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裴  梁杰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3):400-402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设计红唇双叶瓣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红唇畸形.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旋转固定的唇粘膜瓣色泽红润血运良好,左右侧红唇组织厚度一致,口哨样畸形消失,唇珠明显.结论:应用红唇双叶瓣法可以同时矫正两侧红唇厚薄不均、口哨样畸形及唇珠不明显等多种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方法简洁,术后效果确切,是可行的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临近口角处红唇缺损修复、恢复良好形态和功能提供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法。方法:据唇红组织缺失大小,设计蒂在同侧口角的颊肌粘膜瓣旋转至红唇缺损部位,颊肌粘膜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不需二期断蒂。结果:2003年以来,采用本术式共治疗上下唇近临口角处红唇缺损12例,随访3个月~2年,所有颊肌粘膜瓣全部成活,修复后的红唇形态及感觉良好。结论:蒂在口角的颊肌粘膜瓣含有知名血管,血运丰富,组织丰厚,为同侧临近口角处红唇缺损修复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切除红唇瘢痕畸形后,沿缺损两侧红白唇交界线切开并游离两侧正常红唇粘膜肌瓣,长度一般为1~2cm,向缺损区推进修复缺损。结果:术后患者唇弓形态完整良好,红唇丰满,手术瘢痕不明显。结论:在适应证选择适当的情况下,应用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双侧推进肌蒂红唇肌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口哨畸形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目的 探讨双侧推进肌蒂红唇肌瓣在双侧唇裂术后口哨畸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在双侧唇裂术后口哨畸形的两侧红唇上设计切口线,按切口线,先用11号尖刀片切除口哨畸形正中处黏膜,止血、分离。然后,切开两侧上唇前面约1/3厚的口轮匝肌,在唇动脉的后方切开口轮匝肌,以保持红唇肌瓣有良好的血供,解剖完成之后,形成以上方轮匝肌为蒂的两个楔形的红唇肌瓣相向推进移转,按“V-Y”原则相互在中线形成唇珠,口哨畸形消失。结果 已用该法修复11例,上唇高度和宽度适中,有明显的唇珠,整个上唇解剖结构近似正常。结论 用该法修复术后口哨畸形,不需要从身体其他部位转移组织,即可得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双侧口轮匝肌粘膜瓣在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求一种新的矫正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红唇口哨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红唇双侧口轮匝肌粘膜瓣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中的红唇畸形。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全部一期愈合,无粘膜瓣坏死,唇部形态明显改善,有明显的唇珠,上下唇关系协调。结论:红唇双侧口轮匝肌粘膜瓣可以矫正口哨样畸形,加强唇珠形态,术后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红唇粘膜瓣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求一种新的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红唇粘膜瓣技术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中的红唇畸形。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全部一期愈合,无粘膜瓣坏死,术后红唇形态满意。结论:红唇双叶瓣技术可以同时矫正口哨样畸形,加强唇珠形态,减薄裂隙外侧红唇粘膜厚度等多种红唇畸形,术后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损两侧的唇黏膜瓣在上唇中部红唇凹陷性缺损畸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上唇中部红唇凹陷性缺损两侧,红唇与黏膜交界处内侧设计横行反向三角形黏膜瓣,两瓣共蒂于红唇凹陷部位。