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体是细胞膜或细胞内一些能与生物活性物质(神经递质、激素、药物、毒素等)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具有特定的结构域,能特异地识别和结合那些与自己有一定互补性的相应的活性物质,且其结合能力具有高亲和性,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可将生物活性物质携带的信号传递给效应器,进而引起生物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CHF)已经成为当代最具挑战的心血管流行疾病,是各种病因心脏病终末阶段的主要临床表现.随着社会人群老龄化和各类疾病患者存活时间延长,心力衰竭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患者住院、病残或死亡的主要原因,其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在冠心病病死率却经下降的发达国家,心力衰竭的病死率仍不断上升,据我国50家医院病例调查,心力衰竭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疾病的20%,但死亡率却占40%,提示预后严重.Framingham研究显示,心力衰竭在诊断后5年存活率男性为25%,女性为38%.临床上严重心力衰竭的一年病死率可高达30%~50%.  相似文献   

3.
β-受体阻滞剂对血小板凝聚性近日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凝聚力的昼夜变化节律以及 β 受体阻滞剂对其的影响。方法 共入选 4 6例冠心病患者 ,其中男性 33例 ,女性 13例 ;年龄 32~ 6 7(49± 9)岁。在常规基础治疗2周后 ,抽采血样 (4h一次 ,2 4h内共 6次 )测定其血小板聚集力。然后给患者服用美托洛尔 (2 5mg ,每日 2次 ) ,2周后重复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应用余弦拟合法分析其昼夜分布曲线的近日节律。结果 统计分析表明 ,美托洛尔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凝聚力的昼夜分布均表现为近日节律。美托洛尔治疗对血小板凝聚力的 2 4h中值 (6 4 0 6 5 3对 6 1 6 6 3 0 ,P >0 0 5 )与峰值相位 (10 1° 98°对 115° 116°,P >0 0 5 )无显著影响 ,但显著降低了其峰值水平 (振幅 10 0 9 9对 4 0 5 2 ,P <0 0 0 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凝聚力存在近日节律 ,美托洛尔治疗对其昼夜平均水平无显著影响 ,但可有效抑制清晨觉醒后数小时内血小板凝聚性的迅速升高现象 ,可能有助于降低这一时段内缺血性心脏事件发作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人体心肌β受体亚型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踏车运动法与羟甲叔丁肾上腺素药物试验,测定20例连续接受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治疗4个月以上的高血压病男性患者,停药后3天峰运动功率心率最大增加值(β1受体反应性)与羟甲叔丁肾上腺素(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增加心率30次/分的变时剂量(CD30,β2受体反应性);20例至少4个月内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高血压病男性患者予以同期测定,以作对照。结果峰运动功率心率最大增加值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治疗组为88.1±10.5次/分,比非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78.5±9.4次/分)无明显差异(P>0.05);静脉注射羟甲叔丁肾上腺素CD30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治疗组为1.8±0.3μg/kg,比非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2.7±0.2μg/kg)显著降低(P<0.001)。结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具有交叉选择性提高心肌β2受体功能的生物学特性,这可能是β受体阻滞剂停药综合征的细胞学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时的作用与疗效评价。方法将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进行治疗,统计3个月与6个月两组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例数3个月治疗组5例,对照组14例,6个月治疗组6例,对照组24例;3个月治疗组出现10例心律失常,对照组出现20例。结论β受体阻滞剂对多数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军事训练后应激反应与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12导联心电图综合调查的方法,纳入某集团军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同时心率≥60次/min者80例,随机分为高危给药组(n=40)和高危对照组(n=40),另选取低危人群中心率≥60次/min且年龄相当者40例作为低危对照组.高危给药组在运动前5天起持续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23.75 mg,qd),高危对照组和低危对照组予相同剂量安慰剂.比较三组5千米跑步运动前后心率、血压变化,以及肾上腺素(EP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结果 运动前三组心率血压乘积和各项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运动后低危对照组、高危给药组和高危对照组心率血压乘积、EPI、hs-CRP、HSP70、BNP浓度均逐渐升高,两两之间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军事训练后的应激反应及心脏功能改变较低危者明显,提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改善这一趋势,有助于减少急性心血管病事件甚至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有效防治措施的实施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观,冠状动脉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在近年来有所下降,但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却逐年上升。据统计,25~75岁成人心力衰竭患病率可能在2%-6%,其中症状性心力衰竭约占一半。充血性心力衰竭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左心室非梗死区β受体密度和 mRNA表达的变化,同时观察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两类不同的β受体阻滞剂对其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形成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而后经过4周的左室重构,导致心力衰竭形成。