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源自左室流出道部位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室性期前收缩(室早)的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的安全性.方法 对9例于左室流出道部位消融的室速/室早病例的心电图和射频消融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消融成功部位6例在左冠窦内,3例在主动脉瓣下.心电图特点:(1)Ⅱ、Ⅲ、avF导联均呈高R波;(2)aVR和aVL导联均呈QS型,且aVL振幅多大于aVR;(3)Ⅰ导联多呈QS型;(4)V1导联R波偏高:R/S>0.62;(5)胸前导联R波移行不规则;(6)V5、V6多呈R型.9例均消融成功,无复发病例,无左主干及主动脉瓣损伤.结论 源自左室流出道的室速/室早具有独特的心电图表现,射频消融能安全有效地根治此类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图形室性早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在相关心室进行标测,构建心室三维电激动图并指导消融,治疗22例药物治疗无效、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频发右室流出道图形室性早搏(常规心电图QRS波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Ⅱ、Ⅲ、avF呈高幅R形态)(右心室室性早搏19例,左心室室性早搏3例)。患者在术前、术后分别填写SF-36调查表,观察术前、术后患者一般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等,并进行评分、统计分析。结果:22例患者均消融成功,放电次数(2.6±1.2)次。术前室性早搏总数(17932±3816)个/24 h,术后(13±6)个/24 h,患者症状消失。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应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标测和消融经药物治疗无效而症状明显的右室流出道图形室性早搏,可实时重建心腔三维结构,定位准确可靠,安全高效,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顽固性频发性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采用心室激动顺序与起搏标测法进行室性早搏标测定位,标测到室性阜搏最早激动点较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20m。以上或消融电极起搏心电图QRS波图形与室性早搏图形完全一致时放电消融。结果18例中全部成功,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频发室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王和平  夏雷  丁坤  朱超 《淮海医药》2003,21(5):345-346
目的 采用导管法射频消融术治疗顽固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 (室早 )及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并通过临床效果、安全、可靠等特点方面以探讨该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 采用起搏标测的方法 ,以起搏 12导联心电图与室早及室速发作完全相同点为消融靶点。以即刻室早消失及右室心尖部和流出道不能诱发室速为消融终点。结果  6例室早消融即刻早搏消失 ,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早。2 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室性早搏消融前为 ( 16 72 8± 2 75 2 )次 / 2 4 h,消融后为 ( 2 16± 112 )次 / 2 4 h( P<0 .0 5 )。 1例先心室间隔修补术后室早消融前为 2 185 6次 / 2 4 h,消融后为 175 6 9次 / 2 4 h( P>0 .0 5 )。 1例右室心肌病右室流出道室速发作时 ,药物及食道调搏均未终止发作 ,行急诊射频消融即刻成功。2 d后再次发作右室流出道另一部位室速 ,再次行射频消融术成功 ,随访 1月无复发。结论 无器质性心脏病顽固性右室流出道室早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对右室流出道且发作时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室速经导管射频消融已得到临床认可 ,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标测方法的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6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随机分组(起搏标测组和起搏+最早激动点联合标测组)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起搏标测组和联合标测组各33例,两组分别成功消融32例,总成功率为96.8%,无严重并发症出现。但起搏标测组和联合标测组的手术及X线曝光时间不一致,分别为(72.87±23.34)vs.(58.56±20.56)min(P<0.05)和(7.59±2.67)vs.(6.13±1.71)min(P<0.05)。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起搏和最早激动点联合标测可缩短手术及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6.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导管标测及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临床症状显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动态心电图记录室性早搏(16900.6±7094.9)次/24h。分为两组:常规消融组18例按射频消融常规术式行置管、标测与消融,单导管消融组30例采用单导管射频消融术。所有患者均采用起搏标测,以起搏与自然发作室早或室性心动过速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至少有11个导联相同作为消融靶点。