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湖北地区肋壳钉螺与光壳钉螺群种间亲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长江水系的湖北钟祥、蒲圻光壳钉螺和江陵、潜江、阳新肋壳钉螺进行酯酶同工酶(EST)和苹果酸脱氯酶(MDH)电泳比较,结果显示:3地肋壳钉螺EST同工酶带数目、活性及Rf值完全一致;2地光壳钉螺与肋壳钉螺相比,酶谱特征也基本一致,EST同工酶仅1-3条弱带稍有差异;MDH同工酶仅蒲圻光壳钉螺与其它各地肋壳与光壳钉螺稍有差异,提示上述各地钉螺在各种系进化上具有比较密切的  相似文献   

2.
湖北与云南两省钉螺酯酶同工酶酶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湖北阳新、江陵两地的肋壳钉螺和云南大理,楚雄、丽江三地的光壳钉螺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五地钉螺共分离出12条酶带,其中湖北两地的肋壳钉螺共分离出9条酶带,而云南三地的光壳钉螺共分离出11条酶带。两省钉螺的酶谱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为7条酶带的性质不同和1条酶带的染色深浅不同。云南省三地的光壳钉螺的酶谱间仅略有不同,而湖北省两地的肋壳钉螺的酶谱则基本相同。因此认为,钉螺酯酶同工酶酶谱的特征能较好地反映钉螺属内的亲缘关系。该研究结果对今后研究钉螺的遗传距离,从而定量分析钉螺属内的亲缘关系,并为钉螺的分类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6县钉螺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云南省楚雄、巍山、大理、洱源、丽江、永胜6县的钉螺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结果各地钉螺均显出10—11条同工酶带,其中有5条主带,4条弱带,其带形、酶带活性和迁移率各地完全一致,且重复性较好,结合各地钉螺形态一致,提示上述6地钉螺的亲缘关系密切,为今后研究云南省钉螺的分类提供了一项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钉螺3种酶的酶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用淀粉凝胶同工酶电泳法比较了安徽及云南两省的钉螺的酸性磷酸酶(AcP,EC3.1.3.2)、过氧化物酶(Po,EC1.11.1.7)及酯酶(Est,EC3.1.1.1)的电泳带型。AcP及Po的同工酶中AcP1、AcP2及Po1、Po2由单态位点编码。Est的同工酶由4个位点编码,其中Est3在安徽的钉螺中为1条电泳快带,相对迁移率(Rf)为0.362±0.027;在云南的钉螺中为1条电泳慢带,Rf为0.340±0.036。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国大陆的福建、湖北、云南、四川4个自然隔离群的13个县钉螺进行酯酶同工酶(EST)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电泳酶谱比较,EST共出现10~14条酶带,MDH共出现3~4条酶带。比较它们的酶谱特征可见:(1)同一省内不同地区间钉螺的酶谱非常相似,具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2)四川、云南2省钉螺的酶谱特征差异较小,而与福建、湖北2省的酶谱比较,差异明显;(3)4个自然隔离群钉螺呈现为3个地理分布种群,分别分布于福建、湖北和滇川3个区域,各群体共有的EST酶带有3条,MDH酶带仅1条,其它酶带数目和电泳迁移率均呈现明显差异,提示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已出现明显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湖北钉螺及中华圆田螺体内酚氧化酶活力差异。方法 以螺软体组织制备粗制酶液,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测定肋壳钉螺、光壳钉螺和中华圆田螺体内酚氧化酶活力。结果 光壳钉螺、肋壳钉螺、中华圆田螺体内酚氧化酶活力值分别为(25.72 ± 2.27)、(14.56 ± 1.24) U/mL和(13.72 ± 1.06) U/mL,光壳钉螺体内酚氧化酶活力值高于肋壳钉螺(q = 21.46,P < 0.05)及中华圆田螺(q = 12.00,P < 0.05),中华圆田螺与肋壳钉螺体内酚氧化酶活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 = 1.62,P > 0.05)。结论 湖北钉螺及中华圆田螺体内酚氧化酶活力存在差异,可能与螺的生活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7.
钉螺齿舌的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4省11地外形特征有明显差异的粗肋、细肋和光壳钉螺的齿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1.一地钉螺无特定的,能与其它各地钉螺相区别的齿舌公式;2.同一钉螺齿式不一致的现象普遍存在;3.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钉螺间常有相同占优势的齿舌公式;4.各地钉螺间齿排横列数未见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进一步证明钉螺齿式不宜作为分类的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目的 探讨钉螺被人为迁移至南水北调山东受水区后其子代钉螺壳形变化特点。方法 方法 取微山湖区独山岛饲 养的钉螺, 以亲代钉螺107只为对照组, 同时测量子1代螺115只、 子2代螺107只, 收集螺体壳长 (L)、 壳宽 (W)、 壳口宽 (AW)、 壳口长 (AL)、 唇脊厚度 (LIT) 等数据, 并计数体螺旋纵肋数。结果 结果 子代钉螺LIT明显减少, 并随子代数增加呈递减 状态, 三代螺两两比较, LI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同时, 子代螺L和AL降低, W和AW增加, 壳口长与宽之积增加, 体螺旋纵肋数增加。结论 结论 微山湖子代钉螺的螺体变小、 螺壳变薄, 提示微山湖区非完全适宜钉螺孳生, 但是种群可以生 存多年。  相似文献   

