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2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各31例,分别应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8/31)和83.9%(26/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胺碘酮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别静脉用胺碘酮(胺碘酮组,20例),普罗帕酮(普罗帕酮组,20例),观察各组房颤的转复情况、复律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对用普罗帕酮无效者再次予胺碘酮治疗,3例房颤转复,但未计入胺碘酮治疗有效组。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优于普罗帕酮组(84.6%vs50.0%,P<0.05),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短于胺碘酮组〔(103±67)vs(172±51)min,P<0.01〕。结论对于阵发性房颤,胺碘酮转复疗效优于普罗帕酮,安全性相似,但转复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和胺碘酮联用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双腔起搏(DDD)起搏后房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病窦综合征并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DDD起搏后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0例)和厄贝沙坦+胺碘酮组(30例),胺碘酮组治疗方案:DDD起搏后,给予胺碘酮0.2 g,口服1次/d;厄贝沙坦+胺碘酮组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加厄贝沙坦75~150 mg/d,疗程观察18个月。结果与胺碘酮组比较,厄贝沙坦+胺碘酮组房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且厄贝沙坦+胺碘酮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胺碘酮组。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植入DDD型起搏器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有明显的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60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胺碘酮组)和对照组(普罗帕酮组),每组各30例,胺碘酮组口服胺碘酮0.2/次,3次/d,连服2周;普罗帕酮100 mg/次,3次/d,疗程同胺碘酮组。结果:胺碘酮组总有效率(90.0%)明显优于普罗帕酮组总有效率(56.6%),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率较普罗帕酮更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6例SVT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6例)和心律平组(30例)。分别静脉给予胺碘酮和心律平治疗后观察对SVT的转复有效率、显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高于心律平组,心律平转复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组,不良反应胺碘酮组低于心律平组。结论胺碘酮虽然起效时间长,但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6.
胺碘酮 (Amiodarone ,又称乙胺碘肤酮 ,安律酮 ,可达龙 ) ,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 (AAA) ,其具有Ⅰ、Ⅱ、Ⅲ及Ⅳ类AAA的特性 ;且抗心律失常疗效确切。本文主要对胺碘酮治疗心梗后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1 胺碘酮在心肌梗死方面的临床应用在 1 992年Ceremuzynski等[1 ] 报道了 61 3例心肌梗死后伴心律失常患者 ,因不能耐受β阻滞剂 (心衰 )而随机接受胺碘酮 (30 5)或安慰剂 (30 8)治疗。随访 1年 ,室性心律失常达Lown氏 4级者 ,安慰剂组 60例 ,胺碘酮组仅 2 3例 ;心源性死亡者 …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468-4469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6年1月接受胺碘酮治疗的快速性心率失常患者67例,根据不同的给药方式将67例患者分为常规组(32例)和胺碘酮组(35例)。常规组给予止痛、吸氧等常规治疗,口服普罗帕酮150 mg,3次/d。胺碘酮组则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注射适量胺碘酮,总疗程为8w、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动脉压、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等情况。经过治疗,胺碘酮组患者的心率和动脉压改善情况较常规组大,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等均较常规组低(P0.05),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胺碘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常规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率失常的有效率较高,能有效改善心率和动脉血压,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三组:胺碘酮组(口服胺碘酮)、倍他乐克组(口服倍他乐克)和联合用药组(同时口服胺碘酮和倍他乐克)。根据治疗前后1周的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评价三组疗效,统计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QTd值变化情况和的疗效评价结果。结果治疗前三组QTd值无差异,治疗后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用药组的QTd值和改善值均明显高于胺碘酮组和倍他乐克组;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用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胺碘酮组的77.78%和倍他乐克组的80.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和倍他乐克两药合用的药效明显大于单独用药,这对于临床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泌TNFα的影响。