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发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临床确诊为AMI的患者136例,根据年龄分为早发AMI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55例,老年AMI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81例,并进行危险因素、临床、生化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回顾分析,观察两组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与老年AMI组相比,早发AMI组中男性、吸烟、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或0.01)。临床生化检验显示,与老年AMI组比较,早发AMI组的血清总胆固醇[(4.28±1.03)mmol/L比(4.87±1.41)mmol/L]、甘油三酯[(1.22±0.66)mmol/L比(1.74±1.07)mmol/L]和载脂蛋白B[(0.80±0.18)g/L比(1.04±0.34)g/L]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0.01)。冠脉造影显示早发AMI组单支病变比例(27.3%)显著高于老年AMI组(11.1%)。早发AMI组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显著低于老年AMI组[(58.70±27.11)分比(75.19±41.37)分,P<0.05]。结论: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特征是男性,有吸烟、冠心病家族史者更多,血脂水平显著升高;且单支冠脉病变比例较高,冠脉狭窄程度显著较轻。  相似文献   

2.
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收集150例80岁以上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的并存疾病、冠心病类型、临床症状、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危险因素及其与病变支数和部位的关系。结果高血压是最主要的并存症(109例,72.7%),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冠心病主要类型(90例,60.0%),冠心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患者比例为62例(41.3%)。冠状动脉以多支病变为主(87例,66.9%),前降支病变最多(114例,87.7%),病变血管平均3.1支/例。冠状动脉重度以上狭窄76例(58.1%)。糖尿病、心肌梗死史、脑梗死在不同病变支数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前降支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的比例与危险因素的数量有关(P<0.05)。结论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多,狭窄程度严重。糖尿病、心肌梗死史、脑梗死是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代政学  贾国良 《心脏杂志》2000,12(2):135-136
老年与青年冠心病有不同特点 ,两组冠状动脉病变差别也较大。作者分析了 40岁以下青年冠心病患者和 6 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以此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收集 1995 - 0 6~ 1997- 0 7我院住院病例 ,年龄小于或等于 40岁 ,均以急性心肌梗死或典型心绞痛入院并做冠状动脉造影的男性患者 48例 (青年组 )。同期因急性心肌梗死或典型心绞痛住院的年龄大于或等于 6 0岁并做冠状动脉造影的男性患者 132例 (老年组 ) ,排除了非典型心绞痛、心肌病及心脏瓣膜病。1.2 方法 入院后详细询…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女性与男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连续入选AMI患者284例,男216例,女68例,比较女性与男性患者临床特点、合并症、PCI及院内预后的差异,随访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评价影响患者死亡及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男性比较,女性患者年龄偏大、入院时心率偏快、TIMI分级及GRACE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女性冠状动脉造影比例明显降低(30.9%vs 48.6%,P=0.012);院内死亡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vs 9.3%,P=0.077),3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男性(27.9%vs 15.7%,P=0.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78,95%CI:1.0351.123,P=0.000)和Killip分级(OR=1.901,95%CI:1.3731.123,P=0.000)和Killip分级(OR=1.901,95%CI:1.3732.633,P=0.000)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040,95%CI:1.0082.633,P=0.000)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040,95%CI:1.0081.074,P=0.015)、Killip分级(OR=1.543,95%CI:1.1701.074,P=0.015)、Killip分级(OR=1.543,95%CI:1.1702.034,P=0.002)是3个月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CI(OR=0.090,95%CI:0.0262.034,P=0.002)是3个月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CI(OR=0.090,95%CI:0.0260.306,P=0.000)是3个月MACE的保护因素。结论女性AMI患者年龄偏大、心功能差、危险程度高,接受PCI比例低,但性别本身并非预测院内死亡及3个月随访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老年与青年冠心病有不同特点,两组冠状动脉病变差别也较大.作者分析了40岁以下青年冠心病患者和6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以此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心肌梗死病因。方法 对我院近 10年因心肌梗死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 12 0 0例患者中有 4 0例 (3 3% )造影正常并行血管内超声检查 ,回顾分析其可能的病因 ,并进行定期 (门诊和电话询问 )随诊观察临床预后。结果  4 0例心肌梗死患者中 2 9例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所致 ,4例患者为结缔组织病 ,1例冠状动脉畸形 ,6例冠状动脉肌桥。所有患者随诊 (2 5± 17)个月 ,无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心肌梗死的病因中部分患者为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炎 ,冠状动脉畸形或肌桥等其他病因所致 ,这些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4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经急诊或择期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明确诊断的AMI患者共415例,其中年龄≤50岁的中青年患者126例,按年龄分为两组:青年组(29例),年龄≤40岁;中年组(97例),40岁〈年龄≤50岁。对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结果:青年组大量吸烟者(20支/d,10年以上)显著多于中年组(55.2%比30.9%);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者显著少于中年组(3.4%比23.7%,27.6%比41.2%),合并血脂异常者显著多于中年组(58.6%比36.1%)。梗死相关血管分布特点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冠状动脉单支病变者青年组显著多于中年组(72.4%比43.3%)。住院期间青年组无一例死亡,中年组死亡两例。