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实质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晨琛  姜启周  裘五四 《健康研究》2009,29(1):25-26,31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实质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4例,入院后分别于两侧额部钻颅置入光导纤维传感器行两侧大脑半球脑组织压(brain parenchyma pressure,BPP)监护,术后给予亚低温治疗,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收集两侧大脑半球BPP数据,并行配对对照。结果术前监测的两侧BP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h、48h、72h不同时间点监测的两侧BP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侧脑实质压力均比术前明显下降,亚低温治疗后,患者两侧脑实质压力差基本消失。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有效降低两侧脑实质压力差,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存活率和恢复完好率。方法 将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病人使用冰帽亚低温治疗与对照组(使用冰袋冷敷头部或33%部门乙醇擦浴降温)比较降温效果。结果 观察组应用冰帽4.8h后,低温降至37.5℃以下,后逐渐控制在36—37℃。观察组降温效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提示亚低温能显著改善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病理形态损害,保护血脑屏障功能,控温效果良好,护理中注意观察体温,神志及其他病情变化,并加强对皮肤等基础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在基层医院应用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15例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体温控制在33.35℃,持续3—10d,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体温、血气、血电解质等,防治并发症,并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C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伤后3个月依据GOS评定疗效:恢复良好6例(40.0%),中度残疾3例(20.0%),重度残疾1例(6.7%),持续性植物生存1例(6.7%),死亡4例(26.7%)。肺部感染4例(26.7%),消化道出血4例(26.7%),肾功能不全5例(33.3%),褥疮2例(13.3%)。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应当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亚低温在重症颅脑创伤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为重症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利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重症颅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脱水降低颅内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行亚低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和心律失常、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褥疮、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应激性溃疡、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存活率为9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在重症颅脑创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有效降低颅内、且具有压显著的安全性,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规范化使用胰岛素治疗,判断其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7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同期分为胰岛素+常规综合治疗(52例)和常规综合治疗(45例)两组进行对照研究。胰岛素治疗组入院后(或开颅术后)即按年龄分段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20-39岁,4U,每8h一次;40-59岁,4U.每6h一次;〉60岁,6U.每6h一次。静脉补糖按葡萄糖与胰岛素之比为3-4g:1U的比例加入胰岛素。根据动态血糖测定结果增加或减少胰岛素用量。对照组除未使用胰岛素外,其他治疗同胰岛素治疗组。结果.(1)对照组伤后3h内,1,3,5,7d不同GCS评分组血糖测定值比较,GCS评分越低,血糖水平越高(P〈0.01)。(2)治疗组恢复良好率(48.1%)明显高于对照组(20%)(P〈0.01);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规范化使用胰岛素治疗,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手术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探讨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情况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4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组。入院24h、3d、7d和15d测定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检查。结果重度颅脑损伤后24h内血清心肌酶急剧升高,3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5d基本恢复正常;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4h 76.09%、3 d 90.24%、7d 41.38%和15d 26.92%,其发生率在外伤后3d最高,心电图异常主要类型依次是心率变异、ST—T改变、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等。手术组7d和15d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低于非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心肌酶的变化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普遍存在心肌损伤,主要表现为血清心肌酶急剧升高和不同类型的心电图异常;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其所并发的心肌损伤,对脑心综合征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6例行亚低温治疗(观察组),36例常温治疗(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患者入院后治疗前、后第1、3、7天颅内压。结果在伤后24h内2组患者I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第1~7天期间亚低温组ICP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8d后观察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30d后差异更明显。