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规范化培训在提高低年资护士工作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入院并首次接受规范化培训的40名低年资护士设为观察组(随机负责护理150例患者);同时对2009年入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40名护士进行回顾分析,设为对照组(随机负责护理150例患者),比较两组护士工作能力、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规范化培训后,观察组护士工作能力、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规范化培训是增强低年资护士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培训模式对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工作5年以下低年资注册护士1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名,对照组选择理论授课、操作培训、统一考核常规封闭式集中培训,观察组选择自由选择培训课程、统一考核、竞赛制末位淘汰的新型开放式培训。5个月后比较两组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得分和对培训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应急能力得分从(46.18±2.87)分提高到(60.74±2.48)分,观察组从(46.98±2.85)分提高到(71.32±2.64)分,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培训满意度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开放式培训的培训满意度更高,显著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构建区域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佛山市某三甲医院内、外、妇儿、危重症科室护理人员300名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7月1日~12月31日抽取的150名护理人员纳入对照组,按照《护理管理工作规范》(第4版)交接班制度进行交接班和病情汇报;将2020年1月1日~6月30日抽取的150名护理人员纳入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对医护人员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护士交班满意度[采用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NASR)]、护士临床思维能力、护士综合素质考核情况、业务查房、交接班时间、床边交接班病情汇报时间、患者及护理管理人员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患者不良反应、护理安全隐患。结果:观察组在了解并掌握患者护理计划、了解并掌握患者情况、突出专科性、交班中团队协作较好、增加监督、确保高效沟通、促进有效沟通、预防患者的安全隐患、利于识别患者病情变化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护士在循证思维、系统思维、批判性思维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医生、患者、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综合素质的评议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业务查房、交接班时间、床边交接班病情汇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及护理管理人员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各科室中应用效果满意,可提高护理人员临床思维能力,规范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内容,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微课支持下的导学模式在新入职护士护理安全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7月外科新入职护士50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2016年7月外科新入职护士50人为观察组,采用微课支持下的导学模式,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护理安全理论考核成绩、病人对新入职护士护理安全管理满意度以及两组新入职护士对培训方法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安全理论考核成绩为93.71分±4.39分,对照组为82.96分±7.6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人对护士提供安全教育、看着病人服药之后再离开及安全告知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护士对培训方法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课支持下的导学模式激发了新入职护士的主动学习兴趣,使新护士顺利完成从新职工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情景剧结合网络直播课程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1日~2019年12月1日就职的新入职护士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网络直播课程进行培训,观察组采用情景剧结合网络直播课程进行培训。比较两组培训后的考核成绩、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综合能力及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培训前后心理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观察组培训后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堂氛围、师生交流、学习效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培训后,两组SCL-90中强迫、人际敏感、焦虑评分均低于培训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综合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情景剧结合网络直播课程培训能加强新入职护士的理论及操作培训效果,提高护士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改善新入职护士的心理状态,使其更加积极面对工作,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及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新护士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张朝梅  陈春萍  周涵 《全科护理》2016,(25):2653-2654
[目的]探讨医疗护理双路径一体化培训模式联合标准化病人(SP)培训在骨科专科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8名骨科年轻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名,提供同等的培训内容,对照组实行师带徒模式辅以专科理论授课模式,观察组实行医疗护理一体化带教SP情景再现专科培训.培训开始前后进行专科实践能力考核.[结果]两组专科辅助检查的解读能力、临床问题的分析、病情预判能力、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及专题报告内容的深度及广度等方面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护士对培训效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护理双路径一体化培训模式联合SP实景培训可提高年轻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效果优于师带徒模式辅以专科理论授课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分层考评模式对年轻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提升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持续参加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考评训练的82名年轻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人。观察组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分层考评模式进行训练,对照组按照常规的考评模式。训练后采用《临床实践能力考核评分表》及《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临床实践能力和患者满意度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实践能力考评总分高于对照组(P0.001),护士病情掌握评估能力、临床护理思维能力、临床护理能力、表达沟通能力、人文关怀与素养、应变处理能力及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问题为导向的分层考评模式能够适用规范化培训的需要,提高年轻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培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5年内的护士24名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并选取432例患者,观察组护士对216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护士对另216例患者按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2组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2组低年资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和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临床综合能力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培训中,可显著提升低年资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冬梅护理"在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0名新护士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68名新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观察组在传统培训方法基础上纳入"冬梅护理"内容。比较两组新护士的综合能力和新护士对岗前培训效果的满意度及患者对新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护士综合能力好于对照组,新护士对岗前培训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新护士的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冬梅护理"进行新护士岗前培训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有效提高培训效果,增强新护士的综合素质及临床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规范化培训对提高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的效果,为完善规范化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2年168名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低年资护士培训方案;选取2013年至2014年185名新入职护士为观察组,采用规范化培训方案,包括组建专项培训队伍,制订新护士分层培训计划及考核要求,实施岗前培训和临床轮转培训模式,应用现场培训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得分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入职护士在临床核心能力得分及对培训内容、定科方案、培训形式、考核方案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培训对提升护士核心能力具有显著作用,护理人员对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较高。