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等剂量阿托伐他汀片剂和非诺贝特胶囊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226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12例,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联合治疗组114例,阿托伐他汀(20 mg/d)和非诺贝特胶囊(200 mg/d)共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各项血脂参数的变化、达标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除阿托伐他汀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0.99±0.27)mmol/L比(0.95±0.24)mmol/L,P>0.05]外,两组患者各项血脂参数如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阿托伐他汀组:(4.22±0.46)mmol/L比(7.18±0.52)mmol/L,(2.76±0.34)mmol/L比(4.46±0.43)mmol/L,(3.05±0.44)mmol/L比(3.81±0.48)mmol/L;联合治疗组:(3.43±0.42)mmol/L比(7.15±0.50)mmol/L,(2.18±0.31)mmol/L比(4.44±0.42)mmol/L,(1.62±0.31)mmol/L比(3.85±0.51)mmol/L;P均<0.05],但联合治疗组TG、TC、LDL-C降低的幅度和HDL-C升高幅度较大[(3.05±0.44)mmol/L比(1.62±0.31)mmol/L,(4.22±0.46)mmol/L比(3.43±0.42)mmol/L,(2.76±0.34)mmol/L比(2.18±0.31)mmol/L,(1.23±0.30)mmol/L比(0.99±0.27)mmol/L,P均<0.05],达标率更高(69.6%比13.4%,83.3%比71.4%,80.7%比67.9%,49.1%比9.8%,P均<0.05),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等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和非诺贝特胶囊(200 mg/d)联合应用对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100例血脂正常但伴有颈动脉硬化并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采用钙离子拮抗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血压[(136.4±13.4/88.3±5.5) mmHg比(125.3±12.2/81.5±4.6) mm-Hg]、血脂[总胆固醇:(4.6±0.1)mmol/L比(3.5±0.4)mmol/L,甘油三酯:(1.3±0.12) mmol/L比(1.0±0.1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0.2)mmol/L比(2.0±0.1)mmol/L]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除了降脂,还有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控制效果和药理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2021年9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2例,对照组(46例,曲美他嗪+辛伐他汀治疗)和观察组(46例,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指标、临床治疗效果、血脂达标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分别为(2.18±0.30)次/周、(2.85±0.45)min,低于对照组的(3.64±0.42)次/周、(4.47±0.53)min(P <0.05)。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3.54±0.35)mmol/L、(1.38±0.25)mmol/L、(1.89±0.32)mmol/L、(1.81±0.25)mmol/L。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的(4.10±0.41)mmol/L、(1.66±0.40)mmol/L、(2.34±0.46)...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ATO)联合曲美他嗪(TRZ)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在我院被确诊为UAP的患者100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 ATO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 ATO,50例),ATO+ TRZ组(在ATO组基础上另加用TRZ,50例)。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情况。结果:ATO+TRZ组,总有效率为96.00%(48/50),显著高于 ATO组的76.00%(38/50)(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均有显著改善,与 ATO 组比较,ATO+TRZ 组总胆固醇[TC,(4.78±0.65)mmol/L 比(4.12±0.60)mmol/L]、甘油三酯[TG,(1.54±0.51)mmol/L比(1.02±0.53)mmol/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02±0.46)mmol/L比(2.32±0.45)mmol/L]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57±0.58)mmol/L比(2.12±0.55)mmol/L]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调脂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确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按1∶1随机分为两组:(1)他汀组(5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2)联合治疗组(5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 每晚1次,非诺贝特200mg 每日1次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和12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观察治疗前后上述血脂水平的变化、达标率,并记录不良反应及临床事件。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血清 TC、TG、LDL-C 水平均明显低于用药前,治疗12周后降低更为明显(P <0.05~<0.01),且12周后与他汀组比较,联合治疗组 TC [(4.35±0.71)mmol/L 比(4.09±0.56)mmol/L],TG [(2.35±0.62)mmol/L 比(1.65±0.49)mmol/L]和 LDL-C 水平[(2.01±0.39)mmol/L 比(1.85±0.22)mmol/L]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两组治疗后 HDL-C 水平均升高,12周后升高更明显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12周后,联合治疗组 LDL-C、TG、HDL-C 各项指标达标率、3项血脂指标均达标和非 HDL-C 的达标率(分别为70%、68%、80%、58%、70%)均明显高于他汀组(分别为50%、46%、48%、10%、48%)(P <0.05或<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单用阿托伐他汀更有效,能更全面地改善各项血脂水平,有助于血脂的全面达标,且具有更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使用数字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包括阿托伐他汀治疗)和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变化及安全性。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6.0%比68.0%,P=0.032)。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总胆固醇[(4.38±0.50)mmol/L比(4.09±0.47)mmol/L]、甘油三酯[(2.23±0.35)mmol/L比(1.79±0.2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5±0.29)mmol/L比(2.23±0.28)mmol/L]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1±0.12)mmol/L比(1.37±0.25)mmol/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治疗组为6.0%,与常规治疗组的4.0%无显著性差异(P=0.436)。