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下消化道出血急诊结肠镜检查2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下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以往的观念在下消化道出血急性期时,肠镜检查及钡剂灌肠常为禁忌,近几年来,我院对250例下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进行急诊结肠镜检查。方法:常规大肠清洗,应用日本富士200型电子结肠镜进行检查。结果:250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中,90%的病人及时明确了诊断,并及时进行了有效的治疗。结论:实践表明急诊肠镜检查对尽早明确诊断,争取手术时机起到重要作用,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近几年来急诊结肠镜检查25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徐晓云  赵红军  张新芳 《临床荟萃》2005,20(18):1048-1049
下消化道出血在诊断和处理上比上消化道出血更为困难,结肠镜检查的广泛使用,使确诊率有了很大提高。为探讨下消化道出血原因,现将我科1985年1月至2004年12月住院及门诊的1561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0~1996年6月对以血便为主诉(包括粪隐血试验阳性的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本组200例,男121例,女79例,年龄13~79岁,平均46岁。病程1~14个月。临床症状(1)便血:以显性反复少量鲜红色血便多见,也有粘液血便及暗红色便着,排柏油样  相似文献   

4.
近三年中我们对235例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结肠镜检查394例老人下消化道出血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沈磊  沈志祥 《内镜》1995,12(4):206-208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探讨急诊结肠镜检查在老年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2月233例行急诊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血程度分为轻度组(105例)、中度组(108例)及重度组(20例)。均行急诊结肠镜检查,根据内镜下情况行内镜下治疗及下一步检查,并分析结果。结果 233例患者急诊结肠镜检查到达回盲部220例(94.4%),发现病灶212处,活动性出血灶173处。活动性出血灶发现率:轻度出血组61.90%、中度出血组82.07%、重度出血组95.00%。出血病因以结肠癌最多(42.92%),其次为结肠息肉、缺血性肠炎、结肠炎等。中、重度出血组缺血性肠炎及结肠息肉的比例较高。常规口服泻药与清洁灌肠做肠道准备进行急诊肠镜检查,结肠镜完成率无差异。部分病例行内镜下治疗,包括病变部位喷洒止血药物、电凝、微波、钛夹止血、黏膜下注射及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息肉治疗等。结论急诊结肠镜对老年急性下消化道出血尤其是中、重度出血的早期病因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急诊结肠镜检查诊治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欣 《临床荟萃》1998,13(22):1011-1013
我院于1991年12月~1997年12月,对32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急诊结肠镜检查,其中22例进行了内镜下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86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患者中83例有明确的出血病因(其中缺血性肠炎5例)。另3例病因未确定。结论:借助纤维结肠镜、X线钡剂灌肠、临床资料等可明确下消化道出血原因。  相似文献   

10.
浙江嘉兴地区1793例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浙江嘉兴地区下消化道出血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性总结 1 2年间经结肠镜检查的 1 793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例。结果 :结肠炎、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是浙江嘉兴地区下消化道出血的 3种常见病因。有出血病灶结肠炎平均就检时间为 (3 .40± 2 .31 )d ,无出血病灶结肠炎平均就检时间为 (1 1 .61± 4 .50 )d ,两者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大肠息肉 (尤其多发性息肉 )与大肠癌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 :血吸虫病的重度流行是本地区结肠炎、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检出率高的重要原因。若无禁忌症 ,出血后 3d天内应行结肠镜检查。大肠息肉在本地区高发 ,易恶变 ,应高度重视 ,积极诊断和及时切除是预防其恶变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6月,39例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骑跨大脑镰的位置选择手术入路,应用显微手术切除大脑镰旁脑膜瘤39例,其中34例肿瘤SimposonⅠ级切除,3例SimpsonⅡ级切除,1例SimpsonⅢ级切除,1例Ⅳ级。术后随访6—36个月,恢复良好,手术死亡1例,无肿瘤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能提高骑跨大脑镰脑膜瘤的全切率,降低复发率,减少残死率;如果全切肿瘤可能带来重要的神经功能损害,应考虑分期手术或者残留部分肿瘤。手术切除程度可达SimpsonⅠ—Ⅳ级;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6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轩贵  游潮 《华西医学》2006,21(4):756-757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与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肿瘤全切除,其中22例SimpsonⅠ级切除,39例SimpsonⅡ级切除,余6例SimpsonⅢ级切除。术后随访6~36个月,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切除程度可达SimpsonⅠ~Ⅱ级;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鼻窦曲菌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首诊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1—2008年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非侵袭性鼻窦曲菌病45例患者。结果45例临床症状均消失,鼻内窥镜检查见窦口开放良好,无脓性分泌物,术腔均已上皮化。随访6个月~2年,无一例复发。结论非侵袭性鼻窦曲菌病症状无特异性,CT或MRI检查能提高术前诊断率,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Parasagittal meningiomas,PSM)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3月~2007年3月显微手术治疗的4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28例(60·9%),Ⅱ级切除15例(32·6%),Ⅲ级切除3例(6·5%)。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无手术死亡,无复发。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及避免脑皮质引流静脉的损伤,力争全切肿瘤,术后配合γ刀治疗,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蝶骨嵴脑膜瘤的诊断、分型、手术入路、切除方式并总结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切除程度和其中25例患者的随访资料。结果:肿瘤全切(Simpson Ⅰ级和Ⅱ级)18例(66.67%),次全切9例(33.33%),死亡1例。术后患者颅内高压、视力下降及眼球突出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和恢复。随访25例6个月-7年,复发3例,1例行二次手术。结论:术前应根据肿瘤的位置及周围结构受累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切除方式,熟练掌握术区解剖及显微手术操作,可以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颅底及颅鼻眶沟通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与颅底重建的适应证及手术入路选择。【方法】总结本院收治的110例前颅底及颅鼻眶沟通脑膜瘤,经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据肿瘤大小、部位选择不同的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并行颅底修复重建。【结果】镜下全切除肿瘤88例,次全切除17例,大部分切除5例;临床痊愈85例,好转23例,死亡2例。随访79例,肿瘤复发5例,行第2次手术切除。【结论】对于此类患者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必要时颅底修复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的23例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 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18例(78.3%),Ⅱ级切除4例(17.4%),Ⅲ级切除1例(4.3%)。无手术死亡。17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2例复发,行二次手术。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侧脑室内脑膜瘤的微创手术方式及其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我们采取脑沟入路的8例侧脑室内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方法。结果:本组病例肿瘤最大径均小于或等于3.8cm,患者平均年龄64岁,颅内压增高症状及体征不突出,临床表现以慢性头痛及局灶性神经功能损伤症状为主。采用颞上沟入路5例,顶枕区脑沟入路3例入路。8例均全切肿瘤,术后无新出现的语言障碍和明显的偏盲或视野缺损扩大。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当侧脑室脑膜瘤患者年龄较大、肿瘤较小、脑压增高不突出时其手术入路可采取创伤较小的经脑沟入路可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分析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了自1998年10月至2003年5月间我科收治的颅内各种类型脑膜瘤47例;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脑膜瘤切除达到Simpson Ⅰ、Ⅱ级切除38例,Ⅲ级切除6例,Ⅳ级切除3例,手术恢复良好36例,术后出现新的颅神经功能损害4例,不全偏瘫5例,手术死亡2例:结论:深入分析脑膜瘤的临床特点,结合显微手术技术是脑膜瘤获得良好治疗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报告经CT及MRI诊断并由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脑幕切迹脑膜瘤17例,虽然肿瘤部位深在,紧贴、紧粘或压迫中脑及桥脑等重要结构,但均获完全切除,效果满意。结合文献对本病的临床特点、毗邻解剖及手术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