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D)在IgA肾病(IgA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BALB/C小鼠诱导IgAN模型并随机分为IgAN组(n=15),IgAN+VitD组(n=15),分别给予丙二醇以及丙二醇+1,25(OH)2D 3 ng/(100g·d),连续6周;另设对照组(n=15)。第0、12、18周,测定各组小鼠24 h尿蛋白;第18周测定血清25(OH)D、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及半乳糖缺乏IgA1(Gd-IgA1)水平;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Peyer小结白介素-21(IL-21)mRNA及蛋白,Bcl-6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测定Peyer小结Tf h细胞占T淋巴细胞,B220+IgM+、B220+IgA+、B220-IgA+淋巴细胞占B淋巴细胞百分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gAN组小鼠24 h尿蛋白升高;血清25(OH)D降低,FGF23及Gd-IgA1升高;Peyer小结IL-21 mRNA和蛋白,Bcl-6蛋白表达升高;Peyer小结Tf h细胞占T细胞百分率,B220+IgM+、B220+IgA+、B220-IgA+淋巴细胞占B淋巴细胞百分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gAN+VitD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与IgAN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部分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OH)2D抑制IgAN鼠Peyer小结Tfh和B细胞分化,抑制Gd-IgA1生成,对Peyer小结微环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信息动态     
目的 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 follicular helper cells,Tfh)在IgA肾病中的数量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初发IgA肾病(IgAN)患儿1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 CXCR5+ ICOS+T细胞(Tfh)的比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转录因子Bcl-6、Blimp-1的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21、IL-4及Gd-IgAl的血浆浓度.结果 (1)IgA肾病患儿Tfh细胞比例(3.85±1.1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3±0.75)%,P<0.05;(2)Tfh细胞正性转录调节因子Bcl-6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负性调节因子Blimp-1 mRNA表达降低(P<0.05);(3)Tfh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21血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抑制Blimp-1表达的IL-4血浆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Gd-IgA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Tfh细胞过度活化可能参与了IgA肾病免疫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黄芪对IgA肾病模型大鼠免疫紊乱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黄芪对IgA肾病(IgAN)模型大鼠免疫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BSA)、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加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SP)复合方法,复制IgAN模型大鼠.实验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黄芪治疗组;黄芪治疗组给予黄芪颗粒剂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分别灌注等量蒸馏水.检测各组大鼠血尿、蛋白尿及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Th2类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5(IL-5)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结果 ①IgAN模型组大鼠尿红细胞计数高于正常组和黄芪治疗组(P<0.01);而IgAN模型组大鼠24 h蛋白尿亦高于正常组(P<0.05)和黄芪治疗组(P<0.05).②IgAN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管、肾间质病理损害较正常对照组和黄芪治疗组明显加重;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IgA免疫荧光较正常组和黄芪治疗组明显增强.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肾组织有少量TGF-β1和IL-5表达,而IgAN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TGF-β1和IL-5表达明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和黄芪治疗组TGF-β1(P<0.05)和IL-5(P<0.05)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④模型组大鼠血清IL-4含量[(33.74±7.52)pg/ml]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2.36±0.85)pg/ml]和黄芪治疗组[(3.24±1.13)pg/ml]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大鼠IFN-γ水平[(18.79±3.80)pg/ml]显著下降,与正常组[(46.53 ±5.56)pg/ml]和黄芪治疗组[(41.28±2.95)pg/ml]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可降低IgAN模型大鼠血尿和24 b蛋白尿水平,减轻肾脏病理变化及IgA在肾小球系膜区的沉积.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调节IgAN模型大鼠Th1、Th2平衡紊乱,从而改善血清中Th类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水平,并减少肾组织中Th2类细胞因子TGF-β1和IL-5的表达,来延缓IgA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Bai F  Li HQ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7):520-525
