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讯     
行业消息根源美容——世界美容领域创新性突破12006年4月24日,由云南南药集团主办,中国时尚传媒集团承办的“2006中华医学创新性突破世界美容领域难题——根源美容”国际研讨会在金樽(北京)会所隆重举行。会议论坛由著名主持人李湘主持,云南南药集团董事会主席杜方坤先生致迎宾词,多位中医药界权威专家及政府知名要人纷纷到场参会。中国时尚传媒集团总裁刘磊先生作为云南南药集团“美肤工程”的承办方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宣布免费为全国数十万问题肤质白领女性解决皮肤难题的“美肤工程”正式启动!主办方设晚宴招待了与会嘉宾,席间金山、顾海…  相似文献   

2.
正提起"南药"这个词,很多人感到陌生,认为是南方药材。原来中药材的品种里有部分来自国外,"南药"在中药行业内是进口药材的代称。在二千多年前,就有部分南药传入我国。从西域进口的有西红花、麝香、羚羊角、琥珀等;由安南进口的有肉桂、胖大海、薏苡仁等。到了隋唐时期,进口南药的品种不断增加。唐代本草学家李主编的《海药本草》就收载海外输入的药材。《海药本草》  相似文献   

3.
对近年来南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工作进行述评.认为近年来南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华南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采用DNA条形码技术、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相关功能基因的克隆和鉴定技术开展品种鉴定及种质优化改良;优良品种的选育.以上成果的取得将对解决南药面临部分野生资源濒危、种质退化等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南药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南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南药资源调查、南药引种和北移试验、绿色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中药材GAP示范基地建设、南药品种整理和质量评价、南药资源的产品开发等六方面回顾了南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概况,认为此项研究与开发为逐步减少进口南药与节约外汇、确保药材生产达到“安全、高效、产量稳定、质量可控”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有关“南药”的各种说法进行分析,将历来对“南药”的定义概括为进口药材说、热带产区说、南北地域说和其他4种说法,认为“南药”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并对“南药”概念作出了具体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徐彬 《开卷有益》2011,(7):42-44
南药是什么?有学者认为:南药就是热带地区生长的药材;有人说越南产的药材为南药;中国药材行业则称进口的药材为南药。本文所述的南药参照国内药学界通用的定义,即指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所产的地道药材为南药,约计1500种。  相似文献   

7.
“南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大部分依靠从东南亚、非洲等国家进口,为了保证中医用药的需要,减少依赖进口,我院根据中央六部指定发展的南药品种,进行了引种和北移试验研究,共引种有丁香等25个品种。根据生物学特性观察资料,按其在广州地区的适应低温能力分为耐寒、较耐寒和耐寒力较弱三类型,这为扩大引种试种范围,安排生产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引种和北移过程中,通过试验,掌握了不同品种的特性,使槟榔、瓜哇白豆蔻首次在广州开花结果。为了能迅速和大量提供优良品种的苗木,采用了先进的生物技术,成功地培育出巴戟天试管苗,为“南药,的优良品种选育开辟了新的途经。在总结各品种栽培经验的基础上,编著了《热带药用植物栽培》一书,为发展“南药”提供了参考资料。引种“南药”能开花结果,繁衍后代,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视为引种成功是无可非议的,但作为防病治病的药材,还需看其药用部分是否符合中医药用的质量要求,为此我们对槟榔、爪哇白豆蔻、益智、巴戴天分别进行了有机成分、微量元素的比较测定,对其药材质量作了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一、南药概念的探讨南药的传统概念是指我国从东南亚国家进口的中药材。但是后来发现南药品种中有的主产于非洲、澳洲、美洲等热带地区。如金鸡纳主产于南美洲的安替斯山脉;乳香、没药主产于非洲的索  相似文献   

9.
运用气象学与种植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和制订了贵州省南药种植的气候风险的地理区划,同时还根据研究结果,对邻近贵州的四川和广西两省区分地区的南药种植的气候风险进行了讨论,以供贵州四川、广西以及西部其它各省区发展南药种植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海南地处热带,四季气温恒定,是发展农业的沃土,海南四大南药虽名扬全国,但在产业发展道路上,却仍然处在初级水平。由于四大南药种植分散,小农经营,销售基本上还是初级阶段,价格随着市场跌宕起伏。追根溯源,根本原因在于深加工没有形成气候,产业链太短,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太弱,导致资源价值无法发挥出来。热带海岛天赐南药南药之所以成为南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都是热带植物,离开了热带环境几乎无法生长。而海南岛全岛都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最适宜这些药用植物生长。据海南省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相关人士介绍,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孕…  相似文献   

