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肝血管瘤诊断方面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已经临床确诊为肝血管瘤的2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64层螺旋CT平扫、增强(包括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及延时期增强)扫描资料,总结64层螺旋CT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优点及不足,便于在临床工作中更有效地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 64层螺旋CT平扫对肝血管瘤的检出率为92.10%,而MSCTA的检出率为100%.结论 MSCTA是肝血管瘤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肝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探讨其对肝内实质性占位病灶的诊断价值,分析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48例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增强(包括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及延时期增强)扫描资料。结果48例69个病灶在平扫时66个病灶(957%)显示为低密度,3个病灶(43%)为等密度;增强后62个病灶(8986%)于动脉期出现病灶边缘结节状或斑块状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病灶内增强范围逐渐扩大且密度逐渐均匀且有下降,延时期扫描病灶大部分或全部强化,密度与肝实质相等或略高。4个病灶(577%)动脉期表现为致密结节强化影(直径<2cm)门脉期及平衡期密度逐渐下降,延时期扫描病灶与肝实质等密度;3个病灶(435%)动脉期未见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少量强化,延时期扫描病灶为等密度。提示多层螺旋CT增强四期扫描可清楚显示肝血管瘤的典型CT表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的影像学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或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38例肝血管瘤患者CT资料.结果 38例49个病灶在平扫时均为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后46个病灶于动脉期出现病灶边缘结节状或斑块状强化,门脉期病灶内增强范围逐渐扩大且密度逐渐均匀并有下降,延时期扫描病灶大部分或全部强化,密度与肝实质相等或略高.3个病灶动脉期未见强化,门脉期少量强化,延时期扫描病灶为等密度强化.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Ⅲ期扫描可清楚显示肝血管瘤的典型CT表现,对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吴光欣  师新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6):76-76,100
目的 评价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诊断巨大型肝血管瘤的重要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明确 诊断的5例巨大型肝血管瘤病例的螺旋CT征象。结果 5例巨大型肝血管瘤经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均 作出了正确的诊断。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诊断巨大型肝血管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国内外学者应用螺旋CT提出不少诊断标准和扫描技术。现结合28例39个病灶,将肝血管瘤的解剖学特征和螺旋CT动态扫描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螺旋CT表现特点,探讨应用螺旋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鉴别肝内实性占位灶的价值。方法:对48 例患者CT平扫发现肝内占位病灶后采用螺旋CT增强扫描。造影剂单相注射,每秒3~3.5 m l,每例50~80 m l。第一相全肝螺旋增强扫描在造影剂注入后20~25 s开始,第二相60~70 s,延迟5~15m in 对病灶所在的层面进行扫描。结果:58 个病灶平扫均为境界清楚的低密度区,增强后43 例(89.58% )于动脉期出现病灶边缘部致密的结节状或斑块状强化,门静脉期扫描增强区域扩大或整个结节增强。延迟扫描病灶全部强化或绝大部分强化,密度与肝实质相等或稍高。3 例(6.26% )动脉期表现为致密强化结节影(直径< 2cm ), 门静脉期结节密度变淡,延迟扫描病变与肝脏等密度。2 例(4.16% )动脉期未见病灶强化,门静脉期病灶稍小,延迟扫描病变呈等密度灶。结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表现是增强早期病灶边缘区的结节状致密强化,与肝癌的鉴别之处在于延迟相病灶表现为相等或稍高密度  相似文献   