在缺损正中后部,黏膜瓣画线下方设计“人”形切口。沿设计线切开,掀起黏膜瓣,在该瓣下及两侧上唇切口下方稍加游离口轮匝肌.使其有一定移动度。将两侧口轮匝肌在掀起的黏膜瓣蒂下方正中处对拢缝合。然后将两侧黏膜瓣向下旋转90°,插入其下的“人”形切口内,使上唇中部组织量进一步增加,并加深唇龈沟,而两瓣移植后的共同蒂部“猫耳”正好形成唇珠,逐层缝合切口。结果共26例,其中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缺损18例,尊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凹陷畸形4例,先天性4例,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修复后红唇凹陷处饱满,唇珠明显,上唇外形满意,手术瘢痕小明显。结论应用缺损两侧的唇黏膜瓣转移修复上唇中部红唇凹陷性缺损畸形及唇珠再造,为同类组织修复,效果理想、操作简便、应用范围广泛,对任何原因引起的上唇中部红唇凹陷性缺损畸形均可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修复腭裂畸形1992年1月以来,应用硬腭粘膜瓣后推,软腭鼻腔粘膜Z成形术,腭帆提肌吊带重建,颊肌粘膜瓣移转修复硬腭裂隙及腭部创面,选择性地施行去神经的 短伸肌游离移植行腭咽环扎等综合手术,修复20例腭裂及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后推,减张,缩咽综合手术修复腭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修复腭裂畸形1992年1月以来,应用硬腭粘膜瓣后推,软腭鼻腔粘膜Z成形术,腭帆提肌吊带重建,颊肌粘膜瓣移转修复硬腭裂隙及腭部创面,选择性地施行1神经的拇短伸肌游离移植行腭咽环扎等综合手术,修复20例腭裂及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和探讨双侧唇裂术后继发唇鼻畸形的整复矫治方法。方法:将23例患者按唇畸形、鼻畸形的不同,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术式治疗。对上唇及鼻畸形较轻者,采用上唇瘢痕切除,口轮匝肌重建,V-Y成形、Z成形术或双侧肌蒂红唇肌粘膜瓣向中间推进矫正红唇口哨畸形;对唇鼻畸形较严重但上唇组织较多者,采用鼻底叉形瓣延长鼻小柱进行矫治;对唇鼻畸形严重并有上唇过紧者,采用前唇组织瓣延长鼻小柱,下唇带蒂组织瓣(Abbé瓣)旋转修复上唇正中缺损。结果:23例患者中,17例效果满意,5例患者有明显改进,1例不满意。结论:本文介绍的三种术式适用于不同类型双侧唇裂术后唇鼻畸形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侧唇裂修复术后继发红唇凹陷畸形的有效矫治方法。方法本组患者26例,均为双侧唇裂一期手术后。术中,首先切除原有瘢痕,解剖分离出两侧口轮匝肌,重建连续的口轮匝肌肌环;然后在双侧红唇瓣上分别设计"Y"型切口,三角瓣尖端朝向中线;最后将双侧"V"型三角黏膜瓣向中线推进交叉缝合,重建唇珠。结果 26例患者红唇口哨畸形均得以矫正,上唇人中得以延长。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2.5年,效果良好。结论在口轮匝肌重建基础上,应用"V"型皮瓣推进交叉成形术,是种操作简单、效果良好的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凹陷畸形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轮匝肌解剖重建联合前唇黏膜“V—Y”成形术修复双唇裂术后中央部红唇凹陷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6例双唇裂术后前唇凹陷畸形者行前唇部红唇“V”形切口,解剖分离出红唇两侧口轮匝肌并缝合,将前唇黏膜瓣“Y”形缝合,使前唇丰满。结果患者红唇凹陷畸形得到矫正,红唇形态良好,静态与动态畸形矫正效果满意。随访2个月至2年,远期疗效稳定。结论红唇部口轮匝肌解剖重建联合前唇黏膜“V—Y”成形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效果稳定的功能性修复双唇裂红唇凹陷畸形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下唇动脉弓岛状红唇瓣修复上唇红唇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双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红唇部分缺损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采用下唇动脉弓为血管蒂的移位岛状红唇瓣,一次手术修复上唇部分红唇缺损,红唇瓣面积最小为1.5cm×1.5cm,最大为1.5cm×2.0cm的楔形。结果自1993年以来,应用本术式修复上唇的红唇缺损15例,成活良好,外观满意。