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型相关文献统计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中医中药在防治亚健康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疗法对亚健康的防治,为临床治疗亚健康状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综述目前临床关于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证与证候概况,为亚健康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提供依据。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1996-01/2005-12研究亚健康证型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亚健康,中医,证”,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文献年代、期刊分布、亚健康证型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资料选择:亚健康证型文献选择,纳入标准:中医药防治亚健康相关文献,并且有确切的辨证证候分型。排除标准:综述文献,无确切证侯分型的文献,重复研究。 资料提炼:共获取中医防治亚健康文献83篇。纳入有确切中医辨证及证候分型的文献15篇,对综述文献及无确切中医证候分型的文献共68篇予以排除。资料综合:文献综合分析表明:①研究亚健康的文献以及运用中医研究亚健康的文献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共报道亚健康中医辨证分型139种次,整合后共22个中医证型。②亚健康的病性属虚证为主,虚证、虚实夹杂证者分别占证型总数的51.80%,36.70%,其中报道肝郁脾虚、脾虚湿盛、心脾两虚、肝肾两虚证4种证型共84次,占证型总数60.43%。③亚健康所涉及的病位以脾、肝、心、肾四脏为多,在此四脏当中,多数文献又认为与脾脏和肝脏的关系尤为密切,涉及此四脏的证型分别占总数的48.92%,31.65%,19.42%,13.67%。④亚健康的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脾虚湿盛、心脾两虚、肝肾两虚四种证型为主,占证型总数的60.44%;湿热内蕴、脾肾两虚、气滞血瘀、脾肺气虚、肾阴亏虚、心肾不交及脾虚证等7种证型占证型总数的30.92%。 结论:肝郁脾虚、脾虚湿盛、心脾两虚、肝肾两虚证可作为亚健康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2.
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型相关文献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中医中药在防治亚健康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疗法对亚健康的防治,为临床治疗亚健康状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综述目前临床关于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证与证候概况,为亚健康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提供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1996-01/2005-12研究亚健康证型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亚健康,中医,证”,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文献年代、期刊分布、亚健康证型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资料选择:亚健康证型文献选择,纳入标准:中医药防治亚健康相关文献,并且有确切的辨证证候分型。排除标准:综述文献,无确切证侯分型的文献,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获取中医防治亚健康文献83篇。纳入有确切中医辨证及证候分型的文献15篇,对综述文献及无确切中医证候分型的文献共68篇予以排除。资料综合:文献综合分析表明:①研究亚健康的文献以及运用中医研究亚健康的文献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共报道亚健康中医辨证分型139种次,整合后共22个中医证型。②亚健康的病性属虚证为主,虚证、虚实夹杂证者分别占证型总数的51.80%,36.70%,其中报道肝郁脾虚、脾虚湿盛、心脾两虚、肝肾两虚证4种证型共84次,占证型总数60.43%。③亚健康所涉及的病位以脾、肝、心、肾四脏为多,在此四脏当中,多数文献又认为与脾脏和肝脏的关系尤为密切,涉及此四脏的证型分别占总数的48.92%,31.65%,19.42%,13.67%。④亚健康的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脾虚湿盛、心脾两虚、肝肾两虚四种证型为主,占证型总数的60.44%;湿热内蕴、脾肾两虚、气滞血瘀、脾肺气虚、肾阴亏虚、心肾不交及脾虚证等7种证型占证型总数的30.92%。结论:肝郁脾虚、脾虚湿盛、心脾两虚、肝肾两虚证可作为亚健康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原发性肾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肾癌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是否手术分为手术后组与未手术组2组,分别对2组患者的常见症状、体征进行频数统计及聚类分析。结果:肾癌手术后组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以气血两虚证、脾肾两虚证多见,其中以气血两虚最为多见;肝肾阴虚居第三位,湿热蕴脾最为少见。肾癌未手术组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以肺肾两虚、湿热蕴脾多见,其中以肺肾两虚最为多见;瘀血内阻居第三位,肝胃不和最为少见。结论:临床上肾癌手术后患者与未手术患者辨证存在差异,手术后患者以虚证多见,治疗时应以扶正为主;未手术患者以虚证及虚实夹杂证多见,治疗时扶正的基础上,需辨证兼顾祛邪。中医药辨证治疗肾癌患者,旨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M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将170名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样本进行数据收集整理,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患者颈动脉进行探查测定其内中膜厚度,并根据内中膜增厚与否分为正常组与增厚组。