结论: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脂必泰胶囊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疗效及机制。方法:136例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联合脂必泰胶囊治疗组(联合治疗组,69例)及单纯阿托伐他汀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67例),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血脂达标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均明显降低(P〈0.05~〈0.01);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联合用药组TC(64.2%比78.3%)、LDL-C(62.7%比75.4%)、TG(50.7%比60.9%)达标率显著升高(P〈0.05),hsCRP[(5.11±0.94)mg/L比(4.15±0.87)mg/L]水平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13.4%比2.9%)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脂必泰胶囊对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有更好的降脂作用,能提高降脂达标率,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小檗碱对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q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小檗碱300mg(tid),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肌酐(Scr)、谷氨酰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的差异。结果治疗1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C[(3.38±1.05)mmol/Lvs.(4.24±1.07)mmol/L];TG[(1.20±0.62)mmol/Lvs.(1.42±0.73)mmol/L];LDL-C[(2.10±0.71)mmol/Lvs.(2.58±0.61)mmol/L];ALT[(22.32±11.66)U/Lvs.(34.46±12.87)U/L]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HDL-C水平升高无差异,Scr和CK未见差异。结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小檗碱具有更强的调脂效应,对肝功能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他汀类药物对80岁以上老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73例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入院后给予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按他汀药物不同,分为辛伐他汀组(20 mg/d)27例、阿托伐他汀组(20 mg/d)32例和瑞舒伐他汀组(5 mg/d)14例,分别对比分析用药前及随访12~24(13.8±3.7)个月后血脂参数和安全性指标,以及三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冠心病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TC、LDL-C、LDL-C/HDL-C均有明显下降[(3.59±0.67) mmol/L比(3.84±0.91) mmol/L、(2.16±0.61)mmol/L比(2.39±0.78)mmol/L及(2.15±0.75)比(2.4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肝功、肾功、肌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三组间调脂疗效无显著差异,并且肝功、肾功、肌酶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80岁以上老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调脂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心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于我院治疗的128例冠心病患者被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与联合治疗组(在阿托伐他汀组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两组均治疗60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LVEF、IMT以及治疗6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TG[(1.43±0.14)mmol/L比(1.35±0.12)mmol/L]、TC[(5.29±0.51)mmol/L比(5.03±0.54)mmol/L]、LDL-C [(2.93±0.34)mmol/L比(2.71±0.27) mmol/L]水平、LVEDd [(55.77±5.81)mm比(53.45±5.59)mm]、LVESd [(40.52±4.33)mm比(38.91±4.13)mm]、IMT [(0.96±0.10)mm比(0.91±0.08)mm]降低更显著,HDL-C水平[(1.12±0.11) mmol/L比(1.22±0.12) mmol/L]、LVEF [(46.30±4.25)%比(50.63±5.30)%]升高更显著,P0.05或0.01。联合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3.13%比14.06%,P=0.028)。结论: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心功能,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变化及辛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40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辛伐他汀治疗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8周前、后血清PAPP-A水平的变化.血清PAPP-A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 ①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PAP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2±5.70)mU/L比 (20.68±5.94)mU/L,P>0.05].③治疗8周后常规治疗组与辛伐他汀治疗组患者血清PAPP-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98±5.94)mU/L 比 (13.53±4.964)mU/L,P<0.05].结论 ① UA患者血清PAPP-A水平升高,表明UA患者存在易损斑块.作为易损斑块的血清学标志物,PAPP-A水平可能在UA的早期诊断和预测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②UA患者的常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加用辛伐他汀后可进一步稳定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监测冠心病(CH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尿酸(UA)浓度的意义。方法:选择159例CHD患者(CHD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6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8例,急性心肌梗死46例,另选择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hsCRP、血脂、UA水平检测,并进行比对及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HD组hsCRP[(1.4±0.3)mg/L比(8.5±0.4)mg/L]、TG[(1.8±0.5)mmol/L比(2.4±0.6)mmol/L]、TC[(4.8±0.3)mmol/L比(6.2±0.4)mmol/L]、LDL-C[(2.5±0.7)mmol/L比(6.0±0.2)mmol/L]、载脂蛋白B[ApoB,(0.8±0.2)mmol/L比(2.8±0.9)mmol/L]和UA[(278.5±51.4)umo[/L比(418.6±62.1)umol/L]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而HDL-C[(2.6±0.3)mmol/L比(1.4±0.4)mmol/L]和ApoA1[(2.8±0.4)mmol/L比(2.2±0.5)mmol/L]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冠心病各亚组的上述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和尿酸检测对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预防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的效果。