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腹超声与经腹腔镜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135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其中86例子宫肌瘤患者经腹超声引导下经阴道行射频消融治疗(SSG组),49例经腹腔镜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TG组),“长海痛尺”评估术后疼痛,术后第6个月随访,分别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两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1.9%和95.9%,差异无显著性;SSG组术后3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TG组,差异有显著性;对于肌瘤直径4~6 cm,肌瘤数量≥3个的患者,TG组疗效显著优于SSG组。结论 经腹超声与经腹腔镜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同时经腹部超声引导经阴道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等优点,但对于肌瘤直径>4 cm,肌瘤数量≥3个的患者,效果欠佳,必要时选用经腹腔镜引导下的射频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16例切除子宫的肌瘤患者术前行射频消融治疗探讨射频消融的治疗机理:方法要求切除子宫的16例肌瘤患者,征得患者同意,术前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测定肌瘤内距离射频治疗中心不同部位的雌、孕激素受体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射频消融治疗后子宫肌瘤局部雌、孕激素受体下降及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结论射频消融能针对子宫肌瘤的病因,对子宫肌瘤治疗显效快,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经验;观察观察射频对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1年12月~2003年1月住院行自凝刀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病人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住院后经检查无其他重要疾病.使用BBT多功能妇科治疗仪,取手术人流体位,在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射频治疗后肌瘤变性、凝固,其中38例同时进行了内膜消融.结果单发、宫体部、小于5cm的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对多发肌瘤、浆膜下肌瘤、子宫形态失常者,效果不好.结论超声引导下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好、损伤小、方便、易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类型、大小及数目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240 min,平均(111.84±31.13)min;术中出血量30~600 ml,平均(88.28±81.01)ml;肌壁间及浆膜下肌瘤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随肌瘤增大而延长或增加.术后无不良反应.术后病理检查均为子宫平滑肌瘤,所有病例术后1、3个月复诊,子宫恢复正常大小,月经正常.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是理想的、安全有效的子宫肌瘤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波  邰萍 《中国内镜杂志》2008,14(1):107-109
目的探讨在B超介导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其他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03年7月~2005年10月选择腹腔镜联合其他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49例,利用B超介导将存留的子宫肌瘤继续在腹腔镜下剔除或宫腔镜切除或自凝刀消融。结果经超声介导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有8例经超声介导后发现有存留的小肌瘤核。结论B超介导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其他微创手术补充治疗,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肌瘤核的存留,大大降低术后子宫肌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与肌瘤类型的关系.明确射频消融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有效的新方法。方法:对36例单发或多发的离体子宫肌瘤施行射频消融固化治疗。根据瘤体的大小对射频的时间、次数、表面温度进行调控、监测及HE染色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本组19例浆膜下肌瘤和5例阔韧带肌瘤消融后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表面呈脱水征象。其中8例浆膜下肌瘤直径2cm左右。针尖距瘤体表面≤1cm,浆膜面呈棕褐色或黑色,表面温度可高达80~90℃。并可见热气蒸发。〉2cm的浆膜下肌瘤和12例肌壁间肌瘤则无类似变化。结论:对较大的浆膜下肌瘤和肌壁间肌瘤进行多点、多面的射频治疗。对较小的浆膜下、深肌层或阔韧带肌瘤要严格控制时间和射频次数。  相似文献   

7.