结果消融术后动态心电图记录早搏(857.9±2605.6)次/24h,常规消融组与单导管消融组消融后室早分别为(824.6±2485.1)次/24h和(877.8±2716.9)次/24h,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消融成功率分别为88.8%和90%,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采用单导管消融术式同样安全有效,且操作更为简捷。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特发性右室室速射频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8例发作时呈左束支阻滞图形伴电轴下偏的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进行射频导管消融和随访,采用起搏标侧法,最佳起搏标测点(起搏时12导联心电图与自然发作室速的12导联心电图相同)为消融靶点。结果 78例中73例(93.5%)消融成功,消融靶点位于前,中和后间隔分别为33%、41%和26%。临床和电生理研究发现,特发性右室室速有两种类型,即室早室速型和单纯室速型;室早室速型43例,单纯室速型35例。随访0.5-7年,3例复发,除1例右束支传导阻滞外,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对频发单形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对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19例采取激动标测及起搏标测相结合,以起搏时与室性早搏QRS波形态完全相同点为消融靶点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18例即刻成功.1例无效.无并发症。术后2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随诊6个月至2年.17例无复发或早搏无增多.1例出现另一形态室性早搏。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单形室性流出道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28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中21例为右室流出道室早,7例为左心室特发性室速(左室后间隔起源)。分别采用起搏标测或起搏与激动顺序标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标测消融。结果消融成功25例,好转1例,失败2例,成功率89%。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进行了导管射频消融,男12例,女18例。年龄(46±12)岁,采用起搏标测和激动顺序标测,前者以起搏时与室早QRS波形态完全相同点为消融靶点,后者以早搏时最早心室激动点为消融靶点。结果30例患者中,特发室性心动过速(IVT)12例,右室IVT8例。其中6例成功靶点局电图较体表QRS波群提前(25.3±5.6)ms,左室IVT4例,3例起源于左室后间隔,成功靶点局部电图提前(29.1±6)ms。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4例,成功3例,顽固性室性早搏14例,消融均成功,24h动态心电图记录消融前后室早数为(20416±1891)次/24h和(122±140)次/24h(n=19,P〈0.001)。所有患者无任何并发症,随防(72±10)个月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症状消除率91%,复发率4.3%,随防期间亦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对IVT及顽固室性早搏具有很高成功率,对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VT成功率稍微较低,射频消融对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早搏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40岁。因头颅外伤人院。人院时心电图检查PR72ms,QRS l52ms,各导联起始部均可见△波,I、Ⅱ、aVL、aVF均呈R型,Ⅲ呈Qr型,V1—3呈rS型,V4-6呈Rs型,提示B型预激综合征。住院期间突发心悸,心电图检查示心率181次/min,R—R间期匀齐规律,QRS l60ms,V1呈rsR型,V5呈Rs型,各导联终末宽钝,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动过速转复后心电图恢复B型预激综合征图形。患者于4d后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术中确定为右侧游离壁显性旁道,且消融成功。术后常规电生理检查示旁道的前传及逆传功能均已完全阻滞,术后心电图PRl48ms,QRSl50ms,V1呈rsR型,V5呈qRs4型各导联终末宽钝,顶激图形消失,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三尖瓣环非间隔部位起源的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方法 5例房速均被证实起源于三尖瓣环下侧壁部位并行射频消融治疗。影像学消融靶点位于三尖瓣环,局部电图可见A波和V波,且A∶V<2,V波的振幅>0.5mV。结果 5例房速均射频消融成功,部位位于三尖瓣环下侧壁,靶点局部A波激动时间领先体表心电图P波起点(48±16)ms,AV比值(0.5±0.4)。三尖瓣环下侧壁起源的房速P波特点:I、avL、aVR导联P波正向,Ⅱ、Ⅲ、aVF导联P波负向,V1~V6导联P波负向。结论三尖瓣环非间隔部位是右房房速的一个重要起源点,其体表心电图有明确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正>室性心律失常(VA)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以发生于健康人,起源于流出道的VA是特发性VA最常见的形式[1],目前射频消融已成为治疗此类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2,3]。体表12导联心电图对于室性早搏的起源判断、指导消融有着良好的价值。Ouyang等[4]提出了左侧起源室早的一些特点,包括V1和V2导联R波持续时间指数>0.5,以及R/S波幅指数>0.3。本文对该诊断标准进行验证,旨在进一步创新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有效靶点的标测方法及对射频消融成功的影响。