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危重患者常因病情危急而行紧急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接受呼吸机支持治疗.而较长时间的经口气管插管常影响口腔护理及患者的自身忍受,此时就得更换经口气管插管而行经鼻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造口术.目前常用的做法是借助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或拔出经口插管导管而行经鼻气管插管.我院采用无间断通气经鼻气管插管更换经口气管插管1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常规有创-无创序贯脱机困难者,采用保留气管切开导管行无创机械通气以达到脱机目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中心ICU15例反复脱机困难患者.采取保留气管切开导管行无创面罩机械通气.当患者不能自主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时,采取护理干预手段,经气切导管吸痰,以达到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目的.结果:15例有创通气时间(36.87±21.82)d,无创通气时间最短5 d,最长38 d,平均11.5 d,全部成功脱机后逐渐拔除气切导管.脱机成功率与上年同期比较明显增高.结论:对意识欠清、对呼吸道分泌物自主廓清能力较弱、反复肺部感染致反复脱机困难的患者,采取保留气管切开导管行无创机械通气,可促进患者有效脱机,提高了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气切导管的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中枢性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中枢性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共5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常规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的患者240例为对照组,行保留气切导管的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的患者300例为试验组,比较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再次气管插管发生率、ICU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和保留气切导管并发症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55% vs 66.7%)、机械通气时间[(12.40±2.93)d vs (15.63±5.18)d]、再次气管插管发生率(1.3% vs 7.9%)和ICU住院时间[(16.47±5.01)d vs (20.79±5.5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病死率(49% vs 55%)和长时间保留气切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气切导管的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再次气管插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但对病死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个性化口腔护理在重症监护室(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舞钢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50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VAP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VAP的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0%)较对照组(64.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个性化口腔护理,可降低VAP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吸引气管导管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3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均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观察组采用可吸引气管导管行声门下间歇吸引,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导管。观察两组每日吸痰次数、吸引分泌物总量、每日刺激性呛咳频次、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48 h或拔管48 h内的VAP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每日吸痰次数、刺激性呛咳频次及机械通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而每日吸引分泌物总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VAP发生率和VAP持续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行可吸引气管导管行声门下间歇吸引,可有效清除气管导管气囊上分泌物,减少呛咳,降低VAP的发生及持续时间,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创一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机械通气组和序贯机械通气组,两组患者均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序贯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拔除气管插管,改为面罩无创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h及48h的动脉氧分压(PaO2)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机械通气组PaO2及PaCO2在治疗后24h及48h均比常规机械通气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a02及PaCO2在治疗后48h均比治疗后24h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应用无创机械通气,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周燕飞  黄丽丽 《浙江医学》2011,33(12):1845-1846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是指经人工气道机械通气(ET—MV)的患者,在未满足拔管和撤机的条件下,提前拔管,改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然后逐渐撤机的通气方式。由于于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人工气道建立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相似文献   

8.
胡结养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4):686-687
目的总结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配合及经验。方法 45例患者在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经鼻气管插管接机械通气。结果插管一次性成功率100%,插管时间15min~20min.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良好的术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小儿全身麻醉中有气囊和无气囊气管导管的选择与应用及导管大小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1998年1月~2005年12月137例8岁以下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应用公式ID(mm)=3+年龄/4来选择有气囊气管导管、Ⅱ组应用公式ID(mm)=4+年龄/4来选择无气囊气管导管,气道内压控制在10-30cmH2O,观察重新插管次数和术后声音嘶哑并发症。结果重复插管次数Ⅱ组(40.8%)显著高于Ⅰ组(9.1%)(P〈0.05),声音嘶哑并发症Ⅰ组(31.8%)显著高于Ⅱ组(19.7%)(P〈0.05)。结论小儿插管全身麻醉中选择适当大小气管导管是非常重要的。无气囊气管导管比有气囊气管导管可选大内径导管,但选择适当大小不易,而有气囊气管导管在维持囊内压20~25cmH2O的前提下也可使用。  相似文献   