目的 观察黄褐毛忍冬总皂苷(Ful)对卵清蛋白(OVA)致敏小鼠肠道炎症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影响.方法 2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取16只,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构建食物过敏模型,均分为2组,即食物过敏组(FA组)和Ful干预组(Ful组).Ful组小鼠自造模第20天起每日皮下注射Ful 200 mg/kg,共22 d.另8只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S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小鼠空肠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A(IL-17A)、叉头蛋白3-T细胞转录因子(Foxp3)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空肠组织中TGF-β1、IL-6、IL-17A蛋白表达;检测空肠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代表中性粒细胞活化水平.结果 FA组小鼠空肠组织中TGF-β1、IL-6、IL-17A的mRNA[(0.370±0.013)、(0.475±0.015)]和TGF-β1、IL-6、IL-17A蛋白表达水平[(53 075.70±20 727.06)、(256 881.66±36 561.79)、(435 064.25±69 911.48)]均增高,Foxp3 mRNA(0.231±0.014).经黄褐毛忍冬总皂苷干预后,小鼠空肠组织TGF-β1表达未下降,但IL-6、IL-17A的mRNA[(0.196±0.005)、(0.204±0.008)]和蛋白表达水平[(114 040.30±20 295.25)、(218 200.74±30 077.69)]均明显降低,而Foxp3 mRNA(0.578±0.021)表达明显增高.空肠组织中MPO水平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物过敏发生时肠道内存在以IL-6、IL-17A表达增高为主的炎症反应.Ful可有效降低OVA致敏小鼠肠道炎症因子IL-6、IL-17A的过度表达,显著增强调节性T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从改善OVA诱导的肠道炎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白介素-21(IL-2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探讨HSP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3例HSP急性期患儿及20例健康儿童血浆IL-21、TGF-β1、IgA1和TNF-α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IgA、IgG、IgM及补体C3、C4水平并计算IgA/C3值,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SP急性期患儿外周血IL-2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gA、TGF-β1、IgA1和TNF-α水平及IgA/C3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gG、IgM、C3、C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患儿血浆TGF-β1水平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345,P<0.05),结论血IL-21、IgA1、TGF-β1和TNF-α参与HSP的发病过程,HSP IgA和IgA1水平升高可能与IL-21及TGF-β1水平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脑组织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7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生理盐水对照组,TGF-β1干预组,其中TGF-β1干预组又分大、中、小剂量三组。建立HIBD模型2 h后,侧脑室注入不同剂量(20 ng、10 ng5、ng)的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给药24 h后脑组织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HIBD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较假手术组Bcl-2及Bax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TGF-β1干预组较HIBD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显著增高,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TGF-β1可以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及下调Bax蛋白表达,改变Bcl-2与Bax蛋白表达比例,抑制细胞凋亡,从而起神经保护作用,为TGF-β1临床治疗HIBD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及其信号传递分子在新生儿脓毒症炎症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新生儿脓毒症2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16例,抽取各组新生儿静脉血3ml备检,未加任何体外丝裂原刺激培养.采用适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1~TLR10、髓样分化蛋白2(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otein 2,MD-2)、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1β、IL-6、IL-8、TNF-α等前炎症因子蛋白表达.