手术组死亡率为43%,假手术组死亡率为4.7%。实验分为 4周和12周2个时间点进行。取手术组存活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 5 组:4 周手术(4O)组,美托洛尔 20 mg(M20)组,卡维地洛10 mg(C10)组,卡维地洛1 mg(C1)组,12周手术(12O)组;取假手术组存活的 20 只大鼠随机分为 2组:4周假手术(4S)组,12 周假手术(12S)组;每组均为 10 只大鼠。另外取 10 只正常大鼠作为 4 周正常对照(4N)组。M 20、C10和C1 组于术后4周开始给药;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4、12周取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测定β受体密度及β1 和β2 受体mRNA。结果:4周时,心力衰竭组β受体密度(P<0.01)和β1 受体 mRNA表达(P<0.05)显著降低。12周时,美托洛尔显著增加β受体密度(P<0.01)和β1 受体 mRNA表达(P<0.05),卡维地洛没有增加β受体密度和β1 受体 mRNA表达的作用。结论:心力衰竭时β受体密度和β1 受体 mRNA表达降低,卡维地洛对β受体密度和β1 受体mRNA表达没有明显影响,而美托洛尔可明显增加心力衰竭大鼠β受体密度和β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患者心肌β2受体密度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 3H-双氢阿普洛尔(3H-DHA)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检测20例连续服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治疗4个月以上和20例4个月内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高血压男性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2受体密度; 采用羟甲叔丁肾上腺素(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静脉注射)药物试验,测定上述两组患者心脏β2受体的反应性. 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β2受体最大结合容量(Bmax)在服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治疗组为528±104 fmol/107 cell,与非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571±98fmol/107 cell,P>0.05);羟甲叔丁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后,测定增加心率30次/分的变时剂量(CD30)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治疗组为1.8±0.3 μg/kg,与非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比较显著降低(2.7±0.2 μg/kg,P<0.001).两组患者注药后血压无明显变化.结论:β1受体阻滞剂不改变高血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2受体密度,但可上调β2受体的敏感性.这一调节特性可能是临床β受体阻滞剂停药综合征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真实世界中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连续募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615例,其中年龄<65岁346例,年龄≥65岁269例,根据住院及随访5年期间是否全程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分为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441例(71.71%)和对照组174例。随访5年,观察血压未达标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年龄、慢性支气管炎、肾功能不全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陈旧性心肌梗死比例及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替格瑞洛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5年MACE发生风险和血压未达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75%vs 20.11%,HR=0.494,P=0.019;45.12%vs 48.85%;HR=0.091,P=0.044)。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年龄<65岁患者收缩压未达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年龄<65岁患者(29.70%vs 33.75%,P=0.034),年龄≥65岁患者5年MA...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三代β受体阻滞剂的代表药物卡维地洛、美托洛尔及普萘洛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间隙连接(GJ)结构的不同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卡维地洛组、美托洛尔组及普萘洛尔组。除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外,其余各组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然后松开结扎线复灌4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4h末用免疫荧光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心肌间隙连接蛋白43(CX43)的分布及组成变化,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CX43进行定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CX43-GJ结构明显异常。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卡维地洛组、美托洛尔组和普萘洛尔组CX43-GJ损伤减轻。各药物治疗组间比较,卡维地洛组CX43-GJ结构损伤最轻。结论各种β受体阻滞剂均具有保护心肌GJ结构的作用,以卡维地洛的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旨在研究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左心室非梗死区 β受体密度和mRNA表达的变化 ,同时观察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两类 β受体阻滞剂对它们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共使用雄性Sprague Dawley (SD)大鼠 12 0只。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 ,形成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而后经过 4周的左室重塑 ,导致心力衰竭形成。