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炎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通过对16例(16眼)确诊为角膜内皮炎的病例进行分类,采用皮质类固醇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治愈。结论角膜内皮炎的病因和自身免疫和病毒感染有关,使用皮质类固醇和抗病毒药物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3.
4.
5.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炎的原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例(20只眼)角膜内皮炎的发病诱因,既往治疗过程进行分类;采用皮脂类固醇、阿昔洛韦等药物治疗,观察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全部患者获得好转。结论:角膜内皮炎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或病毒感染有关,加强对角膜内皮炎的认识,注意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青光眼睫状体综合征相鉴别。确诊后使用皮脂类固醇、阿昔洛韦等药物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临床收集30例角膜内皮炎的患者,明确诊断后给予抗病毒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愈后。结果:盘状型角膜内皮炎视力恢复和(角膜后沉着物)KP消退时间最快,线状型角膜内皮炎视力恢复和KP消退时间最慢,所有患者KP消退的时间均要长于视力恢复的时间。结论:抗病毒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对角膜内皮炎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角膜内皮炎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角膜内皮炎特征为角膜深基质水肿和角膜后壁沉着物。我们 1 997~ 2 0 0 1年诊治角膜内皮炎 1 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 8例病人 (1 8眼 )中 ,男 1 0例 ,女 8例 ;年龄 32~ 71岁 ,平均 42 .3岁。按文献 [1 ]分型 ,其中 1型 8眼 ,均伴发角膜上皮小水疱 ,眼压均升高 ,平均 4 .87kPa;2型 7眼 ,其中 5眼伴发角膜上皮小水疱 ;3型 3眼 ,其中 1眼眼压 4 .31kPa .1 8眼中 1 3眼为首次发病 ,3眼为再次发作 ,2眼为多次发作。 5眼曾有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病史。1 .2 治疗方法首次发作病人给予无环鸟苷滴眼液和 1g L地塞…  相似文献   

8.
9.
角膜内皮炎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疾病。目前教科书尚未把它作为一种单独的疾病进行介绍。自1988年以来,我院仅收治误诊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许×,男,62岁,1992年8月31日因左眼红,畏光,流泪在本院门诊确诊为“左眼角膜异物”,行左眼角膜异物取出术,抗菌素眼药点眼治疗,效果欠佳。2日后因左眼胀痛难忍,伴左侧头痛来诊,门诊以  相似文献   

10.
急性特发性角膜内皮炎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26岁。1周前无明确原因出现右眼不适,视物模糊,轻度疼痛,于2003年5月19日在当地医院诊为右眼角结膜炎,经局部全身抗生素药物治疗不缓解,求诊我院门诊治疗。患者既往体健,无眼病史及眼手术史。体格检查:视力右0.3,左1.0右球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上皮完整,上方周边部角  相似文献   

11.
张旭  缪晚虹 《吉林医学》2008,29(11):908-909
目的:分析角膜内皮炎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被误诊的角膜内皮炎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分型及治疗。结果:误诊为角结膜炎3例,误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例,误诊为白内障术后炎性反应1例,误诊为盘状角膜基质炎4例,误诊为虹膜睫状体炎3例,误诊为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4例。所有病例经治疗后痊愈,其中2例复发。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对本病的认识不足,缺乏细致的检查。结论:加强对角膜内皮炎的认识,正确掌握不同类型角膜内皮炎临床特征和鉴别诊断的关键点,对患者仔细检查,可有效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2.
王国华  霍鸣  罗彤  万敏婕 《广西医学》2010,32(2):253-254
自1982年Khodadoust等首次报告角膜内皮炎以来,角膜内皮炎在临床上作为一种新的疾病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以及缺乏可靠的实验室诊断依据,误诊、漏诊情况在临床时有发生。我们2006年以来采用皮质类固醇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角膜内皮炎1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治疗角膜内皮炎5例(5只眼),应用皮质类固醇联合抗病毒药物疗效好。结果提示:①角膜内皮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②治疗宜用皮质类固醇和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4.
19例角膜内皮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炎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通过对19例(19眼)确诊为角膜内皮炎的病例进行分类,采用皮质类固醇和/或联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全部病人均获得治愈,但是在随访7~16个月期间,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5.26%。结论:角膜内皮炎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和自身免疫或病毒感染有关,使用皮质类固醇及更昔洛韦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院2003年-2006年收治了21例病毒性角膜内皮炎患者,治疗后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自1989年孙秉基报道角膜内皮炎以来,国内相关报告逐渐增多,作为一种新的疾病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有时易发生误诊,现将我院门诊治疗的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段秀杰   《中国医学工程》2013,(9):165-165
目的分析角膜内皮炎主要病因、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收集16例角膜内皮炎患者资料,回顾性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角膜内皮炎患者主要表现为眼红及疼痛等,均为急性视力下降,部分患者出现高眼压症状,经抗病毒及抗炎治疗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角膜内皮炎进行临床诊断后,联合采用抗病毒药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角膜内皮炎抗病毒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艳虹  姜节凯 《浙江医学》1999,21(10):619-620
特发性角膜内皮炎是一类以角膜内皮为主体的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角膜后出现簇状、钱币状或移动性排斥线样的沉着物(KP),以及与KP部位相应的角膜上皮或基质水肿,但前房的炎症反应较轻,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我们近来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18例角膜内皮炎患者改用单独口服无环鸟苷(ACV)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炎对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角膜内皮炎患者20例(20眼),其中盘状型13例,弥漫型7例。入院后常规给予抗病毒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眼水。应用角膜内皮镜于治愈后4~6周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六边形细胞的比例及变异系数的变化,并以健眼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六边形细胞所占的比例降低,而变异系数增加;弥漫型内皮炎组与盘状型内皮炎组比较,细胞密度降低,六边形细胞所占的比例降低,变异系数增加。结论角膜内皮炎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导致明显的内皮细胞数量和形态改变,不同分型之间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20.
阿昔洛韦治疗特发性角膜内皮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艳虹  吴燕  朱群英 《浙江医学》2005,27(9):706-707
角膜内皮炎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Khodadoust等[1]于1982报道这一角膜病种时推测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是许多实验室检查和临床依据却不支持这一观点,认为角膜内皮炎可能是病毒直接感染角膜内皮细胞后所发生的一种独特的病症.我们近来遇到了23例角膜内皮炎,患者在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无效,改用口服阿昔洛韦(aciclovit),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支持了病毒感染的病因学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