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功能亢进术后血小板超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脏肿大功能亢进施行脾脏切除,术后血小板(PLT)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发生血栓者约为5 %~1 0 % [1 ] ,血栓大部分起源于脾静脉残余部,可延及门静脉,如阻塞肠系膜上静脉可引起严重后果。我院从1 995年2月至2 0 0 3年1 2月间对肝硬化脾脏肿大功能亢进患者实施脾脏切除4 1例,其中1 2例术后PLT逐渐高达(5 0 0~778)×1 0 9/L ,经综合性治疗,恢复顺利,无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1 2例中男5例,女7例,年龄最小1 7岁,最大75岁。高峰年龄4 5~5 5岁(9/1 2 )。因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入院2例。术前肝…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LS)治疗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血栓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02—2016-02间接受脾切除术的66例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33例。A组行腹腔镜手术,B组行开腹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血小板计数(PLT)、PLT变化率及术后血栓相关并发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B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B组(P0.05);2组术后PLT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PLT变化率、门脉系统血栓总出现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相对于开腹术,LS术后患者更易产生门脉系统血栓,LS术暂时无法完全替代开腹术治疗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合并脾脏切除对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6年1月我科收治的35例合并脾功能亢进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切脾组12例,未切脾组23例.分析手术前后肝功能以及血小板、白细胞变化情况.结果 35例均成功切除肿瘤.切脾组12例患者术后脾功能亢进消失.术后1周,切脾组患者白细胞由术前的(3.2±1.7)×109/L上升到(8.5±5.3)×109/L,血小板计数由(52.6±23.7)×109/L上升到(245.3士94.6)×109/L(P<0.01).未切脾组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变化不大.切脾组肝脏功能恢复较快,术后1周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切脾组患者均接受了较为系统的术后化疗.术后随访2年,切脾组7例生存(58.3%);未切脾组10例生存(43.5%).切脾组与未切脾组患者总的无瘤生存期分别为(16.4±4.3)个月和(14.3士5.2)个月(P<0.005).结论 肝癌切除合并脾脏切除是治疗合并脾功能亢进肝癌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脾功能亢进伴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脾功能亢进 (脾亢 )伴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手术治疗 2 8例脾亢伴中、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 ,围手术期处理及其治疗效果。结果 血小板计数 >2 0× 10 9/ L 2 6例中 ,2 5例术中先结扎脾动脉后切除脾脏 ,术中、术后出血少 ;血小板计数 <2 0× 10 9/ L 2例 ,术前均输浓缩血小板 2 0 0 ml,其中 1例术中未予先结扎脾动脉 ,术中、术后腹腔出血多。术后 2 4h内 12例测定了血小板计数 ,9例≥ 5 0× 10 9/ L。本组无 1例死亡。结论  (1)术前护肝、辅以静脉营养、改善凝血功能 ,使肝功能达 B级或 B级以上 ,PT值 <2 2 s,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基础 ;(2 )术中先结扎脾动脉 ,后切除脾脏 ,是减少术中出血的重要措施 ;(3)术前血小板计数 <2 0× 10 9/ L ,是术前输浓缩血小板的指征  相似文献   

5.
超声刀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 1991年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LS)应用于临床以来〔1〕,由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 ,疼痛轻 ,并发症少 ,死亡率低 ,因此适用于患血液疾病需行脾切除者〔2〕。我们从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2年 5月使用超声刀为 2 0例原发性脾功能亢进的病人行LS治疗 ,取得成功。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5例 ,女性 15例。年龄13~ 5 5岁 ,平均 32岁。术前诊断分别为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14例 ,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 4例 ,Evan综合征 2例。本组 14例脾体积正常或轻度肿大 ,1例脾体积缩小 ,5例脾明显肿大。 3例有妇科手术史。本组…  相似文献   

6.