结论:大量吸烟和血脂异常为4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发病因素,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者相对少见,单支血管病变多见,住院期死亡率低,短期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年轻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性别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3年在我院诊断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年龄≤40岁的女性患者,共77例,并以年龄按1:4随机匹配308例男性患者。对入选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临床表现:女性患者自发/变异型心绞痛比例显著高于男性(14.3%比7.1%,P=0.045),心肌梗死比例显著低于男性(35.1%比58.1%,P<0.001);(2)危险因素:女性患者吸烟比例显著低于男性(5.2%比79.9%,P<0.001);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阳性家族史比例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女性患者的零支病变、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左主干病变的比例和男性比较,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性零支病变比例高于男性(9.1%比3.2%,P=0.026);(4)治疗方法:女性患者单纯药物治疗比例高于男性(33.8%比16.2%,P<0.00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比例低于男性(64.9%比79.5%,P=0.007)。结论年轻冠心病患者女性吸烟比例低于男性,自发/变异型心绞痛、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和接受单纯药物治疗者更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入院临床特征与近期预后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初发 AMI住院治疗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分为:事件组(61例)和非事件组(47例),随访1年。收集、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 AMI临床特征与 MACE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与非事件组相比,事件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大,平均动脉压(MAP)较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Killip2级以上比例、Grace评分、多支病变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年龄、MAP、LVEF、Killip2级以上比例、Grace评分、多支病变率与 MACE发生率存在相关性(P<0.05~<0.01);经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27)、LVEF(OR=0.624)、Grace评分(OR=0.589)、多支病变率(OR=0.461)是 AMI患者发生 MACE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高龄、低左室射血分数、Grace评分高以及多支病变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探讨如何预防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方法对36例年龄<4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年龄>6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从性别、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以男性多见,为34例(94.4%),高脂血症19例(52.8%),发病前有明确的诱因26例(72.2%),典型的胸痛33例(91.7%),右心室和下壁心肌梗死10例(27.7%),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1例(86.1%),均明显高于老年组;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以右冠状血管多见,以单支病变为主,很少累及主干,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并发症、心功能衰竭、肺部感染明显低于老年组(P<0.01)。结论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男性多见,有明确的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症状典型,以单支病变为主,并发症少,早期介入治疗预后好;规范青年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可防止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过早发生。  相似文献   

11.
35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青年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其早期诊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选择近10年来住院的117例35岁以下AMI患者资料,并以同期住院的355例65岁以上AMI老年患者作对照,对比分析其病史、临床、用药及冠脉造影资料。结果:青年AMI患者中,吸烟(66.7%)、男(96.6%)、有家族史(30.0%)、ST段抬高(69.2%)、前壁AMI(43.6%)显著多于老年组(P均〈0.05)。青年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老年组明显升高[(2.93±1.48)mmol/L∶(2.35±1.21)mmol/L,P〈0.05]。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青年组AMI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老年组有明显提高[(59.82±10.86)%∶(48.31±12.48)%,P〈0.05]。冠脉造影结果显示,青年组最显著特点是大多数为单支(66.7%)、左前降支病变(69.3%),且其冠脉痉挛发生率较老年组显著提高(6.8%∶0.56%,P均〈0.05)。青年组在AMI后的院内死亡率(2.6%∶8.7%)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个月(3.4%∶11.2%)和12个月(14.5%∶24.8%)均明显好于老年组(P均〈0.05)。结论:35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吸烟、血脂代谢异常、家族史是主要危险因素。应在青年人群中宣传并指导戒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好早期预防,以降低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影像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在 34 9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其中有 17例冠状动脉影像正常 ,分析这 17例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及预后。结果 冠状动脉影像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占 17/34 9(4 87% ) ,平均年龄 (4 3 6± 6 32 )岁 ,45岁以下者 15例 ,全部为男性 ,临床无心衰、休克及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预后好。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可以发生在正常的冠状动脉基础上 ,此种情况多发生在 45岁以下的男性患者 ,病前多健康 ,临床无严重并发症 ,预后好 ,预防冠状动脉痉挛是该病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5岁,因发作性胸骨后压榨样疼痛伴大汗1d由急诊转入我科。胸痛前有大量吸烟史,洗澡后突发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向肩背部放射伴大汗及恶心、呕吐。舌下含服消心痛10mg 15min无效,急来我院急诊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龄和非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将临床确诊为AMI年龄≥75岁的58例患者(高龄组)与<75岁的87例患者(非高龄组)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其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高龄组的AMI危险因素中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高龄组,而吸烟史和AMI阳性家族史比非高龄组明显低。血脂谱分析显示高龄组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显著低于非高龄组。