11.
急性关节扭挫伤发病率高,中医药施治奏效,华南中草药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芭,其资源丰富,医家和民间在治疗骨伤科疾病方面,善于运用本地的草药或药材,但未能得到广泛重视及开发利用。南药对该病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取材方便,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通过分析陈渭良教授运用南药的临证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2.
二十六种南药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阳春砂仁、绿壳砂仁、红壳砂仁、海南砂仁、白豆蔻、广草蔻、云南草蔻、草果、莪术、广西莪术、郁金、绿丝郁金、苏木、血竭、三七、红豆蔻、芦子、肉桂、土肉桂、荜拨、胡黄连、鸦胆子、诃子、儿茶、千年健、槟榔等二十六种南药中的Zn、Cu、Fe、Mn、Co、Ni、Cr、Mo、V、Ti、Sr、Br、Rb、Cs、Sc、Ba、Sb、As、Pb、Cd等二十种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及含量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7种南药有效部位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3(CVB3)的作用.方法:采用观察细胞病变效应法(CPE法)检测10种南药(岗梅根、溪黄草、南板蓝根、叶下珠、叶下珠(广西)、两面针、广藿香、土牛膝、沙姜和青天葵)的27个有效部位在HeLa细胞中的抗CVB3活性,从中筛选出有抗CVB3活性的有效部位.结果:从27种有效部位中筛选出土牛膝的醋酸乙酯提取物和青天葵的甲醇提取物2种有抗CVB3活性的有效部位,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2.06 mg/L和77.67 mg/L.结论:27种南药有效部位中有2种具有抗CVB3活性.  相似文献   

14.
广东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南药资源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阐述了广东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南药资源战略的战略思想、战略原则、战略方案以及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土茯苓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分布于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干燥根茎为不规则块状,略呈扁圆柱形而弯曲不直,多分歧有结节状隆起,长约5~15厘米,直径约2~5厘米;表面土棕色或棕色,粗糙,常有刀伤切口及侧根残余部分,上端具茎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粗糙,有粉性,淡棕色,味甘淡.  相似文献   

16.
来中药饮片质量下降,笔者认为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主要有以下因素. 1 产地人们通常把产于某地的精品药材称为道地药材.如产于四川的黄连、贝母、牛膝,云南的三七等.千余年用药经验充分证明,同一药材由于产地不同,性味功效有很大差别,如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近年因药源紧缺,某些药材出现了野生变家种,北药南移,南药北栽等现象.加之种植管理技术不当,气温产地有别,造成药材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近期国内外文献,对南药巴戟天的药理研究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 克山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心肌病。1935年首先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以后,吉林、辽宁、内蒙、陕西、甘肃、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四川、云南、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和西藏自治区的少数县陆续报告本病。在国外,目前已知朝鲜北部长白山东麓存在克山病,日本信州地区有过类似疾病的报道。克山病具有地区性、季节性和农业人口多发三大流行特点。我国东北、西北和四川个别病区,过去成年人多发,生育期妇女尤多,近年来以小儿发病为主;山东、云南、湖北和四川多数病区,全部为小儿发病。本病流行时,常呈灶状发病、爆发性发病和转移性发病。克  相似文献   

19.
国产血竭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竭为树脂类药材 ,其性味甘、温、咸、平 ,有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收敛止血之功效。主要用于跌打损伤 ,金疮出血及心腹卒痛等症 [1 ] 。是一种传统的名贵中药。  过去市售的血竭主要依靠从香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进口 ,进口血竭又称麒麟竭 ,是由棕榈科植物麒麟竭 (Dae-monorops draco Bl.)果实渗出的树脂加工而成 [2 ] 。我国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自 1971年以来开展了进口南药的资源和代用品的研究工作 ,并于 1972年在滇南的孟连等地找到了丰富的国产血竭资源植物 ,即百合科植物剑叶龙血树 (Dracaena cochinchinensis (L…  相似文献   

20.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的干燥根,主产于云南、广西等省区,系名贵中药材之一。鉴别三七真伪的简单方法: 一、性状特征:三七呈类圆锥或圆柱形,长1~6厘米,直径1~4厘米,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即“乳包”,底部有支根痕俗称“钉头”,表面呈灰褐色或灰黄色,即“铁皮”或“铜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易击碎后皮部并易与木部分离,俗称“皮骨分离”,断面角质状、灰绿色或黄绿色,皮部有棕色小点,中央木部色较深,有放射状纹理呈菊花心状。本品气微,味微苦而后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