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总结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83~2001年病理证实的4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观察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手术切除等方面的特点。结果:腹痛和腹块是主要症状和体征,B超、CT及MRI的诊断率分别为52.6%、80%和100%。第一次肿瘤切除率59%,其中良性肿瘤为65.2%,恶性肿瘤为34.8%。第二次手术7例,5例完全切除肿瘤。结论:B超、CT及MRI对本病的确诊有重要意义,但必须紧密结合临床。手术全切除及整块切除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对复发肿瘤亦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
张思义  钱群 《实用医技》2008,15(3):363-365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及治疗。方法:回顾1995年至2007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42例,分析其年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类型及外科治疗等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及体征多数为腹块及腹痛。良性肿瘤49例。占39.5%,恶性肿瘤75例,占60.5%。B超及CT的诊断率分别为87.6%,94.8%。本组良性肿瘤切除率93.9%,恶性肿瘤51.6%。术后良性肿瘤复发3例,行根治术:恶性肿瘤复发39例,34例行根治术。5例行部分切除术。结论:本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是本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侵犯脏器者采用累及脏器一并切除,不能切除和切除后再发的主张探查活组织检查和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由于部位深、腹膜后间隙大、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多以腹部肿块及压迫症状就诊。本文对2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作回顾性分析,认为要结合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早期确诊本病,B超及CT对诊断极为重要。指出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本组完整切除肿瘤占35%,部分切除占35%,探查加活检占30%。提高病治愈率关键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复发者,应争取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7月~2007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中有2例于体检时被发现,3例在妇科手术中发现,3例因腹部肿块在我科确诊,其中手术治疗6例,完整切除5例(占83.3%)。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较少见,常以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术前强调运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如B型超声、CT及胃肠钡餐、钡灌肠检查、静脉肾孟造影等,可初步诊断、定位和了解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仍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李卫  温海燕  蒋又新 《重庆医学》2006,35(11):1033-1034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N)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中良性5例,恶性31例.5例良性肿瘤全部完整切除,31例恶性肿瘤中19例完整切除,2例部分切除,10例切取活检.联合脏器切除5例.结论 B型超声和CT是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外科手术治疗及肿瘤完整切除是治疗和预后的关键,复发性肿瘤应积极再次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01例,就其病情、临床表现和治疗特点进行比较。结果:主要症状及体征以腹痛、腹胀(48.5%),腹部包块(43.6%)为主。肿瘤部位以上、下腹为主(64.3%)。中位病程为3月。恶性占60%,以平滑肌肉瘤和脂肪瘤为主,良性占40%,以神经鞘膜瘤和成熟畸胎瘤为主。初治病人的术前确诊率为74.2%,恶性肿瘤切除率为45.8%,良性为71.9%,联合脏器切除有9例。结论:PRT早期诊断困难,B超和CT是检查PRT的重要手段。PRT应尽可能手术完整切除,如有邻近脏器受累, 亦可一并行联合脏器切除,对提高治愈率及延长患者生存期有利。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附5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其早期诊断及手术切除率。方法 分析我院5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外科处理。结果 56例中良性肿瘤21例,完全切除15例(71.4%),合并脏器切除2例,大部切除4例,恶性肿瘤为35例,完全切除14例(40%),合并脏器切除12例,大部切除6例,手术探查活检3例,完全切除42例中术后复发22例(52.4%),再手术20例中13例肿瘤完全切除。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目前主要靠影像学检查,B超可作为首选检查手段,手术完整切除仍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对复发性肿瘤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4年至2004年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而再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资料,其中良性肿瘤3例,恶性肿瘤25例。共行再手术44例次,完整切除肿瘤35次,姑息切除6次,探查活检3次。结果复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肿瘤完全切除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1.2%和65.3%,而姑息切除和探查活检者均在1年内死亡。结论术后定期随诊、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受累器官的正确估计是确保手术安全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对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应积极争取完整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分析57例原发性胜利膜后恶性肿瘤的病程、病理类型及手术治疗方式。结果 57例中完整手术切除31例,占54.4%,部分切除9例,占15.8%.单纯活检17例,占29.8%。结论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发病隐蔽,症状不典型,治疗以抹切除为主,强调完整切除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和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 分析66例经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切除率、手术范围和组织病理学.结果 良性肿瘤24例,恶性肿瘤42例;完全切除率、部分切除率和联合脏器的切除率分别为77.2%、22.7%和19.6%;其中,良性肿瘤的完全切除率为95.8%,恶性肿瘤为66.6%,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 外科手术及肿瘤完整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复发肿瘤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244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PT)的最佳诊断和治疗手段。方法 对经病理学证实的244例PRPT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影像学检查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①PRPT中的主要症状为腹部包块(61.3%)和腹痛(25.8%);无症状早期病例21例(8.6%);②恶性腹膜后肿瘤以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和纤维肉瘤最多见,良性中以畸胎瘤最多见;③影像学检查腹部平片阳性发现率仅为28.2%,消化道钡餐或钡剂灌肠检出率68.7%,B超检出率为86.9%,CT检查阳性发现率为92.1%;④良性肿瘤手术完全切除率为91.5%,恶性肿瘤为51.2%,无症状的恶性PRPT为85.7%。结论 PRPT早期诊断困难,B超和CT是诊断PRPT的最好方法,手术切除是治疗PRPT的主要手段,对复发性PRPT应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外科治疗的191例原发性恶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应用SPSS 13.0对随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191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中,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块(122例、63.9%),腹痛(77例、40.3%),腹胀(48例、25.1%)等.术后病理脂肪肉瘤75例(39.3%).肿瘤完整切除142例,姑息性切除35例,剖腹探查肿瘤活检术14例.完整切除组、姑息性切除组和剖腹探查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6、33、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手术切除是腹膜后恶件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积极的外科治疗、争取完整切除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对于复发患者,应争取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3.
