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0年-2005年采用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51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病情程度分层随机分为3组,针刺留针时间分别为20、40和60分钟。主要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比较,经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除水平凝视变化外,其余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平均秩比较,上肢肌力、手肌力和总分3个指标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3组上肢肌力、手肌力、总分等3个指标变化,用Mann-Whitney两样本秩和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20分钟组与60分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0分钟组与60分钟组之间上肢肌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疗效比较,经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组间两两比较,40分钟组与60分钟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20分钟组与60分钟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0)。结论:留针时间与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存在一定时效联系。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结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采用补阳还五汤结合头针、体针的方法治疗。治疗4个疗程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痊愈42例,显效13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20%。[结论]补阳还五汤结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5年来 ,通过头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 90例 ,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将 90例经 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或脑血栓的患者 ,随机分为头体针组与体针组。头体针组 45例 ,男 2 9例 ,女 1 6例 ;年龄 46~76岁 ;病程最短 5d,最长 7年 ;脑出血 1 5例 ,脑血栓 30例。体针组 45例 ,男 30例 ,女 1 5例 ;年龄 44~78岁 ;病程最短 7d,最长 8年 ;脑出血 1 4例 ,脑血栓 36例。两组年龄、病情、病程均无明显差异。治疗方法1 .头体针组以焦氏头针运动区或 CT显示病灶在头皮的投射区为主穴 ,运动区分三段 ,从头顶运动区上点向运动区下点顺刺 3针 ,手捻强刺激 ,…  相似文献   

6.
中风及其后遗症的针刺治疗150086哈尔滨市81156部队通信卫生所陈先启150040黑龙江省中医学院针灸系董丽150010黑龙江省安装公司卫生院于晓莹中风是现代医学脑血管意外的统称。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多发性脑梗塞、暂短...  相似文献   

7.
体针头针治疗中风后遗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诊断依据参照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均经头颅CT扫描提示有缺血或出血病灶,有中风急性期典型症状和体征,经神经内科及时抢救、对症支持治疗处理后,于25~36天内转入我科病房,行康复治疗。所有病例都有偏瘫症状及不同程...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应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 45例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5例中风患者 ,其中男性 2 6例 ,女性 19例 ;年龄最小47岁 ,最大 86岁 ;脑梗塞 33例 ,脑溢血 12例 ;病程最短 2星期 ,最长 2年。治疗方法头针取运动区、足运感区、语言区等与病症相应的区域。体针取肩、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极泉、合谷、后溪、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太冲。头针用 0 .40 mm× 5 0mm毫针 ,沿上述穴区分三段透刺 ,针体与头皮呈 15°角斜刺达帽状腱膜下 ,深度为 1.5寸 ,捻转为 2 0 0次 /分 ,每根针捻转 1m in,间隔 5 min,重复 2次 ,…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中有关针刺对脑缺血组织损害的修复作用及其调节机制的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并对研究结果及意义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良好的疗效,兹就近年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瘫痪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瘫痪的最佳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头穴久留针加电针神经干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阳明经穴法,同时采用简化Fugl-Meyer(FMA)运动量表作为疗效评定标准,对治疗前后肢体功能针刺效应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疗程(4星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上肢的运动功能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用头穴久留针加电针神经干的方法治疗早期中风上肢瘫痪疗效理想,值得临床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朱利  苏同生 《陕西中医》2019,(6):814-816
近年来由于脑卒中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失语症又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状之一,该病恢复难度之大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情绪及后期的康复进程,而针灸在本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较显著的临床疗效。笔者对近年来的针灸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现状作一总结,从针刺疗法和综合疗法两方面进行阐述,针刺疗法又包括以舌针疗法为主、以头针疗法为主、以体针疗法为主和刺络放血疗法等多种针刺方法,其中由于眼针治疗该病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以及穴位埋线及穴位注射本身的局限性,故而临床应用较少;综合疗法主要包括针药结合、针刺配合言语康复训练,亦或是针药结合再配合言语康复训练这三个方面,综合疗法效果总体要优于单一疗法。该文旨在临床上对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提供理论依据与临床借鉴,同时指明了未来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针刺方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影响,寻找治疗中风的有效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列入统计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A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B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A组采用电针治疗,B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采用NDS量表评分、FMA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等进行治疗前后的评价以及观察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NDS量表评分、FMA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与治疗前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电针治疗在改善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早期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16.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风的发病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中风起病急、病情重,若治疗不及时则容易留下肢体偏瘫、言语不利、感觉障碍等后遗症状。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早期治疗的有效方法主要有溶栓和机械取栓治疗,此类疗法可快速恢复缺血区域的脑灌注,使缺血部位得到有效再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区域。但因其有一定的时间窗限制,故限制了该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针刺治疗急症的疗效经过了数千年的验证,疗效肯定,有"急则用针,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共济失调的疗效。方法采用头针和体针治疗124例,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脑血管血液流速变化。结果根据Berg平衡量表评定结果,总有效率93.5%。治疗前后ADL指数比较,总有效率91.1%。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共济失调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灸与中西药的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7例给予针药结合治疗,对照组19例单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1周后通便效果观察比较,3周后瘫痪疗效比较。[结论]临床症状减轻,合并症较少,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头针体针并用治疗中风恢复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风病非常多见 ,它具有很高的致残率 ,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就很重要 ,笔者采用头针体针并用治疗中风恢复期病人 6 0例 ,获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参照 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经头颅CT确诊。1.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采用 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评定标准。1.3 病残程度分级  0级 :能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 ;1级 :生活自理 ,独立生活 ,部分工作 ;2级 :基本独立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