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手术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作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单纯缺血组(B组)、缺血低剂量治疗组(C组)、缺血高剂量治疗组(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中p-CREB的含量,RT-PCR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CREB mRNA的表达。结果B组海马CREB mRNA、P-CREB蛋白的表达较A组显著减少;C、D组较B组显著增高,D组增高更为明显(P〈0.05)。认为丁基苯酞可能通过增加海马p-CREB、CREB mRNA的表达,对慢性脑缺血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对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2B(NMDAR-2B)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EGB保护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6只)、EGB高剂量组(8只)、EGB低剂量组(8只)和石杉碱甲组(6只)。采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BDNF和NMDAR-2B的表达。结果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术后第1个月时,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个月时,与模型组比较,其他4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马CA1区BDNF和NMDAR-2B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马CA1区BDNF和NMDAR-2B表达降低可能是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诱因之一。EGB和石杉碱甲在改善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方面具有同等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内毒素对成年和老年大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成年和老年雄性SD大鼠各16只随机分为4组:成年大鼠生理盐水组(A组)、成年大鼠内毒素组(B组)、老年大鼠生理盐水组(C组)和老年大鼠内毒素组(D组),每组8只。经腹腔注射内毒素250μg/kg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4 h后记录大鼠从明室进入暗室的潜伏期作为记忆成绩。取海马组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蛋白的表达,并检测其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的活性。结果 D组大鼠进入暗室的潜伏期明显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与A组大鼠进入暗室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大鼠海马组织caspase-1活性较B组明显升高(P0.05);B组大鼠海马IL-1β蛋白表达较A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大鼠海马IL-1β蛋白表达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注射内毒素后老年大鼠记忆功能受损,但并不影响成年大鼠的记忆功能,这可能与衰老加重内毒素诱导的海马IL-1β蛋白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模型脑内移植神经干细胞(NSCs)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脑出血模型组(B组)、NSCs培养液移植组(C组),NSCs移植组(D组),每组35只。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术后6 h、1、4、7、14、21和28天BDNF、VEGF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BDNF的表达1天达高峰(P<0.05),D组表达高峰延迟至第4天,至28天仍高于A组(P<0.05);D组在所有时间点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4天后的5个时间点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VEGF和微血管密度表达模式相同,均在1天达高峰;D组呈双高峰表达,在第4天和14天,至28天仍高于B组、C组的表达水平(P<0.05);相关分析显示,VEGF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911,P<0.05)。结论脑出血大鼠脑内移植NSCs后,脑内BDNF及VEGF维持长时间的高表达,微血管密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弓形虫慢性感染对大鼠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NMDA)亚单位NR2A、NR2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w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腹腔感染2 mL弓形虫速殖子2×107/mL;B组腹腔感染2 mL弓形虫速殖子2×105/mL和C组正常对照腹腔感染2 mL灭菌生理盐水。4w大鼠感染弓形虫速殖子9w后,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技术和图像处理方法分析海马BDNF,CA1、CA3和齿回状NR2A和NR2B的表达。结果BDNF的表达:弓形虫感染A组和B组大鼠免疫组化海马BDNF阳性染色颗粒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4.27±23.18)、(50.39±19.34)和(44.68±22.74)mm2(P<0.05);原位杂交显示弓形虫感染A组和B组大鼠脑组织中BDNF mR-NA表达均增加,海马阳性杂交信号高于对照组,为(0.13±0.02)、(0.12±0.02)和(0.09±0.01)(P<0.05);NR2A蛋白的表达:弓形虫感染A组和B组大鼠在CA3区表达的免疫反应灰度值较正常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A1区和齿状回表达的免疫反应灰度值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NR2B蛋白的表达:弓形虫感染A组和B组大鼠在CA1和CA3区表达的免疫反应灰度值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齿状回表达的免疫反应灰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弓形虫慢性感染大鼠海马组织BDNF和BDNF mRNA表达增强,弓形虫感染可影响其海马NMDA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当归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阿尔茨海默病样变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模型(2VO)组、低剂量当归组及高剂量当归组,每组11只。通过Morris水迷宫和物体再认实验评价大鼠海马依赖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β分泌酶1、Aβ、Tau蛋白和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2VO组大鼠第3、4、5天逃逸潜伏期明显延长,目标象限探索时间明显缩短,优先指数显著降低,Aβ1-40、Aβ1-42、磷酸化Tau、β分泌酶1表达明显增高,Akt/GSK3β通路磷酸化水平、BDNF明显降低(P<0.05,P<0.01)。与2VO组比较,低剂量当归组和高剂量当归组第3、4、5天逃逸潜伏期明显缩短,目标象限探索时间明显延长,优先指数显著升高,Aβ1-40、Aβ1-42、磷酸化Tau、β分泌酶1表达明显降低,Akt/GSK3β通路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低剂量当归组比较,高剂量当归组逃逸潜伏期明显缩短,目标象限探索时间明显延长。与2VO组比较,高剂量当归组海马BDNF表达明显增高(0.360±0.027 vs 0.056±0.019,P<0.01)。结论当归可能通过抑制Akt/GSK3β通路和β分泌酶1活性而抑制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海马内磷酸化Tau蛋白和Aβ沉积等阿尔茨海默病样病理变化,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美金刚治疗的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2B受体(NMDAR-2B)的变化,并探讨其在VaD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VaD大鼠模型,将1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aD模型组和美金刚高、低剂量治疗组,每组32只,各组分别于术后4、8、12、16周处死8只大鼠。