方法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胺碘酮治疗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血清TNFα浓度;取患者静脉血并分离PBMC,分别加入胺碘酮和脂多糖等,使胺碘酮终浓度分别为0、0.1、1、10μmol/L进行培养,经24h孵化后取上清液,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培养上清液TNFα含量。结果在体外胺碘酮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PBMC分泌TNFα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胺碘酮治疗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升高(P<0.05)。结论胺碘酮可使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升高;在体外,胺碘酮能抑制心力衰竭患者PBMC分泌TNFα,这种作用可能与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的有益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猪心室颤动(VF)模型,观察胺碘酮原液、稀释液以及单纯标准CPR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 21头北京长白猪,应用程控刺激仪诱导VF,VF 3 min后,将动物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①单纯CPR组:只进行单纯标准CPR;②胺碘酮原液组:予胺碘酮原液5 mg/kg快速(<3 s)静推,生理盐水20 mL冲管,观察30 s后开始CPR;③胺碘酮稀释液组:予胺碘酮5 mg/mg溶于20 mL生理盐水用30 s缓慢静推,20 mL生理盐水冲管,观察30 s后开始CPR.VF 5 min若猪未恢复自主循环(ROSC),给予电击除颤,并再次给予CPR,依此类推如15 min后猪仍未ROSC则宣布猪死亡.结果 CPR组及胺碘酮原液组复苏成功率高于胺碘酮稀释液组[85.7%vs.71.4%vs.42.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CPR组除颤能量(450±150)J高于胺碘酮原液组(200±77)J(P=0.009)及稀释液组(330±125)J,P=0.170.标准CPR组除颤次数(3±1)多于胺碘酮原液组(1.3±0.5),P<0.05.ROSC 10 min时胺碘酮原液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冠脉灌注压(CPP)明显低于稀释液组和CPR组(P<0.05),而ROSC 0.5 h以后胺碘酮原液组和稀释液组之间MAP和C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肺复苏时应用胺碘酮原液可以减少除颤次数和能量;较标准CPR和快速推注胺碘酮原液,胺碘酮稀释液缓慢推注有增加死亡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志平  扈秀丽 《临床荟萃》2003,18(15):855-857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 (房颤 )的疗效。方法 选择 4 9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胺碘酮组 (2 5例 ) :胺碘酮 15 0mg+生理盐水 10ml,静脉注射 ,10分钟注射完毕 ;普罗帕酮组 (2 4例 ) :普罗帕酮 70mg +生理盐水 10ml,静脉注射 ,5~ 10分钟注射完毕。观察 10~ 2 0分钟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 ,最大累积量胺碘酮为 4 5 0mg ,普罗帕酮为 2 10mg。 结果 转复率 :胺碘酮组 76 % (19/ 2 5 ) ,普罗帕酮组 75 % (18/2 4 ) ,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0 0 4 2 ,P >0 .0 5 )。转复时间 :胺碘酮组 (4 8.1± 15 .9)分钟 ,普罗帕酮组 (38.7± 14 .9)分钟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 .13,P <0 .0 5 )。结论 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 ,但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短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联合胺碘酮组和胺碘酮组,每组各63例,治疗12个月,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结果:氯沙坦联合胺碘酮组总有效率为87.3%;胺碘酮组总有效率为6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胺碘酮较单用胺碘酮更好地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AMI患者264例,随机分为常规PCI组和胺碘酮干预组,各132例。常规PCI组采用PCI和其他常规治疗,胺碘酮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观察术后RA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的变化。结果胺碘酮干预组RA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且胺碘酮干预组患者术后IL-6、hs-CRP、cTnI和CK-MB水平明显低于常规P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胺碘酮对预防AMI患者PCI术后发生R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能降低患者血清IL-6、hs-CRP、CK-MB和cTnI水平,减轻再灌注带来的损伤,从而减少R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胺碘酮分别联合比索洛尔、美托洛尔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06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方案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心律失常改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92.45%比71.70%)、心律失常改善有效率(84.91%比67.9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与比索洛尔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的疗效,更具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静脉注射胺碘酮与心律平转复阵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胺碘酮与心律平转复阵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阵发心房颤动(此次病程≤48h)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30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注后,继以0·6~1·0mg/min维持点滴,依心室率情况调整胺碘酮剂量。