11.
朱惠莉  符礼刚  周伊南 《上海医学》2003,26(12):892-894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出现早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方法 监测和分析98例非肺部感染性疾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早发性VAP的相关因素、呼吸道感染菌群的特点及其耐药特性。结果 98例患者中,有31例在术后4d内发生VAP(VAP组),占31.6%,其气道分泌物培养获得致病菌42株,均为多重耐药菌。VAP组患者的年龄、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者、术前抗生素的使用率均高于无VAP组。结论 早发性VAP的出现与患者的年龄、COPD史有一定关系,术前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与致病菌的高度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口腔护理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咽部细菌数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治疗的67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插管前口腔擦洗1次,插管后采取刷洗加冲洗,3次/d,口腔护理液选用0.1%聚维酮碘;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擦洗3次/d,口腔护理液选用生理盐水,两组插管前、插管后2h、4h、6h、8h取咽拭培养子菌落计数;插管后8h、16h、24h三次口腔护理前、护理后30min取咽拭子菌落计数。结果:两组插管前及插管后6h、8h菌落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插管后2h、4h培养咽拭子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插管后8h、16h、24h三次口腔护理前咽拭子菌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三次口腔护理后咽拭子菌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强化口腔护理可有效减少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咽部细菌数量,提高口腔清洁度和口腔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用循证护理方法在序贯性机械通气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确定需要循证的问题、检索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临床价值及实用性,进一步分析与评价,最终结合护理理论、实践知识、经验总结,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出最佳护理方案,并执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的对比有创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VAP发生率降低(P≤0.01),撤机成功/失败、死亡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实施循证护理后,VAP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该科自2002年10月至今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患者1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例患者中男10例,女2例,年龄38~78岁,平均(68·1±7·65)岁。基础病慢性阻塞性肺病9例,哮喘1例,先天性肺囊肿2例。入院后经积极抗感染、平喘等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序贯疗法在法洛四联症(TOF)患儿心脏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TOF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先应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常规呼吸机治疗,通气改善后尽早拔除气管插管,改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而后过渡至自主呼吸;对照组应用常规机械通气,拔除气管插管后直接过渡到自主呼吸,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术后PRVC时间、VAP发生率、再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序贯疗法能有效缩短TOF患儿术后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再次插管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重症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重症老年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撤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再插管率低于对照组,E、NE、R检出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重症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确切,撤机成功率高,再插管率低,患者应激反应轻微,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序贯疗法在法洛四联症(TOF)患儿心脏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TOF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先应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常规呼吸机治疗,通气改善后尽早拔除气管插管,改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而后过渡至自主呼吸;对照组应用常规机械通气,拔除气管插管后直接过渡到自主呼吸,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术后PRVC时间、VAP发生率、再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序贯疗法能有效缩短TOF患儿术后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再次插管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为危重支气管哮喘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95例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在治疗时分别进行血气分析并比较血气指标的结果。结果 95例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49.2±3.0)h,均顺利撤机拔管,所有患者的体征、临床症状均有好转。治疗后的pH值、PaCO2、PaO2、SpO2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的PaCO2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中1例出现轻度高碳酸血症。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是救治危重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观察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10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有创-无创序贯组)56例,对照组(持续有创组)54例,两组患者开始时均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模式,由辅助/控制(AC)模式逐渐向同步间歇指令(SIMV)压力支持通气过渡,在肺部感染控制(PIC)窗出现后,治疗组撤去有创通气,序贯无创机械通气,直至脱机;对照组持续进行有创通气,直至脱机,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例数及住院时间,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治疗组中有创通气时间(7.2±2.8)d,总机械通气时间(13.5±7.4)d,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住院时间(13.7±7.5)d,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时机,对于治疗AECOPD患者,能有效的减少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VAP发生例数。  相似文献   

20.
我中心ICU的病人均为危重病人,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并发症。通过对我中心ICU 35例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病人的监护和护理,体会到去除或避免导致并发症的因素,注意呼吸道的湿化及彻底有效的吸痰,密切观察呼吸机的运转情况,保证足够的通气量,注意密切监测血气以及无创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等预防措施和护理,能有效降低VAP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