结论应用下唇动脉弓岛状红唇瓣,修复双侧先天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红唇组织缺损畸形,具有较强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一种用相同或相似组织修复舌缺损的方法,介绍岛状颊肌粘膜瓣修复部分舌缺损的经验。方法:应用以面动静脉为蒂的岛状颊肌粘膜瓣修复16例舌癌切除后的部分舌缺损。结果:16例患者术后岛状颊肌粘膜瓣全部完全成活,效果满意。无血肿、感染、腮腺导管损伤、面神经损伤和开口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舌的形态、功能良好。1例半舌切除后的患者术后肌电图显示,颊肌粘膜瓣内的肌肉获得神经再支配且运动良好。结论:面动静脉岛状颊肌粘膜瓣组织学上类似于舌组织,血运丰富,转移灵活,可以获得神经再支配,有重建舌的运动功能的潜能,是修复舌缺损的一个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5.
唇红黏膜肌肉瓣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红唇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单侧唇裂修复术后,随着生长发育,上唇的红唇有时会逐渐出现红唇过多畸形、过少畸形或二种畸形同时存在的情况,造成上唇红唇明显不对称畸形.2005初~2008年春,笔者采用唇红黏膜肌肉瓣V-Y推进术矫正单侧唇裂修复术后上唇红唇缺损26例,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口轮匝肌解剖重建联合前唇黏膜"V-Y"成形术修复双唇裂术后中央部红唇凹陷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16例双唇裂术后前唇凹陷畸形者行前唇部红唇"V'形切口,解剖分离出红唇两侧口轮匝肌并缝合,将前唇黏膜瓣"Y"形缝合,使前唇丰满.结果 患者红唇凹陷畸形得到矫正,红唇形态良好,静态与动态畸形矫正效果满意.随访2个月至2年,远期疗效稳定.结论 红唇部口轮匝肌解剖重建联合前唇黏膜"V-Y"唧成形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效果稳定的功能性修复双唇裂红唇凹陷畸形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修复腭裂畸形1992年1月以来,应用硬腭粘膜瓣后推,软腭鼻腔粘膜 Z 成形术,腭帆提肌吊带重建,颊肌粘膜瓣移转修复硬腭裂隙及腭部创面,选择性地施行去神经的(足母)短伸肌游离移植行腭咽环扎等综合手术,修复20例腭裂及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轮匝肌/颊肌黏膜瓣在一期修复上唇红唇缺损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红唇缺损部位及面积,在颊部设计蒂在口角内侧的颊肌黏膜瓣,或在下唇红唇设计蒂在口角内侧的红唇口轮匝肌黏膜瓣,深达肌肉浅层,通过局部旋转的方法一期修复上唇红唇缺损,供区直接缝合,重建红唇正常形态和功能。结果本组共16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后红唇形态饱满对称,口角无破坏,无开闭口功能障碍,供区瘢痕不明显。结论采用颊肌/红唇口轮匝肌黏膜瓣修复红唇缺损,血运可靠、操作简单、治疗周期短,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特点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前红唇缺损有多种治疗方法,红唇的重建需要注意达到颜色质地都相匹配的目的。本文探讨以面动脉前颊支为血管蒂的颊肌粘膜瓣修复红唇缺损的方法,此方法适合红唇及口轮匝肌缺损的病例。我科自2008年1月-2008年10月临床应用3例,效果良好,现将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岛状颊肌粘膜瓣修复腭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应用岛状颊肌粘膜瓣方法修复较大面积腭瘘的临床实践,探讨该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应用蒂在前上的岛状颊肌粘膜瓣修复腭瘘4例;应用蒂在后的岛状颊肌粘膜瓣修复腭瘘14例,其中有7例在修复腭瘘的同时延长软腭以矫正腭咽闭合不全。结果:共修复腭瘘患者18例;其中15例腭部瘘孔获得关闭,颊肌黏膜瓣成活良好,无感染、腮腺导管损伤或阻塞、面神经损伤,无张口受限、瘢痕挛缩及咀嚼障碍;2例因岛状颊肌粘膜瓣远端愈合不良再次出现硬腭前端瘘口,但面积较原来明显减小,其中1例再发腭瘘应用已转移到腭部的颊肌粘膜瓣组织行二次手术修复后愈合;1例岛状颊肌粘膜瓣部分坏死。结论:应用蒂在前上和蒂在后的岛状颊肌粘膜瓣修复腭瘘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其成活率高,可以灵活转移修复各个部位的腭瘘,在修复软硬腭交界部位腭瘘的同时可延长软腭、矫正腭咽闭合不全。即使腭瘘再发,可以应用已转移到腭部的肌黏膜瓣修复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