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高龄组多支病变居多(94.8%),显著多于非高龄组(72.4%),单支病变(5.2%)明显少于非高龄组(27.6%)。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Gensini积分比较,高龄组(86.32±44.91)显著高于非高龄组(58.93±27.95)。结论:高龄AMI患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特点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常见,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显著高于非高龄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入选2007年至2012年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青年女性(年龄18~44岁)共24例,选取同时期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女性(年龄≥65岁)7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其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的情况。结果24例患者中有9例证实为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较1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的青年女性患者年龄更小、体质量指数(BMI)更低、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较少(P均<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病变和主干病变较多(P均<0.05)。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的青年女性患者中8例(53.3%)合并2个以上的传统危险因素。与老年心肌梗死女性相比,青年心肌梗死女性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个数较少,入院时的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肌酸酐、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更多见(P均<0.05)。结论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时需要考虑非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的青年女性患者较老年女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少,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正常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和随访结果。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间收住沧州市中心医院的648例STEMI患者,分析其临床和冠脉造影结果,相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和随访结果。结果 648例STEMI患者中有56例冠脉造影正常,占8.6%。该组患者中年龄较轻、大量吸烟者居多,多无心绞痛、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等病史,且多有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明确诱因。完成随访的51例患者中,随访期间无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原性死亡。结论 STEMI可以发生于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中,冠脉内皮受损继而引起冠脉痉挛或急性血栓形成并血栓自溶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随访发现部分患者既使口服他汀类及钙拮抗剂等药物来稳定内皮、预防痉挛,仍有心绞痛症状发作,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对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 (MINC)患者的随访 ,探讨其临床预后 ,并分析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1987至 2 0 0 1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4 0例 (A组 )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后冠脉造影正常 (冠脉造影狭窄程度小于 2 0 % )患者。同时随访了 12 9例 (B组 )年龄、性别、梗死部位与A组相匹配的冠脉造影严重狭窄 (梗死相关血管狭窄程度 >5 0 % )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急性期、远期预后及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高血压史、危险因素个数、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住院期间LVEFA组明显高于B组。两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相似 (6 7± 4 0比 6 8± 34月 )。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结论 MINC患者急性期、远期预后明显好于MICS患者 ,冠心病危险因素明显少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3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与随访结果,探讨其病因,以指导防治.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确诊的3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例,分析其危险因素、诱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患者均为未婚男性,年龄26~29(27.8±1.2)岁,吸烟者占82.4%,冠心病家族史占35.3%,肥胖占11.8%,高脂血症占11.8%,高血压占5.9%,糖尿病占5.9%,有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等诱因者占88.2%.冠脉造影显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分别为13例、2例、2例,均成功进行急诊介入治疗.随访12~57(26.4±29.7)个月,17例患者均存活,无心力衰竭或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其中1例(占5.9%)术后31个月出现心绞痛,再次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论 3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是男性、大量吸烟,多有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等诱因,冠脉造影多为单支病变,及时介入干预与改善生活方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3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360例因胸痛或胸部不适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AMI患者,对其中7例(1.9%)年龄≤30岁患者[男性4例,年龄(25±5)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电话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9)个月.结果 6例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发现5例患者罪犯血管为前降支,左主干和右冠状动脉各1例.3例女性患者均合并先天性血管异常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1例左前降支瘤样扩张,1例大动脉炎和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4例男性患者中3例为吸烟者.2例患者进行了经皮再血管化治疗.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或因心脏事件再住院者.结论 30岁以下AMI患者多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单支、非阻塞性病变常见,前降支为最常见的罪犯血管.女性患者常合并有先天性血管异常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短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