以下归为阴性结节,4级及以上归为阳性结节,诊断准确率为90.2%。肺结节分级标准诊断肺良性结节与病理结果表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03),以肺结节分级标准诊断肺良性结节的结果与“金标准”(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得到的敏感度87.9%(58/66)和特异度92.9%(52/56)。结论影像诊断时,合理利用基于CT薄层影像特征制定的肺结节分级评估系统能有效地分类CT筛查出的肺结节,较好区分SPN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