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皮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报告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我院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进行疗效随访观察分析.本组病例按Yeung标准:中央型22例(21.1%),旁正中型71例(68.3%),椎间孔型3例(2.9%),椎间孔外侧型8例(7.7%).手术效果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腰痛JOA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按Macnab标准评定.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47.8岁,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53min,平均出血量1.5ml.按照Macnab标准评定,优47例(45.2%),良51例(49.1%),可4例(3.8%),差2例(1.9%),其有效率为94.3%,术中术后并发症为0,术后ODI、JOA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结论 经皮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具有较高安全性及较好近期临床疗效,是目前微创治疗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工业技术和临床医学水平的提高,微创脊柱外科已成为脊柱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应用各种微创技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正广泛开展。自2004年9月~2005年7月,笔者采用美国ArthroCare公司生产的ArthroCareSystem2000治疗仪行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近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8~71岁,平均39岁。单纯腰痛者3例,腰痛伴下肢放射痛33例,全部病例均经过3个月以上非手术治疗无效,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8例,小腿外侧感觉异常18例,下肢肌力减弱19例,既往均无手术史。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要点。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穿刺切割术治疗。结果两组并发症比较,经统计分析,两组穿刺后血肿、需髂骨钻孔例数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穿刺神经损伤、马尾损伤、硬膜囊损伤、椎间盘感染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疗效和适应证。方法:对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nucleoplasty)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86例患者经3~18个月随访,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术后疗效优10例,良65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87.2%,有效率为96.5%。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操作简单、安全,是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有效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5.
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应用介入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被广泛接受。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能射频技术和激光技术的发展,国外一些学者将其引入脊柱疾病治疗领域,经皮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和椎间盘内电热疗法髓核消融、纤维环成形术(intradiscal electrothermal therapy,IDET)这两种髓核成形术也被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6.
髓核成形术(Nucleoplasty)首先在美国于2000年7月用于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本院自2001年7月20日引进该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临床上初步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在18~65岁(平均37.4岁);病程2~67个月。全部病例具有腰部酸痛及下肢痛,12例同时伴有下肢麻木和(或)感觉异常。其中L3~4段2例,L4~5段6例,L5S1段3例,L3~4、L4~5段3例,L4~5、L5S1段2例。2.手术步骤:术前所有患者均行腰椎间盘C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9例具有临床症状的颈椎间盘突出症和19例具有临床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经皮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各项观测指标包括患者症状的缓解率,采用改良的Macnab法分析腰椎术后疗效,手术中失血量,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本组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3.4个月,总的症状缓解率90.2%,Macnab法分析腰椎术后疗效优良率为79%,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d,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满意率高,住院治疗时间短,创伤小,不影响再次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新方法。对颈椎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应尽早行此手术,以控制相关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皮穿刺等离子射频髓核成形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颈、腰椎间盘病变的微创技术。我院在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切吸减压术的基础上于2008年3月份引进该技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12月,应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32个间盘,通过该方法降低间盘内压,使突出部分回缩,缓解压迫,达到了治疗的目的。结果随访6个月,术后患者VAS评分显著下降,SF36评分显著增高,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能迅速缓解症状,短期疗效显著,但长期疗效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椎间盘突出手术创伤较大,可出现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1]。我科自2008-09-2011-12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俏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5年8月,应用经皮穿刺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43岁(28~55岁),病程平均33个月(2个月~19年)。对比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和患者对疗效主观满意度评定疗效。结果:随访3~32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VAS评分平均5.68±0.46分,术后第2天平均2.24±0.73分,随访时平均1.65±0.69分,术后及随访时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主观满意度优良率88.0%。未出现脊髓、神经、大血管损伤或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起效快、创伤微小,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低温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69例经体格检查、CT和,或MRI检查确诊的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髓核成形术治疗组28例,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保守治疗组41例,采用卧床休息、抗炎、理疗等综合保守疗法。随访1年~2年8个月,平均2.1年,采用Prolo功能评定法和VA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髓核成形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总体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2.1%和85.4%,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6d和16.9d,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率分别为10.8%和22%,差异有显著性(P〈0.05)。