该文报告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41例,其中良性11例(263%),恶性30例(732%)。全部手术治疗,全组完全切除14例(342%),大部切除11例(268%),手术探查活检16例(390%)。该文分析了肿瘤的性质与手术处理的关系,探讨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原则。指出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措施,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是提高切除率的关键,部分病人术后化疗能使未切除的肿瘤缩小,延长生存期。该文还对巨大腹膜后肿瘤的术中处理要点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都  王泰岳  王绍闯 《四川医学》2011,32(8):1240-124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9年间收治的34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B超和CT的诊断率分别为76.5%和94.1%;肿瘤完全切除20例(58.8%),其中联合脏器切除5例(14.7%)。结论 B型超声和CT是主要的诊断手段,完全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对复发者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恶性嗜铬细胞瘤临床诊治进行回顾分析,以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临床有高血压或腹部疼痛不适症状18例,无症状1例。尿儿茶酚胺(CA)、尿香草基苦杏仁酸(VMA)阳性率分别为31.6%、63.2%。CT、磁共振成像(MR)等检查证实腹膜后病灶多呈异位或浸润性生长。19例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结果:12例完整切除肿瘤,7例部分切除或包膜内剜除。完整切除病灶者术后情况良好,随访1~5年未出现复发。结论:对恶性嗜铬细胞瘤应结合临床、手术及病理以早期诊断,肿瘤根治切除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熊炜  温钦  黄志国 《黑龙江医学》2005,29(8):565-566
目的总结原发性肠系膜后恶性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点及手术处理。结果初始临床表现多为腹部肿物,辅助检查CT诊断率为94.4%,肿瘤完全切除率为48.7%,完全切除组术后复发11例,再手术10例,6例完全切除肿瘤。结论发现腹部无症状性肿物要考虑本病,CT是最重要的诊断性辅助检查,手术全切除及整块切除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对复发性肿瘤应争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1例腹部原发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腹部原发肿瘤的CT或/和MR表现,观察内容包括肿瘤的来源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和信号强度、强化特征,肿瘤的边缘、周围脂肪间隙的受累情况及肿瘤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等。结果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9例。肿瘤位于腹膜腔内2例,腹膜外间隙7例,腹膜腔及腹膜外间隙同时受累2例。结论CT、MR扫描能准确判断腹部原发肿瘤的来源部位及其与邻近器官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32例PR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RT主要症状包括腹部包块和腹痛、腹胀,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有效检出肿瘤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案。132例患者中行肿瘤完全切除术99例,其中联合脏器切除术14例,肿瘤部分切除术17例,因患者个人原因拒绝手术16例。PRT患者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3.97%、79.09%、53.96%。结论:综合运用各种影像学检查并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是PRT诊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48例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经验以提高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术前诊断率、手术切除率和减少手术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992/2000年期间共收治48(男26,女22)例患。B超检查的确诊率90%;CT扫描的确诊率为96%,但两种检查结果有互补意义。肿瘤的切除率为67%;11例行肿瘤部分切除术;5例未能切除肿瘤而行活检术。10例行联合脏器切除;5例行血管重建术。4例在术中出现难以控制的广泛渗血,经压迫均得以控制。手术死亡率2.1%。结论 多种影像学检查并用可提高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率;细致的体检常有诊断意义;扩大手术范围切除受累的脏器和血管不增加手术死亡率,但可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杂的小儿腹膜后肿瘤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普通外科小儿组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5年间收治的复杂的小儿腹膜后肿瘤17例,总结外科手术处理经验。结果:17例患儿均实施了完整切除手术,且都有病理性诊断。术后死亡1例;16例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17例手术中涉及血管手术的患儿11例,涉及联合脏器切除6例,既涉及血管移植手术又联合脏器切除的为1例。术后复发2例,均为恶性。结论:小儿复杂的腹膜后肿瘤外科完整切除手术,是减少术后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