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我科2004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47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后的结果,探讨原发性昏迷时间及GC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47例DAI伤者中以交通伤较常见(70%).CT扫描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32例(68%),CT阴性而行MRI者发现病变者11例.4例CT及MRI扫描均无异常发现.共死亡11例,植物生存9例,残疾12例,预后良好15例.结论:DAI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同时结合CT、MRI等影像学资料;治疗采用综合治疗;GCS评分及原发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治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56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结果,分析GCS评分及原发昏迷时间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CT扫描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片状高或低密度影40例(71.4%),2例CT及MRI扫描均未见异常。死亡19例,植物生存13例,残疾10例,痊愈14例。结论 DAI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同时结合CT、MRI等影像学资料,治疗采用综合治疗,入院GCS评分及原发昏迷时间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CT和MRI扫描与结果的关系,从而提高对DAI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DAI伤者为交通事故。CT扫描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43例(66%),CT阴性而行MRI者发现病变者19例。3例CT及MRI扫描均无异常发现。共死亡15例,植物生存11例,残疾15例,预后良好24例。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昏迷时间超过6 h,临床表现重,而影像学检查有多发散在点状出血灶或无明显脑损伤情况,又无明显占位效应者,即可诊断为DAI。治疗方面,DAI一般都不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在昏迷期间主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各种并发症,改善脑微循环及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药物等综合治疗措施。GCS评分及原发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伤后昏迷的时间将我科收治的50例DAI病人分轻、中、重3组,分析3组病人的临床特点,CT资料及治疗结果:分析原发昏迷和入院时C,E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度组36例,伤后24小时内CT扫描20例,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36例中死亡20例,预后良好16例;中度组10例,CT扫描发现2例脑内点状高密度影,治疗后恢复良好;轻度组4例,CT扫描无异常发现,全部恢复良好。中一重度组入院时GCS明显低于轻度组,原发昏迷持续时间明显长于轻度组。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时间超过6小时,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病灶,可诊断DAI:临床分度。GCS和原发性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罗飞 《中原医刊》2011,(4):58-60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回顾总结58例DAI患者的临床特点,如受伤原因、影像学变化、诊断入院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瞳孔、血糖的变化和预后的关系。结果DAI患者多发生于车祸与坠落滚动伤,58例患者恢复良好20例,中残10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6例。结论DM应根据受伤机制、临床特点、CT或MRI影像学资料及早正确诊断,DAI病死率高,共轴空损伤严重程度、GCS评分高低、昏迷持续时间、血糖和瞳孔变化有助于DAI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648-1649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磁共振(MRI)分级与患者昏迷时间及预后的关系。方法:54例DAI患者根据MRI特征,参考Adams等的分级方法将之分为3组。伤情以患者首次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判定,预后以颅脑创伤后3~12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为判定标准。分析MRI分级与患者伤情、昏迷时间及预后的关系。结果:Ⅰ级16例,GCS评分9.88±3.03,昏迷时间4.63±2.73d;Ⅱ级16例,GCS评分6.75±2.41,昏迷时间18.88±6.72d;Ⅲ级22例,GCS评分5.64±1.26,除外3例植物生存患者,昏迷时间24.05±16.62d。经3组间SNK检验,不同MRI分级DAI患者GCS评分、昏迷时间及预后存在差异性。结论:MRI分级能为DAI患者的伤情后预后判断提供客观参考依据,但在区别Ⅱ、Ⅲ级患者时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年龄、GCS评分、影像学检查、并发症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 32例DAI患者按GOS评分。良好7例,中残3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14例。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重症颅脑损伤死亡的主要原因,原发性昏迷及神经功能紊乱是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大部分采取非手术综合性治疗,MRI检查优于CT,患者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差、致残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弥散性轴索损伤34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弥散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34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DAI患者中为交通事故致伤21例,坠落伤10例,其他类型伤3例。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良好16例,中残1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DAI受伤机制复杂,以车祸伤、高处坠落伤为主,意识障碍为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MRI优于CT,临床上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GCS、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观察分析经CT诊断为DAI108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按GOS评分结果,治愈35例,中残28例,重残或植物生存30例,死亡15例。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是DAI的一部分,伤后意识障碍程度较深。GCS评分、昏迷时间和瞳孔变化是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治疗上高压氧及钙离子拮抗剂应用仍是DAI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同时应注意控制高血糖。  相似文献   

10.