用Morris水迷宫衡量大鼠学习记忆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NMDAR-2B的表达。结果随缺血时间延长,VaD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NMDAR-2B的表达在缺血4周时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此后逐渐减少,并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缺血16周时表达最少。学习记忆水平及NMDAR-2B的表达美金刚高、低剂量治疗组在缺血4周时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缺血8、12、16周时,美金刚高剂量治疗组较VaD模型组显著好转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1,P<0.05),美金刚低剂量治疗组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P<0.01)。结论VaD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变与海马NMDAR-2B变化相关,可用适量的美金刚对NMDAR-2B调节以改善VaD大鼠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耳穴对全脑缺血大鼠的治疗机制。方法选择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用改良的4血管阻塞法建立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模型,针刺组造模后针刺"肾"、"心"耳穴4周;对照组只做手术,但不阻断血管。用Morris水迷宫检测3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海马神经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阳性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减退(P<0.05,P<0.01),海马神经元BDNF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针刺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明显提高(P<0.05),海马神经元BDNF阳性表达较模型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增多(P<0.05,P<0.01)。结论针刺耳穴改善全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针刺上调VaD大鼠海马神经元BDN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海马CA1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表达及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aD模型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补阳还五汤组,每组36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Va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大鼠海马CA3-CA1区记录海马CA1区LTP,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NR1、NR2A、NR2B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和平均探索次数减少(P<0.05),大鼠海马CA1区LTP明显降低(P<0.05),CA1区NR1、NR2A、NR2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尼莫地平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明显提高(P<0.05),海马CA1区NR1、NR2A、NR2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1区脑组织NR1、NR2A、NR2B蛋白的表达,促进LTP,进而改善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石杉碱甲、尼莫地平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大鼠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作慢性脑缺血模型,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模型组(A组)、石杉碱甲 尼莫地平组(B组)、石杉碱甲组(C组)、尼莫地平组(D组)四组大鼠慢性脑缺血后不同治疗时间的VEGF、BDNF、caspase-3抗体表达水平。结果药物治疗B,C,D组细胞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A组(P<0.01),而B组又显著低于C、D两组(P<0.05)。在不同组的时程分析中,发现各组VEGF、BDNF、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其中B组降低较明显(P<0.01)。学习、记忆测试各个时程中B组成绩最好。结论石杉碱甲和尼莫地平联合应用有提高慢性脑缺血预后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不同部位BDNF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海马区不同部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表达的规律 ,探讨其对缺血后中枢神经重塑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 40只 ,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大鼠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海马各区BDNF的表达。结果  (1 )脑缺血后BDNF的表达水平在海马区具有部位差异性 ,表现为齿状回CA3和CA4 区BDNF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而CA1 区和CA2 区BDNF表达较假手术组仅轻度升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2 )脑缺血组BDNF的表达在脑缺血后 7d时开始升高 ,1 4d时明显增多 ,2 1d时达到高峰 (P <0 0 1 ) ,以后逐渐降低。结论 齿状回、CA3和CA4 区及对缺血损伤具有反应迅速、作用持久的BDNF保护机制对中枢神经系统再生和修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海马 CA3区 BDNF的动态表达以及神经修复的可塑性。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 SD大鼠 40只 ,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和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大鼠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海马 CA3区 BDNF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后海马 CA3区 BDNF的表达 7d时开始升高 ,1 4 d时明显增多 ,2 1 d时达到高峰 (P<0 .0 1 ) ,以后逐渐降低。结论 脑缺血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再生和修复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青年和老年大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脑红蛋白(Ngb)表达的变化及肢体缺血预处理(LIP)对其影响. 方法 将凝闭双侧椎动脉的青年和老年大鼠均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和脑缺血+LIP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CA1区NgbmRNA和蛋白表达,硫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迟发性死亡(DND)情况. 结果 青年脑缺血组、青年脑缺血+LIP组、老年脑缺血组、老年脑缺血+LIP组的Ngb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为0.16±0.02和0.32±0.07、0.52±0.04和0.91±0.06、0.09±0.01和0.22±0.08、0.21±0.01和0.66±0.06.