髓核成形术治疗组并发椎间盘炎1例,行腰椎融合术后治愈。结论:髓核成形术和保守疗法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满意率相近,但髓核成形术治疗组复发率低,住院治疗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髓核成形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髓核成形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采用ArthroCare 2000射频汽化仪对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髓核成形术。其中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A组),平均年龄47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9例(B组),平均年龄36岁。术前及术后随访时采用症状缓解率(VAS评分)和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进行疗效评估。结果:A组术后即刻症状缓解率平均为68%,主观满意度优良率达95%,B组术后即刻症状缓解率平均为61%,主观满意度优良率为87%。A组平均随访17.6个月,症状缓解率为49%,主观满意度优良率为63%。末次随访时B组39例中16例症状接近术前,主观满意度优良率为3l%,其中5例接受了开放手术。结论:髓核成形术创伤小、安全,治疗包含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欠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求一种颈椎间盘突出症简单、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80例经MRI或CT检查确诊的颈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穿刺髓核成形术(Nucleoplasty)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全部患者经半年至一年随访,172例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总有效率为95.5%。术中无一例出现脊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或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髓核成形术是一种先进、安全、有效的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疗效佳、恢复快、无需住院等优点。临床实践证明该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非手术治疗颈椎间盘同症合江腰椎间盘同症的疗效。方法:核计从1990.2至1998.2,住院患者中颈椎间估出症合交腰椎间盘突出症55例,同期颈椎间突出症3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589例,分别占15.41%和9.34%,优良率为80%。而且作者描述了该疾病的症状、体征、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同时介绍了牵引、推拿的注意事项。结论:非手术治疗(包括干扰素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17.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2002年9月~2006年3月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91个椎间盘应用Nd:YAG激光行PLDD治疗,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9~72岁,平均45.4岁;45岁以上者25例,小于45岁者23例。于术前和术后1、3、6、12、24及36个月应用JOA29分法评分,术后评分改善率在50%以上为优良。结果:48例患者随访24个月.22例患者随访36个月。术后1、3、6、12、24个月48例患者和术后36个月22例患者的JOA评分改善优良率分别为56.25%、81.25%、81.25%、79.17%、87.50%和86.36%,其中〉45岁组分别为56.00%、80.00%、76.00%、80.00%、84.00%和77.78%%,〈45岁组分别为56.52%、82.61%、86.96%、78.26%、91.30%和92.31%,术后各时间点两组的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每组术后3个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P〈0.05),而术后3、6、12、24及36个月的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LDD治疗不同年龄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术后前3个月改善较为明显,此后逐渐稳定并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经皮穿刺颈椎髓核成形术治疗多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颈椎髓核成形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nucleoplasty,PCN)治疗多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3年7月~2005年6月因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行PCN治疗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间隙分为两组:单间隙组(A组)34例,多间隙组(B组)30例。临床效果评价采用JOA评分标准(17分制并计算改善率),颈椎稳定性评价采用Katsumi标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颈椎稳定性。结果:随访6~24个月,A组平均14.1±3.7个月,B组平均13.9±3.8个月,A组术前JOA评分为9.19±2.64分,术后为14.37±1.42分,改善率为66.3%;B组术前JOA评分为8.89±2.31分,术后为14.33±1.28分,改善率为67.1%,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组患者的JOA评分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颈椎稳定性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N治疗多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良,对颈椎稳定性影响小,不会造成颈椎失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下腰椎(L3~S1)终板矢状面形态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7月就诊我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无明确腰椎疾病的志愿者。共纳入LDH患者141例,其中男61例,女80例,年龄61.6±10.1岁(41~79岁),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6.3±3.4(18.3~33.2)。对照组纳入志愿者109例,其中男47名,女62名,年龄55.4±12.2岁(40~87岁), BMI为25.3±3.6 (17.6~32.5)。在腰椎CT正中矢状面重建图像上测量LDH患者椎间盘突出节段的终板形态和志愿者腰椎L3下终板至S1上终板的终板形态学参数,包括终板屈曲深度(ECD)、矢状面屈曲角(SCA)和终板屈曲顶点位置(ECA);相应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在MRI上通过Pfirrmann分级进行评估。应用t检验比较LDH组与对照组终板矢状面形态学参数;选择L4/5和L5/S1两节段中相同退变程度(PfirrmannⅢ级,PfirrmannⅣ级)的椎间盘,比较LDH组患者和对照组志愿者的终板矢状面形态。将LDH组患者和对照组志愿者终板数据合并后按照椎间盘退变程度分组(PfirrmannⅡ级~PfirrmannⅤ级),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退变程度椎间盘终板形态参数的组间差异。结果:LDH组各节段终板EC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L4上终板P=0.016,其余终板P0.01),SCA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除L3下终板外(P=0.014),所有节段终板ECA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4/5和L5/S1节段中PfirrmannⅢ级和Ⅳ级椎间盘终板,相同节段和退变分级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LDH组终板ECD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SCA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ECA未出现组间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退变程度椎间盘终板形态参数组间比较显示,随着椎间盘退变进展,各节段ECD降低(P0.01),SCA增大(P0.01),ECA未出现一致的组间变化趋势。结论:LDH患者相比对照组志愿者,其下腰椎终板矢状面屈曲程度较低,退变程度较高的椎间盘其终板屈曲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