结果 (1)新生儿脓毒症组TLR2、TLR4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LR2:55.16±12.78 vs 9.53±3.73,P<0.01;TLR4:125.22±30.64 vs 23.17±5.78,P<0.01),其他TLRs表达无明显改变;(2)新生儿脓毒症组TLR4信号传递分子MD-2及MyD88明显增高(MD-2:376.83±62.16 vs 12.92±2.54,P<0.01;MyD88:11.97±2.48 vs 2.77±0.59,P<0.01);(3)新生儿脓毒症组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IL-8、TNF-α表达明显增高[PCR:(IL-1β:21.72±5.56 vs 5.69±1.26,P<0.01;IL-6:71.39±18.34 vs 9.65±2.13,P<0.01;IL-8:29.39±6.72 vs 8.72±1.95,P<0.01;TNF-α:65.42±16.95 vs 12.33±3.45,P<0.01)],[ELISA:(IL-1β:2 977.36±653.97 vs 480.52±120.36,P<0.01;IL-6:3 143.82±775.08 vs 393.78±96.55,P<0.01;IL-8:2 510.78±686.77 vs 276.91±72.46,P<0.01;TNF-α:3 582.24±876.13 vs 1 233.68±289.39,P<0.01)].结论 新生儿脓毒症TLRs信号途径异常活化,前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明显增高,提示新生儿天然免疫已具初步的抗感染免疫反应能力,TLRs异常活化可能是新生儿脓毒症免疫功能紊乱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和Th1/Th2免疫失衡在IgA肾病(IgAN)发病中的作用及黄芪防治IgAN的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复制IgAN模型,干预组予黄芪颗粒剂混悬液口服,并以正常SD大鼠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蛋白尿、血尿及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NF-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结果1.模型组大鼠尿红细胞、尿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1);2.模型组大鼠肾组织NF-κB、MCP-1、TGF-β1的表达与干预组、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3.模型组大鼠血清INF-γ水平与干预组、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a<0.05),IL-4水平与干预组、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a<0.01);4.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管、肾间质病理损害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加重。结论黄芪能降低IgAN大鼠尿红细胞数、尿蛋白水平,并减轻IgAN模型大鼠肾脏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l)在儿童原发性IgA 肾病(IgAN)患儿肾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8 年5 月至2012 年10 月间经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N 的30 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另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其血和尿中TGF-β1 的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肾组织中 TGF-β1 蛋白的表达,并进行血、尿和肾组织中的 TGF-β1 三者之间及其与各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 IgAN 患儿血、尿的 TGF-β1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0.557,P=0.001);肾脏组织中 TGF-β1 的表达与肾组织病理分级密切相关,且随着其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增加(r=0.682,Pr=0.038, P=0.844)。结论 IgAN 患儿尿TGF-β1 的值与IgAN 病理分级的严重程度相关,临床检测尿TGF-β1 可能对评定慢性肾病进展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IgA肾病(IgAN)患儿初始B淋巴细胞在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相关因子作用下的诱导成熟过程,探讨半乳糖缺乏的IgA1(Gd-IgA1)的诱生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IgAN患儿及健康儿童各8例。磁珠分选外周血初始B淋巴细胞(CD27-IgD+),加IL-2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等细胞因子共培养,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J链的表达、IgA水平、Gd-IgA1水平;并分别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J链的表达及血清IgA、Gd-IgA1水平。结果 IgAN组和健康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液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J链的表达相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0.05),上清液IgA分泌及血清IgA水平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gAN组细胞培养上清液及血清Gd-IgA1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 IgAN患儿外周血初始B淋巴细胞可分化成熟产生Gd-IgA1。Tfh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诱生B淋巴细胞成为分泌型IgA的浆母细胞及分泌Gd-IgA1过程中起关键的调节作用。血清Gd-IgA1可能是间接反映IgAN的无创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h17细胞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儿童HSP的治疗从调控Th17细胞作为切入点提供一条新思路。