综合四诊及临床症状辨证分型。分为本虚证和标实证两方面。本虚证分为气虚证(以脾肾气虚多见),阳虚证(以脾肾阳虚多见),阴虚证(以肝肾阴虚多见),以及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标实证分为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血瘀证,以及风动证。通过2组数据相对比以探究中医各证型分布与IM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正常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本虚证中脾肾阳虚证多见,标实证中血瘀证为主。内中膜增厚组患者:本虚证以气阴两虚证患者较多,标实证以湿浊证最多。结论:该研究表明M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在激素维持治疗阶段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76例成人PNS激素维持治疗阶段患者为研究对象,辨识中医体质与证型,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176例成人PNS患者体质辨识多见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血瘀质;中医证型常见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湿热证、血瘀证。“三辨”分析:平和质与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湿热证呈正相关;阳虚质与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存在正相关;气虚质与脾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呈正相关;阴虚质与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正相关;湿热质与湿热证、水湿证呈正相关;血瘀质与血瘀证存在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成人PNS激素维持治疗阶段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通过辨体-辨病-辨证“三辨”模式,对临床早期预防、辨证论治及个体化诊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五行音乐治疗心理亚健康不同中医证型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疗养的60位患有心理亚健康不同中医证型的疗养员,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对其辨证实施五行音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中医主症及证候等因子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比对照组中医主症改善明显(P<0.01),对肝气郁结、血行郁滞、心神惑乱、心脾两虚及心胆气虚等证候有改善作用(P<0.05);而其余证候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五行音乐对特殊人群亚健康的中医主症和肝气郁结、血行郁滞、心神惑乱、心脾两虚及心胆气虚等证候比对照组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气郁化火、痰气郁结、心阴亏虚、肝肾阴虚等证候的治疗效果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调脾护心方治疗心脾两虚证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标准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调脾护心方。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值变化、NYHA心功能疗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及NYHA心功能分级的显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2组LVEDd、LVEDs、LVEF及BNP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调脾护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以明显改善心脾两虚证临床症状,对心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调脾护心方治疗高血压病心脾两虚证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辨证为心脾两虚证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给予标准化降压治疗,治疗组加用调脾护心方口服,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2组治疗后血压及症状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证候积分下降及血压昼夜节律性等指标的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调脾护心方可显著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更好地改善血压昼夜节律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安徽省中医院内分泌科治疗2型糖尿病病例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13例、901次诊次。患者病历录入糖尿病中医结构化科研电子病例系统,采用多维检索软件频数、构成比、Liquorice复杂网络节点度、频度及点式互信息分析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规律。结果: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以气阴两虚夹瘀证为最多见,其中0~40岁以气阴两虚证居多,40岁以后年龄段的糖尿病人群以气阴两虚夹瘀证为主;气阴两虚夹瘀证与气阴两虚证节点关联度最多,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症状以口干最多见。结论:数据挖掘技术可以用于分析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候规律特点。  相似文献   

10.
