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鞍旁及蝶骨嵴内侧的肿瘤,尤其是较大的越过中线的脑膜瘤,手术显露较为困难。近3年来,我院经眶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取得较好的效果,切除脑膜瘤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型鞍结节脑膜瘤经额外侧入路显微切除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采用额外侧入路共对21例大型鞍结节脑膜瘤进行显微手术切除,随访观察比较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SimpsonⅠ、Ⅱ级切除肿瘤18例(85.7%),SimpsonⅢ级切除肿瘤3例(14.3%),术后视力障碍改善率为86%。结论额外侧入路显微切除大型鞍结节肿瘤,暴露充分、安全可靠,可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额下入路和翼点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5月—2014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鞍结节脑膜瘤67例,按手术入路方法分为额下入路组37例和翼点入路组30例,观察两组术中肿瘤切除等级、术后2周视力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额下入路组肿瘤全切除率高于翼点入路组( P<0.05);两组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额下入路手术视野更佳,手术全切除率更高,但两种手术入路方法对术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疗效、预后,总结不同手术入路经验。方法:2008年3月-2015年6月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56例,全麻下显微手术,入路依据肿瘤大小、部位、附着点、生长方式,额底入路16例、翼点入路30例、额下翼点入路8例、纵裂入路2例。结果:额底入路全切除率达到87.5%,翼点入路全切除率80.00%,额下翼点入路全切除75.00%,纵裂入路全切除率50.00%,整体全切除80.36%;未见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28.57%(16/56),例次率64.29%(36/56),额底入路并发症发生率18.75%、例次率68.75%,翼点入路26.67%、53.33%,额下翼点入路50.00%、87.50%,纵裂入路50.00%、100.00%,主要并发症为尿崩症、垂体功能减退,下丘脑损伤、高热、新发脑积水、下呼吸道感染、应激性溃疡、嗅觉减退、暂时性认知功能障碍、视力减退、癫痫、脑梗塞;随访6个月~3年,视力障碍改善率78.85%(41/52),头痛改善97.30%(36/37),精神障碍改善率100.00%(4/4),抽搐100.00%(4/4),嗅觉减退50.00%(2/4),脑积水80.00%(4/5),激素改变91.67%(11/12);未见复发病例。结论: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整体切除率高,症状改善率高,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有并发症患者常出现多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张海  宋世宾  杨华 《贵州医药》2008,32(3):252-252
随着现代显微神经外科的不断发展,锁孔开颅以其创伤小、美观的特点得到神经外科医师的重视和应用,我们在2007年3~5月间采用经眶上锁孔入路治疗12例鞍区肿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19~65岁,平均38.4岁,病程3月至8年,平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鞍区脑膜瘤患者80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眶上外侧入路)及对照组(翼点入路),各40例,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疗效、手术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与翼点入路手术疗效相当,而眶上外侧入手术实施时间明显缩短,手术创伤性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少,安全性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眶上外侧入路和单侧额底入路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福建省立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手术及术后病理确诊的鞍结节脑膜瘤5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1例患者分为两组,单侧额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额底组)22例,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眶外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视力变化情况,评估两种手术方法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结果 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在额底组和眶外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眶外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额底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具有开关颅简单,组织创伤小,术野清晰足够,手术效果良好等优点,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耿少梅  焦保华  卢圣奎 《河北医药》2002,24(10):784-785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5年2月-2002年2月收治的3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进行回顾 性分析,结果 全部切除25例,次全切除7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显微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显微手术治疗60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采取显微手术治疗,其中50例采取肿瘤全切处理,10例进行次全切。45例进行扩大额下入路,15例进行单纯的额下入路。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肿瘤全切率为83.3%,手术结束后,所有患者中45例视力恢复,10例视力无改变,3例视力有所下降,2例出现尿崩,但经过术后治疗后得到恢复。所有患者的视力及身体情况与术前相比,明显得到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效果较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在采取手术时,要注意选择手术入路及熟悉鞍结节区的局部解剖。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垂体腺瘤,重点探讨手术入路及手术技巧。方法总结笔者所在医院1999-06~2007-12采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18例垂体腺瘤的经验。结果18例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3例,无1例死亡。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神经外科锁孔显微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锁孔入路治疗鞍区病变的手术配合。方法 依据神经外科锁孔显微手术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手术配合方法(包括术前隹备,器械准备、病人准备、术中配合等多方面).提高手术效率。