方法:20例特发室速的病人,其中右室流出道特发室速(RVOT)12例,左室特发室速(ILVT)8例,对132例室容易诱发或同源室早较多的患者采用激动标测,而对7例室速不易诱发且室早较少者采用起搏或起搏+激动标测量。结果:20例室速病人首次消融成功19例(95%),复发2例。13例单纯激动标测消融均获成功,7例搏标测放电效果不佳,结合激动标测6例成功。结论:不论RVOT或ILVT,激动标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但对室速不易诱发的病人,起搏标测可作为辅助的标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41例频发室性早搏的常规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分析其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动态心电图示为频发室性早搏,频率>1万次/24 h,多为二、三联律,并有3例合并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右室流出道28例,左室流出道8例,左室心尖部1例,二尖瓣环1例,三尖瓣环2例,起源部位无法确定1例。射频消融治疗即刻成功39例,失败2例,成功率为95.1%,失败率为4.9%。术后1周复查动态心电图37例无室性早搏出现,2例出现偶发室性早搏,均无明显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无并发症发生。成功术后,由室性早搏引起的症状未再发生,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术前分析患者发作时常规心电图特征,初步定位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射频消融为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室性早搏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体表心电图V1导联R-P-间期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价值.方法 描记9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体表12导联同步心电图,通过观察V1导联逆行P-波位置及测量R-P-间期对室上速作出分型诊断,再与食管心房标测分型诊断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94例中69例通过观察体表V1导联r′波及P-波位置并测量R-P-间期对PSVT的分型诊断,与食管心房标测对比结果为:右侧旁道致顺向型AVRT无差异性(双侧P=0.455,单侧P=0.227,均>0.05);而慢-快型AVNRT和左侧旁道致顺向型AVRT的诊断还有显著性差异性(P分别为0.007、0.009,均<0.01).结论 与食管标测对比,通过观察体表V1导联r′波或P-波并测量R-P-V1间期对PSVT中的右侧旁道致顺向型AVRT分型诊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P>0.05);但对慢-快型AVNRT和左侧旁道致顺向型AVRT的分型诊断价值还有待探讨(P均<0.01);V1导联P-波难于识别者则不适用.  相似文献   

17.
射频导管消融是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右侧旁道由于消融导管不易钩挂 ,难稳定贴靠 ,成功率较左侧低。右前间隔旁道作为其中一特殊类型 ,位于房室交界区并靠近希氏束 ,消融时还可能有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 ,其消融具有特殊性。我们采用经右室起搏标测 ,在窦性心律下监测放电消融一例右前间隔旁道获得成功 ,现予报告。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32岁 ,反复阵发性心动过速 3年。发作时心电图 :R -R间期 2 80ms,QRS波时间 0 1s,心电图各导联未见P1波。电生理资料 :经左锁骨下静脉及右股静脉途径分别放置冠状窦、…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52岁,农民。近1年来反复出现阵发性心悸发作既往无特殊病史。超声心动图及X线检查诊断为Ebstein畸形。心电图示B型预激综合征。收住院作射频消融术。术中电生理检查时反复诱发出宽QRS心动过速图形。射频消融旁道成功后。体表心电图QRS波呈CRBBB图形。故考虑患者术前  相似文献   

19.
临床资料 :2例均为男性 ,年龄分别为 4 3、 56岁 ,间歇频发室性早搏伴心悸、胸闷 7~ 10月 ,曾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美西律、普罗帕酮等药物 ,效果不佳。查体、超声心动图和X线胸片未见异常。术前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 :经股静脉送入标测大头电极导管至右心室 ,进行逐点起搏标测 ,起搏时QRS波形态与自发室性早搏在体表 12导联上完全一致的部位为消融靶点 ,以 15W放电 ,如果室性早搏明显减少或消失 ,加至 2 5~ 30W ,巩固放电 180s。观察 30min无室性早搏发生 ,给予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疗效并探讨其发作时体表心电图与消融成功靶点位置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男23例,女7例)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与射频消融术中电生理资料、术后24h及术后半月动态心电图、跟踪随访资料。结果29例患者射频消融手术成功,成功率为96.7%。该29例患者消融前后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术前室性早搏总数(20997±10786)次/24h,术后平均(921±546)次/24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3个月,2例复发并全部再次消融成功。无并发症发生。21例室性心动过速病灶位于左室中隔部,其中19例电轴位于第1象限(-75.83±19.36)°(-30°~-90°);9例室性心动过速病灶位于左室中隔靠心尖部,7例电轴位于第2象限(-102.6±5.93)°(-91°~-110°)。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手术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的体表心电图有助于初步判定室速起源灶的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