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旨在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范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165例初梗患者,均收住院常规治疗,其中48例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按梗死前48小时内有无心绞痛,分为缺血预适应组(n=92)和对照组(n=73)。通过测定肌酸激酶(CK)峰和心电图QRS记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梗死面积,并对其并发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缺血预适应组泵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4周内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报道36例结石性ACSTT管(A组)和PTCD(B组)疗效,探讨ACST最佳引流方式。结果发现:引流后48~72hA组BTP、TB、GPT、WBC显著低于B组,胆汁引流量高于B组。A组中毒症状改善、体温和白细胞降低、黄疸减退明显优于B组。两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PTCD仅仅在ACST早期可起到减压作用,对肝内胆管结石ACST和ACST超过48h者应选择T管引流。  相似文献   

3.
报道36例结石性ACSTT管(A组)和PTCD(B组)疗效,探讨ACST最佳引流方式。结果发现:引流后48~72hA组BTP,TB,GPT,WBC显著低于B组,胆汁引流量高于B组,A组中毒症状改善,体温和白细胞降低,黄疸减退明显优于B组,两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PTCD仅仅在ACST早期可起到减压作用,对肝内胆管结石ACST和ACST超过48h者应选择T管引流。  相似文献   

4.
老年重症冠心病患者心肌梗塞预后分析及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菊芳  杨捷 《护理学杂志》1994,9(5):193-195
本文对120例老年重症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中分别对梗塞面积、心绞痛的发生频率及心功能等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在死亡组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及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生存组。控制心衰发生是提高AMI预后成活率的关键。通过观察发现心脏猝死的发生高峰在清晨,AMI发生率的高峰也在晨间醒来时。所以,加强清晨的病情观察及梗塞期间患者心绞痛的治疗与护理意义更重大。为AMI患者在急性期及康复期的预见性护理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方法 所选患者按性别分为男性AMI组和女性AMI组,比较两组间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病死率等方面的差异,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女性组平均发病年龄、农村患者比例、住院病死率均高于男性组(P<0.05或P<0.01),发病后及时入院者较男性组少(P<0.01);女性组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发病前2周有呼吸道和肠道感染史、无明显诱因、非Q波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心衰者均显著多于男性组(P<0.05).结论 女性AMI的病死率显著高于男性AMI,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休克期切痂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作用。方法临床观察81例烧伤患者,根据切痂植皮的时间不同分成休克期切痂组(A组)及非休克期切痂组(B组)。结果B组术前及术后SIRS发生率均高于A组(P<0.01),且切痂前、后血浆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8(IL-8)含量居高不下,显著高于A组(P<0.05~0.01),A组SIRS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0.01),死亡率也明显降低。结论休克期切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早期主要炎性介质的大量释放,减少SIRS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对预防MODS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胺酮、吗啡硬膜外腔术后镇痛效应和伍用后是否可提高镇痛效果并减少副作用。方法:50例硬膜外腔麻醉下行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例。A组:吗啡0.01mg/kg;B组:氯胺酮0.4mg/kg;C组氯胺酮0.6mg/kg;D组:A+B;E组:A+C。于术后4、8、12、24、48、72h记录疼痛评分(VAPS)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VAPS评分平均为2.95,有效镇痛7例,平均持续时间为52.0h;B组镇痛效果差,VAPS评分平均为7.26,有效镇痛3例,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C组VAPS评分平均为3.60,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有效镇痛7例,平均持续时间为44.4h;D组VAPS平均评分为2.73,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平均持续时间为50.8h;E组平均VAPS评分为1.58,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持续时间为58.1h。结论:1.氯胺酮0.4mg/kg硬膜外腔术后镇痛效果差,剂量增至0.6mg/kg镇痛效果与吗啡0.01mg/kg相近,恶心、呕吐发生较少,无精神方面的副作用;2.氯胺酮与吗啡配伍,随着氯胺酮剂量增加到0.6mg/kg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塞后室间隔穿孔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后室间隔穿孔的手术时机选择及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16例急性心肌梗塞后室间隔穿孔病人接受了手术治疗。平均年龄54.5岁。术前合并心源性休克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伴肺水肿1例。1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单支病变8例,多支病变6例,合并室壁瘤13例。急症手术4例,择期手术12例。行穿孔直接缝合2例,补片修补13例,双侧补片修补1例;同期冠脉搭桥9例,室壁瘤切除或折叠13例。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者8例。2例急症手术者早期死亡。结论:室间隔穿孔应先行内科治疗控制心源性休克,包括应用IABP或左心室辅助等,使病人能坚持到穿孔48小时后再积极手术。分流量小者应延至3~6周后手术。心源性休克是影响术后早期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8对培养的人类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细胞介素8(IL-8)如何影响肾小球细胞增殖仍不清楚,是否具有直接的促增殖作用亦认识不一。我们初步观察了rhIL-8在有和无中性粒细胞(PMN)参与的两种情况下,对培养的人胎肾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1.MC培养与鉴定:参照文献[1]。 2.实验设计与分组:标记4块96孔培养板分为12 h、24 h、48 h、96 h 4个时相点。每块孔板设计为A、B组。A组用于无PMN参与的实验出组用于有PMN参与的实验。A、B组又各分4个小组: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每小…  相似文献   