结果 23例神经外科锁孔显微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了解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入路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技术配合方法,可以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合鞍结节脑膜肿瘤( TSM)的位置及体积大小因素,分析临床外科显微手术的入路选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0月在该院接受外科显微手术的52例TSM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采用经额外侧入路18例,经眶上锁孔入路13例,经纵裂入路8例,经额底入路7例,经翼点入路6例,分析各种入路的方法与特点。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7例,Ⅱ级切除40例,Ⅲ级切除5例,肿瘤全切除率为90.4%;术后17例较术前视力提高,13例较术前无明显变化,1例加重,视力改善率为53.1%;术后下丘脑功能紊乱2例,不同程度尿崩症5例,伴有低钠、低氯血症1例,术后颅内迟发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额外侧入路手术方式具有更宽的手术视野和空间,术后改善情况比较显著。针对患者肿瘤位置和体积大小,视力减弱等病情,结合手术切口最短的原则正确选择相应手术路径,再加上联合娴熟的外科显微手术技术,是保证TSM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综合鞍结节脑膜肿瘤的位置以及体积大小因素,分析临床外科显微手术的入路选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2013年10月在该院接受外科显微手术的52例鞍结节脑膜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采用经额外侧入路18例,经眶上锁孔入路13例,经纵裂入路8例,经额底入路7例,经翼点入路6例,分析各种入路的方法与特点。结果按Simpson分级标准,达Ⅰ级切除者7例,达Ⅱ级切除者40例,Ⅲ级切除者5例,肿瘤全切除率为90.4%(47/52)。垂体柄保存完好47例,嗅神经得到保护39例。本组患者中,32例视力障碍的患者中术后较术前视力提高17例,较术前无明显变化14例,加重1例,视力改善率53.1%(17/32)。内皮型脑膜癌26例(50.0%),混合型脑膜癌20例(38.5%),纤维型脑膜癌2例(3.8%),砂粒体型脑膜瘤2例(3.8%),合体细胞1例(1.9%),血管瘤型1例(1.9%)。下丘脑功能紊乱2例,不同程度尿崩症5例,伴有低钠、低氯血症1例,术后颅内迟发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额外侧入路手术方式具有更宽的手术视野和空间,术后改善情况比较显著。针对患者肿瘤位置和体积大小,视力减弱等病情,结合手术切口最短的原则正确选择相应手术路径,再加上联合娴熟的外科显微手术技术,是保证鞍结节脑膜肿瘤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2002年6月至2004年3月我院采用经眉锁孔入路治疗大型垂体腺瘤12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患者38例进行总结。结果 38例鞍结节脑膜瘤,获全切除35例(92.10%),次全切除3例(7.90%)。术后恢复良好者31例,优良率为81.57%;中度残废5例;重度残废2例。结论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充分囊内切除肿瘤,小心分离肿瘤与周围组织,术中注意视神经及重要血管的保护,能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眶上锁孔入路治疗眼动脉瘤的可行性及适应证 ,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2 1例福尔马林固定尸头上观察测量前床突周围的神经血管位置关系及结构特点 ,分析其对手术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克服方法 ;在 9例新鲜尸头上模拟眶上锁孔入路治疗眼动脉段颈内动脉瘤手术 ,进一步验证其可行性及优势。结果 视交叉前缘至鞍结节距离为 7 0± 1 9( 2 3~ 12 0 )mm ,视神经颅内段长度 11 4± 2 7( 6 1~ 17 6 )mm ,颅口处视神经内侧缘之间距离为 12 8± 0 7( 7 0~ 16 8)mm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长度 14 5± 1 3( 8 1~ 18 5 )mm。两侧前床突根间距 2 1 2± 0 8( 10 9~ 2 8 2 )mm ,两侧前床突尖间距为 2 6 1± 1 7( 12 1~ 31 5 )mm ,视神经管颅口水平前床突长10 1± 0 2 ( 7 6~ 13 5 )mm ,宽 11 6± 1 4 ( 9 0~ 15 3)mm ,厚 4 9± 0 7( 3 6~ 7 8)mm。手术时磨除前床突或部分鞍结节切开镰状襞等能松解视神经、颈内动脉 ,形成较宽敞的操作空间 ,能方便的控制近端动脉 ,视野细节显露清楚。结论 眶上锁孔入路是治疗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的良好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7.
经颧弓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蝶骨嵴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成  郭之通  王廷友 《淮海医药》2000,18(3):180-182
目的应用经颧弓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蝶骨嵴脑膜瘤。方法改良翼点入路,主要为切断颧弓,尽量暴露中颅底,在显微旬下操作分块切除肿瘤,避免损伤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结果13例巨大蝶骨嵴脑膜瘤在显微镜下做到了全切,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4例,精神症状6例及皮下积液8例等。给予相应处理后,均在短期内恢复。结论经颧弓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能够充分暴露中颅底,肿瘤显露良好,镜下视野清楚,避免损伤了重要结构,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经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1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Simpson分级,手术切除1级5例,2级10例,3级3例.15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7年,平均3.1年,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6例,术后症状较术前改善6例,视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者3例,中度致残2例,死亡1例.结论 前纵裂入路对向前向上方生长的大型鞍结节脑膜瘤暴露充分,减少了对额叶的牵拉,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24例鞍隔脑膜瘤的分型与手术入路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鞍隔脑膜瘤(DSM)分型与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对CT扫描提示为垂体瘤和鞍结节脑膜瘤后再用MRI复查共发现DSM24例,按Kinjo分型。结果:24例均行手术治疗,19例全部切除,5例大部切除,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功能障碍。结论:DSM的分型与临床表现特征、手术入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2000-05~2003-01采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对8例管内段视神经间接损伤的患者实行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术后随访3~12个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8例。男7例,女1例。年龄18~42岁,平均29.6岁。右眼5例,左眼3例。术前光感~0.02者3例,0.05以上者3例,无光感2例。车祸伤6例,其中汽车直接撞伤头部3例,骑摩托车摔倒后摔伤头部2例,从自行车摔下致伤1例;坠落伤1例,铁器击伤1例。外伤至手术时间最长13d,最短7h。合并脑挫伤3例,硬膜下血肿1例,脑脊液鼻漏1例。术前均行头颅CT扫描,其中5例显示视神经管骨折,视觉诱发电位(P-VE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