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20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检测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斑块类型、分布及血流动力学改变。206例患者中8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18例脑梗死,40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等异常检出率96.8%,其中仅IMT增厚29.8%;IMT增厚伴斑块形成占67.1%;对照组异常检出率为17.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脑梗死斑块检出率72.7%,TIA组60.2%。脑梗死组脂质斑检出率最高,TIA组则钙化斑检出率最高,两组均以混合斑检出最少,分别占8.3%和14.4%。脑梗死斑块发生率高于TIA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颈动脉硬化斑块最常见是颈动脉分叉处,其次分别是颈内动脉颅外段、锁骨下动脉起始处、椎动脉开口处。结论颈动脉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密切相关性,颈动脉超声有助于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指导治疗时机和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罗玉葵  董斌 《吉林医学》1991,12(4):249-250
<正> 临床资料本组收集1990年6月至9月份3个月住院病例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40岁,平均年令56.55岁。病例中有脑血栓病史6例,占16%。病程长短不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1例,脑血栓18例,脑动脉硬化5例,短暂性脑缺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方法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6年8月~2009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且无治疗禁忌症患者56例,辅以脑复康、胞二磷胆碱等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治疗.结果 脑血管造影提示中各种危险因素所致血管粥样硬化病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在预防治疗护理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结论 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血脂等作为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中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可减少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彩超检查2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测量血管的直径、内-中膜的厚度(IMT),血流的速度等参数,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并检查2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2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动脉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IMT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等血管异常者240例,检出率达85.7%;对照组中有IMT增厚和软斑形成34例,检出率为17.0%,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着线性关系;高频彩超诊断技术,对项动脉粥样硬化检出预报和疗效的观察、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血液流变学是20年来随着生物工程学发展而兴起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和变形的规律。本文仅就血液流变学原理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尼莫地平为1、4-二氢吡啶类的钙离子拮抗剂。其药理作用是有效地调节细胞内钙的水平,使之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临床实验表明尼莫地平能够扩张血管,增加缺氧缺血区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且不会引起60例缺血性脑血管的后遗症患,其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失眠和记忆减退等慢性脑功能障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南于脑血管动脉硬化所致颅内或颅外血管狭窄引起的脑损伤,包括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大量研究证实神经生长因子(ner、regrowthfactor,NG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之一,对神经细胞的发育、成熟和存活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合近些年已发表的研究成果对神经生长因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可能相关性作一综述。结果表明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发育、繁殖,有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非脑血管病患者 (对照组 ) 75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中 3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同期接受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DSA)检查。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颈动脉内中膜 (IMT)增厚、斑块或血栓检出率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与DSA比较 ,对颈动脉颅外段 <70 %的狭窄及闭塞的诊断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对 70 %~ 99%的狭窄诊断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颈动脉超声斑块检出率为 76 4 7% ,DSA为 5 2 94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合并高血压及血脂异常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间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颈动脉超声可直接显示颅外段颈动脉管壁病变 ,并能较准确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重视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应用降纤酶在发病24小时内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减少血栓形成,加速血栓溶解,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而且应用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1.
刘辉 《当代医学》2013,(4):149-150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和尼莫地平片治疗组(治疗组)5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1 5例(30.0%),显效1 8例(36.0%),好转1 4例(28.0%),总有效率94 0%;对照组:痊愈4例(8.0%),显效1 6例(32.0%),好转1 0例(20.0%),总有效率6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尼莫地平片治疗能促进颅内瘀血消失、神经系统得到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98 - 0 7~ 2 0 0 1- 0 3我科应用葛根素注射液对 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治疗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加维脑路通 30例对照观察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6 0例均为我科收治的住院患者 ,所有病例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  相似文献   

13.
杨晔 《陕西医学杂志》2001,30(7):445-446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0例 ,女 1 5例。年龄 42~ 82岁 ,平均年龄 56.8岁。按照 1 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诊断标准作出诊断。其中脑梗塞 2 1例 ,腔隙性梗塞 1 4例。既往有高血压病 2 0例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 8例 ,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 5例 ,心房纤颤 3例 ,短暂脑缺血发作 4例 ,吸烟史2 0例 ,有饮酒史 1 5例 ,再发 1次 2 0例 ,再发 2次1 3例 ,再发 3次 2例。本组均为急性起病。头痛 1 6例 ,呕吐 5例 ,抽搐 4例 ,吞咽困难 3例。意识清楚 2 5例 ,嗜睡 5例 ,运动性失语 1 0例 ,混合失语 2例 ,偏盲 1例 ,一侧中枢性面舌瘫 1 0例 ,一侧…  相似文献   

14.
清开灵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1 30例 ,其中包括短暂性的脑缺血性 (TIA)发作 1 0 2例 ,脑梗塞 2 8例。1 临床资料1 30例病人均经头颅CT诊断 ,其中男性 72例 ,女性 5 8例 ;年龄在 4 5岁~ 75岁之间 ,病程 3h~ 5年。2 治疗方法TIA :采用 0 9%的生理盐水 30 0ml,加入清开灵 5 0ml,日 1次静点 ,连用 2周。脑梗塞 :采用 0 9%的生理盐水 4 0 0ml,加入清开灵 6 0ml,日 1次静点 ,连用 2周。3 疗效标准治愈 :肌力Ⅴ级 ,语言流利 ,生活自理 ;显效 :患肢肌力提高Ⅱ级 ,意识由昏迷转清醒 ,失语改善明显 ,生活基本自理 ;有效 :患肢肌力提高Ⅰ Ⅱ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1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接受蚓激酶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血浆粘度比、纤维蛋白原、PT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粘度比、纤维蛋白原、P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蚓激酶可以有效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患者的血浆粘度比、纤维蛋白原,并提高PT,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瑛 《吉林医学》2011,(21):4342-4343
目的:对比分析疏血通联合传统西医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36例的效果。方法:选取13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治疗,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资料、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状态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状态评分改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目前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本研究对其近年来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噻氯匹啶 (ticlopidine,TIC)自 1974年被发现以来 ,作为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 ,其作用机制逐渐明了[1~ 4 ] 。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已被评定 ,国外大宗临床随访研究发现 ,TIC在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的发生上 ,效果明显优于阿司匹林 (ASA) [5~ 9] 。随着近几年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关于其毒副作用的报道也逐渐增多[6 ,9,1 0~ 1 5] 。在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该药并防治毒副作用的发生方面仍存在不同的见解[8,1 2 ,1 4,1 6 ,1 7] 。1 TIC的药理作用1 1 对血小板的作用 TIC可抑制血小板的活性 ,并抑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验证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设立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液对照组,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状态量表评分,再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盐酸丁咯地尔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P<0.01),病残程度显著改善(P<0.01),治疗显效率66.7%,高于复方丹参液治疗组40.0%(P<0.05)。结论盐酸丁咯地尔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好疗效,副作用少而轻。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疾病之一。其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近年来有关45岁以下青年人脑梗死的报告及研究很多。我院为有效防治青年脑梗死,结合当地的气候等自然条件,对18—45岁的青年脑梗死患者的患病危险因素进行临床观察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