目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30~50岁的育龄妇女。子宫肌瘤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包括子宫切除术和肌瘤剔除术,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期长。随着微创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女性认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子宫肌瘤患者选择疗效好且保留子宫的微创治疗方法。射频消融是常用的治疗子宫肌瘤的微创方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临床证实,术后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复发率低。本文依据穿刺路径和超声引导方式不同分将其归纳为经腹部超声引导、腹腔镜术中超声引导、经阴道超声引导和经宫颈宫腔内超声引导4种射频消融方式,并从原理、方法、消融途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生育功能影响等方面对4种子宫肌瘤消融方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临床应用射频凝固术治疗子宫肌瘤已取得了良好和效果,但许多患者对于治疗后肌瘤组织仍存于体内心有余悸,那么如何处理已凝固的肌瘤组织,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正在探讨的问题。我院已尝试肌瘤凝固后的取出术,我本人截至2005年9月已采用射频治疗子宫肌瘤370余例,完全取出子宫肌瘤57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和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并比较两者对不同大小子宫肌瘤疗效的差异。方法 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38个肌瘤,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分别接受HIFU及射频消融治疗。HIFU组16例患者24个肌瘤直径2.0~4.0cm,26例患者32个肌瘤直径4.0~6.0cm,8例患者12个肌瘤直径6.0~8.0cm;射频消融组14例患者22个肌瘤直径2.0~4.0cm,27例患者35个肌瘤直径4.0~6.0cm,9例患者13个肌瘤直径6.0~8.0cm。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1周内行超声造影。采用Chi-squareχ2检验比较HIFU、射频消融治疗不同大小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HIFU组、射频消融组直径2.0~4.0cm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1.7%(2/24)和95.5%(1/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0,P>0.05);HIFU组、射频消融组直径4.0~6.0cm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56.3%(18/32)和94.3%(33/35),HIFU组完全消融率低于射频消融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04,P<0.05);HIFU组、射频消融组直径6.0~8.0cm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16.7%(2/12)和76.9%(10/13),HIFU组与射频消融组的完全消融率均降低,但射频消融组的完全消融率仍高于HIFU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1,P<0.05)。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热、下腹部疼痛、盆腔积液、阴道排液及单侧下肢麻木。HIFU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8/50),低于射频消融组的36.0%(1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7,P<0.05)。结论 HIFU和射频消融对于直径4.0cm以下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对于直径6.0cm以上的子宫肌瘤,射频消融可取得较好疗效。HIFU作为一种无创治疗手段,可作为小肌瘤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二维和三维超声造影技术在评估射频消融(RFA)治疗子宫肌瘤早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接受RFA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共150枚肌瘤,其中肌壁间肌瘤138枚,黏膜下肌瘤12枚(5枚为细蒂肌瘤).在RFA前后1 d内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造影,观察病灶区血供变化,测量肌瘤体积、消融范围,计算灭活率.结果 5例细蒂黏膜下肌瘤完整取出.145枚在体肌瘤射频治疗后二维超声造影表现为:137枚肌瘤原部位无造影剂灌注,提示消融完全,8枚肌瘤边缘线性增强或瘤内片状增强区,考虑治疗不全;三维超声造影表现为:132枚肌瘤消融后瘤体血管网消失,达到完全凝固,其余13枚肌瘤中7枚病灶内缘有细小枝状低增强,6枚内部不均匀低增强,为肌瘤组织残留.139枚肌瘤消融灭活率达(97.1±12.9)%,另6枚灭活率仅为(46.4±7.0)%.结论 三维超声造影能够显示子宫肌瘤的血管构筑及空间关系,是对二维超声造影的补充,两者联合应用能直观、准确地评估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142个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子宫动脉栓塞后2个月患者肌瘤缩小至原来的72.5%,子宫缩小至原来的82.3.%;栓塞后6个月肌瘤缩小至原来的45.6%,子宫缩小至原来的60.4%;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吴登霞  刘凯 《上海医学影像》2003,12(3):170-170,178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的灰阶超声图像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方法 对70例子宫肌瘤的灰阶超声图像进行分类,综合分析其病理的组织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子宫肌瘤灰阶超声图像可以分为三类,与其病理组织中平滑肌细胞、纤维结缔组织细胞的多少、排列等密切关系。