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阶段的中医证候学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进入规律血液透析(血透)后中医证候学的变化,为该阶段的中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分型标准及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制订尿毒症中医证候研究调查表.对106例血透患者进行疾病诊断、中医辨证、证候积分等内容的调查.结果:透析频率每周1次者,虚证以阴阳两虚为主,邪实以水湿、湿浊为主;2次者虚证以脾肾气虚和气阴两虚为主,邪实以瘀血为主;3次者虚证以肝肾阴虚为主,未见阴阳两虚和气阴两虚,邪实以风燥为主.不同透析频率患者的中医虚证或邪实分型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透析3次的肝肾阴虚与透析1次和2次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透析不足3次的脾肾气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和气阴两虚例数比透析3次者多,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透析不足3次的水湿、湿浊和瘀血例数比透析3次者多,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透析频率增加,患者的虚证、实证和总积分逐级减少.结论:尿毒症进入规律血透阶段的中医证候与透析前有很大不同;每周行3次血透且较为充分者应以滋肝肾之阴和祛风止痒为主,每周不足3次血透且不充分者应注意气阴或阴阳双补,同时增加利水化湿和降浊化瘀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失眠症不同证型与焦虑、抑郁评分的关联性。方法:将137例失眠患者辨证分型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5种证候类型,采集一般资料并评定HAMA、HAMD,分析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出现频次最多,占38.0%;肝郁化火型及心虚胆怯型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高;肝郁化火型与心脾两虚型患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失眠症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易世新 《护理研究》2004,18(10):902
失眠属中医“不寐”或“少寐”研究的范畴。是指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导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症。笔者采用王不留行籽压耳穴治疗此症,疗效尚好。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失眠病人3 3例,其中门诊病人14例,住院病人19例;男11例,女2 2例;年龄为18岁~62岁;病程短者10d ,最长者3a。根据临床辨证,属心脾两虚型12例,肝郁化火型9例,心肾不交型8例,胃失和降型4例。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以中医经络学理论为指导,主穴:神门、心交感、内分泌、脑、枕。配穴(根据辨证而异) :心脾两虚型加脾;肝郁化火型加肝,心肾不交型配肾;胃失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将95例STC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神经症状评分,探讨中医证型与神经症状评分的关系。结果:肝郁气滞证神经症评分显著高于气虚肠燥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差异显著(P<0.01)。结论:慢传输型便秘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之间存在明显关系,其中肝气郁滞与之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阈下抑郁的中医分型,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路径,方法对180例阈下抑郁患者依据中医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分析.结果本组180例阈下抑郁患者中医分型依次为肝气郁结型(37.8%)、忧郁伤神型(30.6%)、阴虚火旺型(13.3%)、心脾两虚型(11.7%)、气郁化火型(6.7%);肝气郁结型、忧郁伤神型、阴虚火旺型女性构成比高于男性,气部化火型、心脾两虚型男性构成比高于女性.结论阈下抑郁中医分型以肝气郁结型和忧郁伤神型多见,因此在阈下抑郁的研究中,应针对这两种抑郁证型加大研究力度,为临床对该类患者的中医分型治疗提供新的临床路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证型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B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4年7月苏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98例,分析其胰岛素抵抗、B细胞功能和中医证型:阴虚热盛证、痰湿困脾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的关系。结果:四种证型的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空腹胰岛素值以痰湿困脾证最高,气阴两虚证次之,阴阳两虚证最低;空腹C肽以气阴两虚证最高,阴虚热盛证次之,阴阳两虚证最低。四种证型的HOMA-IR、ISI、HOMA-β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HOMA-IR在痰湿困脾证最大,其余按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的顺序逐渐增大;按阴虚热盛证→痰湿困脾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顺序的ISI依次减低;HOMA-β值在痰湿困脾证最大,其余按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排序逐渐减小。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及病机与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损害程度相关。阴虚热盛证、痰湿困脾证以胰岛素抵抗为主;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以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为主。苏州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以痰湿困脾证为主,并贯穿病程始终。提示:痰湿困脾可能是苏州地区糖尿病的重要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补脾益心汤加减用于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心脾两虚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血管性痴呆心脾两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补脾益心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相似文献   

17.
