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血液学杂志》2004,25(7):446-446
我国血液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的血液学家,医学教育家,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原中央委员、常委,中央保健局原副局长,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院原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原所长、名誉所长,医德风范终身奖获得者邓家栋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 0 0 4年5月2 2日19时0 5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8岁。邓家栋教授,190 6年2月19日生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汉族。192 4年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192 6年转入北京燕京大学主修化学,兼学医学预科。192 8年…  相似文献   

2.
邓家栋教授生平简介邓老于 192 8年由燕京大学考入协和医学院 ,193 3年毕业 ,获得美国纽约州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3 8年赴美国哈佛医学院桑戴克研究所 ,在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迈诺特 (G .R .Minot)教授直接指导下进行血液学研究。邓老曾任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医院副院长兼中央保健局副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及血液研究所所长兼附院院长、《中华医学杂志》中、英文版、《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的副主编、主编。邓老在学术著作方面主编或合编了我国第一部《诊断学基础》、第一部《临床血液学…  相似文献   

3.
邓家栋教授是我国血液学、诊断学和实验诊断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伟大的临床实践家,伟大的医学教育家,严谨治学,桃李满天下.得到医学界崇敬和爱戴.  相似文献   

4.
邓家栋教授平静地离开了我们,历历往事萦绕脑际…… 1940年我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时开始接触邓家栋教授,当时我曾表示有志于从事血液学工作.他随即介绍我要熟读Whitby的专著.美日宣战,协和关门,大小医生各寻出路.邓老应聘去了教会办的道济医院(今北京第六医院)任内科主任,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小大夫也跟随前往.  相似文献   

5.
医学前辈话诊断———访著名医学家邓家栋教授本刊编辑部1996年7月3日,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们在曾昭耆教授陪同下访问了我国著名医学家、本刊名誉主编邓家栋教授。邓老1933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1938年赴美国哈佛医学院桑戴克研究所,在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6.
《新医学》1984,(9)
第二届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于1984年5月4~10日在河南洛阳召开,这是继1964年第一届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后,20年来首次举行的全国血液学盛会。会议推选了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第二届委员会,邓家栋任名誉主任委员,陈文杰任主任委员,张安、郁知非、杨崇礼、潘瑞彭任副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7.
简讯     
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仑比亚大学血液学教授 Naiman,于1986年3月8日前来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为期三周的学术交流活动。Nai-man 教授是加拿大知名血液学专家,曾于1984年来我国讲学一个月。此次活  相似文献   

8.
<正>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创建于1955年,首任科主任是中国临床血液学的奠基人之一、我国著名血液学专家陈悦书教授,现任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为刘澎教授。建科以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为兄弟医院培养和输出了大量血液学专门人才,为推动我国血液病诊疗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中华医学会节二届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于1984年5月4日至8日在我省洛阳市召开。出席会议正式代表152人,列席代表123人,其中副教授以上的代表和列席代表130余人,我国著名医学专家白希清(医学总会名誉会长)、邓家栋、郁知非、宋少章等均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的血液学专家,《中华血液学杂志》第六、七、八届编辑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名誉主任委员,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主任医师王兆钺教授,因病于2022年11月22日21时38分在苏州逝世,享年80岁。  相似文献   

11.
邓家栋教授在我国医学园地上耕耘了七十多个春秋后,留下了满园的桃李和不朽的事业,离开了我们.这颗内科学界璀璨的巨星虽然陨落了,但他的余辉将永远照耀着我国医学发展和医生成材之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代血液学奠基人之一、国际知名的血液学家 ,本刊顾问郁知非教授因病治疗无效 ,于 2 0 0 2年2月 17日 8时在广州不幸逝世 ,享年 86岁。郁知非教授 1916年出生于上海市 ,193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生物系 ,194 0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 ,并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协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及暨南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郁知非教授从医 6 0余年 ,成绩卓越 ,硕果累累。 4 0年代末 ,他在美国用放射性同位素准确测定人体红细胞量和全身血容量 ,此法从此在英美等国推广使用 ;5 0年代在国内首先临床诊断恶性组…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医学教育家邓家栋教授溘然仙逝,我们又失去了一位宗师.消息传来,医学界同仁皆感悲痛.  相似文献   

