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心脏结构改变和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236例EH患者均做同步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分析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房内径(L A)、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等指标,根据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然后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36例EH患者中,无心律失常31例,房性心律失常133例,窦性心律失常22例,室性心律失常32例,房性伴室性心律失常18例.房性心律失常在所有心律失常患者中所占比例最高(56.4%).房性及房性伴室性心律失常组的左房内径与无心律失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室性心律失常组的室间隔厚度和左室后壁厚度最大,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论是房性心律失常组还是室性心律失常组的L V M I与无心律失常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36例E H患者中,发生左心房扩大158例(66.9%),发生LVH 95例(40.3%),左心房扩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LVH的发生率.结论 EH患者中有较高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左心房扩大会增加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L V H与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明显的关系,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与LVH关系更明显.左心房扩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LVH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颖  沃剡 《吉林医学》2001,22(1):16-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 2 4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测142例符合 WHO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病人 ,分析其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 (L VH)、心肌缺血及左房增大 (L AH)的关系。结果 :142例高血压病人检出 L VH6 8例 ,占 47.9% ;检出 L AH98例 ,占 6 9%。左房增大发生率显著高于左室肥厚发生率。检出室性心律失常 92例 ,占 6 4.7% ;检出房性心律失常 116例 ,占 81.7%。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左室肥厚患者、心肌缺血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及 ST- T无改变者。结论 :高血压病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心肌缺血及左房增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对112例EH患者进行检查并分析.结果112例EH患者左房增大(LAE)和左室肥厚(LVH)的发生率分别为72例(64.3%)和45例(40.2%).LAE组复杂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4.4%(32/72),高于正常心房组22.5%(9/40)(P<0.05);LVH组室性和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55.6%(25/45)和28.9%(13/45),高于无LVH组的28.4%(19/67)和11.9%(8/67)(P分别<0.01和0.05).结论EH患者左房扩大发生率显著高于左室肥厚的发生率,心房扩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分析老年前期与老年期高血压患者206例(老年前期组82例、老年组124例)和健康老年人63例的24h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特点。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组总房性心律失常和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8%和75%,老年前期高血压组分别是90%和60%,老年健康对照组为87%和52%。其中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房颤和Lown's分级≥3级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在老年高血压组分别为55%和26%,老年前期高血压组为21%和11%,老年对照组为24%和6%(P<0.01~0.001)。老年高血压组中伴左室肥厚者66例,其总室性心律失常和Lown's分级≥3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是85%和36%,均高于不伴左室肥厚用者的64%和14%(P<0.01),提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早期左心房室构型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50岁的Ⅰ级高血压病患者48例做为检查组,同时随机选择<50岁的健康人40例做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并测量左房内径、舒张末期左室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及射血分数,对两组所测定值进行分析比较。对48例Ⅰ级高血压病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仪进行检查,记录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Ⅰ级高血压病患者左房扩大占83.33%,与对照组比较(P<0.01),其余左室结构测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另外受检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75%,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仅为6.25%,房性心律失常发生与左房室构型有非常显著的关系,左房扩大是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基础。结论:左心房扩大和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高血压病心肌损害的早期征象。原发性高血压病可致心肌肥厚、心脏增大及心房内径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1]。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 (LVH)的关系 ,用 2 4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 ,分析 90例高血压病人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及心肌缺血的关系。结果 :90例高血压病人检出室性心律失常 4 7例 ,占 5 2 .2 % ;房性心律失常 6 1例 ,发生率 6 7.8% ,伴LVH、ST T改变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LVH者 (P <0 .0 1 )和无ST T改变者 (P <0 .0 1 )。提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室肥厚及心肌缺血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结构改变及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声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对112例EH患者进行检查并分析。结果112例EH患者左房增大(LAE)和左室肥厚(LVH)的发生率分别为72例(64.3%)和45例(40.2%)。LAE组复杂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4.4%(32/72),高于正常心房组22.5%(9/40)(P<0.05);LVH组室性和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55.6%(25/45)和28.9%(13/45),高于无LVH组的28.4%(19/67)和11.9%(8/67)(P分别<0.01和0.05)。结论 EH患者左房扩大发生率显著高于左室肥厚的发生率,心房扩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高血压心律失常与房室肥大的关系,对54例高血压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及复杂房性心律失常发一率(79.6%,48.1%)均高于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57.4%,18.5%)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分析表明,复杂房性心律失常与左房增大有关,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室肥厚及心肌缺血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216例风心中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冲动传导失常的发生率,其中,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49.54%)。统计学处理显示,三种风心(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中发生房性、交界性、室性心律失常和传导失常的差异分别是P<0.01P>0.05、P<0.01和P>0.05。风心中房颤发生率最高(43.52%),房颤与左房大小密切相关。本文论述了风心发生心律失常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分析老年前期与老年期高血压患者206例(老年前期组82例,老年组124例)和健康老年人63例的24h动态心电图心律的失常特点,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组总房性心律失常和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8%和75%,老年前期高血压组分别是90%和60%,老年健康对照组为87%和52%,其中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房颤和Lown’s分级≥3级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在老年高血压组分别为55%和26%,老年前期高血压组为21%  相似文献   

11.