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儿科诊治的初次发病HSP急性期患儿40例,以及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的表达;用双抗夹心ABCELISA技术测定血清IL-17A、TGF-β_1、IL-6浓度。结果 HSP组的Th17细胞(2.75%±0.60%)和RORγt mRNA(1.11±0.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Th17细胞(1.41%±0.29%)和RORγt mRNA(0.65±0.24)(P0.01);HSP组血清IL-17A(40.40±11.81 pg/mL)、IL-6(75.38±27.19 pg/mL)、TGF-β_1(309.41±81.03 pg/mL)与对照组IL-17A(20.32±10.70 pg/mL)、IL-6(25.16±8.31 pg/mL)、TGF-β_1(236.34±66.01 pg/mL)相比明显升高(P0.01);在HSP组Th17细胞表达与RORγt mRNA、IL-17A、IL-6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0.938,0.934(P0.01)。结论急性期HSP患儿存在Th17细胞、RORγt mRNA及IL-17A表达水平升高,提示Th17细胞、RORγt及IL-17A均参与了HSP的发病机制;急性期HSP患儿存在血清TGF-β_1、IL-6水平增高,且Th17细胞表达水平与IL-6表达呈正相关,提示TGF-β_1、IL-6可能通过对Th17细胞的调节参与HSP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病毒性心肌炎( viral myocarditis,VMC)小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实验选取BALB/C小鼠100只,分为对照组、VMC组各50只.应用柯萨奇B3病毒(coxsackie virus B3,CVB3)感染小鼠建立VMC模型.在CVB3感染后第4、7、14、21天各随机抽取8只采集心脏标本,行HE染色测定心肌病理积分,应用Masson染色法观察小鼠心肌胶原纤维分布,测量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检测血清CK-MB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转化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CTGF蛋白在小鼠心肌中的分布;应用RT-PCR方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TGF-β1、CT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1)VMC组小鼠CK-MB水平于第7天达高峰,后逐渐下降(各时间点分别为455.45±37.95,606.95±35.64,573.62±42.90,308.60±20.49),其中第4、7、14天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44,12.558,11.182,P均<0.01);(2)VMC组小鼠第14、21天时CVF明显高于对照组(CVF值分别为8.22±1.95,9.46±1.87,t值分别为4.486,5.552,P均<0.01);(3)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MC组小鼠各时间点心肌CTGF蛋白(各时间点分别为171.50±10.25,141.70±10.863,110.35±11.051,81.05±10.190)及TGF-β1蛋白(184.90±11.480,150.25±9.915,103.50±10.455,84.15 ±9.848)阳性表达均较对照组高(P均<0.01);(4)VMC小鼠心肌组织中CTGF mRNA(0.4728±0.0328,0.5750±0.0439,0.6228±0.0458,0.7265±0.0469)及TGF-β1mRNA(0.5757 ±0.0426,0.6922 ±0.0408,0.7447±0.0510,0.8513±0.0505)表达随病毒感染时间延长而增强(P均<0.01);(5)VMC小鼠心肌组织中CTGF的表达与TGF-β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87,P<0.01);VMC小鼠心肌组织中CTGF的表达与CVF密切相关(r=-0.901,P<0.01),但CTGF的表达早于心肌纤维化的出现.结论 CTGF的表达伴随VMC的心肌纤维化程度而增加,提示CTGF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VMC中心肌纤维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肺灌洗液IL-8、SP-A和TGF-β1的表达。方法:将我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10月诊断为BPD的30名新生儿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同期30例非BPD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胎龄、性别、出生体重无差异。采用非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法进行肺灌洗,用ELISA法测定IL-8、SP-A和TGF-β1的含量。结果:BPD组肺泡灌洗液中TGF-β1、IL-8含量分别为47±15和54±16 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13和28±13 μg/mL(P<0.01)。BPD组SP-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35±16 μg/mL vs 42±14 μg/mL; P<0.05)。结论:TGF-β1和IL-8在BPD患儿肺灌洗液中有过高表达,可能与BPD患儿肺的异常发育与成熟有关。BPD组SP-A含量较低,提示给予SP-A外源性治疗有可能为BPD的治疗手段之一。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6):444-446]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改变及其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KD患儿36例为研究对象,同年龄健康儿童28例作为对照组。KD患儿分别于急性期及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有效后4~5 d取血备检。