14.
新近出版的由杨崇礼教授主编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 2版 )》为血液学优秀著作之一。杨崇礼教授这样精心创作、主编这篇著作 ,是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和积累凝聚笔端。  中国近几十年来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杨崇礼教授的这部著作主要反映我国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特征和我国研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状况。它是迄今为止国内比较具有权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专著。  《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 2版 )》的核心部分流行病学、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凝聚了我国几代血液学工作者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 ,反…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血液学家陈文杰教授因病于 2 0 0 0年 3月 30日在天津逝世 ,享年 76岁。  陈文杰教授 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 ,195 2年赴朝鲜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防疫检验 ,195 4年赴原苏联列宁格勒公共卫生学院学习 ,195 8年获副博士学位。陈文杰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第二、第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学会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总编辑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等职 ,并曾任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兼总部规划委员会主席。  陈文杰教授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 ,他将自己的毕生奉献给我国医学事…  相似文献   

16.
朱忠勇教授是我国著名实验诊断学专家和学术(学科)带头人,江苏省泰兴籍,192 7年生。朱教授194 5年参加新四军,曾在新四军一师苏中军区卫生学校学习,后又在军区卫生部化验训练班学医学检验。194 6年结业后,一直在部队从事检验医学工作。195 9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实验室进修血液学,同年在中国医科学院输血与血液学研究所第一期血液学训练班学习。现为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全军医学检验医学中心主任、主任技师;第二军医大学和福建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南京军区总医院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导师。曾任总后卫生部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军医学检验…  相似文献   

17.
据Biorheology 1991年(第 28卷)第 3、4期报道,为了实现血液计数结果报告格式的标准化,国际血液学协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aematology)最近批转了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in Haematology)所推荐的下述缩写与单位用法,现在译出供我国血液流变学工作者遵照使用:血液学检测中推荐采用的缩写和单位@严宗毅$北京大学力学系!教授  相似文献   

18.
第9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仁魏 《新医学》2007,38(2):140-140
第9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于2006年10月19~22日在南京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的血液学专家及学者共130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还邀请了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的血液学专家到会进行学术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第六届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陆道培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词。大会共收到研究论文1300多篇,会议对近年来我国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分别进行交流,并对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进行改选。  相似文献   

19.
2013年是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救医学研究所建立39周年,明年就是它的40周年诞辰.回想起39年的经历,作为研究所的成员,我们为它自豪.1974年8月,在前国家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的支持下,王今达教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急救医学研究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性三衰(心、肺、肾)抢救研究室,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重症监护病房(ICU),当时有14张监护床和比较齐全的进口抢救设备,也开辟了与国外进行学术交流的渠道.美国费城大学医学院FOX教授等看到这一切非常吃惊,1982年,他撰写了《中国四个现代化的橱窗: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监护病房》的文章并刊登在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上,用了长达5页的篇幅介绍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和研究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赞誉王今达教授是开拓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新兴学科的奠基人.经过近10年的努力,研究室的医疗和科研工作成绩在不断积累,并于1983年成为我国第一个急救医学研究所,拥有7个研究室、30张ICU床位以及各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用进口设备.1994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培训基地落户于此.1997年,国家卫生部又把卫生部危重病急救医学重点实验室建在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相似文献   

20.
这张照片是2013年6月16日在第七届国际物理与康复医学大会开幕式上拍摄的,六位老人在开幕式间隙相互热烈交谈之际,南医大康复医学科单春雷副主任及时提出了摄影的建议,留下了这一珍贵的瞬间.他们都已是年逾八旬的耄耋老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即从事我国康复医学中的理疗和运动医学(含医疗体育)工作.从创业时的艰辛,看到今天康复医学事业的大发展,无不欢欣鼓舞,握手相庆. 可能有不少同仁不熟悉其中某些老人,特介绍如下:右起第一人,黄美光教授,他是中国留学前苏联第一位医疗体育副博士;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体疗康复科主任.右起第二人陈景藻教授,是中国留学前苏联的疗养学副博士;曾先后任第一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是康复医学专业第一位将军.中间是郭万学教授,是我国较早从事理疗专业工作前辈之一;也是我国资深的超声医学专家.周士枋教授,大家都认识,不做介绍了左起第二人谭维溢教授,原北京友谊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著名专家.左起第一人卓大宏教授,大家都很熟悉,也不做介绍了;但有一点补充,他是我国第一位留学加拿大的康复医学访问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