方法:选择年龄45岁以上、低冠心病危险、CIMT增厚(1.2~3.5mm)、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升高的54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安慰剂对照组和氟伐他汀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以及最大CIMT变化率、CIMT进展情况等。结果:治疗两年后,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氟伐他汀组总胆固醇[(6.18±0.13)mmol/L比(5.03±0.81)mmol/L]、甘油三酯[(2.45±0.72)mmol/L比(1.97±0.56)mmol/L]、LDL-C[(4.09±1.81)mmol/L比(2.95±1.10)mmol/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0.32)mmol/L比(1.25±0.30)mmol/L]水平明显升高,P<0.05;CIMT[(0.989±0.373)mm比(0.748±0.220)mm],CIMT进展率(0.0131mm/年比0.0014mm/年)明显减小(P<0.05,P<0.001)。结论:对于具有动脉硬化证据的中老年人,氟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其进展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10mg/d和40mg/d)早期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以了解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免疫炎症抑制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72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10mg/d,睡前口服;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40mg/d,睡前口服,均在入院48h内开始用药,治疗4周,分别予用治疗前、后监测血清CRP、血脂(TC、LDL-C)浓度,同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0.01),与A组相比较,B组CRP[(16.45±6.45)mg/L:(11.48±6.83)mg/L]、TC[(5.38±0.64)mmol/L:(4.92±0.50)mmol/L]、LDL-C[(2.53±0.46)mmol/L:(1.95±0.39)mmol/L]下降更明显(P均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及血脂水平,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sTRAIL)的死亡受体sDR4、sDR5的水平及银杏叶滴丸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其的影响.方法:1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均分为银杏叶滴丸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洛活喜)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及常规(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组,并设60例健康对照组.两组均连续用药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sDR4、sDR5水平的变化及血压、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的改变.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sDR4和sDR5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用药后血浆sDR4、sDR5的水平,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联合治疗组TC[(4.78±0.6)mmol/L比(3.21±0.5)mmol/L]及LDL-C[(2.69±0.5) mmol/L比(1.67±0.4)mmol/L]显著下降(P均<0.05),而常规治疗组下降不明显(P>0.05);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联合治疗组sDR4[(5.62±0.13)比(3.62±0.75)]、sDR5[(49.12±6.2)比(39.21±7.12)]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血压水平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sDR4、sDR5的水平可能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银杏叶滴丸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不仅有益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降脂治疗,同时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肌细胞凋亡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109例CHF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6例)和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干预组(联合干预组,53例),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及6月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联合干预组治疗后2周及6月hsCRP[6个月后:(4.47±2.37)mg/L比(3.11±2.04)mg/L]、MMP-9F6个月后:(558.69±210.14)ng/L比(442.77±183.25)ng/L]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LVEF值显著提高[6个月后:(51.4±4.4)%比(57.3±5.1)%,P〈0.05],LVEDd无显著差异(P〉0.05);但联合干预组LVED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54.5±6.1)mm比(59.7±6.3)mm,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改善心室重构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心电图的影响及对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高粘血症、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银杏叶提取物,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观察其心电图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改善显著[全血高切粘度(4.32±0.37)mpa·s:(6.81±0.25)mpa.s,全血中切粘度(5.30±2.03)mpa·s:(8.85±2.17)mpa.s,全血低切粘度(11.21±6.13)mpa·s:(18.03±5.76)mpa.s,全血粘度(1.65±1.12)mpa·s:(2.67±1.23)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2.38±3.19):(5.13±2.2),纤维蛋白原(2.28±1.28)g/L:(3.25±1.03)g/L,P0.05~0.01],而常规治疗组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心电图总有效率:观察组有87.5%,常规治疗组有82.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观察组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85%和82.5%,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银杏叶提取物改善血液流变学状况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