Ƣ��Ƣ��ȫ�г������Ƣ������ָ��Ĺ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脾切除术后可引起的凶险性感染 (OPSI) ,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在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时采取脾次全切除或脾切除后自体脾片移植术 ,以改善术后病人机体的免疫状况。我院自 1991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共进行 5 2例脾次全切除术 ,并对其术后残脾及部分免疫指标进行追踪 ,与同期 36例全脾切除术后免疫指标变化作临床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1 1 1 脾次全切除组 (保脾组 )  5 2例 ,男 48例 ,女 4例。年龄 19~ 6 2岁 ,平均 43 5岁。有黄疸、腹水和消化道出血史者分别为 30例、36例和 40例 ,术前检查有食道静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脾切除术在成人不明原因发热伴明显脾脏肿大病人诊治中的意义及其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统计分析1993—2004年我院22例成人不明原因发热伴明显脾肿大并接受脾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热的时间、脾脏大小、肝脾功能、术后肝脾病理结果、血小板变化、术后发热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等。结果术后有7例病人不再发热(31.8%),体温逐渐降至正常。3例病人住院期间死亡,其中,2例死亡原因与手术有关,故手术相关的死亡率为9.0%(2/22)。另外1例脾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病人在术后2个月死于化疗引起的感染。22例术后病理分别是:5例脾单纯性的淤血肿大、5例脾非何杰金氏淋巴瘤、3例脾中性粒细胞白血病、5例不明原因的脾髓外造血、2例脾嗜血细胞综合征、1例脾结节病和1例脾嗜酸细胞浸润。22例术后血小板计数都显著上升(124.7±81.4)×10~9/L vs(332.5±152.6)×10~9/L(P=0.0024,ANOVA)。结论对于长期发热和脾脏肿大病人,脾切除有积极意义:一定程度上可以明确诊断、纠正脾亢,同时,切除脾脏本身也是去除了一个巨大的病灶,还可以解除巨脾对腹腔的压力。但要重视这类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艾滋病毒(HIV)阳性患者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 6例HIV阳性肝硬化继发脾脏功能亢进患者,术前行B超、CT检查,常规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分别检测患者术前、术后血细胞计数、肝功能以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和红细胞(RBC)分别为(58.3±15.0)×10~9/L、(2.24±0.58)×10~9/L和(2.97±0.78)×10~9/L,术后1周PLT、WBC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变化不明显。术后1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稍有升高,但2周恢复正常,白蛋白(ALB)术后均升高。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后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较前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HIV阳性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可减轻患者血细胞减少,短期内肝功能恢复较好,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成因,做好脾切除手术围手术期的管理,有效地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武汉市第七医院2005~2015年的211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11例病人脾切除术后91例发生PVT(43.13%)。非血栓组和血栓组的脾脏大小分别为(112.54±23.77)mm~2和(149.69±55.94)mm~2、门静脉直径(11.23±2.46)胁和(16.34±2.79)mm、脾静脉直径(10.42±1.99)mm和(12.87±3.01)mm、门静脉血流(12.96±2.31)cm/s和(9.43±2.08)cm/s、是否合并肝硬化及血液疾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切除手术前是否合并肝硬化血液病、脾脏的大小、门静脉及脾静脉直径、门静脉血流速度对于预测术后PVT的形成有指导作用,应做好早期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后入路脾脏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9年3月至2022年7月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共开展10例腹腔镜胰后入路脾脏切除术,其中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5例,脾梗死伴脓肿形成1例,毛细胞白血病1例,脾血管瘤2例,脾恶性肿瘤1例。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胰后入路脾脏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胰后入路脾脏切除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130~310 min(中位数190 min),术中出血量50~400 mL(中位数100 mL),术后住院时间5~28 d(中位数8 d);术中无并发症发生。腹腔镜胰后入路脾脏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1例脾脏切除后出现乳糜漏,1例脾脏切除+门奇断流术后出现门静脉血栓,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均无胰漏发生。结论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胰后入路脾脏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联合脾脏切除对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早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4例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临床资料。将肝癌切除同时行脾脏切除者纳入切脾组(25例),仅行肝癌切除术保留脾脏者纳入保脾组(29例)。临床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肝功能及免疫指标采用( ±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检验标准。 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切脾组手术时间明显较保脾组更长(P=0.003),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外周血WBC、PLT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切脾组显著高于保脾组(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保脾组较切脾组更高(P<0.05);术后免疫功能指标切脾组CD4、CD4/CD8显著升高,而CD8显著降低,且明显优于保脾组(P<0.05)。切脾组及保脾组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0%及17.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肝癌切除联合脾脏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安全可行,降低了手术创伤,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9岁.因远端脾肾分流术(Warren术)后2年、鼻衄齿龈出血2周于2010年6月14日入院.2年前该患者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Warren术,术前胃镜检查示食管下段重度静脉曲张伴红色征;B超检查示脾脏大小15.5 cm×4.5 cm,血常规检查:WBC 2.4×109/L,Hb 105 g/L,PLT 64×109/L.术后第14天复查血常规:WBC 3.3×109/L,Hb 101 g/L,PLT 72×109/L.本次入院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壁无静脉曲张,肝脏未触及,脾脏下极在肋缘下3 cm可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示食管下段静脉轻度曲张.B超检查示肝脏大小正常,肝实质回声不均,门静脉内径13 mm,脾脏大小16.6 cm ×4.6 cm,脾静脉内径12 mm,脾肾静脉吻合口通畅,左肾静脉内径13 mm.血常规检查:WBC 1.6×109/L,Hb 112 g/L,PLT 30×109/L.入院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Warren术后;重度脾功能亢进.患者于6月18日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先经脾动脉造影显示脾静脉及肾静脉明显增粗,脾肾静脉吻合口通畅,且有造影剂向肾门方向逆流(图1).