手术组共使用 89只大鼠 ,死亡率为 4 3 8%。假手术组共使用 2 1只大鼠 ,死亡率为 4 7%。实验分为 4周和 12周两个时间点进行。取手术组存活的 5 0只大鼠随机分为 5组 (10只 /组 ) :手术 1组、手术 2组、美托洛尔组、卡维地洛 1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特点并提出相应的诊疗方法。方法:选择45例β受体功能亢进症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采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直至症状好转或改善,疗程3~4个月。有焦虑症状者加服阿普唑仑,重者并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并予心理治疗。结果:本组45例β受体功能亢进症患者均有胸闷、心前区不适,有阵发性心悸33例(73%),多汗、易激动28例(62%),焦虑28例(62%),叹气样呼吸7例(16%),治疗后显效31例(69%),有效14例(31%),总有效率100%。结论:β受体功能亢进症选用β受体阻滞剂及抗焦虑药物,并配合心理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监测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亢进症(β-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儿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及其24h心率变异的昼夜节律,探讨自主神经活性改变在β-亢进症中的作用,并提出有关的诊断价值.方法 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分别检测β-亢进症和甲亢的心率变异分析(HRV),包括时域和频域指标,并分析其昼夜规律.结果 (1)24h总HRV频域各频段比较,提示高频标准单位(HFUN)和低频与高频比值(LF/HF)甲亢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甲亢组和β-亢进组差异无显著性.(2)清醒期HRV频域各频段比较,提示低频标准单位(LFUN),HFUN,LF/HF甲亢组和β-亢进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二者与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3)睡眠期HRV频域各频段比较提示高频带(HF),LFU.,HFUN和LF/HF等β-亢进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与甲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4)24h HRV时域变化提示β-亢进组和对照组24 h HRV时域变化均有明显昼夜节律,以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比(pNN50)指标最敏感.而甲亢组24h HRV时域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β-亢进组(P<0.01),昼夜波动幅度明显减少,昼夜节律消失.结论β-亢进症由于对儿茶酚胺物质反应不同,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减弱,而交感神经活性相对占优势,但仍表现明显昼夜规律,程度低于对照组,对其进行HRV分析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取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采用结扎前降支方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将存活动物随机分组为心力衰竭组(n=9)、卡维地洛组(n=10)、美托洛尔组a=8),并建立假手术模型(n=10),观察各试验组动物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进行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指标测定.结果 与心力衰竭组[(4.7±2.5)mm Hg,1 mm Hg=0.133 kPa]比较,美托洛尔组[(3.9±3.0)mm Hg]、卡维地洛组[(4.0±2.6)mm Hg]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舒张末压水平显著低,美托洛尔、卡维地洛改善左心室±dp/dt(P<0.05).心力衰竭组羟脯氨酸水平[(4.9±2.6)mg/g]明显高于假手术组[(2.5±1.0)mg/g]及卡维地洛组[(2.8±1.8)mg/g],P<0.05.卡维地洛组羟脯氨酸水平明显低于美托洛尔组[(4.6±2.3)mg/g],P<0.05.心力衰竭组心肌间质胶原容积百分数、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冠状动脉腔横断面积(PCVA/VLCA)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卡维地洛组(P<0.05).卡维地洛组PCVA/VLCA(3.9±1.2)明显低于美托洛尔组(5.1±1.7),P<0.05.结论 卡维地洛组胶原含量低于美托洛尔组,提示卡维地洛较美托洛尔有更强的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与内皮细胞功能及血小板功能的关系,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房颤患者内皮功能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患者(房颤组)25例,窦性心律组(窦律组)35例,通过竞争性酶联免疫(ELASA)分析定量测定两组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及房颤组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房颤组血清vWF水平(1945.2±111.3)g/L高于窦律组(1862.3±101.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后,血清vWF水平下降至(1758.3±152.4)g/L,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房颤组与窦律组[分别为(24.32±9.21)g/L与(24.68±11.70)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下降至(21.05±8.94)g/L,但与服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WF与可溶性P选择素无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008,P>0.05).结论 房颤患者血清vWF水平较窦性心律者升高,提示存在心血管内皮损伤.