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微血管计数在子宫内膜癌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中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29例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子宫内膜癌及23例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子宫内膜癌中CD34的表达以及计数微血管密度(M icro Vessel Density,MVD)。结果:Ⅰ型子宫内膜癌的MVD 76.9±31.2,Ⅱ型子宫内膜癌MVD131.65±35.63,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组MVD显著高于高、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子宫内膜癌中MVD和FIGO分期、子宫外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Ⅱ型子宫内膜癌中MVD与上述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均无相关关系。结论:MVD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可作为Ⅰ型子宫内膜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Ⅱ型子宫内膜癌可能在发病、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具有不同于Ⅰ型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MMP-7、MVO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间质微血管密度及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5例正常子宫内膜MMP-7的表达,并在CD 34染色切片上检测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内膜癌组MMP-7阳性表达率(70.83%)和强阳性表达率(27.0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 0%),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MMP-7阳性组MVD均值(67.83±15.78)高于MMP-7阴性组(44.28±12.96),MMP-7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5).此外,子宫内膜癌MMP-7的表达与内膜癌手术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年龄无关.结论 MMP-7促进子宫内膜癌间质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联合检测MMP-7、MVD,有可能成为判定于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抗CD105抗体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不同分化程度结直肠癌M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浸润深度结直肠癌M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MVD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VD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分布,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之间的关系,评价MVD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4例乳腺癌组织内微血管牛成情况,并随访预后情况.结果:肿瘤越大,肿瘤分级越高,其MVD越高(P<0.05).有腋淋巴结转移的MVD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复发患者的MVD明显高于无复发者(P<0.01).VEGF C-erbB-2阳性组的MVD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未发现MVD与P53、ER有相关性(P>0.05).结论:肿瘤组织内微血管的生成程度与乳腺癌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微血管密度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中凝血酶敏感蛋白-2(TSP -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和比较30例子宫内膜癌、30例子宫内膜癌前病变、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 TSP -2、TGF -β1的表达和 CD34标记的 MVD。结果:TSP -2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与正常子宫内膜组间有显著差异(P <0.05),且与肌层浸润、手术-病理分期相关(P <0.05)。TGF -β1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与正常子宫内膜组间有显著差异(P <0.05),与肌层浸润程度、手术-病理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关(P <0.05)。TSP -2表达与 MVD 显著负相关(P <0.01)。TGF -β1表达与 MVD 显著正相关(P <0.01)。结论:TSP -2、TGF -β1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并与肿瘤细胞的恶性侵袭行为相关,TSP -2、TGF -β1和 MVD 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病情进展、预测转移风险评价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是蛋白翻译过程中的调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血管生成过程中的关键因子,eIF4E及VEGF的表达异常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eIF4E及VEGF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IF4E与VEGF在27例子宫内膜腺癌(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EA)、16例Ⅱ型子宫内膜癌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IF4E在Ⅰ型及Ⅱ型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MVD值分别为0.18±0.05和0.20±0.07(P=0.224),两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VEGF在Ⅰ型及Ⅱ型子宫内膜癌表达的MVD值分别为0.16±0.06和0.18±0.07(P=0.387),两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eIF4E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VEGF表达与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及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eIF4E及VE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65,P=0.001)。结论:eIF4E及VEGF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可初步考虑作为子宫内膜癌恶性改变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βRⅠ)及其Ⅱ型受体(TβRⅡ)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以探讨TβRⅠ及TβRⅡ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RT-PCR方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βRⅠ及TβRⅡ的mRNA表达水平,比较这两种受体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并分析这两种受体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TβRⅠ及TβRⅡmRNA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且TβRⅠ及TβRⅡmRNA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未见明显相关(P>0.05).结论:TβRⅠ及TβRⅡ基因转录水平表达的异常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βRⅠ及TβRⅡmRNA的表达水平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有重要价值,可能为将来子宫内膜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从而寻找出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王静  岑尧 《癌症进展》2017,15(12):1423-1425
目的 分析IMP3、RFP蛋白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评价价值.方法 选取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观察组,30例单纯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IMP3及RFP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组织分化、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IMP3及RFP的差异;比较IMP3、RFP的诊断效力.结果 观察组IMP3及RF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0%和50.0%,均高于对照组的6.7%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4、13.187,P﹤0.05).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IMP3及RFP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IMP3及RFP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阴性子宫内膜癌患者IMP3的阳性表达率高于PR阳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3、RFP对子宫内膜癌均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结论 IMP3、RFP对子宫内膜癌诊断效力高,具有一定的评价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及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iNOS在3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而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均未见表达.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的iNOS表达明显高于肌层未受累或≤1/2的患者(100%vs 57.9%,P<0.05).iNOS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MVD均值分别为45.6±3.5和20.8±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iNOS的表达与VEGF及MVD均呈正相关(r=0.95,P<0.01;r=0.25,P<0.01).[结论]iNOS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及子宫肌层浸润程度的密切相关性,提示iNOS的高表达可能参与诱导肿瘤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病人胸苷磷酸化酶(TP/PD-ECGF)表达与内膜癌血管生成、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子宫内膜腺癌石蜡标本48例,其中Ⅰ期36例、Ⅱ期8例、Ⅲ期4例(HGO分期),绝经者28例。不典型增生石蜡标本22例,正常内膜石蜡标本15例。用TP/PD-ECGF单抗免疫组化染色确定组织内的TP表达,用CD(34)单抗免疫组化染色确定组织内微血管,然后分析内膜癌TP表达与微血管计数(MVD)以及TP表达和MVD分别与临床病理特征(绝经状态、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宫颈浸润、淋巴结转移)、与无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内膜组80%病例TP在腺体细胞表达,而不典型增生组及内膜腺癌组TP以基质及基质和腺体同时表达为主(分别为91%、78.2%),正常组与不典型增生组及内膜腺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不典型增生组与内膜癌组比较,TP表达无显著差异(P>0.1)。不典型增生组MVD(平均为32.7),较正常的内膜组MVD(平均为27.1)高(P<0.01),但明显较内膜腺癌组MVD(平均为78.9)低(P<0.001),子宫内膜癌TP基质+癌染色组MVD(平均值79.1)低于基质染色组MVD(平均值86.2,P<0.05),但明显高于癌细胞染色组MVD(平均值60.5 P=0.005)。子宫内膜腺癌TP表达及MVD均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基质TP染色及高MVD的病人无病生存期短。结论:子宫内膜癌T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而与MVD及预后有关。TP在内膜癌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TP和MVD一样能预测内膜癌病人的预后。血管生成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P可能与内膜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