结论亚低温治疗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降低脑组织氧耗量,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脑细胞早期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和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46例进行研究.分析其GCS评分、病死率与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Ⅰ组(GCS评分≤6分)即时血糖水平为(12.32+3.60)mmol/L,Ⅱ组(GCS评分6~8分)为(6.82±2.45)m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24h后血糖水平为(14.50±3.44)mmol/L.Ⅱ组为(6.20±2.25)m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死亡34例,病死率为70.83%;非高血糖组死亡25例.病死率为25.5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糖水平能够作为判定病人伤情及预后的一个指标,伤者越重,血糖水平越高,其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9.
龚向芳  张熙洁 《职业与健康》2008,24(23):2614-2615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重度高血压的作用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原发性重度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2组,观察组口服福辛普利和氨氯地平,对照组口服氨氯地平,治疗12个月,随访时间为1a,以24h动态血压、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尿素氮、肌酐,24h尿蛋白定量检查结果,进行2组的对比。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有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h尿蛋白定量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5)。2组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尿素氮,肌酐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福辛普利联合氨氯地平降压效果优于单药应用氨氯地平,不增加肝。肾功能损伤程度,并可减少尿蛋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联系硬膜外阻滞(CEA)后老年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的改变。方法择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20例。ASAⅠ~Ⅲ级,常规行连续硬膜外穿刺置管,给予试验量2%利多卡因3mL和追加0.75%罗哌卡因8-10mL,麻醉平面均控制在T10以下。术中给予乳酸林格液10mL/(kg·h)及万汶8~10mL/(kg·h),晶体与胶体比例为3:1,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1h(T1)、术毕(T2)、术后224h(T3)、术后48h(T4)各时间点采血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全组患者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聚集指数自术毕至术后48h低于麻醉前(均P〈0.01),而血浆黏度自麻醉后1h至术后24h降低(与T10比较,P〈0.05或P〈0.01)。全血低切黏度术毕及术后24h低于麻醉前(P〈0.05或P〈0.01)、全血中切黏度仅术后24h低于麻醉前(P〈0.01)。全血高切黏度术后24—48小时低于麻醉前(P〈0.05),血沉方程K值仅术毕时低于麻醉前(P〈0.05),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整个围术期均未改变(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可改善老年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对于减少围术期血栓性并发症有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的疗效及对患者个体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3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神经节苷脂和纳洛酮。结果应用不同方案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同对照组相比,MDA明显降低(P〈0.05);GPx、AOA显著升高(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可使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显著降低,抗氧化水平回升,通过缓解氧化应激损伤,控制病情,获得良好疗效。其可成为药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新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含量,研究S-100B蛋白含量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为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取其血清标本检测S-100B蛋白含量。选取颅脑损伤患者60例,分别于伤后早期(2-6h)及伤后第1、2、3、5、7、10天采血,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比较其在伤后不同时间的血清S-100B蛋白含量。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清S-100B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除轻中型组第10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GCS〉8分组与GCS≤8分组患者及不同预后组之间血清S-100B蛋白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00B蛋白在颅脑损伤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判断中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有效的生化指标,能为颅脑损伤的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左峻  林勇  李敏 《现代保健》2011,(18):132-133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结合亚低温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对118例具有手术指征的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3~5分),采用外伤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术后即给予亚低温治疗2~14d。结果患者术后存活86例(占72.8%),其中植物状态生存16例;死亡32例(占27.2%)。结论对具有手术指征的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术后尽早给予亚低温治疗,可降低伤者的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标准大骨辩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96倒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8例采用标准大骨辩开颅术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开颅术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恢复良好半(47.9%)明显高于对照组(22.9%),而病死率(16.7%)明显低于对照蛆(35.4%),2组相比尸均〈0.05。