再经导管向脾下极分支动脉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50%脾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脏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204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150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54例行脾脏部分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发生PVT30例,未发生PVT174例;发生PVT患者的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术后门静脉血液流速及术后并发症与未发生PVT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脾脏部分切除术后患者PVT的发生率明显比脾脏切除患者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门静脉血液流速及术后并发症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PVT形成的危险因素,脾脏部分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断流术后P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为全球性疾病,国内一般采用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脾亢和(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脾切除术不仅丧失脾脏免疫功能,而且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功能的进—步损害较其他条件下的切脾更为严重。我们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研究了腹膜后自体脾移植对保留脾脏免疫功能的作用。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收集1979年7月至2001年8月入住我院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20例,男19例,女1例,年龄33~80岁(平均37.8岁),肝功能Child A~B级。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症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治疗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2001年7月~2012年6月行LS治疗50例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经脐孔穿刺建立气腹,腔内直线型切割吻合器(Endo-GIA)离断脾蒂。结果顺利完成50例LS,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6例发现副脾,术中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50 min(70~270min),平均出血量100 ml(50~200 ml)。术后48 h后血小板平均上升250×109/L(200×109/L~350×109/L)。术后住院3~7 d,平均5 d。1例术后12 h因脾窝积血再次腹腔镜探查,清除积血。1例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经治疗痊愈。50例术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36个月,脾功能亢进无复发。结论 LS治疗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一种快速建立的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家兔动物模型。方法通过对家兔脾静脉主干进行缩窄和脾静脉属支结扎引起淤血性脾肿大,观察家兔脾静脉主干缩窄后脾脏的动态变化。结果脾静脉主干缩窄、脾静脉属支结扎1周后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即下降,脾脏肿大,并且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脾肿大可持续8周以上;术后第2周起,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符合脾脏慢性淤血改变;但脾静脉主干缩窄后白细胞水平无显著性改变。结论脾静脉主干缩窄法制备家兔继发性脾亢模型,操作方法简单,模型稳定可靠,可以作为脾功能亢进基础研究的一种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脾动脉阻断下脾脏微波消融联合腹腔病变脏器切除治疗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合并其它疾病的临床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6例肝炎肝硬化后脾功能亢进合并其他疾病行脾动脉阻断下脾脏微波消融联合其它腹腔病变脏器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高热4例,左侧胸腔积液8例,脾脏包膜下血肿1例,腹腔渗血1例,皮肤组织淤血2例;未发生脾脓肿、脾脏破裂、顽固性胸腹水、门静脉血栓等,所有患者顺利出院;术后两周及术后一月白细胞、血小板较术前明显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脾动脉阻断下脾脏微波消融联合腹腔病变脏器切除治疗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合并其它疾病安全,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患者肿大脾脏的免疫功能状况及其调节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患者外周静脉血和脾脏组织中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及Foxp3的表达,目的在于探讨自然调节性T细胞与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时脾脏免疫功能的关系,研究调节脾脏免疫功能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免手助器的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8月至2012年6月间完成免手助器的手助腹腔镜脾切除67例,其中脾良性肿瘤32例(包括脾囊肿、脾血管瘤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7例,脾破裂21例,脾淋巴瘤2例.结果 67例中除2例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患者术中出血中转手术外,其余全部使用免手助器的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完成手术.平均术中出血260 ml,平均手术时间为125 min,平均住院日为7 d.除1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外,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伤口甲级愈合.大部分患者随诊半年至5年,无并发症发生,血小板计数(30~280)×109/L.结论 免手助器的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有效,适用于多种脾脏疾患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胰腺炎后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患者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胰腺炎后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大出血定义为失血量超过30%血容量。与术中大出血密切相关的因素采用向前法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8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患者,其中男104例,女24例;平均年龄47岁,中位术中出血量482 m L。其中由急性胰腺炎后胰腺假性囊肿所致者93例,因慢性胰腺炎所致者35例。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者36例,合并脾功能亢进者46例。发生术中大出血患者36例,其中30例为实施胰体尾+脾切除术患者、1例为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患者、有5例为行假性囊肿引流术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腺炎后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术中大出血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白蛋白水平、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胰腺炎类型、胰腺炎病程、胰腺炎发作次数、脾脏体积、脾静脉阻塞部位病变最大径及手术次数均无关(P0.05),而与曲张静脉最大直径≥5.0 mm(χ~2=19.83,P0.01)、腹腔内曲张静脉分布区域(χ~2=13.67,P0.01)、脾静脉阻塞部位(χ~2=5.17,P=0.03)、手术时间(t=–3.10,P0.01)及切除脾脏(χ~2=17.46,P0.01)有关;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曲张静脉最大直径≥5.0 mm(OR=6.356,P=0.002)和切除脾脏(OR=4.297,P=0.005)为胰腺炎后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患者术中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胰腺炎后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患者术中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曲张静脉直径≥5.0 mm和切除脾脏,术前应对曲张静脉直径进行密切关注,对于切除脾脏选择时应进行优化,有望控制术中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