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动脉体瘤是临床上少见的肿瘤,国外报道1180例,国内报道约210例。因瘤体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与颈动脉血管壁粘连,长时间压迫致使颈总动脉及其内外分支变形变脆,手术时极易出血,危险性大,术后并发症多,其诊断和治疗较棘手。现将我院10a来收治的5例报告...  相似文献   

2.
总结颈动脉体瘤5例,其中4例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无1例死亡。诊治体会:①颈动脉三角区搏动性肿块,垂直方向固定,水平方向可移动,应考虑本病可能;②颈动脉造影在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③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④术前颈动脉压迫是减少脑部并发症的关键;⑤颈动脉是否切除可根据术中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性质而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我院1996~2005年收治的10例颈动脉体瘤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和疗效情况。【结果】1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38.7岁,其中1例为双侧颈动脉体瘤,7例患者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4例行临时球囊阻断(temporary balloon occlusion,TBO)试验,其中1例为TBO阳性,6例颈动脉体瘤被单纯剥离切除,3例行包括颈外动脉在内的瘤体切除术,1例行颈内动脉结扎的瘤体切除术,1例行人T血管重建颈内动脉。所有病例随访1~10年无复发、无死亡。【结论】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完善检查和准备非常重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诊断中具有良好作用。较小的肿瘤可以完整剥除;与颈外动脉包绕紧密的一并切除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包绕紧密难以剥离的最好行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我院1996~2005年收治的10例颈动脉体瘤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和疗效情况。[结果] 1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38.7岁,其中1例为双侧颈动脉体瘤,7例患者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s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4例行临时球囊阻断(temporary balloon occlusion,TBO)试验,其中1例为TBO阳性,6例颈动脉体瘤被单纯剥离切除,3例行包括颈外动脉在内的瘤体切除术,1例行颈内动脉结扎的瘤体切除术,1例行人工血管重建颈内动脉。所有病例随访1~10年无复发、无死亡。[结论]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完善检查和准备非常重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诊断中具有良好作用。较小的肿瘤可以完整剥除;与颈外动脉包绕紧密的一并切除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包绕紧密难以剥离的最好行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体瘤(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颈动脉体瘤是发生在颈动脉体上的肿瘤,较少见。本瘤瘤体逐渐增大,常突向咽侧,或压迫颅神经出现声哑、吞咽困难等症状。我科曾收治2例,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现报告如下。病例1,女,40岁,于1980年2月1日住院,住院号120923。患者于6年前,发现左侧颈部长一肿块,约花生米样大小,劳累时稍觉疼痛,有时头昏,近一年来肿块明显增大,门诊以“颈部肿块性质待定”入院。查体:  相似文献   