10.
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胰腺炎的关系(附48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通过15年间行ERCP检查的1779例患者的系统性回顾分析,共发现胰胆管合流异常(AJPB)患者48例,其中P-B型16例,B-P型32例。胰腺炎21例,其中急性胰腺炎(AP)4例,慢性胰腺炎17例。在胰腺炎的病因中,胆源性13例,其他病因8例。作者认为:AJPB与胰腺炎的发病有关,P-B型AJPB较易引起胰腺炎。在成年患者,由于AJPB持续存在,常引起CP反复发作。AJPB患者常因胆道结石嵌  相似文献   

11.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211例治疗经验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为确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治疗方案,作者对比研究了以早期手术为主的A组(1992年以前的122例)和以早期非手术治疗为主的B组(1992年以后75例,1992年以前14例,共计89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B组并发症(ARDS、肾衰、心衰)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A组(P<0.01)。对ANP的治疗采取早期非手术治疗明显优于早期手术治疗。作者讨论了非手术治疗的方法、非手术治疗期中转手术的指征、及ANP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手术中心肌梗塞二例报告李毅海,李爱芝例1男,70岁。ASA分级I级。因“左腹股沟斜疝”入院手术治疗。既往无高血压和心绞痛病史,术前查体除心电图QRS低电压外余检查均正常。术前1h肌注安定10mg。入室后测BP16/12.5kPa、P95bpm、SpO...  相似文献   

13.
早期补镁对脊髓损伤后继发性脊髓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镁对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水肿的影响。方法:按改良的Allen’s重物打击法制备兔脊髓损伤模型,将动物分为5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D组分别为损伤后24h和48h不用镁组;C、E组分别为损伤后24h及48h用镁组,于脊髓损伤后30min一次性给予硫酸镁(600mg/kg,皮下注射)。分别取材测定伤段脊髓组织水、钙、镁含量及观察局部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各损伤组脊髓组织含水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14.
50例择期腹部手术,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A组为硬膜外注射镇痛组,术后带硬膜外导管回监护室,当病人自觉切口疼痛时,经导管注入025%布比卡因6ml,观察48h。B组为腹腔内注射镇痛组,于腹部手术缝合腹膜前将硬膜外导管留置入腹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胃癌D2/D3根治术隐匿性休克的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率。方法共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胃癌D2/D3根治术老年患者126例,根据动脉血乳酸及收缩压将病例分成三组,即隐匿性休克组、显性休克组、无休克组。隐匿性休克患者占23.8%(30/126),显性休克患者占7.1%(9/126),无休克患者占69.1%(87/126)。比较三组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性。结果术后7 d并发症,隐匿性休克组为16.7%(95% CI 10~31),显性休克组为22.2%(95% CI 11~36),无休克组为1.1%(95% CI 1~3)。隐匿性休克组和显性休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53)。结论胃癌D2/D3根治术术中隐匿性休克发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显性休克相当,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及早识别并治疗。  相似文献   

16.
复制内毒素休克犬模型后(n=24),分四组进行复苏,每组6只:A组(多巴胺),B组(多巴酚丁胺),C组(联合用药)以及D组(对照组)。结果发现:A氧供应,氧耗分别增加6%和19%,B组分增加24%和33%;C组分别增加48%和59%,且幅度大于B组;D组氧供应,氧耗未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7.
血液稀释在小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30例小儿心内直视手术以海脉素为心肺机预充液,搪塞血液稀释对小儿血球压积、血浆总蛋白、血小板及血浆电解质的影响。方法:30例分为三组,血液稀释组(HED),稀释式自身输血HAT),输库血组(SBT),每组10例,观察三组麻醉前、心肺转流15min,回输机器余血15min、术后24h和72h血球压积,血浆总蛋白 、血小板及血浆电解质变化。结果:心肺转流15minHED组和SBT组呈中度、HA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CHD)的胰岛素抵抗(IR)程度和分析CHD的危险因素。方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8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82例,稳定型心绞痛(SA)85例和对照组127例糖耐量、胰岛素(IS)和C肽(CP释放试验、空腹血脂等,并以餐后血糖(BG)、IS和CP及血压等10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UA组舒张压(D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A组D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A组CH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AMI组服糖后3hBG、UA组2h、3hB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A组1hI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服糖后2h、3hCP/BG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组(P〈0.05);3hBG和DP被筛选为CHD的独立危险  相似文献   

19.
54例重症胰腺炎按下降方法分为三组:A组接受传统补液疗法;B组为低蛋白,低热卡营养支持组;C组予完全胃肠外,胃肠内营养支持。分析各组疗效,结果:并发症发生率A组最高,C组最低,内营养起始时间在术后1周内或超过2周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亡高,未予肠内营养者则更高。  相似文献   

20.
70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回顾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作者对阜外医院70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结果,按时间分A、B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高血脂症、心功能Ⅲ~Ⅳ级、左主干病变、广泛三支病变等在患者中所占比例近三年有显著的增高(P<0.05);合并高血压病(41.3%)、陈旧性心肌梗塞(65.0%)、有左室室壁瘤(24.3%)、术后需使用IABP(9.4%)发生率高,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心肌保护方法的改进、冠状动脉充分再血管化技术的提高和内乳动脉的广泛采用,使术后早期死亡率(B组9.6%,A组2.7%)及围术期心梗发生率(B组9.0%、A组3.2%,P<0.005)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