影响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弥漫性轴索损伤(DAI)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DAI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 (1)90例DM患者恢复良好42例(46.7%),中残14例(15.6%),重残5例(5.6%),持续植物状态11例(12.2%).死亡18例(20.0%).(2)DAI的预后相关因素:入院时GCS评分越低则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差.CT微出血灶累及中线区者及伴有弥漫性脑肿胀者预后较差.结论 DM患者入院时GCS评分、DAI病灶的部位及是否伴弥漫性脑肿胀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63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发病情况、影像学表现、临床诊断及处理 ,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最近 5年来我院颅脑损伤抢救中心收治的 6 3例DA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该组病人中入院时GCS评分低于 8分的共 4 9例 (77.8% ) ;其中GCS <5分的有 32例 (5 0 .8% )。该组的总死亡率为 2 2 .2 %(14 /6 3) ,入院时GCS评分越低 ,预后越差。亚低温治疗的病人 ,GCS平均为 4 .3分 ,死亡率为 2 5 % (4/12 )。结论 :DAI的诊断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CT/MRI资料。治疗上宜采用综合治疗方式。早期应用促进神经修复的药物 (GMI)和亚低温能提高疗效 ,应在临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D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DAI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50例患者手术治疗9例,保守治疗41例;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价预后,良好11例,中残10例,重残1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2例,病死率为24%。结论DAI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CT/MRI等影像学技术,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观察分析24例DAI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按GCS评分结果:治愈8例,中残6例,重残或植物生存7例,死亡3例。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是DAI的一部分;伤后意识障碍程度较深,病情多变,GCS评分、昏迷时间和瞳孔变化是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治疗上高压氧及钙离子拮抗剂应用是DAI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同时注意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观察分析经CT诊断为DAI108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按GOS评分结果,治愈35例,中残28例,重残或植物生存30例.死亡15例。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是DAI的一部分,伤后意识障碍程度较深。GCS评分、昏迷时间和瞳孔变化是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治疗上高压氧及钙离子拮抗剂应用仍是DAI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同时应注意控制高血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表现、MRI诊断。方法:分析3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资料,其中24例还先后做过CT检查,同时对所有病例进行GCS评分。结果:DAI的MRI征象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双侧脑白质水肿,脑室、脑池、脑沟及蛛网膜下腔变窄消失,无中线移位。脑实质出血20例,呈斑点状,直径大多小于2.0cm,主要位于胼胝体、脑干、小脑,基底节区及皮髓交界处,蛛网下腔出血和/或脑室出血12例;合并硬膜外血肿5例;颅骨骨折6例。结论:DAI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MRI对DA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弥补CT的局限性,对临床早期诊断、治疗以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致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间一共92例临床诊断为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的受伤机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DAI最常见原因为车祸伤(81.5%),其次为坠落伤(13%),其它(5.5%)。按GOS评分结果,治愈43例,中残10例,重残或植物生存22例,死亡17例。结论:DAI具有诊断、治疗困难,预后差等特点,GCS评分、昏迷时间和瞳孔变化是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应结合病人情况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生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以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25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比较。结果本组25例中20例为交通事故伤;保守治疗17例,手术治疗8例,死亡15例,死亡率为65%。结论DAI常发生于交通事故伤,是重度脑损伤高死亡率和致残率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了解致伤机制结合临床表现和CT和/或MRI影像学特征,尚无统一诊断标准;综合治疗措施是当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入院时GCS评分和瞳孔变化情况是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临床、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的分析 ,以期提高对DAI的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 ,同时进行过CT和MRI检查 ,特别是CT检查相对阴性的 32例DAI患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  32例DAI患者CT检查相对阴性 ,MRI检查发现在胼胝体、基底节、脑干及灰白质交界处多发小的异常信号灶。结论 临床拟诊DAI的患者在CT检查相对阴性时可进行MRI检查 ,其MRI影像学表现有助于DAI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有效治疗措施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及临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DAI患者的受伤方式、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e scale,GCS)评分、影像学特征、并发症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scale,GOS)进行预后评分:死亡7例,植物生存5例,重残8例,中残5例,轻残4例,良好6例。结论人院时GCS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病死率、致残率和植物生存率越高;早期综合治疗结合高压氧及尽早康复功能介入等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赵灵  兰蒙  招建华  林小华 《广东医学》2001,22(7):622-623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及DAI的诊断。结果 本组48例DAI伤者中8%为车祸伤。昏迷时间≤6h者4例(8%),>24h者37例(77%),CT/MRI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者40例(83.3)%,有8例(17%)伤后24h内CT未见但临床体征明显。结论 DAI的诊断临床判断和影像学表现同时并重,在两者表现不相符时,更应注重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