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区域性国家级医院在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20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党政领导准确定位医院作用,迅速确定医院地震医疗救援的“三中心”战略定位:即复杂危重伤员救治中心,灾区医院支援中心和省外医疗队后勤保障中心;强调集中指挥、授权管理和多部门协同合作。医院管理模式迅速从常态进入双轨制应急状态。科学合理配置和调动资源,满足随时变化的伤员抢救需求。根据地震伤员来院情况分为三个阶段,分期重点处置。依靠多学科合作,集结国内国际专家,加强了危重伤抢救力度,提高了救治水平。截至止6月2日,医院共接诊地震伤员2618例,住院1751例,其中危重伤员1135例,ICU收治127例,手术1239台,血液透析77例,住院死亡率低于0.7%。其间医院的常规医疗照常进行。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的伤员接诊处置与转出管理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作为四川省重症伤员集中收治医院,立即从常态转到双轨应急状态,充分调度人力、物力,扩大骨科床位至680张;按伤员伤情进程分期重点处理、优化地震伤员接诊处置流程,保证有效救治;建立地震伤员转出通道。截至2008年6月2日,医院共接诊地震伤员2618例,向就近基层医院转诊经治疗病情稳定的轻症伤员648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861例汶川地震住院和死亡伤员伤情与死因,为今后完善和健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机制和建立国家级区域性医疗中心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处系统收集震后至7月23日止收治地震伤员的相关资料,分析伤员基本情况和医院总体救治情况。资料录入采用EXCEL表格,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结果截至7月23日,共收治2728例地震伤员,其中急诊伤员872例,住院伤员1856例。住院伤员男性974例,中位年龄43岁;女性882例,中位年龄46岁。伤员入院时间集中在震后2周内(占82.4%),震后第8天住院伤员数达峰值976例;伤员出院时间集中在震后第9-18天(占60.2%);伤员来源最多的3个地区为德阳市、阿坝州和都江堰市。入院诊断前3位损伤依次为骨折(54.84%)、颅脑伤(含头面部外伤)(9.81%)和胸腹部伤(含脏器伤)(7.54%)。共死亡33例,其中院前死亡5例,急诊死亡1例,住院死亡27例。结论建立我国地震灾害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是今后再遭遇特大灾害时提高医疗救援的应急反应速度、搜救能力,改善现场伤员分拣和外送、转运流程,合理配置与使用医疗资源的重要保证。全面总结华西医院汶川地震医疗救援指挥和救治经验,可为国家建立区域性医疗中心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护理工作的组织管理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合理调度院内、省外以及国际医疗队援助护理人员;迅速组建急诊医疗救护团队、建立地震伤员基本信息快速登记与快速预检分诊流程,制定并优化接收伤员流程、改善信息采集流程;根据不同时期收治地震伤员的情况调整工作重点,确保地震医疗救援的高效运行。同时保证了院内常规医疗护理工作,确保其间常规住院病人无一人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创造性地迅速形成了由医院统一指挥,各学科以治疗组为基本单元,院内外医护人员相互配搭,分工协作,在华西临床管理框架和工作模式下五湖四海共同工作的格局。医院先后接收境外/国外医疗队4个,70余人,医疗物品等数批重约8吨。这一模式可为今后突发事件下的应急医疗救援的外援接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本院地震伤员应急救援和护理管理进行分析,为提高基层综合医院地震应急救援及组织管理效能提供借鉴。方法成立紧急救治护理领导小组,设置地震专用病房,快速调配人力,充足物资准备,弹性实施护理干预,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多学科协作团队合作。结果共救治48例地震伤员,伤员无死亡,无一例并发症及医院内感染。结论医院建立高效快速的应急管理体系,实施集中救治和护理,在灾害医疗救治和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玉树与汶川地震医疗救援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频发的强烈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破坏了震区生态环境,挑战着人类医疗救援、救治、防疫、灾后重建的能力和速度。本文从卫生行政部门的应急指挥、救援组织以及具体救治医院的应急响应和医疗救治两个层面,比较玉树与汶川地震震后1 月内医疗救援应急指挥和医疗救治,旨在总结经验,形成规范,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应急医疗救援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玉树汶川震后3月医疗救援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玉树地震救援全面刷新了人类应急指挥、物资保障、医疗救援、卫生防疫、灾后重建、政策保障的救援速度和能力的纪录。本文从国家和具体救治医院两个层面比较玉树地震和汶川地震震后3月内医疗救援绩效,旨在检验和丰富汶川经验,发现共性,形成规范,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应急医疗救援决策提供参考,为国内外灾害医学应急救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安全保卫应急方案实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安全保卫部充分把握地震灾害中影响医院安全的因素,建立应急通讯平台和应急信息发布渠道,为抢救地震伤员开辟专用区域和通道,确保抢救通道畅通和医院秩序良好、加强对赈灾物资的安全守护,确保医疗救援环境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伤员的紧急医疗分级救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5.12汶川地震伤员紧急医疗救援进行总结,分析讨论灾害发生时紧急医疗分级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2日至8月12日四川省地震医疗救治伤员资料和紧急医疗救援队资料。