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了解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PB)-18A/C和SPB 1580C/T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技术及基因测序技术检测57例BPD患儿及103例同胎龄无BPD早产儿的SPB-18及SPB 1580基因多态性,比较2组SPB-18及SPB 1580基因型和基因分布的差异.结果 1.SPB-18A/C基因型在BPD组与对照组AA、A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4.0%、45.6%、40.4%和4.9%、31.1%、64.1%;A等位基因增加新生儿患BPD的风险:AC/CC与AA/CC 的OR值分别为2.3(95%CI 1.2~4.7,P=0.02)和4.7(95%CI 1.4~16.2,P=0.01);2.SPB 1580C/T基因型在对照组和BPD组TT、CT、TT分布分别为6.8%、45.6%、47.6%和12.3%、40.4%、47.4%,对照组和B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0, P>0.05).结论 中国武汉汉族人中SPB-18基因多态性是BPD的危险因素,基因型为AA者是BPD易感人群.SPB 1580 C/T基因多态性与BPD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武汉汉族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P-B)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对武汉汉族新生儿286例(男205例,女81例)进行SP-B 1580C/T位点基因型频率检测,并将武汉汉族新生儿SP-B 1580C/T等位基因频率与德国高加索人、美国白种人及日本人比较。结果武汉汉族新生儿SP-B 1580位点基因型CC、CT、TT频率分别为44.8%、47.6%和7.6%,等位基因C和T频率分别为68.5%和31.5%;不同性别、出生体质量、胎龄新生儿SP-B 1580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武汉汉族新生儿SP-B 1580等位基因频率与德国高加索人和美国白种人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a<0.01),但与日本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武汉汉族新生儿SP-B 1580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性别、出生体质量、胎龄中无明显关联。不同种族人群SP-B 1580C/T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p-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42例BPD早产儿(BPD组)和65例非BPD早产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SP-B-18A/C、SP-B 1580C/T、SP-B8714G/C位点的单核甘酸多态性,分析3个位点多态性与BPD的关系.结果 BPD组和对照组SP-B-18A/C基因型频率CC、AC、AA分别为35.7%、52.4%、11.9%和32.3%、47.7%、20.0%;SP-B 8714G/C:CC、GC、GG分别为26.2%、54.8%、19.0%和27.7%、58.5%、13.8%;1580C/T基因型CC、CT、TT分别为66.7%、26.2%、7.1%和40.0%、47.7%、12.3%.BPD组和对照组SP-B-18A/C等位基因:C位基因、A等位基因分别为61.9%、38.1%和56.2%、43.8%;SP-B 8714G/C:G等位基因、C等位基因分别为53.6%、46.8%和56.9%、43.1%;SP-B 1580C/T:C等位基因、T等位基因分别为79.8%、20.2%和63.8%、36.2%.SP-B-18A/C、SP-B1580C/T、SP-B 8714G/C 3个位点均存在多态性,与对照组比较,BPD患儿SP-B 1580C/T位点基因型以CC明显增多(x2=7.26,P<0.05),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著增高(x2=6.17,P<0.05),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患BPD的风险是非携带者的2.23倍(OR=2.23,95%CI:1.18~4.24).SP-B-18A/C、SP-B 8714G/C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P-B 1580C/T多态性与BPD有关,SP-B 1580C/T可能是BPD的易感基因,携带SP-B 1580C等位基因的个体患BPD的风险增加.SP-B-18A/C、SP-B 8714G/C与BPD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PB)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诊断病例为病例组,并按1∶2比例收集胎龄和出生体重相匹配的无明显感染症状早产儿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 RFLP)分析技术及基因测序技术检测SPB 18A/C及SPB1580C/T多态性,观察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并复习文献比较本研究汉族与其他种族人群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2008至2010年NRDS组91例,对照组182名进入分析。 ①SPB-18A/C基因在NRDS组AA,A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1.0%、40.7%和48.4%,对照组分别为6.6%、31.3%和62.1%;两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DS组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1.3% vs 22.3%)。②SPB1580C/T基因在NRDS组TT、TC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5%、63.7%和45.1%,对照组分别为30.8%、6.6%和48.4%;两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DS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9.1% vs 70.9%)。③本研究汉族人、美国人、巴西人和丹麦人SPB1580等位基因C频率分别为79%、35%、41%和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日本人群等位基因C频率(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汉族人、巴西人、美国人和丹麦人SPB-18等位基因A频率分别为31%、58%、57%和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汉族人群SPB-18A/C及SPB1580C/T基因多态性是NRDS的危险因素。不同种族人群SPB1580C/T和SPB-18A/C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PB)-18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1)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和基因测序法检测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00例NRDS患儿及186名同胎龄儿SPB-18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差异。(2)应用蛋白印记法分析技术(WB)检测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31例基因型为SPB-18AA和36例SPB-18CC的足月新生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SPB水平,比较两组之间差异。结果 (1)SPB-18A/C基因在NRDS组和对照组中AA、AC、CC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1.0%、40.0%、49.0%和6.5%、31.7%、61.8%,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3,P>0.05。);但等位基因A频率在NDRS组和对照组间分别为31.0%和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P<0.05)。(2)基因型为SPB-18AA者比CC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SPB蛋白水平低。WB灰度值分别为8002.3±452.9和14339.2±107...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1(SPA1)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酶切技术(PCR-RFLP)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同济医院接诊的38例武汉汉族BPD患儿与55例对照组的SPA1基因分布。