6.
急诊状态下行动脉外膜下单纯颈动脉体瘤剥除术9 例,结果:平均住院日数为9 天,平均出血量为350 ml,无并发症及后遗症。认为对于颈动脉体瘤,主要掌握好适应证,剥除术术前可不必作Matas 锻炼,避免了长时间住院准备;手术安全可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颈动脉体瘤5例,其中4例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无1例死亡。诊治体会:(1)颈动脉三角区搏动性肿块,垂直方向固定,水平方向可移动,应考虑本病可能;(2)动脉影在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3)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4)术前颈动脉压迫是减少脑部并发症的关键;(5)颈动脉是否切除可根据术中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性质而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诊断、手术治疗以及并发症防治的经验。方法对本院1993年7月~2009年8月收治的11例颈动脉体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均手术切除,其中行单纯瘤体剥除8例;瘤体连同颈外动脉一同切除3例;其中2例2次手术,因解剖困难出现颈内动脉损伤修补。术后1例患者因大面积脑梗死亡,其余10例患者经11~96个月长期随访,无任何颅神经损伤表现及局部复发。结论颈动脉体瘤需积极手术治疗,而正确诊断、周密完善的术前评估及合理的手术方案能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体瘤手术的麻醉处理(附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文钊  王建荔 《广西医学》1996,18(6):801-802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特征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随访情况。结果:1例术前行B超检查,疑为颈动脉体瘤,经双源CT检查证实;3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1例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均明确诊断。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中,单纯肿瘤切除者1例,肿瘤及颈外动脉节段切除5例,其中2例行颈总动脉分叉部缝合修补。术后1例出现舌下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征象及癫痫,1例出现短期的交感神经受损征象(Horner征),余均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6例患者均临床治愈,随访2个月至7年,均无复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检查均可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双源CT和DSA检查是诊断颈动脉体瘤的最佳手段。手术切除是颈动脉体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认真准备,术中细心操作,术后加强护理,可降低脑缺血损伤和脑神经损伤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9例颈动脉体瘤的手术治疗资料。结果 9例病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颈动脉体瘤的首选方法是手术治疗,术中正确自理颈内动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就术中如何处理颈内动脉及预防脑部并发症提出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瘤(附三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秀权 《广西医学》1995,17(6):488-491
本报告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瘤。1例行肿瘤切除,2例连同颈外动脉一并切除。提出本病部位特殊,强调术前颈总动脉压迫训练、脑电图检查、选择性脑血管造影对诊断及了解患侧大脑侧支循环是否建立,对手术方式选择是防止术后脑部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性。并结合有关献提出作在术中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体瘤是化学感受器肿瘤 ,其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较复杂 ,手术中有大血管破裂出血危险。 2 0 0 2年我科曾遇到 2例颈动脉体瘤切除手术病人 ,术中采用稀释法自体输血(HAT)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男 ,3 3岁 ,74kg ,ASAⅡ级。术前测血红蛋白 (Hb)13 0 g/L ,血细胞比容 (Hct) 0 .42 ,凝血功能正常 ,心肺功能正常。术前 1h肌注哌替啶 5 0mg ,东莨菪碱 0 .3mg。常规静脉麻醉诱导维持。全麻后施行自体血采集 :采血前静滴平衡液 5 0 0mL ,经桡动脉采血 80 0mL ,同时输入等量的胶体液。术中先输注平衡液和胶体液维持血容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CBT)的诊治经验,以提高CBT的诊治水平,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6例CBT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疑为CBT,后经64排螺旋CT(64-MSCTA)检查证实,4例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1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8例同时行瘤体主要营养血管的栓塞)均明确诊断。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无肿瘤复发,1例发生术后脑栓塞、偏瘫,8例发生术后神经并发症。结论:对CBT,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A检查均可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64排螺旋CT与DSA检查是诊断的最佳手段。手术切除是治疗CBT的首选治疗措施。术前应常规行Matas训练,术中精细地解剖可明显减少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和其他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体瘤临床上虽少见,但在颈部肿瘤的鉴别诊断上必须列为一项内容,警惕手术前误诊和避免手术中临时处理困难,本文对我院15年(1976-1992)9例颈动脉体瘤的诊断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院外和院内误诊,经手术探查得出正确诊断。术前超声学检查与选择性颈动脉造影能明确诊断,5例施行手术治疗者术前均采用了手法颈动脉压迫训练,促使大脑侧支循环的建立。3例行颈动脉外膜下肿瘤完全切除术。近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Li Z  Tang P  Zhang Z  Xu Z  Xu W  Xin D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6):1124-1126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968-2001年收治的4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2例,抽出物均为血液;血池扫描检查12例,10例(83%)诊断为颈动脉体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5例,均诊断为颈动脉体瘤;B超检查15例,14例(93%)诊断为颈动脉体瘤;CT检查7例,5例(71%)诊断为颈动脉体瘤:MRI检查4例,均诊断为颈动脉体瘤,其中MRA2例。46例均行手术治疗,5例接受放射治疗,随诊其中肿瘤无复发。结论:B超足以诊断颈动脉体瘤,MRI/MRA能够为拟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手术是治疗颈动脉体瘤首选的治疗措施。术中耐心细致的解剖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收集了1958~1988年国内文献报道的颈动脉体瘤,共183例,术前误诊率54.0%,行167例次手术,包括:肿瘤剥除术89例次;肿瘤切除、颈总动脉结扎术40例次;肿瘤切除、自体静脉或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33例次;肿瘤切除、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吻合术5例次。手术死亡率4.9%。偏瘫发生率6.1%,术后经6个月~21年随访,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发生率8.2%,作者强调运用 CT、B 超、动脉造影等检查方法来提高术前诊断率.术前常规行 Matas 试验。提倡常温麻醉。手术以肿瘤剥除术和血管重建术为首选,而不主张颈动脉结扎术,以减少脑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颜献辉  张哲 《医学文选》1999,18(3):359-359
颈动脉体瘤为罕见疾病,以往认为一位医师毕生所见不过数例,治疗唯有手术切除,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甚高。有关此病治疗情况,国内文献介绍甚少。在肿瘤医院,病例相对集中,近年来手术技术改进,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大为下降。我科自1985年至1992年共收治5例,其中1例不愿手术,余4例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均经病理确诊,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例,女3例,年龄22~55岁,平均36岁。自发病到就诊最短1个月,最长5年。皆因颈部肿物而入院,其中1例外院已手术探查经病理确诊。除肿物外均无任何…  相似文献   

19.
20.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和病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脉外膜下剥离切除颈动脉体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14例颈动脉体瘤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并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形态研究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14例均经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和术后并发症,11例随访1-7年,无肿瘤复发。结论 颈动脉体瘤多具有完整的包膜,动脉外膜下剥离切除颈动脉体瘤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