表明老年大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Ngb mRNA和蛋白表达较青年脑缺血大鼠降低(P<0.05),LIP可上调青年和老年大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Ngb mRNA和蛋白表达(P<0.05),但对老年大鼠的上调作用低于青年大鼠(P<0.05).硫堇染色显示,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青年脑缺血组,青年脑缺血+LIP组、老年脑缺血组和老年脑缺血+LIP组分别为(38.8±10.9)、(171.5±16.9)、(21.2±12.2)个/mm和(102.7±15.4)个/mm.表明老年大鼠LIP预防脑缺血引起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DND的作用小于青年大鼠. 结论 老年大鼠脑缺血后Ngb的表达及LIP对其上调作用较青年大鼠明显减弱,这可能是老年大鼠脑缺血后损伤较重和LIP对老年大鼠脑缺血保护作用较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内的病理特征、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脑缺血在AD病程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经Morris水迷宫筛选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D组、AD+脑缺血组、对照组,每组10只。大鼠海马注射凝聚态淀粉β样蛋白_(1-10)成功建立AD模型后.海马注射内皮素-1建立脑缺血条件,观察脑缺血后AD大鼠海马内淀粉β样蛋白(Aβ)的沉积及神经元丢失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RT-PCR检测脑缺血后AD大鼠海马内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组和AD+脑缺血组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数量、IL-1β和TNF-α表达均显著增多(P<0.01)。结论脑缺血促进了AD大鼠海马内Aβ的沉积和神经元的丢失,提示脑缺血可促进AD的病程进展,星形胶质细胞、IL-1β和TNF-α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实施不同缺血后处理,观察其对大脑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为其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成年SD大鼠25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远隔后处理组、延迟后处理组,术后48 h取脑组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侧皮质和海马内IL-1β、IL-6表达及相同部位轴突形态。结果和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和远隔后处理组损伤侧皮质和海马缺血范围减小,局部炎症反应减轻,轴突损伤减少。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进行缺血后处理可显著减少大脑炎症反应,使轴突的损伤情况改善。  相似文献   

16.
c-fos在肢体缺血预处理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fos在肢体缺血预处理(LIP)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54只凝闭椎动脉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LIP+脑缺血组。依据脑缺血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将脑缺血组和LIP+脑缺血组进一步分为16、、247、2 h组,每组大鼠6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fos蛋白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海马各区神经元中未见明显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产物。脑缺血组海马CA1区再灌注后各个时间点均未见明显的c-fos阳性表达,而海马CA3区再灌注6 h时锥体细胞和齿状回颗粒细胞核中出现大量c-fos蛋白阳性表达产物,再灌注24h时,c-fos的表达开始减弱,72 h时消失。在LIP+脑缺血组,再灌注1 h海马CA1区出现少量c-fos的弱阳性表达;再灌注6 h时,CA1区c-fos表达明显增强,阳性细胞数、阳性细胞总面积和平均吸光度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再灌注24 h时,CA1区c-fos表达趋于减少;至再灌注72 h时,CA1区c-fos表达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P>0.05)。结论LIP诱导CA1区c-fos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LIP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抑制因子Semaphorin 3A(Sema 3A)的表达,探讨脑缺血损伤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Sema 3A的关系及葛根素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永久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不同缺血时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Sema 3A阳性神经元数的动态改变。结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神经元自缺血6 h开始增多,1天达高峰,治疗组阳性神经元较缺血组增多(P<0.05)。Sema 3A阳性神经元自缺血6 h开始增多,1天达高峰,3天达正常对照组水平,治疗组阳性神经元较缺血组减少(P<0.05)。结论脑缺血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Sema 3A的表达均有短暂上调,可能与神经元的损伤修复再生机制有关。葛根素治疗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增加,Sema 3A的表达下降,提示葛根素对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肢体缺血预处理诱导大鼠缺血再灌注海马HSP70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海马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6只凝闭椎动脉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LIP+脑缺血组,后两组根据脑缺血后再灌流时间不同进一步分为1、62、4、72和120 h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HSP 70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海马各区未见明显的HSP70表达。脑缺血组海马CA1区未见明显着色,但在CA3区及齿状回颗粒细胞中可见HSP70着色,以再灌注后24 h最明显。在LIP+脑缺血组,海马CA1区于再灌注1 h未见明显的HSP70表达;再灌注6 h HSP70表达明显增强,与假手术组和脑缺血6 h组比较,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再灌注24 h HSP70表达达高峰;再灌注72 h HSP70表达有所下降;至再灌注120 h HSP70表达明显下降。结论损伤性脑缺血前给予LIP,可明显增加CA1区HSP70的阳性表达,诱导CA1区锥体细胞耐受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低灌注大鼠影像学特征,确定头颅MRI特征、海马的容积测量与相对应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缺血组(30只)和假手术组(30只)。利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术后1、2、3、4、5个月大鼠的记忆功能;分别行头颅MRI检查与海马容积测量,通过HE染色,光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大鼠记忆功能障碍在造模后2个月即出现,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缺血1个月时海马CA1区可见神经元减少。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后3个月头颅MRI显示,长期慢性脑缺血后海马体积缩小。结论慢性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降低,可能与海马缺血损害有关。海马的影像学改变相对滞后于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