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4基因启动子、增强子Va组蛋白H4乙酰化和p300、CREB结合蛋白(CBP)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Ⅱ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Th2)(CD4+IL-4+)比例及CD4+T淋巴细胞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6(pSTAT6)、GATA结合蛋白3(GATA3)、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1)、Ⅱ型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Ⅱ)、磷酸化L型氨基酸转运蛋白1(pLAT1)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CD4+T淋巴细胞IL-4、IL-5、IL-13、IL-4受体α(IL-4Rα)、Ⅰ型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Ⅰ)、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4(SOX4)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IL-4、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1.KD患儿Th2细胞比例、功能相关分子(IL-4、IL-5和IL-13)表达及IL-4基因启动子、增强子Va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冠状动脉损伤组(CAL)前述指标均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IVIG治疗后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对照组比较KD患儿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p300、CBP与IL-4基因启动子、增强子Va结合水平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p300与IL-4基因启动子、增强子Va结合水平与后者表达均呈正相关(r=0.72、0.43,均P<0.05),经IVIG治疗后呈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CAL组p300、CBP与IL-4基因启动子、增强子Va结合水平明显高于NC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与对照组比较,KD患儿血浆IL-4水平及CD4+T淋巴细胞IL-4Rα/STAT6/GATA-3、pLAT1/NFATc1表达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TGF-β水平及下游信号分子TGF-βRⅡ/TGF-βRⅠ/SOX4表达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CAL组血浆IL-4水平及CD4+T淋巴细胞IL-4Rα/STAT6/GATA-3、pLAT1/NFATc1表达均高于NCAL组,血浆TGF-β水平及下游信号分子TGF-βRⅡ/TGF-βRⅠ/SOX4表达低于NC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IVIG治疗后呈不同程度的回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L-4基因组蛋白H4过度乙酰化可能是导致KD患儿免疫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常规机械通气对发育肺生长因子(GFs)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将早产猪(85%孕龄)、足月新生猪及幼猪(4~5周龄)随机分为机械通气组(MV组)和自主呼吸对照组(NMV组)。调节呼吸机参数,使呼出气潮气量维持在6~8 mL/kg,机械通气6 h(早产猪)或24 h(新生猪、幼猪)后检测肺组织GFs(PDGF-B,IGF-I,KGF,HGF,VEGF,TGF-β1)及炎症因子(IL-1β,IL-6,IL-8,TNF-α)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观察GFs蛋白表达与分布。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①在早产组,MV组PDGF-B,IL-1β,IL-6,IL-8 mRNA水平较NMV组增高(5.11±0.10 vs 4.88±0.01, 4.95±0.27 vs 4.08±0.37, 4.76±0.27 vs 4.00±0.28, 5.31±0.57 vs 4.15±0.46; P<0.01或0.05),IGF-I mRNA水平降低(3.54±0.13 vs 3.80±0.11; P<0.01);②在足月新生组及幼年组,MV组GFs及炎症因子mRNA水平较NMV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生后早期机械通气干扰了早产肺GFs的表达,并诱发促炎因子表达,促进了肺损伤的发生;但对足月和幼年肺GFs和炎症因子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高体积分数氧(高氧)暴露早产新生大鼠肺纤维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80只早产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每组40只;每组又随机分为3、7、14、21 d4个亚组.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亚组早产大鼠肺组织TGF-β1 mRNA表达与分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亚组早产大鼠肺组织TGF-β1蛋白、Ⅰ型与Ⅲ型胶原表达与分布;并用图像分析方法 检测各亚组早产大鼠肺组织TGF-β1 mRNA及其蛋白与Ⅰ型、Ⅲ型胶原阳性表达的PU值.结果 高氧第3天,肺组织TGF-β1mRNA及其蛋白呈现弱阳性表达,第7、14、21天呈强阳性表达,其表达量于第7天开始增高,第14天达高峰;肺组织TGF-β1 mRNA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的Pu值在第7、14、21天均高于空气组(Pa<0.01).Ⅰ型胶原在第3、7天时呈弱阳性表达,第14、21天时呈强阳性表达,其表达量从第14天开始增加,第21天时达高峰;Ⅲ型胶原表达强度在第3天时呈弱阳性,第7天时开始增强呈中等阳性表达,第14、21天时呈强阳性表达,其表达量在第7天时开始增加,第14天时达高峰,表达量高于Ⅰ型胶原;肺组织Ⅰ型、Ⅲ型胶原阳性表达的PU值在第14、21天时均明显高于空气组(Pa<0.01).高氧组肺组织TGF-β1 mRNA及其蛋白与Ⅰ型、Ⅲ型胶原阳性表达均分布于支气管和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及肺间质中;在第14、21天高氧组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与Ⅰ型胶原呈显著正相关(r=0.881,0.793 P.<0.01),与Ⅲ型胶原亦呈显著正相关(r=0.866,0.891 Pa<0.01).