服用阿替洛尔后,房颤患者血清vWF水平下降,提示阿替洛尔用于房颤患者除能有效控制心室率外,还可能具有内皮保护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serum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and soluble Pselect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 and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beta-blocker treatment on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platelet activation in NVAF patients. Methods The 25 subjects, 17 males and 8 females, with persistent NVAF 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50%, were enrolled in NVAF group. Those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diomyopathy or hyperthyroidism were excluded. Another 35 subjects with sinus rhythm were as control (age,gender and LVEF matched with NVAF group, and with simila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Serum vWF and soluble P-selectin levels were tes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esults The serum vWF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NVAF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1945.2±111.3) g/L vs. (1862.3±101.6) g/L, P<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rum soluble P-selectin level between NVAF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4.32±9.21) g/L vs. (24.68±11.70) g/L, P>0. 05].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beta-blocker, a down-regulation was found in serum vWF level [(1758. 3±152. 4) g/L, P<0. 01], but not in soluble P-selectin level [(21.05±8. 94) g/L, P>0. 05]. There wa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level of vWF and soluble P-selectin (r=-0.008,P>0. 05). Conclusions High serum level of vWF is found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NVAF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indicating endothelial damage/dysfunction in those patient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beta-blocker, serum level of vWF drops dramatically in NVAF patients, indicating possible endothelial function protection of beta-blocker.  相似文献   

17.
已有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显示β 受体阻滞剂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猝死率 ,但其作用机制尚欠明确。另有研究发现 ,QT离散度(QTd)增加与冠心病患者的复杂室性心律失常(CVA)及猝死发生有关〔1〕。本试验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探讨选择性 β1 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AMI患者的QTd及CVA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1 998年 7月~ 2 0 0 0年 7月入院的AMI患者。入院距发病时间均在 1 2~ 48h。所有病例均符合WHOAMI诊断标准。排除入院前已服用抗心律失常药 ,入院时已有电解质紊乱、严重肺部疾病及心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 β受体阻滞剂对小儿扩张型心肌病 (DCM)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1988~ 1998年住院治疗并经随访的 45例 14岁以下的 DCM患儿 ,在常规应用强心甙、利尿剂、巯甲丙脯酸等治疗心力衰竭明显好转后 ,加用倍他乐克治疗。结果 :45例中治愈 11例 (2 4.4% ) ,好转 2 0例 (44 .4% ) ,死亡 14例 (31.1% )。与以前的资料比较 ,疗效有显著提高。发病后第 1年死亡 12例 (85 .7% ) ,不同年龄无明显性差异。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或肥大预后较好 ,右室占优势或肥大预后欠佳。心律失常与预后无明显关系。左室收缩功能、射血分数越低 ,PEP/ ET越大 ,预后越差。结论 :β受体阻滞剂对小儿 DCM有较好疗效 ,但病死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19.
β受体阻滞剂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68例冠心病(CA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以阿司匹林及消心痛为基础治疗,心得安组加服心得安10~20mgtid。用24hHolier资料对两组的心率变异性(HRV)、ST段偏移及心律失常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心得安组HRV明显提高,其中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节段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平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得安组ST段偏移幅度较小(P<0.05),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P<0.05)。表明β受体阻滞剂对CADHRV、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具有肯定的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β肾上腺素受体(β-AR)共分为3种亚型,β1-AR和β2-AR发现较早,β3-AR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发现。β3-AR与β1-AR和β2-AR同属G蛋白偶联受体,包括3个胞内环、7次跨膜区和3个胞外环,不同点是β3-AR的C末端缺乏蛋白激酶A和β受体激酶的磷酸化位点。β3-AR主要存在于棕色脂肪及白色脂肪组织,β3-AR参与了机体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如调节心血管、抗肥胖、调节糖脂代谢以及胃肠道和泌尿道的解痉等。现对近年来有关β3受体功能及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调节脂质代谢与抗肥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