田海鞍  许毓申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2):2021-2024
目的探讨利钠多肽对高血压患者并发心房纤颤(房颤)和左室肥厚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10例,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3组:A组为高血压并发持续性房颤40例,B组为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30例,C组为高血压不伴房颤患者40例,检查3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N端B型利钠多肽(Nt-proBNP)水平并进行比较。降压药物治疗1年后将110例患者列入D组即左室肥厚消退组62例和E组即未消退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Nt-proBNP、左房大小、房颤发生率和服药差异等。结果A组与B组、C组患者的年龄、Nt-proBNP水平、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M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的发生与Nt-ProBNP水平、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LVMMI、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年龄均呈正相关。D组与E组的Nt-ProBNP、LAD、LVEDD、IVST及阵发性房颤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E组患者的ACEI和ARB的使用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左房扩大是房颤的危险因素;降压治疗可使左室肥厚消退和左房缩小从而减少房颤的发生;Nt-proBNP水平与左室肥厚、房颤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强选民  韩勇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1):1477-147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心肌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根据心动超声、24h心电图检测结果,将162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左心房增大组、心肌缺血组、正常组及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增大(LAH)的发生率65.4%;左心室增大(LVH)的发生率4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老年组LAH的发生率88.8%,非老年组发生率33.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LVH:老年组发生率42.0%,非老年组26.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LA<40mm者LVH发生率43.1%,≥40mm者为68.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病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79%,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58%。左心室肥厚与非左心室肥厚;ST段下移与正常组间;室性心律失常,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房性和复杂房性心律失常无显著性差异。左房增大组与非左房增大组:室性心律失常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而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显著性。结论: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增大(LAH)的发生率高于心室增大(LVH)的发生率,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心房、心室结构的改变、心肌缺血、老年增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李志文  姚为学  周宁  劳雁 《吉林医学》2009,30(13):1283-1284
目的:为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心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检测85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心结构改变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其心律失常发生率,并以45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构形正常者为对照。结果:①单纯左心室肥厚者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67.3%)和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51.9%)均显著增高(P均〈0.05);②左心室肥厚并左心房内径增大者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72.7%)、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69.7%)、复杂室性及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60.6%,54.5%)均显著增高(P均〈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左心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3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表明:室性及房性心律失常常见,但严重室性及快速房性心律失常较扩张型心肌病发生率低。有晕厥史者10例,多发生于活动时,其中5例无室早发生,3例为单源偶发室早。有心功能不全者,左室肥厚者短阵室速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5.
马培容 《基层医学论坛》2014,(13):1722+1733-1722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12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已确诊高血压患者共计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采取动态心动图、无创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对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左室功能以及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昼夜节律消失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相应增加,且伴有左室功能减退。结论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患者有较高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左室功能减退可能是其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探讨老年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139例老年心血管病人心房扩大和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与观察,并对原发病分类,对部分病例长期随访5-25年。结果双房扩大者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00%,左心房扩大为主者发生率65.0%,右心房扩大为主者发生率35.7%,心房内径正常者发生率15.15%,四组间比较P〈0.01。心房内径扩大越明显,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越高,性质越严重,即便是扩张程度相同的左心房扩大者、二尖瓣狭窄为主的瓣膜性心脏病其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瓣膜性心脏病,P〈0.05。结论心房扩大,特别是双房扩大和左房扩大是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心房压力和心房肌张力增高是电生理紊乱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左室重构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120例高血压患者的左室构型,探讨左室重构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及意义。结果发现左室重构与年龄,病程有关。正常构型,向心型重构,向心性肥厚,离心性肥厚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依次为3.6%,20%,25%,35.9%。提示高血压患者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室的构型有关,伴有左室肥厚者,可能有室性心律失常易发性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CRI)和房性心律失常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50例CRI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观察组内观察对比合并症对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CRI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受检者(P <0.01);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CRI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合并症患者(P <0.01)。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观察20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左室正常组与左室肥厚组;左室向心性肥厚组与左室内径增大组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左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左室正常组;左室内径增大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左室向心性肥厚组(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与左室内径有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有较高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因此,应积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逆转左室肥厚及左室内径增大,以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正>自60年代初,Thurmann等通过心电图与心导管及尸检对照,提出房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左房增大,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今年有关房性心律失常与左房内径大小的关系,国内外已有多篇报道,但是大部分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房性心律失常与左房内径大小的关系报道较少。我们研究了300例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高心病及冠心病患者,其中房性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