8.
葛乃永 《西部医学》2014,(4):512-514,517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0例CT诊断为肝脏血管瘤患者的临床有关资料,分析肝脏血管瘤CT特征和临床价值。结果 60例患者共93枚肝血管瘤病灶,其中单发病灶36例(60.0%),多发病灶24例(40.0%)。表现为平扫门、腔静脉样低密度灶,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呈边缘结节状强化,延迟扫描趋于与肝实质呈等密度。结论动态增强扫描早期边缘结节状强化,晚期持续等密度充填是肝脏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具有定性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方法 对25例经临床证实的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25例经动态延迟扫描,除2例外均具较典型的表现。结论 CT动态扫描是诊断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廖玲  唐勇  林薇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1936-1937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本病大部分患者,由于病灶较小,一般无临床症状,较大病灶者仅有右上腹隐痛,而在行腹部B超或CT扫描时发现。它的重要性在于与恶性肿瘤的鉴别。现将本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证实为肝血管瘤的30例病例总结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7例病例中,女性37例,男性20例。年龄20岁~68岁,平均年龄为45岁。经CT检查诊断为肝血管瘤,全部病例无肝硬化病史,甲胎蛋白定性定量均为阴性,有51例行B超检查。其中42例B超诊断为肝血管瘤,9例B超未能确诊,诊为肝内占位病变,6例因有右上腹胀痛直接作CT检查。1.2检查仪器及方法检查前10min~20min,患者空腹口服1.5%的泛影葡胺对比剂800ml~1200ml,以充盈胃肠道,使用日本岛津SCT-7000TC螺旋CT扫描机,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采用仰卧位,扫描范围上至膈肌,下至病变肝脏,全部显示至满意为止。常规层厚10mm,间隔10mm,重点部位加用3mm~5mm薄层扫描。经肘静脉注射优维显80ml~100ml行增强扫描,速率2.0ml/s~3.0ml/s。2结果2.1检查结果57例累计发现83个病灶,其中单发42例,多发1...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对螺旋 CT 在肝脏血管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年间收治的60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60例患者的临床螺旋 CT 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60例患者中共计72个病灶,其中病灶直径>6cm 的15个,处于4-6cm 的病灶23个,处于2-4cm 的病灶29个,直径<2cm 的病灶5个。其中处于肝脏右叶的病灶共计36个,处于肝脏左叶的病灶共计31个,处于肝脏尾叶的病灶共计5个。60例患者中单发干燥血管瘤患者19例,肝脏血管瘤在2-3个的患者27例,肝脏血管瘤个数>4个的共计14例患者。结论:螺旋 CT 应用于肝脏血管瘤的临床诊断过程中能够提供清晰的肝细胞瘤影像,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肝细胞血管瘤提供可靠的影像学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的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45例患者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对其影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所有病灶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增强扫描表现为早期强化,随时间进展呈向心性强化,部分直至完全充填,然后强化逐步减退,表现为快进慢出,即"早出晚归"特征。结论: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诊断肝血管瘤意义极大,是诊断肝血管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多排螺旋CT在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实现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对于2015年7月—2018年2月期间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都符合手术指征,且均自愿接受手术治疗;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将其分为原发性肝癌组(A组)、肝脏转移瘤组(B组)、肝脏血管瘤组(C组),分别有22例、31例、30例,所有患者均行整个肝脏的CT增强检查,对3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0例CT增强扫描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为96.39%,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多排螺旋CT运用于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诊断中可取得较高诊断准确率,具有重大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增强三期扫描对诊断肝血管瘤的影像学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及临床最后诊断的23例肝血管瘤患者CT资料.结果 23例27个病灶中有22例24个病灶平扫表现为低密度,1例3个病灶平扫表现为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27个病灶均出现边缘结节状和(或)斑状强化,且强化环绕病灶周围.门静脉期22个病灶强化范围向中心扩散、延伸;5个病灶完全强化.延迟期27个病灶均完全强化或大部分强化.结论 16层螺旋CT增强三期扫描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非典型肝血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血管瘤(hepatic hemangioma,HH)为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尸检发现率为4%~7%,50~70%无临床症状^[1],常在查体或其他原因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发现。成人多见,女略多于男。病理学分为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和毛细血管瘤四型^[2],前者占绝大多数,通常所指的HH即为绵状血管瘤。随着影像的发展,该病的发现率日渐增多。  相似文献   

19.
肝血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申国光  黄容泰 《广西医学》1995,17(2):164-165
  相似文献   

20.
徐永雄 《中外医疗》2012,31(30):160+162-160,162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的螺旋CT影像的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肝血管瘤平扫及增强扫描CT表现。结果动态增强扫描典型肝血管瘤强化方式呈明显"快进慢出",非典型肝血管瘤强化方式不一。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该病的影像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