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童玛玲 《实用护理杂志》1997,13(12):637-63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外科手术后及长期卧床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若不及时观察治疗,可导致病人患肢完全或部分功能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因此,在预防和治疗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进一步提高预防的效果,应加强护理人员理论认识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对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对214例骨科手术患者采用功能锻炼配合药物治疗的护理方法,预防DVT.结果:214例患者均无肺血栓栓塞症发生,仅有2例发生下肢DVT,经积极有效治疗后好转.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DVT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72例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及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术前宣教、心理护理、早期功能锻炼、病情观察、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和药物护理.认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大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系统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或预防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血栓形成后遗症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能力 ,甚至致残。未被诊断和治疗的DVT引起的肺栓塞 (PE)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死亡率可达 70 %[1] 。了解DVT的有关知识 ,可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对DVT的警觉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减少DVT和PE的发生 ,降低病人的住院日、医疗费用和死亡率。1 DVT的病因及危险因素1 1 病因。Virchow[2 ] 185 6年提出的血栓形成的三联因素 :静脉淤滞、内膜损伤和高凝状态 ,是公认的DVT三要素。1 2 危险因素1 2 1 年龄。DVT可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手术患者197例,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抗凝药物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下肢静脉血检发生情况。结果:197例患者中,191例(96.95%)完全依从预防性抗凝治疗,其余6例经宣教后完成了抗凝治疗。197例患者中有1例(0.51%)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0.51%)出现牙龈出血,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效预防骨科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骨科下肢大手术1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岩  梁伟  王雪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2):61-62
为探讨骨科下肢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对136例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术后常规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7~10 d,早期主动、被动活动肢体,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采用全面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例发生下肢DVT,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6 d后患肢肿胀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表明下肢DVT是骨科大手术后的危险并发症,须采取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的综合预防及护理措施,才可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张岩  梁伟  王雪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1):61-62
为探讨骨科下肢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对136例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术后常规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7~10d,早期主动、被动活动肢体,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采用全面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例发生下肢DVT,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6d后患肢肿胀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表明下肢DVT是骨科大手术后的危险并发症,须采取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的综合预防及护理措施,才可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综述骨科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的研究进展。目前骨科病人DVT致病高危因素方面的研究趋于成熟,为DVT的预防奠定了理论基础,但目前制定的预防措施偏重于药物预防且欠缺规范,在护理预防方面更需要倡导早期主动功能锻炼以及对主动功能锻炼进行量化。  相似文献   

9.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4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80例下肢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并给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有4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DVT,发生率为1.05%,其中3例经溶栓治疗后症状消失,另1例为股骨髁骨折,给予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刘红利  郭桂英  周桂芬 《家庭护士》2009,7(13):1158-1158
[目的]总结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地分析42例骨科术后DVT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2例DVT病人,治愈19例,好转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结论]骨科术后DVT病人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2004年2月-2006年4月,我院收治腹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0例,对患者进行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朱海霞 《当代护士》2016,(11):18-20
总结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进展。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基本预防、药物预防、物理预防措施可以降低DVT发生率,建议围手术期采取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钟梅  叶金英 《全科护理》2013,11(19):1800-1802
阐述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机制,综述妇科术后DVT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评估、护理进展。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进展,主要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机制、发生率、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护理,认为对于高危人群在腹部手术后给予常规的预防与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骨科病房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现状,为进一步规范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实践现状调查问卷对50个骨科病房进行调查。结果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泵、梯度压力袜的配置率分别为34.00%、58.00%、38.00%;80.00%的骨科病房制订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94.00%的骨科病房制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指引;98.00%的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对护士开展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培训。护士在落实基本预防措施、DVT持续质量改进中执行情况良好,但在DVT风险评估、物理预防措施落实、DYT监测与记录、与医生沟通方面有待改进。结论骨科病房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仍需加强,在增加物理预防设备配置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护士在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6年7月~2007年7月,我们为187例孕妇合理选择剖宫产术,术后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效果满意。现将预防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7例,25~40岁。其中初产妇113例,经产妇74例。臀位49例,巨大儿28例,羊水过少30例,脐带绕颈25例,相对头盆不称4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3例。全部产妇行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2预防护理2.1心理护理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多发生于术后或制动患者[1]。剖宫产术后应高度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使其更好地认识下肢深静…  相似文献   

19.
吴红艳  荆珂  刘艳红 《全科护理》2012,10(3):201-202
介绍对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围治疗期间配合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及预防长期卧床潜在并发症的护理等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共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56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DVT发生率、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前、术后7 d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干预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率为94.64%,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率为82.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比较,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7 d干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能够预防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