结论 根据超声图像特征可以推断子宫肌瘤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3.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强  杨希娟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211-1212,1215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宫腔镜电切治疗的4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31例行开腹手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均未出现肌瘤复发、宫腔粘连、宫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痛苦小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目前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经皮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16 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经皮子宫动塞治疗子宫肌瘤(PUAE)的疗效。方法16例30-45岁的子宫肌瘤患者,在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术的指引下,行经皮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应用内诊、B超方法观察子宫大小及血色素三项指标观察疗效。结果16例患者均于术后一月内恢复正常月脂。内诊及B超示子宫明显缩小,血色素明显升高(P均〈0.001)。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可行的保守性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保守性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子宫肌瘤的体积变化,分析米非司酮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子宫肌瘤体积大于3 cm、ER受体阴性、子宫肌瘤病程>6个月及肌瘤位置位于浆膜下的患者,米非司酮治疗效果较差(P<0.05),而不同年龄或子宫肌瘤病理类型中,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R受体、肌瘤大小、病程是影响因素米非司酮治疗效果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米非司酮保守性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而ER受体、肌瘤大小及病程是影响到米非司酮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杨清  王玉  张静  蔡爱露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0):1019-1021,1025
目的 评价三维超声宫腔造影(3D-SHG)测量子宫纵隔长度,对切除子宫纵隔的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子宫纵隔的患者,经阴道三维超声宫腔造影,并对纵隔进行宫腔内的测量,指导宫腔镜下子宫 纵隔电切术.结果 根据经阴道三维超声宫腔造影测量的子宫纵隔长度及宽度进行切除,经术中腹腔镜监测, 可达到完整切除纵隔及避免副损伤的目的.结论 3D-SHG可对子宫纵隔进行术前宫腔内的测量,其测量结果对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具有指导作用,增加了手术切除纵隔组织的准确性,安全性,认为可代替常规的腹腔镜及超声等监测.  相似文献   

17.
利声显对肝、肾、子宫肿瘤血流信号增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利声显对肝、肾、子宫肿瘤彩色多普勒信号的增强作用。方法 对35 例原发性肝癌、5 例继发性肝癌、3 例肝血管瘤、1 例肝硬化结节、3 例肾癌、3 例子宫肌瘤进行研究。将7 ml 浓度为300 mg/ml 的利声显由外周静脉注入,观察肿瘤彩色多普勒信号增强程度及脏器实质区图像。结果 32 例原发性肝癌和1 例较大的胆囊转移性肝癌的彩色多普勒信号明显增强,肝血管瘤的略增强,肝硬化结节的无增强,肾癌和子宫肌瘤的增强均好,且实质区图像改善,于4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区内又探及新的小病灶。结论 利声显对肝、肾、子宫肿瘤的血流信号均有增强作用,它对判断肿瘤的血供情况、分析肿瘤的病理性质,提高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和中医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将确定为子宫肌瘤的患者51例分别进行,其中30例口服米非司酮10mg,每日1次睡前服,连续3个月;21例用中药“大黄庶虫丸”每日2次口服,每次1丸,早晚服用共3个月。于治疗前后均用B超监测子宫及肌瘤体积,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孕激素、雄激素等指标。两组在用药期间同时采用介入法导管化疗1次。结果: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临床症状消失,子宫平均缩小55%(P〈0.01)肌瘤平均缩小50%(P〈0.05),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血糖及泌乳素较前降低(P〈0.05);结论:米非司酮和中药“大黄庶虫丸”治疗子宫肌瘤在联合导管化疗(介入)的基础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42例子宫粘膜下肌瘤,采用阴道超声和仪器的最低血流状态观察肌瘤的结构及供血状态.结果表明阴道超声的分辨力明显高于腹部超声.仪器的最低血流状态能完美地显示肌瘤蒂及内部的血流.是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马秀杰  麦宝媛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2):1325-1326
目的应用宫腔镜探讨习惯性流产与子宫解剖学结构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德国产Wolf全景式宫腔镜及相关手术器械,对34例习惯性流产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结果发现有子宫解剖异常者12例。其中单角子宫2例;黏膜下肌瘤3例;宫颈功能不全2例;子宫纵隔1例;创伤性宫腔粘连及内膜纤维化4例。结论宫腔镜是寻找习惯性流产病因的重要手段之一,子宫解剖异常是习惯性流产的常见病因,尤其是创伤性宫腔粘连及内膜纤维化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