心律平组28例,静脉给予心律平1·4~2·0mg/kg,5min内注射,继以0·28mg/min维持静点,无效者改用胺碘酮治疗。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成功率为86·7%(26/30),心律平组转复成功率57·1%(16/28),且心律平组转复心律失败的部分病例使用胺碘酮仍有效;胺碘酮组平均复律时间(101±95)min(6~508min),心律平组(172±148)min(11~608min)。结论胺碘酮在转复阵发心房颤动比心律平更加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413-2414
研究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2015年1月~2016年10月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病人84例随机分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胺碘酮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控制率;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心电图复常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水平、心率水平的差异;副作用。胺碘酮组患者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控制率高于常规组(P<0.05);胺碘酮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心电图复常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水平、心率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胺碘酮组心功能水平、心率水平改善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均无明显副作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心率,改善心电图,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静脉应用胺碘酮对室性心动过速(VT)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2例急诊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1例,分别为观察组(胺碘酮)、对照组(利多卡因),观察组静脉应用胺碘酮急诊复率,对照组应用利多卡因急诊复律,观察两组复律成功率,评价安全性.结果 胺碘酮组复律成功率为80.9%,利多卡因组为38.09%,胺碘酮组明显高于利多卡因组(P<0.01).胺碘酮治疗前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静脉注射过程中出现血压偏低,无需特殊处理,无心动过缓出现,无QT间期延长.利多卡因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儿童室性心动过速的即时疗效好,且较为安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静脉应用胺碘酮对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急诊SV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胺碘酮)和对照组(心律平),每组各30例.观察组静脉应用胺碘酮急诊复率,对照组应用心律平急诊复律,观察二组复律成功率,评价安全性.结果 胺碘酮组复律成功率为83.3%,心律平组为46.6%,胺碘酮组明显高于心律平组(P<0.01).胺碘酮治疗前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静脉注射过程中出现血压偏低,无需特殊处理,无心动过缓出现,无QT间期延长.心律平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即时疗效好,且较为安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9.
静注胺碘酮治疗高危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胺碘酮在高危病人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首剂150 mg稀释10 min内注入,随后以1.0-1.5 mg/min维持静脉点滴(输液泵),以后依病情渐减,当心律失常控制不理想时,可每隔30 min再注入150 mg增加负荷量,同时口服胺碘酮,静脉用药持续5天左右,口服600 mg/日1周,400 mg/日1周,200 mg维持。结果:第1个24 h静脉胺碘酮用量为(1462±320)mg,心律失常控制达58%(36/62),72 h后心律失常控制达96.4%(60/62)。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对VT和(或)VF安全高效,用药强调个体化。推荐剂量:第一天(24 h)内静脉胺碘酮1000-1500 mg,预防心律失常复发需长期口服胺碘酮。  相似文献   

20.
胺碘酮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胺碘酮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收入 CCU符合入选条件的 6 7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治疗组 32例 :部分病例采用胺碘酮转复 ;其余采用电转复 ,成功后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 (窦律 )。对照组 35例 :应用利多卡因转复及维持窦律 ;利多卡因无效者改用胺碘酮治疗。结果 :治疗组转复成功率 83.33% (10 /12 ) ,维持窦律成功率 81.2 5 % (13/16 ) ,总有效率 78.12 % (2 5 /32 )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 5 7.14 % (8/14 )、6 2 .2 5 % (10 /16 )和 5 4 .2 9% (18/35 )〕,且对照组中应用利多卡因转复及维持窦律失败的部分病例使用胺碘酮仍有效。结论 :胺碘酮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特别是应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 ,应用胺碘酮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