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静脉输液技术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手段除一次穿刺成功外,输液完毕拔针和按压技术也是护理服务水平的体现。现介绍一种拔针和按压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技术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手段除一次穿刺成功外,输液完毕拔针和按压技术也是护理服务水平的体现.现介绍一种拔针和按压改进方法.传统拔针和按压方法为输液完毕,关闭水止,用棉签按压针眼处拔针.改进方法:在莫菲滴管内液体滴完,输液管内液面下降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胶布不分离,不关闭水止,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既刺入皮肤针眼和刺入血管针眼).一般按压时间以3~5 min为宜;凝血机制不好患者需按压15 min以上.拔下针头的手快速反折头皮针,防止液体外滴.  相似文献   

3.
静脉穿刺应用于静脉输液、注射和抽血。静脉输液和注射均是迅速而有效的补液、抢救给药方法,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医院水平和患者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达到无痛性拔针和避免拔针后皮下瘀血,使病人减轻疼痛,同时保护静脉为下一次穿刺创造条件。笔者通过十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总结出一些经验,初步克服了静脉穿刺拔针疼痛和拔针后皮下瘀血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后,两种不同的拔针方法对献血者造成的影响。方法A法是先用无菌棉球盖在穿刺点上,拔针时按压住穿刺点,然后迅速拔出针头。B法先用创伤愈合海绵盖在穿刺点上,不加压力,迅速拔出针头后,立即按压住穿刺点上。结果A法拔针对献血者造成的疼痛明显,出血、瘀血、血肿、渗血、血管阻塞发生明显多于B法。结论静脉穿刺后,建议用B法拔针,并用创伤愈合海绵覆盖针眼,可加速创面愈合,并起到保护针眼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葛玲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642-2642
我院门诊输液病人平均每日200例,拔针后皮肤、皮下出血较多,考虑与按压方法有关。因此我院对横压法与直压法两种拔针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穿刺是常见的护理操作,但常常由于按压不当导致皮下出血,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还会导致其精神紧张。特别是新人院的病人,还会因此怀疑护士的技术水平,产生不信任感,影响护患关系。对护士来说,皮下出血影响血管的清晰度,给再次静脉穿刺带来困难,增加了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方法,减轻婴幼儿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方法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注射室2010年9月份随机抽取门诊输液两天或以上1个月~5岁婴幼儿8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00例采取普通健康教育(一般常规宣教);观察组400例在此基础上对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知识进行系统的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静脉输液针后按压知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淤血、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知识水平,减少静脉输液拔针后由于按压不当而产生的并发症,有利于保护患者血管,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促进了护患沟通。  相似文献   

8.
刘珊珊  章萍  付小鸥 《江西医药》2001,36(5):397-397
穿刺后拔针方法的不同,往往会使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及血管损伤.目前,<基础护理>教材中介绍的静脉穿刺拔针法为"用消毒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11]",但对拔出针头的方法却没有明确规定.我们通过临床试验与观察,认为将头皮针的针翼逆时针转动90°,然后用消毒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手持针翼平贴皮肤快速拔出针头,病人的疼痛明显减轻,血管损伤也显著减少,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经过临床实验,总结了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方法的对照.为推广新法拔针提供了明确的依据.方法通过对60例门诊静脉输液病人的观察分析比较两种拔针方法对同体上肢血管的损伤性改变.结果结果表明,"无论是疼痛反应、针眼出血、血栓形成、血管阻塞、血管周围皮下出血、血管壁完整性的破坏及血管外红细胞渗出,有时出现静脉炎,还是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增厚等."新法拔针"的病理变化明显轻于"旧法拔针".结论通过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方法的对照观察,从而为临床应用和推广"新法拔针"技术提供了客观的病理学依据.对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由于静脉穿刺而引起的血管损伤及其并发症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文经过临床实验,总结了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方法的对照。为推广新法拔针提供了明确的依据。方法 通过对60例门诊静脉输液病人的现察分析比较两种拔针方法对同体上肢血管的损伤性改变。结果 结果表明,“无论是疼痛反应、针眼出血、血栓形成、血管阻塞、血管周围皮下出血、血管壁完整性的破坏及血管外红细胞渗出,有时出现静脉炎,还是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增厚等。”“新法拔针”的病理变化明显轻于“旧法拔针”。结论 通过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方法的对照观察,从而为临床应用和推广“新法拔针”技术提供了客观的病理学依据。对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由于静脉穿刺而引起的血管损伤及其并发症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患者长期口服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控制在2.0—3.0,拔牙前不停止口服华法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患DVT长期口服华法林行拔牙术者80例,根据INR值分为两组:2.0≤INR≤2.5组36例,2.5〈INR≤3.0组44例;另180例未患DVT且未服用华法林及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为对照组。三组患者均拔除单颗非阻生齿,观察并记录拔牙术后5min、10min、30min、1h、24h、48h的出血情况。结果对照组与2.0≤INR≤2.5的两组患者在拔牙术后5rain、10min、30min的拔牙窝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h后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后两组均无再出血。2.0≤INR≤2.5与2.5〈INR≤3.0的两组患者在拔牙术后5rain、10min、30min、1h、24h的拔牙窝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均未再出血。结论长期口服华法林的DVT患者,在术前不停止口服华法林的情况下拔除单颗非阻生牙是可行的,但INR尽量控制在2.0—2.5。