护理管理者需要进一步科学设计培训内容和方案,重视低年资护士培训需求,保障规范化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目的 评价“护理助手”APP结合微信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护士能级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8月-10月内科29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工号随机抽样法,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157名护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培训,观察组133名护士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培训。观察两组护士培训后的理论、实践技能考试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及护理人员学习满意度进行评价并比较。 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混合式教学能有效地提高护士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SWOT分析法在医院监护室护理安全文化构建中的应用,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安全文化的认知、态度及行为。方法 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监护室22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护理人员病人安全文化调查"问卷对其进行患者安全文化调查。针对调查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进行干预;干预后采用相同问卷再次进行调查,比较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文化的认知。结果与进行SWOT分析干预前相比,医院监护室不同年龄、学历、职称、护龄和不同监护室护理人员在团队氛围、对工作的满意、单位安全的氛围和对管理的感受这4个维度上较实施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WOT分析法用于构建医院监护室护理安全文化,可提高护理人员对安全文化的认知、态度及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预警值在低年资护士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常见临床症状制定护理安全预警项目及预警值,对各护理预警值进行临床考查,明确临床实用价值.选取2013~2014年该院低年资护士189名作为对照组,2014~2015年该院低年资护士214名作为观察组.比较实施护理安全预警值前后低年资护士对生命体征风险意识的认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对临床安全管理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护理安全预警值后,两组低年资护士对风险管理的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安全预警值后,低年资护士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安全管理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护理安全预警值的应用,增强了低年资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了临床护理的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BL联合工作坊教学模式在骨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将2020年6月至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40名护士按照病区分为观察组(一区)及对照组(二区),各20名,观察组采用PBL联合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培训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考核成绩与操作考核成绩、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措施落实率、对培训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PBL联合工作坊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骨科护士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水平,有助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措施的落实,护士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癌性爆发痛认知及管理现状,为医院开展癌性爆发痛管理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3月-4月抽取天津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397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工具为患者一般资料问卷及护理人员癌性爆发痛认知及管理状况问卷。结果:护理人员癌性爆发痛相关知识得分为8.09±2.29分。不同特征护士爆发痛知识得分相比较,在不同学历、职称及是否为GPM示范病房的护士三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人员癌性爆发痛知晓率达85.14%,但在评估、处理、参与管理及健康教育方面存在许多不足。结论:护理人员癌性爆发痛知识储备不足,管理情况不理想,提示医院有必要对护理人员开展癌性爆发痛培训,以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爆发痛相关知识水平,从而提高其管理能力,进而提高患者对爆发痛管理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新毕业护士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某医院外科任职的32名接受护理风险管理的新毕业护士作为观察组,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某医院外科任职的32名接受常规培训的新毕业护士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比较风险管理前后新护士"知-信-行"(KAP)问卷得分、护理风险和投诉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后新护士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态度和行动得分均明显高于风险管理前(均P0.05),风险和投诉事件发生率低于风险管理前(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风险管理前(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新毕业护士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HEL模式管理在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中的应用效果,为有效降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护士为研究对象。根据SHEL模式即软件部分(soft,S)、硬件部分(Hard,H)、临床环境(environment,E)以及当事人和他人(litigant,L)四个方面进行管理,采取相应的制度及防护措施后,调查2016年该院护士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采用SHEL模式管理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总发生率从3.3%下降为2.3%;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人群主要是工作1~2年的护士;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高发地点是病房,为50%;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主要类型是针刺伤,为88.3%。结论 SHEL模式管理能有效地降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脊柱骨科手术中的护理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住院拟行脊柱外科手术患者90例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5年7-12月的9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2015年7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脊柱骨科手术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发生原因,制定改进措施;观察组患者按改进后的护理措施进行日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能力。结果观察组在医护配合、护理文书、器械维护、标本送检、患者安全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开展活动后的护理理论培训、护理技能培训成绩明显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在脊柱骨科手术护理应用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升了护理人员能力,增强了手术室护理品质以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护士职业认同的影响。方法 2015年3-5月,在某医院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招募护士40名为研究对象,其职业认同量表得分≤100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名。对照组护士通过与护士长谈心的方式进行干预,而观察组护士进行8次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干预。两组护士干预前后即时采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护士留职意愿问卷进行测量,比较两种干预方式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士职业认同总分为(105.1±17.5)分,高于对照组的(88.10±7.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P0.01)。干预后,观察组护士留职意愿总分为(20.90±3.58)分,而对照组为(17.00±2.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P0.01)。结论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有效提高了护士的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