观察组的脑切口疝,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率(4.2%和6.3%)明显低于对照组(16.7%和20.8%),2组相比,P均〈0.05l观察组的脑积水,外伤性癫痫发生率(25.0%和29.2%)明显高于对照组(8.3%和10.4%),2组相比’尸均〈0.05。结论采用标准大骨辩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平及并发症发生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修复泪小管断裂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分析42例(眼)泪小管显微吻合术后患者随访6~24个月的病例资料。结果治愈37例,治愈率88.10%。损伤类型对治愈率的影响:锐器伤〉挫裂伤〉爆炸伤(P〈0.05);手术时机对治愈率的影响:伤后24h内手术〉24h后手术(P〈0.05)。结论泪小管显微吻合术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有效方法,损伤原因和伤后能否及时手术是影响疗效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入住濮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监测治疗开始后0、24、48、72h外周血清NSE含量;比较两组患儿生后7、14、28d新生儿NBNA评分。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0、24、48、72hNSE水平分别为(20.32±6.75)ng/L、(23.26±2.89)ng/L、(38.12±7.96)ng/L、(31.91±10.14)ng/L;对照组分别为(19.76±3.82)ng/L、(24.41±5.91)ng/L、(48.67±9.96)ng/L、(41.78±3.46)ng/L;两组血清NSE含量在0、24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8、72h亚低温治疗组NSE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7d,两组患儿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14、28d NBNA评分比较,亚低温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能有效降低NSE水平,具有脑保护作用,对改善患儿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截肢创伤应激后所致肝脏和肾脏的损伤及他克莫司(FK506)对肝肾可能的保护作用,为截肢术后引起的远隔器官损伤的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各大鼠左后肢截肢创伤模型,将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10组:正常对照组,截肢后1h、2h、4h、6h、12h、24h、48h、72h组,FK506干预组,每组8只。测定肝肾组织CaNmRNA表达、血浆及肾组织肾损伤分子1(KIM-1)含量、肝肾功能指标(ALT、AST和Cr、BUN),观察肝、肾组织HE染色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截肢创伤2h组肝脏、肾脏组织CaNmRNA即出现明显升高,于6h达峰值,分别为2.881±0.277(P〈0.01)、3.107±0.346(P〈0.01).72h恢复至正常水平:血浆及肾组织KIM-1含量于截肢创伤1h组即出现明显升高,至72h组持续升高.创伤6h组分别为1.650±0.194ug/L(P〈0.01)、0.921±0.071(P〈0.01);血浆ALT、AST和Cr含量均在创伤应激后出现明显升高(P〈0.05),血浆BUN含量无明显改变。FK506干预组与截肢6h组比较,肝肾组织CaNmRNA(1.003±0.210、0.856±0.158)、血浆及肾组织KIM-1含量(1.065±0.170ug/L、0.605±0.050)、血浆Cr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5),血浆ALT、AST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浆BUN含量无明显变化。病理检查可见截肢6h组肝、肾组织充血及细胞肿胀明显,FK506干预后相对减轻。结论大鼠截肢创伤应激后可引起肝、肾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伤,FK506干预可以对这种损伤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变化以及其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并发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23例单纯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于入院时检查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imer),根据病人的GCS评分、受伤类型、治疗6个月后格拉斯预后评分、及外伤1周内有无继发外伤性脑梗死和迟发性颅内出血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凝血功能及D—dimer值。结果D—dimer值在不同GCS评分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功能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颅脑损伤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继发外伤性脑梗死组与无梗死组相比胛缩短(P〈0.05)、Fbg值低(P〈0.05)、D—dimer值明显升高(P〈0.01),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性颅内出血组与无出血组相比Pr明显延长(P〈0.01)、APTr延长(P〈0.05),Fbg值低(P〈0.05)、D.dimer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凝血指标对颅脑损伤的伤情、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有一定的关联,但不稳定。D—dimer是早期判断颅脑损伤预后的较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及GCS评分。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总有效率82.2%对照组总有效率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GCS评分提高7±3分。对照组GCS评分提高4±3分,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尼莫地平治疗有助于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作用及寻找亚低温治疗的最佳时间窗。方法选取120例符合HIE诊断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再将亚低温组分为6个小组,每组各10例,比较治疗前和治疗72h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情况。结果亚低温组在生后7、14、28d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评分)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在生后6、12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内6个小组的治疗前和亚低温治疗72h后,NSE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第1—4小组治疗前后NSE比较差异较大。结论使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HIE对患儿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有明显效果,且在不同时间开始治疗具有差异性.研究表明及早开始行亚低温治疗HIE对预防神经损害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