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加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加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3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可以有效控制心绞痛症状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并能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印茂峰  邱建喜 《中外医疗》2012,31(13):114-11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将58倒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29).对照组2组(n=29),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更好,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各危险分层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UA患者1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各组又根据危险分层标准分为低、中、高危险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用药4周内两组各危险分层组的临床疗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监测出、凝血指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有效控制心绞痛,明显改善症状(P〈0.05),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P〈0.05),并对出、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但高危险组中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UA各危险分层组中的疗效肯定且安全,并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涛 《当代医学》2011,17(36):139-140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0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并进行常规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两组疗程均为4周,一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的心...  相似文献   

5.
梅艳秀  王晓   《中国医学工程》2010,(3):141-141,14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规律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UAP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照组单纯给予阿司匹林,治疗2周,观察心绞痛缓解程度、心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明显降低,缺血性ST段下移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无严重出血者。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UAP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马方 《吉林医学》2015,(6):1087-108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7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肠溶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佳,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持续时间得以明显缩短,安全性得以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与对照组(79.31%)相比明显较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53例在服用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的基础上给予波立维即刻300mg,随后75 mg,每天1次;对照组52例单用阿司匹林,持续治疗均9~12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高于对照组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实验组12%、对照组18%.实验组发生出血的患者占6%略多于对照组4%,但未出现危及生命的出血.结论: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波立维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明显地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及预后,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海丽 《吉林医学》2008,29(11):935-936
目的:探讨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雷抗血小板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各危险分层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UA患者1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1例),各组又根据危险分层标准分为低、中、高危险组。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用药4周内两组各危险分层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有效控制心绞痛,明显改善症状(P〈0.05),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P〈0.05),并对出、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UAP各危险分层组中的疗效肯定且安全,并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易成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53-5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12例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司匹林100mg,一日1次;治疗组服用氯吡格雷,首剂口服负荷量300mg,之后改为75mg,一日1次。其余治疗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56例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达肝素及其他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用药6周各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心绞痛临床症状得到控制,6周内心脏事件发生下降,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极易发展成AMI或心脏性猝死。其主要病理基础为冠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斑块破裂,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血小板因子,刺激冠状动脉痉挛,激活凝血系统,诱发血栓形成,使血管腔不完全闭塞,导致缺血性心绞痛。早期院内治疗包括抗缺血、抗栓、抗凝治疗。本研究旨在观察氯吡格雷抗栓治疗UA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各危险分层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U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用药4周后两组的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有效控制心绞痛,明显改善症状,心绞痛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明显改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UA各危险分层组中的疗效肯定且安全,并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硝酸脂类、他汀类药物、B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1次,口服,连用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达76.67%,明显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绞痛每周发作的次数治疗后为(2.48±0.12)次,心绞痛每次持续时间(2.13±0.11)min,对照组心绞痛每周发作的次数(4.17±1.82)次,明显多于观察组,且心绞痛每次持续时间为(2.61±0.56)min,明显长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腹泻1例,皮肤瘀斑3例。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的疗效。方法 将 80例UA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 (n=4 0 )和阿司匹林组 (n =4 0 ) ,前者予氯吡格雷 75mg口服 ,1次 /日 ,首次服 30 0mg ;后者予阿司匹林 1 0 0mg口服 ,1次 /日 ,首次服 30 0mg。两组均联用低分子肝素 5 0 0 0U ,腹壁皮下注射 ,1次 / 1 2h ,7d。结果 两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有效率分别为 90 %和87 5 % ,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7 5 %和 2 7 5 % ,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UA有效 ,疗效与阿司匹林相似 ,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并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心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提升,且心绞痛平均发作频率和平均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善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8.
温涌  刘改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1384-1385
目的观察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3年间收治的86例确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及原发病治疗,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组给予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口服,疗程2周。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心绞痛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发现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单用阿司匹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肖向阳  李林 《当代医学》2011,17(6):139-140
目的分析氢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U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观察I组和观察Ⅱ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降压药或降脂药)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100mg/次,口服,1次/d;观察I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氢氯吡格雷75mg/次,1次/d;观察Ⅱ组:在观察I组基础上,加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80mg静脉滴注,1次/d。结果观察Ⅱ组的抗心绞痛疗效优于观察I组和对照组,心血管事件低于观察I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氢氯吡格雷对UA的总有效率高于阿司匹林,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协同氢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勇  吴显儒 《华夏医学》2005,18(6):1018-1019
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广泛用于防治血小板活化及高聚集状态的心脑血管疾病.我院自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经传统治疗效果欠佳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共4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