9.
不同地域二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同工酶及蛋白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观察不同地域的二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的生化特点。方法应用浓度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状电泳(CG-PAGSE)和美国Bio—Red Gel Doc 2000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对湖南、江西两地卫氏并殖吸虫成虫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和蛋白质(PT)进行检测。结果两地虫株的EST几乎一致,MDH、LDH的酶带数、相对迁移率接近一致,仅见酶带蛋白含量及等级区带存在一定差异;ALP的酶带数、相对迁移率稍有差异,而酶带蛋白含量及等级区带的差别较明显;PT的蛋白带数目、相对迁移率、等级区带基本一致,而区带蛋白含量存在较明显差别。结论湖南、江西两地二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的同工酶及蛋白质呈多态特征,提示存在型内分化及不同生物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滇川钉螺的同工酶谱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滇川工地钉螺的同工酶谱特征及其亲缘关系,为钉螺分类提供资料。方法对采自四川省天全、绵竹、彭县;云南省大理、楚雄、洱源的钉螺分别进行解剖、匀浆,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对匀浆物电泳,分别进行苹果酸脱氢酶(MDH)和酯酶同工酶(EST)染色。结果MDH共分离出3条酶带,6地钉螺酶谱特征完全一致,Rf值为0.164,0.208,0.309,EST共分离出11~14条酶带,6地钉螺完全一致的酶带有8条,Rf值为0.074,0.296,0.373,0.408,0.497,0.520,0.601,0.651。结论2省间曾被命名为不同种群的钉螺亲缘关系密切;同时因长期的地理阻隔,各隔离群钉螺酶谱特征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11.
以采自中国湖北、江苏、四川省三地现场钉螺和饲养在泰国玛希伦大学实验室的菲律宾钉螺为研究种群,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方法研究各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实验共观察7个酶中的14个等位点,并以杂合子、多态位点百分比和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衡量遗传变异,结果表明中国大陆钉螺种群的变异程度较高.湖北省钉螺与菲律宾钉螺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44,湖北省与江苏省钉螺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03.以UPGMA相似性聚类分析而构建的分校图谱显示中国大陆钉螺存在多亚种.  相似文献   