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均行急诊胃镜检查,在内镜直视下明确出血部位,使用钛夹推送器对准出血部位两端,钳夹出血血管及附近组织,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喷洒冲洗,确认完全止血。结果 60例患者每例使用2~5枚,共使用钛夹176枚,平均患者使用2.9枚。60例患者(100%)治疗时出血即时停止,72h未再出血。均1次止血成功。透视及胃镜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钛夹脱落及出血情况。本组未出现1例并发症,钛夹脱落时间为5~58 d,平均23 d。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无明显并发症、止血效果显著、费用低的治疗措施,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近期收治的1例肝硬化呕血的患者综合抢救及护理,并试对此类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讨论。结果:患者缓解出院,通过对患者心理、饮食、排便等方面综合性护理,引导患者进行心理调节,缓解和有效控制情绪,促使了病情缓解。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危急,在急性出血期应做好紧急情况的准备,密切监护,可以防止出现意外。针对不同的患者有方向性地治疗和护理,是该病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门诊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患者4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200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血液标本分析前对质量控制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达99.0%,标本凝固率为0.5%,标本溶血率为1.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3.0%、4.5%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向患者讲解、指导采血前的正确准备,做好护理人员操作技术的管理,是血液标本分析前的重要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按压足三里穴位配合床上体操对外科腹部术后肛门排气的效果.方法 158例外科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9例,术前培训护士及实验组患者,手术后4h开始按压足三里,手术后6~8h协助患者进行床上体操运动;对照组按外科腹部手术常规护理,观察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结果 实验组术后24h内肠鸣音恢复有62例,24 ~ 48 h有17例,明显早于对照组(x 2=17.57,P<0.05);比较肛门首次排气时间,10~24h实验组肛门排气29例,24 ~ 48 h 38例,48~72h 12例,明显早于对照组(x2=23.82,P<0.05).结论 外科腹部术后按压足三里穴位配合床上体操运动可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促进肛门早期排气,有预防腹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研究不同年龄区间的小儿消化道出血病因分布情况以及不同时间胃镜检查与阳性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治疗消化道出血的小儿患者108例,其中,62例为男性,46例为女性。对108例患儿采用纤维胃镜方法检查消化道出血现象,为进一步确诊对个别患儿采取剖腹检查。结果88例患儿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5例患儿诊断为小肠出血;4例患儿诊断为咽血综合征;11例患儿未检出病因。结论年龄较大患儿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溃疡,尽量保证在消化道出血48h内为患儿进行纤维胃镜检查,才能得到较高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注射用血凝酶用于治疗拔牙术后顽同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09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32例诊断为拔牙术后顽同性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局部常规处理后,试验组给予注射用血凝酶2U肌注,对照组给予止血敏0.5g肌注,观察局部止血情况。结果两实验组有效15例,无效1例,止血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9例,无效7例,止血有效率为56.2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注射用血凝酶在治疗拔牙术后顽固性出血方面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8.
总结1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患儿出现穿刺处皮下血肿的护理。针对患儿具体情况,分析发生肿胀的原因,采取正确方式对患儿皮肤进行用药及护理,密切观察局部肿胀皮肤的温度、色泽、张力的变化,重点维护局部皮肤完整性及肢体正常功能。为患儿输液时,必须严格遵守技术规范,勤巡视,详尽护理告知,掌握常用药物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注重工作中每一个细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PICC置管后采用外敷茶黄膏对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3~2015年在我院行PICC置管患者135例为观察对象,根据置管处理方案分为3组,观察组(n=46)涂擦茶黄膏;对照1组(n=44)涂擦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喜疗妥);对照2组(n=45)行常规护理。于置管前、24h后、72h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管内膜损伤、组织水肿、微血栓形成等。结果:3组置管后24h的静脉炎程度、血管内膜、周围组织水肿、微血栓形成等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管后72h,3组静脉炎发生程度、血管内膜受损、微血栓形成及组织水肿比较,茶黄膏外敷组优于对照1组,对照1组优于对照2组,茶黄膏外敷组与喜疗妥组对于血管内膜修复及组织水肿消退效果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从多普勒超声结果提示茶黄膏组血管壁厚度均值及水肿消退方面优于喜疗妥组。结论:外敷茶黄膏能有效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减轻水肿、血管内膜损伤及微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杨斌  赵燕 《淮海医药》2008,26(5):401-402
目的观察洛赛克预防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2例脑出血昏迷患者分为静脉应用洛赛克组、西米替丁组及胃管注入洛赛克片剂(胶囊)组3组。全部患者置入胃管抽取胃液测量用药前后持续7 d的pH值及潜血反应。结果胃液pH值由用洛赛克前1.35±0.70经用药后升至5.03±0.76(P〈0.01);洛赛克静脉注入组与胃管注入组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洛赛克2组与西米替丁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洛赛克静脉注入与胃内注入预防脑出血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一致,总有效率均为91.67%;应用西米替丁组有效率则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洛赛克能有效地预防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