结果救援医疗队员在地震发生后迅速集结灾区,救治伤员达374640,其中住院治疗96540人,在灾害现场急救、各级医院院内救治、跨省病员转移、重症集中收治等不同阶段,采取有效的救治对策,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死亡率。结论5.12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工作主要以三级救治模式全面展开,一级救治是始动环节,二级救治是关键环节,三级救治是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做好医院设备物资保障工作,确保地震医疗救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设备物资科紧急抢修,保障全院医疗设备设施正常运行,发挥大型医院设备物资采购专业优势,前移物资设备供应、优化供应流程,有效保障救灾物资的供应,高效有序管理、严把质量、优化捐赠物资的应用。5月12~30日共急购医用材料220万件(支),合计金额377万元,医疗设备220台件,合计金额900万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公共突发事件中大批量收治伤员时的骨科护理管理流程。方法:对汶川地震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收治1410名骨科地震伤员时包括紧急组织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流程革新以及信息管理等的护理管理进行总结、分析、评价。结果:通过高效的护理应急管理,保证了在汶川地震灾害救援中的医疗、护理质量,提高了伤员的整体救护水平。结论:医院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通过各部门配合,再造护理管理流程,在灾害医疗救援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的财务应急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西医院财物部在地震医疗救援中立即启动紧急预案,不仅确保了震时医院资金的安全,而且为地震伤员开辟急诊财务绿色通道,保证了2600余名地震伤员的急诊登记、紧急处置、办理入院、实施手术、使用药品等相关费用信息全面、准确、及时的记录,为政府制定医治地震伤员的财政补助政策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信息,并加强赈灾物资资金的财务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3周2621例急诊伤员分检流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发生后,根据接诊地震伤员的特点动态调整分检流程的意义与要点,为建立在大型灾害事件中的分检处理流程,及时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启动应急预案,提高医疗救援水平提供思路。方法以华西医院在震后不同时段接收地震伤员的诊治信息数据为基本资料,分析不同时段伤员特点,对流程变化进行归纳分析。结果震后3周,华西医院共收治地震伤员2621例,伤员的伤情特点在不同时段有所改变,皮肤软组织伤和肢体骨折占总就诊量的45%,挤压伤占4.3%,气性坏疽5例,无一例院内交叉感染。结论根据急诊人数及病情的变化,急诊流程动态改变和调整有助于伤员早检早治,提高生存率和治愈率,从而提高医疗救援水平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875台次汶川地震伤员手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875台次汶川地震伤员手术及麻醉方式等情况,为准确分析地震伤员的手术需求、手术人力和物资配备,建立区域性国家级医疗救援中心提供数据。方法收集地震后第1天到31天的地震伤员基本情况、手术和麻醉方式,分析其时间变化趋势,并与我院震前1个月手术情况进行比较。数据经双人核对,通过Excle进行分析。结果截至震后31天,我院共对地震伤员进行手术1265台次,其中在外科手术室内完成手术875台次.第1次手术高峰发生在震后3~4天,时间与第1次人院高峰吻合,且全部为急诊手术,以各类截肢术居首(43%)。第2次手术高峰发生在震后9~12天,时间为第2次入院高峰及延后2天,以择期手术为主(64%),伤员主要为复杂、重症需二期手术的骨伤患者,以各类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居首(61%)。结论我院在震后1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地震伤员的手术救治,显示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距离灾区最近的国家级医院在灾害医疗救援中的支撑作用,为未来合理配置医疗救援人力和物力等资源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1950例汶川地震伤员伤情,为今后建立和完善灾区一线医院医疗救援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收集该院从震后至7月12日止收治的地震伤员相关资料,分析伤员基本情况和医院总体救治情况。资料录入采用EXCEL表格,统计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对结果做描述性分析。结果截至7月12日,该院共收治伤病员3328例,其中伤员1950例,病员1378例。住院伤员集中在震后1周内(占65.64%),震后当天住院伤员数最多(703例)。伤员主要来自绵竹、什邡和旌阳区。入院诊断前三位损伤依次为骨折(45.85%)、颅脑伤(含头面部外伤)(20.91%)和胸腹部损伤(14.69%)。共死亡48例,其中人院前死亡30例,急诊死亡10例,住院死亡8例。向二、三线医院有效外送和转运伤员441例,为全省第一家实施规模转运的医院。收治重灾区病员1378人次,下基层巡诊治疗726人次。对住院伤员和灾区居民、医护人员、武警官兵实行心理抚慰共5000余人次。结论在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出色地完成了地震灾区一线救治转运中心的任务,起到了紧急救治中的关键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急救援中野战医疗所护理组织管理的做法,为今后应急救援积累实战经验。方法快速启动医学救援应急预案,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落实工作制度,做好灾区消毒隔离及卫生防疫工作。结果野战医疗所共救治伤病员2 999人次,开展手术26例,巡诊6 500人次,开展消毒隔离及卫生防疫工作面积44万平方米,确保了灾区无疫情发生,手术病人无一例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护理缺陷、差错事故发生。结论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严格落实工作制度、抓好消毒防疫工作是野战医疗所完成应急救援任务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