12.
钉螺转氨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纸层析法证明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及精氨酸经过钉螺匀浆作用后可使α-酮戊二酸转变成谷氨酸,说明钉螺存在谷-丙、谷-草及谷-精转氨酶。比色法也测得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力。溴乙酰胺对上述两酶活力无明显影响,而烟酰苯胺有抑制钉螺谷-丙转氨酶作用。小剂量溴乙酰胺与烟酰苯胺盐酸盐伍用,无增强杀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杀虫丁杀螺效果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研究杀虫丁杀螺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不同温度、作用时间、药液pH值、批号、阳光曝晒及不同类型钉螺条件下杀虫丁浸杀法杀螺试验;不同湿度的泥土的喷洒法杀螺试验。结果 25℃1 d 2mg/L的钉螺死亡率为56.67%,25℃ 2d mg/L或25℃ 3d 1mg/L的钉螺死亡率为96.62%-100.0% ;偏碱性溶液和泥土含水量大等有利于杀虫丁杀灭钉螺;不同类型钉螺和不同批号药品对杀虫丁杀螺效果影响较小;阳光曝晒则降低杀虫丁的杀螺效果。结论 杀虫丁灭螺的适宜条件是25℃2d 2mg/L或25℃3d 1mg/L以上杀螺效果较好,喷洒25℃含水量大于40%杀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对采自南京、安徽两地的钉螺经室内饲养1 ~91d 后在氯硝柳胺1 ~0-031 25mg/L浓度下,室温25 ℃时浸杀24 ~48h 钉螺死亡率呈明显降低趋势,但室内饲养1 ~11d 的钉螺敏感性明显高于室内饲养16 ~91d 的钉螺( P< 0-01) ,而1 ~11d 各组间差别无显著性( P> 0-05) 。实验提示,室内饲养超过10d 以上的钉螺对氯硝柳胺的敏感性下降,我们认为室内药物筛选用钉螺一般不宜采用室内饲养超过10d 以上的钉螺,对其它杀螺剂是否存在类似现象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螺旋藻和鱼腥藻饲养钉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钉螺饲养方法。方法在实验室培养一种螺旋藻及一种鱼腥藻作为饵料,用以饲养湖北钉螺(Oncomelaniahupensis),并与混合饵料饲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钉螺的存活率分别为:螺旋藻组60.0%,鱼腥藻组37.5%,混合饵料组23.0%。结论用螺旋藻及鱼腥藻饲养钉螺,与混合饵料组相比,存活率显著提高,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区 不同环境类型钉螺对日本血吸虫易感性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对采自国内9省(市)37个点的钉螺以毛蚴与钉螺20:1的比例进行人工感染,测定各地钉螺对无锡地区日本血吸虫的易感性.结果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类型钉螺对日本血吸虫的易感性不同,其中以上海、江西、江苏、湖北、湖南、安徽等地钉螺较易感,感染率分别为79.5%、72.1%、45.5%、43.3%、32.2%、20.7%;福建、四川钉螺为低度易感,感染率分别为3.9%和3.6%;而云南钉螺则不易感.湖沼、水网、山丘型钉螺的感染率分别为48.8%、39.1%和11.7%,三者总的来说易感性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显示,即使来自同一地区,但属于不同环境类型的钉螺,以及属于同一环境类型而来自不同地区的钉螺也具有不同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7.
水淹对钉螺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目的 探讨水淹对钉螺生存的影响,为长江洪水和三峡建坝引起的水位变化对血吸虫传播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系统抽样法进行现场查螺,现场和实验室模拟水淹实验观察钉螺存活情况。结果 现场查螺显示,3-6月份未淹水洲滩以成螺为主,密度基本稳定在17-23只/框(每框为0.1m^2)之间;7-9月分洲滩被水淹没,启动了钉螺的世代交替,新螺急剧上升并生长发育,8月份达到最高80.95只/草帘(0.1m^2),之后又急剧下降,而才螺大量死亡,基本稳定在2-5只/草帘;退水后的洲滩以新螺为主,其密度是淹水前洲滩的06倍。现场模拟钉螺水淹实验显示,淹水1个月螺存活率急剧下降,之后则稳定在5.8%-8.7%之间;实验室模拟淹水显示,不管是在夏季还是冬季;淹水使得钉螺存活率下降,以夏季更为明显,并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而继续下降,而与淹水的深度无关。结论 淹水可促进幼螺的生长发育和成螺的死亡,自然淹水成倍增加洲滩的活螺密度,并且有小部分成螺仍能在一个自然淹水期存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陆钉螺种群遗传学研究 Ⅰ.种群遗传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采自34个现场螺点的钉螺进行水平淀粉凝胶电泳,并进行13种酶系统染色.结果17个等位基因中,7个为多态基因位点.种群间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0.03—0.27.UPGMA、Fitch-Mar-golish最小方差法、最大相似性聚类分析图显示,聚类的组别与形态学或/和地理分布相一致.各分析指标提示,肋壳钉螺种群显著地不同于光亮钉螺种群,两组间的遗传距离为0.15.  相似文献   

19.
烟酰苯胺水溶性盐杀灭钉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烟酰苯胺的盐酸盐和硫酸盐溶液对钉螺在25℃作用24h的LC_(50)和LC_(90)分别约为0.3mg/L和0.5mg/L。在实验室和现场,以1—2mg/L浓度浸泡钉螺3d,可杀死90%以上钉螺;1—2g/m~2剂量喷洒,在20℃以上,钉螺接触1—3d的死亡率为18.4—100%。该药对早期(细胞期)钉螺卵有高效,对中期卵和后期卵无明显效果。对鳙鱼和麦穗鱼的LC_(50)为200mg/L。白鲫和草鱼在10mg/L浓度中1个月无死亡。小鼠口服急性LD_(50)约为2g/kg。以1—2g/m~2喷洒对植物无明显影响,≥5g/m~2时部分叶子枯萎,双子叶植物的反应尤为明显。在群众性灭螺中,接触烟酰苯胺可湿粉频繁者曾发生皮炎。  相似文献   

20.
水体钉螺爬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结果显示,在静水和低流速水体中可表现出无方向选择性。随着流速增加,其方向选择性渐趋明显。钉螺在水体流通为25-30cm/s时,只向上(包括左、右侧上方)爬行。在大于30cm/s时,钉螺停止爬行。钉螺的爬行活动可随光照度的增强而增强。并仍具有趋光性和背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