结论 TGF-β1过度表达而介导的细胞外基质(ECM)过度合成是肺纤维化发生的重要机制,在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TGF-β1对Ⅰ型、Ⅲ型胶原等ECM的沉积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 细胞(Tfh 细胞)和滤泡调节性T 细胞(Tfr 细胞)表达的变化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 例HSP 患儿及25 例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fh 和Tfr 细胞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中相关调控因子Bcl-6、c-MAF、Blimp-1、PD-1 mRNA 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儿童相比,HSP 患儿外周血Tfh 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PP+ T 细胞Bcl-6、c-MAF mRNA 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P+CD25+ 调节性T 细胞PD-1 mRNA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P结论 Tfh及Tfr 细胞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儿童HSP 的发病过程;Bcl-6、c-MAF 和PD-1 的过表达及Blimp-1 的抑制表达可能是导致Tfh 及Tfr 细胞异常表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对哮喘重塑模型呼吸道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豚鼠108只,随机分为哮喘发作组(A组)、治疗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各36只,分别予以卵蛋白、布地奈德、生理盐水处理,在每个时点末次激发后24h处死,留取肺组织,检测表达TGF-β1的细胞百分率。结果在12周时各组呼吸道TGF-β1表达.A组(41.83±1045)%,B组(2722±809)%,C组(1536±2.64)%,两两对照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首次激发24h后各组呼吸道TGF-β1表达分别为(1189±2.75)%,(10.37±3.14)%,(12.18±3.06)%,两两对照均无显著差异(P>0.05).直到激发4周后各组TGF-β1表达才出现显著差异。结论ICS能降低哮喘重塑模型呼吸道TGF-β1表达,但这种作用是不完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rohibitn1(PHB1)、Prohibitin2(PHB2)在缺氧性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损伤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为对象,NRK-52E细胞置于50 mL.L-1二氧化碳(CO2),37℃培养箱中孵育至80%,传代后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正常组细胞继续培养,模型组细胞置于真空罐中,负压吸引器抽尽残余空气,充以配好的缺氧气体(950 mL.L-1氮气和50 mL.L-1CO2)密封建立缺氧性RTEC损伤模型,分别于造模第12、24、36小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HB1、PHB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HB1、PHB2蛋白表达。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NRK-52E细胞的PHB1、PHB2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降低(Pa<0.05),缺氧时间越长,表达量越低;NRK-52E细胞的TGF-β1 mRNA表达均增高(Pa<0.05),缺氧时间越长,表达量越高。2.相关性分析:模型组NRK-52E细胞的PHB1、PHB2 mRNA表达与TGF-β1 mRNA表达均呈负相关(r=-0.97、-0.99,Pa<0.05)。结论缺氧所致NRK-52E细胞的PHB1、PHB2蛋白及mRNA表达均降低,缺氧时间越长,表达量越低,NRK-52E细胞损伤越重。PHB1、PHB2可能参与RTEC损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氯沙坦对幼龄肾硬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波  鹿玲  张庆玲  杨霁云  丁洁  张敬京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1):916-919,923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体(AT1RA)——氯沙坦对幼龄肾硬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减轻细胞外基质(ECM)积聚的机制。方法17只SD幼龄大鼠(1月龄,体重100g左右)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5只)、模型组(6只)和治疗组(6只)。对后两组大鼠行单侧肾切除,1周后加阿霉素(5mg/kg)注射,诱导肾硬化模型。术后治疗组予氯沙坦5mg/(kg·d)共12周。观察各组大鼠尿蛋白、血生化指标变化及肾组织的病理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肾小球的蛋白表达。结果氯沙坦于实验的第9、12周显示出较好的降尿蛋白作用,治疗组尿蛋白与同期模型组相比分别为2.41mg/24h,1.97mg/24h,2.96mg/24h,3.54mg/24h比17.28mg/24h,7.39mg/24h,14.20mg/24h,0.55mg/24h(P均<0.01)。实验结束时,氯沙坦形态学上显示有减轻肾小球系膜增生和硬化的作用,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系膜增生率和硬化指数分别为3.45%、3.36%比35.40%、40.28%和0.25%、0.13%比1.86%、2.61%(P均<0.05);其且下调了TGF-β1在肾小球内的蛋白表达,两组TGF-β1的光密度值(A值)之比为(0.143±0.023)比(0.221±0.036)(P<0.01)。结论在此单侧肾切除阿霉素肾病幼鼠肾硬化模型上,氯沙坦显示了降尿蛋白及减轻肾小球系膜增生和硬化的作用;并提示AT1RA对此肾组织学改变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TGF-β1在肾内的表达以抑制细胞外基质积聚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