结果 BPD组和对照组之间AA50基因型分布(P=0.038)和等位基因频率(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A219、AA62、AA19三个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50病例组CC基因型明显低于对照组(7vs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A1上AA50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有关,CC基因型可能对BPD患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B、SP-C基因外显子4(exon4)区域基因变异与蒙古族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无血缘关系的蒙古族RDS早产儿50例(男31例,女19例),同期、同民族和同群体中无血缘关系的非RDS早产儿50例为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分别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基因多态性分析和基因检测技术对SP-B、SP-C基因exon4区域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两组患儿SP-B基因exon4区域1580位点基因变异及基因型频率、SP-C基因exon4区域c.571C A(T138N)位点基因变异及基因型频率的差异。结果检测出SP-B基因exon4区域1580位点基因变异,RDS组14例,变异率为28%,非RDS组11例,变异率为2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0,P 0.05)。RDS组1580位点CC、TT、C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6%、72%和12%,非RDS组则分别为10%、78%和12%;RDS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22%、T等位基因频率为78%,非RDS组则分别为16%、84%;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0,P 0.05)。检测出SP-C基因exon 4区域c.571 C A(T 138 N)位点基因变异,RDS组41例,变异率为82%,非RDS组6例,变异率为1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9.177,P 0.05)。RDS组c.571C A(T138N)位点CC、AA、AC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8%、50%和32%,非RDS组分别为88%、8%和4%;RDS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34%、A等位基因频率为66%,非RDS组则分别为90%、10%,两组间A等位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53,P 0.05)。结论携带SP-C基因exon 4区域c.571 C A(T 138 N)位点A等位基因的蒙古族早产儿患RDS的风险更高,而SP-B基因exon 4区域1580位点基因变异与蒙古族早产儿发生RDS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及远期随访结局。方法 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病房住院的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及生后7 d内入院的BPD早产儿为BPD组,同期入住我院的非BPD早产儿中选取与BPD组等同样本量的病例为对照组。采集与BPD发生的母亲和新生儿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同时统计BPD早产儿生后1岁内和~2岁的支气管炎、肺炎、喘息发作次数和住院次数等指标。结果 BPD组和对照组均纳入了156例早产儿。单因素分析显示,BPD组母亲年龄(P=0.046)、先兆子(P=0.025)和阴道产(P<0.001)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BPD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0.001 )。BPD组1 和5 min Apgar 评分,败血症 ≥72 h、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7 d的比例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OR= 0.46,95%CI:0.37~0.58)、机械通气≥7 d(OR=9.47,95%CI:3.70~24.27)、PDA(OR=2.21,95%CI:1.18~4.12)、先兆子(OR=4.91,95%CI:1.26~19.15 )是发生BPD的危险因素。BPD组1岁以内支气管炎、喘息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PD组生后~2岁较生后1岁以内肺炎的发生率显著下降,支气管炎、喘息的发生率及再入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出生胎龄、机械通气≥7 d、PDA、先兆子是发生BPD的危险因素;BPD早产儿在生后1年以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251A/T和781C/T基因多态性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5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120例健康对照儿童血IL-8-251A/T和781C/T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其基因型、等位基因型的分布,并对2个SNP位点进行连锁和单体型分析.结果 1.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均发现IL-8-251A/T位点基因多态性,均可见AA、AT和TT 3种基因型;其中病例组AA、A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2.0%、56.7%、31.3%,A、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0.3%、59.7%;健康对照组AA、A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5%、54.2%、38.3%,A、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4.6%、65.4%;病例组IL-8-251A/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2.373,1.875 P0.05).2.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均发现IL-8 781C/T位点基因多态性,均可见CC、CT、TT3种基因型;其中病例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8.7%、40.7%、20.6%,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9.0%、41.0%;健康对照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0.8%、41.7%、17.5%,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1.7%、38.3%,二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442,0.396 P0.05).3.IL-8-251A和781C是连锁的(D'=0.348±0.019,r2=0.114 P<0.05).4.病例组AC单体型频率显著增加(x2=9.047 P<0.05).结论 IL-8-251A和781C形成的AC单体型与RSV毛细支气管炎易感性相关,即部分RSV毛细支气管炎的易感基因可能存在于含有AC单体型的基因片段或与该段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10.
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和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在2006年8月至2009年2月期间,住院28 d以上VLBWI 122例临床资料,以BPD发生与否分组,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BPD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25例发生BPD,发生率20.5%,在胎龄<28周的超未成熟儿中BPD发生率70%.BPD主要发生在胎龄<30周、出生体质量<1250 g的早产儿.通过16个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出生体质量、窒息、机械通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间、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肺炎、医院感染等11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吸氧时间分别为(41.8±15.2)d和(5.0±9.8)d.通过对胎龄、出生体质量、窒息、机械通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间、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医院感染等10个发病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OR 0.875,95%CI 0.790~0.968,P=0.001)和重症肺炎(OR 155.302,95%CI 8.944~2696.473,P=0.01)是BPD的最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胎龄小和重症肺炎是BPD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