勃起功能障碍患者155例中医证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来源于西安城区人口中勃起功能障碍(阳痿)患者的中医证型流行病学特征,总结其规律性,寻找可能的预防和中医药干预方法。方法:选择2003-01/2006-0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阳痿患者155例,人选病例均为年龄在25岁以上的西安城区人口,参照1993年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中药新药治疗阳痿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确定的辨证标准和临床实际,初步拟设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肾阳微衰证、肝肾阴虚证和心脾两虚证。在治疗开始前由资深中医师进行辨证诊断,并同时进行了药物性阴茎勃起实验、发病季节和危险因素调查以及心理情绪评估。勃起状态判定采用Porst分级法:0级:完全没有反应;1级:轻微勃起;2级:不完全勃起;3级:正常勃起。采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情绪,分为9大症状: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勃起实验及心理测评时间均在治疗前1周内。 结果:纳入对象155例,最终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155例阳痿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如下:肝郁气滞型39例、肝胆湿热型26例、肾阳微衰型22例、肝肾阴虚型41例和心脾两虚型27例。其中肝肾阴虚型患者最多,肝郁气滞型次之,肝胆湿热型和肾阳微衰型患者分布最少。②各证型与总体样本比较中,肾阳微衰型和心脾两虚型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偏大,平均Porst分级显著降低。肾阳微衰型、肝胆湿热型和心脾两虚型患者平均病程偏长,而肝郁气滞型和肝肾阴虚型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偏小,平均病程明显偏短,平均Porst分级较高。③心脾两虚型患者的平均文化程度明显偏高(P均<0.05~0.01)。肾阳微衰型和心脾两虚型患者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者明显居多,而肝胆湿热型患者的平均吸烟指数和饮酒明显增高(P均<0.05~0.01)。④各证型患者的发病季节分布中,肾阳微衰型患者冬季发病明显居多(P<0.05)。各证型患者心理情绪评分比较中,肝郁气滞型和肝肾阴虚型患者大部分症状自评量表总分、阳性总分、阳性项目均数和阳性项目均分均明显高于总体样本,而肾阳微衰型和心脾两虚型患者的上述多数指标均明显低于总体样本(P均<0.05~0.01)。 结论:西安城区阳痿患者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和肝郁气滞型分布较多,此两种分型患者年龄偏小,病程较短,病机以心理因素为主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理论探讨火龙罐疗法在更年期综合征合并睡眠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215例更年期综合征合并睡眠障碍女性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103例)和观察组(11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方法同对照组,并采取火龙罐疗法。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睡眠质量、焦虑抑郁、多导睡眠图(PSG)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肝肾阴虚型、心肾不交型、心脾两虚型病人的焦虑程度高于脾肾阳虚型病人(P<0.05),脾肾阳虚型、心脾两虚型病人的抑郁程度高于肝肾阴虚型、心肾不交型病人(P<0.05);肝肾阴虚型、心肾不交型病人睡眠潜伏期时间及思睡期、浅睡期占比与脾肾阳虚型、心脾两虚型病人有差异(P<0.05);与治疗后相比,病人睡眠潜伏期、思睡期普遍较长、夜间觉醒次数较多、睡眠效率较低。治疗后,两组病人各证型证候积分、睡眠质量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体来看,病人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下降、思睡期缩短、慢波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期延长、觉醒次数减少、睡眠效率提高,且观...  相似文献   

19.
总结60例脑血管意外睡眠障碍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经辨证有心肾不交证、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在中医辨证施治基础上对睡眠障碍进行施护,做好病房环境管理、情志护理、饮食调护、给药护理、耳穴压豆治疗等。60例患者经辨证用药及施护,10例治愈,44例有效,6例无效。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中急性虚证的证候学分析及临床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中急性并发症的中医证候学特征 ,建立辨证分型要点 ;观察中药临床疗效 ,并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 :1以血液透析出现急性并发症患者为观察对象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 ,对临床症状进行分析 ,归纳确立血液透析患者急性虚证分型特征。2对临床症状与血压关系进行直线回归分析。3随机分组 ,观察中药参麦注射液的临床疗效 ,观察即刻及治疗 5、10、15分钟临床症状及血压变化。结果 :1急性气阴两虚最多见 (4 4.3%) ,单纯急性阴虚可以存在 ,而急性气虚、急性阳虚总是伴有阴虚情况 ,急性阴虚又以急性肝阴虚和急性胃阴虚最常见。肝阴虚以抽搐痉挛为主证 ,胃阴虚以呕吐为主证。急性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临床症状积分与平均动脉压相关系数 r=0 .90 92 (P<0 .0 1) ,显示临床症状与血压有较好相关性。 2选择参麦注射液作为观察药物 ,并设西药作对照观察 ,结果表明前者临床症状及血压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或 P<0 .0 5 )。结论 :1急性虚证是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基本的证候学特点 ,同时 ,其分型的辨证要点与其它疾病的急性虚证亦有不同之处。急性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临床症状与血压有较好相关性。 2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急性虚证优于传统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